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華盛頓9月4日刊載題為《公象曾經被認為不合群,研究證明它們跟隨老象而行》的報導,作者系記者克裡斯蒂娜·拉森。報導指出,公象並非不合群,年長的公象跟母象一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報導摘編如下:
在波札那北部,一列大象緩慢前行,穿過一片塵土飛揚的地方,它們不時扇動著耳朵,長鼻偶爾擦過地面。當它們經過隱藏在低矮灌木叢中的動作感應相機時,其中的每一頭大象都被拍攝記錄下來。
這群大象有何特別之處?全是公象。
眾所周知,母象組成緊密的家族,由經驗豐富的家長領導。長期以來,公象被認為不合群,在10到20歲時就會離開母親所在的象群。
一項新研究顯示,十幾歲的公象不反社交。人們發現年輕的公象跟在年長的公象後面,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這項研究進一步證明,在大象複雜的社會中,年長的公象——跟母象一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3日發表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分析了2017年和2018年拍攝的1264張非洲草原公象走向博泰蒂河的照片。他們發現,年輕公象很少獨行,年長公象往往帶領著有老有少的象群前行。
未參與該新研究的美國亨特學院動物行為與保護項目主任黛安娜·賴斯說,「成年公象帶領象群」前往溪流或季節性草場時「往往走在隊伍的最前面」。
她說:「在人類社會,祖父母受到尊崇是因為他們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幫助養兒育女和傳授幾十年來獲得的知識。我們現在知道,這種模式也適用於其他一些長壽的哺乳動物,包括海豚、鯨和大象。」
這是首次對非洲草原象進行此類研究。2019年曾有一項研究使用了動作感應相機來描述亞洲象中類似的公象群體動態。
這份新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生物學家康妮·艾倫說,科學家早就對母象繁殖群有了更多了解,「但公象的社會生活也是多面的,它們的群體不只是由親屬關係決定的」。
未參與新研究的紐約州立大學斯託尼布魯克分校生態學家卡爾·薩菲納說:「從某種程度上說,年長的公象創造了秩序,一切混亂得以平息。我們仍在了解公象是怎樣從文化上理解如何行動、服從誰以及到哪裡找食物和水等資源的。」
波札那北部博泰蒂河邊的非洲草原公象群體。(美聯社)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