古詩詞中常見詩人以酒抒懷,當詩人們遇到酒,創作的靈感會呼之欲出,詩仙李白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才女李清照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範仲淹說「酒未到,先成淚」,蘇軾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如今綠酒卻鮮為人知,那麼古人常說的綠酒又是何意?下面我們結合晏殊的這首《清平樂》來理解。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幹。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凋零的秋景圖,營造了一種悽冷的氛圍,下闋寫花殘、斜陽、雙燕,縱觀全篇無一愁字,卻處處體現詞人淡淡的憂愁。
「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筆者認為詞中的綠酒有以下幾種涵義:這個酒是綠色的。古代釀酒,沒有過濾儀器,打開酒罈,能看到酒面上浮有一層淡綠色的糟沫,所以有綠酒之稱。現在存在一種酒,名叫竹葉青酒,這種酒也是淡綠色的,竹葉青酒的製作是黃酒裡加上竹葉,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中國南北朝時期,詞人晏殊喝的酒可能就是竹葉青酒。古人也可能是用綠酒來表明酒的香醇可口。
綠色代表著生機盎然,比如唐代李白的「綠水絕馳道,青松摧古丘」;宋代蘇軾《蝶戀花》中的「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花要半開,人要微醺,在喝酒這方面,我們還是不要向古代詩人學習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