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鄉下,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他們就像我們的鄰居一樣,居住在我們的身邊嬉戲、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們的,據說只有小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可以捕捉他們的形跡。如果靜下心來傾聽,風聲裡可以隱約聽到他們奔跑的聲音。」
這是宮崎駿幼年時在家鄉聽到的傳說,年少的他或許也曾認真地在小徑上等待,在草叢間尋找吧。長大後,他投身於動畫製作,心中始終念念不忘鄉下渡過的那段美好的時光,始終念念不忘這個為小孩子們編織的精巧的夢。在這種情緒的感召下,1988年,電影《龍貓》問世了。
這種奇怪的生物,說不定仍生活在日本。
SUMMER
相比較《千與千尋》、《幽靈公主》這類主旨深刻引人深思的電影,《龍貓》描述了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故事,瑣碎又平實的夏季日常,節奏緩慢又溫情,以至於主創們原本以為「沒有人會喜歡看兩個孩子和一個怪物的鄉村故事」,卻沒想到,它在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一股龍貓熱。龍貓更是成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吉祥物,出現在每一部吉卜力電影的片頭。
為了方便妻子草壁靖子養病,草壁達郎決定帶著兩個女兒五月和梅,搬到妻子所在療養院附近的鄉下。爸爸經常要去醫院探望有病的媽媽,兩個女孩只得自己去認識周圍這嶄新的環境,鄉下天空是那麼藍、空氣是那麼好,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聲,沒有了高高厚厚的水泥牆。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兩個孩子體會到了以前從未感受過的欣喜。「龍貓」的故事也就在這一片如畫的田園風光中展開。
就這樣,兩個小女孩在庭院裡看見了搬家的小龍貓,看到了神秘高聳的老橡樹,還有樹洞裡那一窩大大小小的龍貓。
雨中,佇立在公交站臺等那呼嘯狂奔的貓BUS的龍貓。
能用奇妙的儀式為種子祈禱,讓樹苗呼啦啦一夜間長成參天大樹的龍貓。
電影裡有一個小細節,小梅因為找不到龍貓害怕大家不相信她時,父親並沒有否定她,更沒有以成年人的身份去強迫孩子認定這只是一場白日夢,而是溫柔地將孩子那顆小小的心保護了起來。
他說,或許那是這座山的山主,能夠遇見它是梅的幸運,而這樣的機會可不會常見。
媽媽病情惡化,不能回家。思念媽媽因而執意去療養院的妹妹走失在樹林裡,五月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找老橡樹,去拜託龍貓。五月坐上了龍貓召喚來的、有12條腿的貓BUS,車在田野間飛馳,從大人身邊駛過時,大人們根本看不見它,只感到有一陣風掠過。坐在貓BUS上的五月感受到了樹的呼吸,聽到了風的歌聲。就像那次和龍貓初遇,就像那粒種子破土變成大樹參天,這一切一切也許只是小孩子心底純真的夢,亦真亦幻,倒映出美好的心聲。
宮崎駿熱愛描寫自然,熱衷於為孩子們編織夢想,整部「龍貓」帶有其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切入到主角的意識流之中,讓觀者的心得到最真切的共鳴。宮崎駿說道:
「日本這國家恩澤於四季多變,充滿了豐富美麗的自然景色。而《龍貓》就是選取了充滿了大自然氣色的鄉間作背景。」
「澄清的小河、森林、田地,住在其中 的人、鳥、獸、昆蟲,夏天的悶熱、大雨、突然掛起的勁風、恐怖的黑夜…… 這些東西全都顯出日本的美態。我覺得保護這些可以讓生物蓬勃地生長的自然環境很重要。」
「這個故事中場出現的古怪生物龍貓,在很久以前便悠然地住在森林的深處,從未在人前露面。這些年來,大自然看來受到很大的破壞,不過身邊的花草樹木、小河都仍是相互存在著。花、小石、昆蟲等,其中有些外形不大美觀的,不過也可以嘗試用手觸摸並細心觀察。」
對於每一個被宮崎駿電影陪伴著長大的人來說,龍貓都是一段不可磨滅的記憶。《龍貓》之所以成為宮崎駿最受歡迎的電影,我想,除了是對「龍貓」的喜愛,更是因為本片描述的最平凡最瑣碎最樸素最誠摯的感情與生活讓我們著迷感動。
小梅蹲在水塘邊捉蝌蚪,好奇地追趕緊急搬家的小龍貓,媽媽收到的信上一個歪歪扭扭的小螃蟹,爸爸帶著姐妹倆拜森林之神賽跑回家,影片中流露的出的寧靜、緩慢更大的襯託出當下生活中的忙碌、無助與焦躁。
宮崎駿的偉大,在於他始終保持著孩子般絢爛的想像力,並將這種純真的力量化作銀屏上一段又一段美好的夢境,喚起無數人對往昔的追嘆。長大成人的我們,再也沒有了穿過灌木叢尋找龍貓棲身的樹洞的那種本領,也再無法坐上龍貓巴士在天空翱翔。但如果,電影能夠讓你找回一點點簡單的感動,暫時將繁瑣世事放上一放,不已經是一件非常值得讚頌的事情了嗎?
關於【文化旅行】
文化旅行
微信公眾號:culture-t
個人微信號:shisanjie2013
我們以地域歷史文化為核心,分享文化資訊,分享閱讀經典,舉行線上講座、線下文化研學活動。為您豐富生活,為孩子打造「行走的課堂」。
本帳號每周分享的內容有:
周一:古詩欣賞,每周十首經典古詩文。
周二:經典美文,每周一篇經典文章。
周三:圖書推薦,每周七本優秀圖書推薦。
周四:影視專欄,每周專為孩子介紹一部經典電影析。
周五:文化信息,介紹最新的北京講座、展覽、演出信息。
回復龍貓「可得本片百度網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