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水產也是很多人都會飼養的,因為養殖水產的收入是非常可觀的,尤其是養殖田螺,田螺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人體中必須要有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多吃田螺也可以補鈣,因此這也讓很多養殖戶都紛紛的加入養殖田螺中。那麼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田螺有哪些繁殖方式,繁殖過程要注意什麼?
放養繁殖。
田螺大部分都為自然繁殖,人工繁殖可以從水稻或者是洪水溝渠中,時間到市場賣,然後選擇顏色比較正常而且鮮活的田螺作為種螺,這些田螺一般體重在25克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達到性成熟時期,這時在溫度15度以上就可以自由的繁殖。這樣的繁殖方式是比較方便的,而且這樣的繁殖方式也不用太多的人工管理。
田螺最適合生長在溫度為20到25度的環境中,水中的溫度低於15度,都會讓田螺停止吃食物,而十度以下田螺就會入土進行冬眠。因此如果是用放養繁殖的方法,在氣溫比較高的地區3月份到11月份都可以進行放養,如果在自然區域內放養,每平方米可以投入11個左右田螺,而且公母的比例應該搭配好,公母比例在2:8。如果在水池裡面單一養殖的話每平方米可以放100隻到500隻田螺,水層的深度一米最為合適,池底應該保留十釐米以上的淤泥,因為在天冷的季節,田螺都會倒餘泥裡面越冬。
繁殖管理。
田螺是一種雜食性的動物,它很喜歡吃蔬菜的葉子,或者是花葉動物的屍體以及動物的內臟。田螺一般以水生植物和土壤腐之類以及蔬菜瓜果皮為主食。如果放養在肥沃的水田裡面,可以在水裡面放入綠萍、紅萍、水葫蘆等等。田螺它是一種胎生動物,在南方每年4月到5月,9月到10月是繁殖的高峰期,吃田螺一般是分批產子,每隻田螺可以產20到30個小田螺,母田螺在分娩以後的16個月才可以再次進行繁殖,剛出生的田螺體重大部分都在0.5到1.5克。如果精心飼養,飼養六個月以上就可以達到3到5克,九個月便可以達到九克左右。
水質調節。
在田螺養殖過程中,養殖中的水質好壞能決定著養殖田螺的成敗,如果想要讓繁殖兩個大,首先要保證水質優良。水裡面含有大量的鐵質和硫質,是絕對不能使用的,因為含鐵過多的水會導致放養田螺以後死亡率很高,而且如果能夠成活的田螺,上面也附著一層紅鏽,這樣的田螺的肉色也呈現紅棕色。如果水中含硫磺非常大的話,這樣會導致在捕撈田螺以後有很大的硫磺臭味不能食用。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池中的水最好以池塘的天然水為佳,要注意不要太過透明,水中應該含有豐富的天然餌料和充足的氧氣。
田螺對水中的含氧量非常敏感,如果氧量每升在3.5毫克的時候,它們的採食量就不會太大,如果水中的含氧量將知道,每升1.5毫克的時候,田螺就會大批量的死亡,因此養殖池中的水必須清晰,但也不能太過透明。透明度應該控制在二十釐米左右最為合適,在養殖過程中如果能使用半流水式養殖方式最為理想。田螺養殖中也要經常的注入新水,這樣才可以調節水質,尤其是繁殖季節,最好是能夠保持池水一直流動。在夏季天氣比較炎熱,如果能用,流動的水來養殖田螺的話,不僅可以調節溫度,同時也能保證池水中有足夠的氧氣。
日常管理。
在飼養田螺的過程中,日常管理也非常關鍵,要不也不要讓水裡面流入農藥,或者是化學物質以及化肥汙染,這樣會導致田螺會大批量的死亡。除此之外也應該定期的進行觀察,預防鴨子和老鼠以及其它地還侵入養殖中,這樣田螺也會大批量的死亡。還要及時的清理水中的雜草和草根,這樣才所以讓人睡不斷的循環,也非常適合田螺生存。當水溫下降9℃的時候,田螺就開始進行冬眠,為了可以讓田螺更好的越冬,必須要保留池子底部有足夠的淤泥,因為在天氣溫度比較低的時候,田螺都會鑽到泥土裡面越冬,但是這並不代表池子不需要水分,這時養殖池也應該保持10到15釐米的水深,而且每四天應該換水一次,這樣才可以保證水池裡面有適當的含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