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寺之變》,(日)明智憲三郎著,鄭寅瓏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10月版,59 .00元。
王紹貝 自由撰稿人,汕頭
「本能寺之變」是影響日本戰國時期歷史的一個重要事件,事件發生的過程和影響是清晰的:織田信長實行「天下布武」的武力統一日本政策,在他即將完成統一日本的進程時,屬下明智光秀突然發動叛亂,襲擊織田信長臨時駐地本能寺,織田信長被燒死,正在與毛利氏作戰的豐臣秀吉緊急媾和,並以一天八十裡的速度,平定了光秀叛亂,成為織田信長的繼承人,最終統一了日本。這些事實,歷史學家並沒有什麼爭議,對本能寺之變存在巨大爭議的集中在明智光秀的叛亂動機上面。這幾乎是一個日本人家喻戶曉的歷史事件,對此事件動機的解釋居然有多達十幾二十個說法。許多民科、歷史愛好者,甚至小說家都加入了這場關於明智光秀本能寺之變動機的討論中。大量影視作品更是推波助瀾,根據歷史推理小說《信長之棺》改編的同名電影作品,將歷史考證與推理小說的元素結合得水乳交融,玩出了文藝新境界,還有各種穿越式的以本能寺之變為背景的影視作品,說明了日本人對這個歷史事件持有經久不息的興趣和熱情。
《本能寺之變》一書系明智光秀的後代明智憲三郎所著,對本能寺之變中明智光秀、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相關歷史人物的動機進行了歷史考證,因為作者是明智光秀的後人,我們對他持有的立場需要批判分析,他是否有美化明智光秀、貶低其他人的地方?通觀全書,他對歷史人物的分析基本上是公正客觀的,不以個人喜好來評論歷史人物。此書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作者號稱運用了類似警察搜查破案的方法來研究歷史真相,從現有的史料出發,通過邏輯推理,得出歷史真相,當然,由於事件本身缺乏太多決定性的歷史證據,真相難以獲知。
明智憲三郎首先批判了歷史學界佔主流地位的「定論」,對高柳光壽的「怨恨說+野心說」、「疏忽大意說+偶然事件說」等提出有力的批判。指出這些對明智光秀動機的學說的依據主要來自豐臣秀吉的《惟任退治記》一書,而此書是秀吉為了自身政權的合法化而製作出來的政治宣傳讀物,其中對本能寺之變相關人物的動機和真相進行了捏造。將明智光秀發動叛亂的原因解釋為被織田信長侮辱「顏面盡失」、「出人頭地的希望沒有了」、「突發性、衝動性的」私人情感層面,類似於報紙的社會版新聞,明智憲三郎指出「身負一族存亡和興衰的武將,不可能出於這種層次的原因決定謀反。」「野心說」認為光秀在奪取天下的英雄夢上賭了一把,光秀有可能衝動地拿自己所愛的家人以及一族家臣的性命做賭注嗎?在殘酷的戰國時代,明智光秀並非一個人,而是關係到一族人的生死,謀反一旦失敗就要面臨滅族之災,因而沒有充分的理由、動機和對謀反成功有把握,是不可能冒險發動叛亂的。
總的來說,明智憲三郎認為明智光秀謀反的動機有三方面相互聯繫的原因。首先,光秀具有復興故鄉土岐氏的宏願,希望能早日脫離現在的苦境,結束持續了百年的戰國亂世,並得到讓子孫代代延續下去的安寧,他在《愛宕百韻》寫道:「如今在雨下,時逢五月天」,諧音寓意為「現在正是土岐氏統治天下的好時機」。其次,與光秀結為戰略同盟的長宗我部元親遭遇了信長政策的改變,信長從同盟關係轉而支持元親的對手三好一族,要求已經稱霸四國地區的元親交出領地,元親表示反對,信長任命自己的三兒子織田信孝為總大將,組織了討伐長宗我部的軍隊。光秀的家臣齋藤利三是謀反的主要策劃人,其目的是阻止對長宗我部的討伐。後來本能寺之變的發生,也確實使得元親及時避免了一族的滅亡。這一點可以從前兩年才公表的《石谷家文書》中的一封天正十年正月十一日齋藤利三給石谷光政的信得到證實。最後,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前開始了「織田家長期政權」的戰略調整,將已徵服的領地進行改封,把實力派家臣的領地通過再分配使其集中在織田家手中。信長所處的時代正是世界史上的大航海時代,信長預見到日本國內的終將不會再有足夠的領土用於賞賜,於是他產生了「入唐」(入侵明朝)的構想,這一點在當時葡萄牙派駐日本的傳教士弗洛伊斯的著作中有記載,從後來豐臣秀吉的入侵明朝的行動來看,這個構想具有歷史形勢自身的合理性,戰國時代培養了日本國內龐大的各個武力集團,如果一旦天下統一,功高不賞,不禁沒有足夠的封地可以封給功臣,還有可能變成政治上最大的不穩定因素,通過對外侵略來消耗掉多餘的武力,也許是豐臣秀吉繼承了織田信長的這個策略。但是得知這個策略的明智光秀無疑宛如晴天霹靂,光秀原來以為只要支持信長統一天下,那麼持續了上百年的戰國時代就會結束,世間將迎來和平,沒成想信長還要讓自己渡海到異國他鄉展開作戰,甚至連子孫都可能死於異國他鄉。
那麼,光秀何以知道本能寺的信長處於沒有防備的狀態下,是謀反最佳的時機?明智憲三郎也進行了一番分析,他從史料中推斷,本能寺之變本來是信長為了除掉德川家康而設置的一個「局」,信長用召開茶會的名義邀約家康到本能寺聚會,為了迷惑家康故意作出全無武力防備的和平狀態,並命令光秀帶兵到本能寺除去家康。根據當時西班牙商人阿維拉·希龍的記錄,信長臨死前有過這樣的遺言,當得知自己被光秀包圍以後,他做了個噤聲的手勢,說:「是我自取滅亡。」意思是自己策劃的陰謀反而被信任的光秀所利用了。明智憲三郎還根據德川家康在本能寺之變後的行動推斷,明智光秀與德川家康在本能寺之變發生前就結成了同盟,因而家康在本能寺之變後不但沒有參加討伐光秀的合戰,反而攻佔了甲斐、信濃的織田家領地。
《本能寺之變》運用了綜合史料分析,邏輯推理手法,但其中許多論斷的證據還顯得比較薄弱,其分析的過程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說,可讀性較強,不乏參考價值,至於真相是什麼,大概還需要有決定性的史料被發現才能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