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寒氣襲人,但在廬江縣龍橋鎮盆形村的安徽紳坤林業開發有限公司金盆山綠梅種植基地,冬閒不閒,拉樹車、運水車來往穿梭……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植樹景象。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幾臺挖坑機來回作業,在機手的熟練操作下,嶺上坡下,每隔幾步就出現一個標準樹坑,大小一致,間距均勻。
筆者看到,大家或兩人一組,或三五人一群分工協作,扶正樹苗、填平樹坑、扶正踩實、培土澆水,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栽植規範進行,現場有條不紊,秩序井然。不一會兒,一行行整齊的樹苗矗立在寒風中,金盆山煥發出一派生機。
龍橋鎮人大主席吳紅兵在仔細檢查樹苗栽植情況,還不時與在場的幹活村民親切交談。
吳紅兵告訴筆者,冬季植樹因氣溫低,水分蒸發量較小,苗木與新換土壤適應期較長,比春季植樹更適宜苗木生長。不僅如此,冬季植樹還將大大降低各種病害發生率,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前不久,龍橋鎮人大在深入企業走訪調研中,了解到紳坤林業運行情況和用工需求,發揮自身優勢,幫助公司招工。
吳紅兵說:「我們根據紳坤林業眼下植樹用工緊缺情況,及時整理出崗位需求清單。一方面,將招聘信息送到各村、組,引導呼籲村民就地就近就業;另一方面,採取張貼招工橫幅、發放招工宣傳單、現場招工等形式,開展多方位、多渠道的招聘活動,為企業解決用工難題。」
據了解,盆形村是一個龍橋鎮東部偏遠的小山村,崗坡地多,土地貧瘠,一直以來,這裡的村民以種莊稼為主,經濟效益不高,生活難以改善。由於「十年九旱,靠天吃飯」,造成大部分山場荊棘遍野,灌木叢生。
為把單一的經濟模式營造向著「短、平、快」效益轉化,盤活山區資源,激活山村經濟,有效地幫助村民增收致富,六年前,龍橋鎮引進紳坤林業,經過滾動發展,陸續在盆形村的懷山、許院、澗邊、趙屯、朱屯、黃屯等村民組,流轉了1600畝丘陵山地種植綠梅,把撂荒地變成了「生錢地」。
綠梅學名為綠萼梅,是梅花的一種,因萼綠花白、小枝青綠而得名,它性平,最大特點就是能夠調理脾胃,疏理氣血,化痰。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均可入藥,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市場潛力大。綠梅種植效益比普通農作物高出一大截,是帶動群眾增收的好項目。
紳坤林業總經理芮森林算了這樣一筆帳:綠梅種植三年後就可獲益,五年後進入生產期。樹齡五年以上的綠梅每棵可採乾花0.5公斤,按現有市場價每公斤500元計算,一棵樹產值在250元左右,每畝30多棵產值可達8000多元,而且產量會逐年提高。
盆形村黨總支書記姚賢貴接過話茬說,綠梅產業的發展,不僅為鄉村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還通過流轉土地、勞務用工、收益分紅等模式,成了村民致富的「寶貝」,讓群眾過上了好日子。
目前,盆形村的綠梅產業越做越大,已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帶富效應凸顯,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芮森林感慨地說,龍橋鎮人大引進來、扶上馬、送一程的「暖心」做法,讓他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芮森林表示,今後三年,紳坤林業將把綠梅的種植規模擴大到3000畝,帶動當地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
發展和培育特色主導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龍橋鎮人大把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把服務企業聯繫群眾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激活產業發展「一池春水」,攪動強村富民「一方熱土」,貢獻了不可替代的「人大力量」。
為紳坤林業當好「保姆」,只是龍橋鎮人大牽住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深耕鄉村振興「責任田」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龍橋鎮人大發揮鎮級人大代表的職能作用,履職擔當,積極作為,為鄉村振興獻良策、理思路、解難題、辦實事,深入推進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落實,在鄉村振興進行曲中注入了鏗鏘有力的「人大音符」。
當好「三大員」,是龍橋鎮人大的一大工作亮點。當好「信息員」,收集有關鄉村振興的社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當好「宣傳員」,通過宣傳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意義,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當好「先行員」,廣泛發動各級人大代表發揮率先垂範作用,帶動身邊人投身鄉村振興。
做好「參謀官」,是龍橋鎮人大的一條先進做法。充分發揮與群眾聯繫密切優勢,對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視察,搞好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認真分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存在的難點和短板,當好群眾的代言人、政府的獻策者,給鎮黨委的決策當好參謀,並著力履好職、服好務。
打好「監督牌」,是龍橋鎮人大的又一成功經驗。加強改進監督檢查,在工作中不斷創新思路,聚焦鄉村振興中的熱點敏感問題,發揮人大代表的監督作用,開展執法檢查和視察調研等活動,切實增強監督實效性,做到寓監督於參與之中,在參與中實施監督,著力創建有利於發展最佳環境。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是我國政權層級的基礎,與群眾的關係最密切,與群眾的利益最直接。」吳紅兵說,鄉鎮人大作用發揮得如何,直接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吳紅兵表示,接下來,龍橋鎮人大將進一步發揮基層人大的作用,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實踐,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排頭兵」和「領頭雁」作用,挑重擔,顯身手,展風採,立新功,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盆形村的美麗蛻變正在進行中。龍橋鎮各級人大代表活躍在田間地頭的身影,讓筆者真實感受到龍橋鎮人大工作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綻放的新生機、新活力。
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正在龍橋鎮廣袤的大地上徐徐鋪開……
出品:廬江縣融媒體中心
往期精彩回顧
■
周天斌督查新冠疫苗接種和防疫工作■
廬江,一本讀不完的書……■
安徽公布260家核酸檢測機構!96家定點醫院■
真颯!徵兵公益宣傳片來咯!記者/趙德斌
原標題:《助力鄉村振興!他們,在希望的田野上深耕「責任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