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全球變暖下,溫室效應會使地球溫度升多高?

2021-01-11 騰訊網

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越來越受到重視。

未來,人類活動影響下,地球溫度會升高多少?

本期特邀中國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翟盤茂,對其進行解讀。

什麼是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指太陽短波輻射透過地球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又被大氣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地球氣候變暖的效應。如果沒有大氣的溫室效應,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平均溫度提高了38℃。

這種溫室效應,本來是一種自然現象,但由於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利用化石能源以生成能量等方式產生了多種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的不斷增加引發了增強了的「溫室效應」,進而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人類活動導致的大氣溫室氣體含量的升高,會決定地球升溫多少?這才是目前我們關注的問題。

人類活動將致地球升溫多少?

大氣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氣候模型顯示,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工業革命前增加一倍,地球溫度將升高1.5℃~4.5℃(即氣候敏感度)。2020年,世界氣候研究計劃署的25位科學家將其升溫範圍縮小到2.6℃~3.9℃之間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人類活動已經造成了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升溫約1.0℃,如果繼續以目前的速率升溫,全球升溫可能會在2030年至2052年達到1.5℃。全球平均氣溫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全球變暖控制在1.5℃以下的可能性迅速變小,人類跨越氣候系統不可逆轉的臨界點的風險也在增加。

由於早期觀測資料嚴重不足,準確地評估工業革命開始時(1750年)的溫度比較困難。為了避免這一問題,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提出將1850-1900年平均溫度作為工業革命前的參考值,相對於這一參考值高出全球地表溫度的升溫幅度定義為全球溫升幅度。這裡的1.5℃增暖是人類活動引起的影響結果,不是某一年簡單的直接觀測到的結果。因為直接觀測的結果包含了人類活動和自然變率兩部分貢獻,某一年的觀測值受到氣候年際尺度上自然變率的影響較大。人類活動引起的未來的溫度的預估還需要通過數值模式模擬

數值模式的發展

半個世紀以前,大氣原始方程組被用於建立數值模式,模擬了大氣運動及其演化,標誌著對氣候系統進行仿真試驗的開始。1979年,大氣環流模式與混合層海洋模式相耦合,模擬得到在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加倍後全球平均溫度上升1.5℃-4.5℃的結論。之後的數值試驗採用了更加複雜的模式,比如考慮雲變化、給定海洋熱輸送、提高解析度等,但依然使用混合層海洋模式,得到的氣候敏感度仍在上述範圍之內。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使用完全耦合的大氣-海洋環流模式進行數值試驗。

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第五次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劃(CMIP5)的最新模式包含了大氣、海洋、陸面、海冰、氣溶膠、碳循環等多個子模塊,動態植被和大氣化學過程也被耦合其中,早期的大氣環流模式發展成了當下的氣候系統模式和地球系統模式。

世界氣候研究項目(WCRP)正在組織第六次氣候模式對比計劃(CMIP6),從 CMIP5到CMIP6的地球系統模式,其核心是進一步減少地球系統模式的不確定性,提高模式模擬和預估的可靠性,即在多種時間和多種空間尺度的模擬和預估效果都要提高,著重提高地球系統各圈層的氣候態、氣候變率與趨勢、天氣與氣候現象和極端事件模擬效果,特別是在區域尺度方面。

無論是早期的大氣環流模式還是最新的地球系統模式,科學家們一直不斷探求能夠更加準確或者更加接近模擬計算真實的氣候系統模式,預估由於溫室氣體排放等人類活動引起全球升溫情況,並研究氣候變化影響和應對途徑等科學問題。

如何應對全球變暖?

未來地球溫度升高情況取決於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影響的控制力度,即是否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所以世界各國紛紛發出進入氣候緊急狀態的政治行動呼籲,同時加快產業、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成為減緩全球變暖的必然選擇。

相關焦點

  • 溫室效應和人類無關?如果沒有人類,地球仍然進入全球變暖階段!
    我們一直在默認地球變暖和人類過度排放溫室氣體有直接關係,其實大家從來都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地球的大氣層附近有很明顯的溫室效應,這都有與太陽輻射有關,一部分太陽輻射在進入地球表面的時候被攔截了,所以這才讓我們在晚上沒有太陽的時候,不會有很明顯的氣溫差異。
  • 一分鐘看懂:溫室效應原理與全球變暖現況
    地球是如何吸收和反射太陽輻射的?大氣層及其中的溫室氣體又扮演了什麼角色?為什麼會產生溫室效應?本文首先通過一張圖,簡潔明了地講述溫室效應與地球大氣熱力平衡。最後,地球地表也會向外輻射約494W/m2的能量,其中333W/m2的能量會被大氣層反射回地面,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大氣逆輻射;加上之前大氣吸收的78W/m2的能量,剩下的239W/m2的能量(494+78-333)會輻射出地球,射向宇宙空間。溫室效應大氣層就像一條毛毯一樣,蓋在地球表面。
  • 全球變暖停止,我們不用再擔心溫室效應了?科學家:別太天真了
    自從20世紀末科學家發現人類活動導致地球變暖以後,很多人都非常著急,因為我們知道溫室效應的後果很嚴重,不僅僅只是溫度變化一點那麼簡單,還會融化兩極冰川,造成海平面上升,到時候會有很多人類居住的陸地被淹沒,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 就算沒有人類,全球變暖也會發生?科學家:地球曾經多次變暖
    全球變暖的話題,相信已經深入人心,許多人也開始注意節能減排,為控制全球變暖盡一份力。但是有部分科學家提出,就算沒有人類活動,全球變暖還是會發生。這是怎麼回事呢?追溯地球的歷史,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裡,曾經有多次變暖歷程,最為人所知的應該是白堊紀到侏羅紀的恐龍時代,就是全球變暖讓恐龍統治了地球上億年。決定地球溫度的,首先是太陽活動,其次是地球自己的原因。現在,我們提到溫室效應就會感到不安,但實際上沒有溫室效應,地球上就不會有生命存在!地球厚重的大氣層,可以阻隔致命的宇宙射線,同時保存太陽輻射,讓地球溫度適宜生命生存。
  • 全球變暖是騙局?地球目前處於自然變暖期,溫度升高是常態
    當然,其中還有一些寒冷年份,比如2008年南方雪災,但在自90年代變暖後,這種寒冬是偶發的,出現的次數不多。從數據來看,全球確實在變暖,但是,全球變暖真的失控了嗎?全球變暖?全球回溫?首先,我們要明白,溫度不是升就是降,自然界的溫度不可能永遠保持在一個值。地球的這種溫度變化產生的結果就是冰期交替。地球在40多億年的歷史中,曾出現過多次顯著降溫變冷。在前寒武紀晚期、石炭紀至二疊紀和新生代的冰期稱為大冰期,時間尺度至少數百萬年。當然,在冰期之間還會出現冷暖交替的情況,而變暖的時間則稱為間冰期。
  • 全球變暖或將停止,地球要開始大幅度降溫了?專家:將會很冷
    專家:將會很冷大家都知道,在人類進入現代工業文明之後,人類開始大量的開採和使用地球的能源,而這也使得地球出現了大量的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開始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導致的溫室效應,嚴格來說,是溫室效應導致的一系列的問題,開始漸漸影響人類的生存了。
  • 地球溫室效應海水溫度上升
    本報綜合報導 澳洲著名的旅遊勝地大堡礁每年吸引萬千遊客,但一項調查顯示,由於地球溫室效應令海水溫度上升,大堡礁絕大部分會在2050年消失,令澳洲的旅遊業和捕魚業蒙受重大損失。  報告說,地球溫室效應正令海水溫度升高,導致珊瑚褪色及死亡。報告強調,這種命運無可挽回,因為即使海水溫度只上升1℃也會出現上述情況,而本世紀的海水溫度估計將會上升2℃~6℃。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珊瑚能迅速適應海水溫度的上升,而依靠珊瑚生活的其他海洋生物也會隨珊瑚的死亡而愈來愈少,甚至絕種。
  • 全球變暖對於人類和生物有什麼影響?
    文/勵生只要是生活在地球上,那麼這顆星球上的生物便都是利益共同體,地球出現問題,那麼所有的生物都將面臨災難,而反之亦然。關於全球變暖,相信大家都知道原因是什麼?除了是太陽傳遞到地表上的光以外,還有就是地球的溫室效應,過去地球雖然也有溫室效應,但是因為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少,所以溫室效應能夠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
  • 大氣所等發現減排使北大西洋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成為海洋吸熱的中心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和氣溶膠,造成地球系統能量收支不平衡,全球正在加速變暖。地貌由綠變黃、森林大火蔓延、冰雪融化導致海平面高度升高……大多數進入地球系統的總能量通過海氣界面熱通量形式被海洋表層吸收,進而被海洋環流運輸、遷移並存儲在海洋內部。
  • 地球變暖要停止了?太陽活動或迎來最小期,「冰川時代」要來了?
    在1979年召開的世界氣候大會上,全球變暖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從那個時候開始,科學家就一直在關注地球氣候的變化形勢。這麼多年來通過各個國家的不懈努力,全球變暖也逐漸放緩了步伐,最近一段時間更有許多科學家提出全球變暖或許將會停止,地球溫度或許會持續下降,人類也許就要進入小冰河時代了。
  • 全球變暖:你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殺死一條生命
    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最早到2040年,許多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繁衍問題,致使一些地區的北極熊開始滅絕。而若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現狀,到2100年幾乎所有北極熊都將滅絕。
  • 海洋加速變暖?最新研究揭示全球海洋溫度變化
    溫室氣體排放把更多的熱量留在了地球,致使全球變暖。那麼,儲存了逾九成能量的海洋變暖了多少?變暖的速度有多快? 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主要大洋在加速吸收熱量,顯示出更快的變暖速度,700米以下的海洋表現出顯著的變暖。
  • 給地球撐把「太陽傘」對抗全球變暖?可行嗎?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為了使全球變暖的趨勢減緩,科學家們想盡了各種辦法。能否通過減少進入地球的太陽光來消除溫室效應的影響,成了一些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高超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100多年,人類活動加劇了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現象愈演愈烈,地球表面的蒸發量增加,整個地球系統原有的水循環被改變,目前大氣系統裡的水熱資源更豐富,但這些水可能會集中在某段時間降落在某個區域。相應的,其他地區或該地區的其他時段降水會大幅減少,乾旱發生的頻率和強度也就隨之上升。
  • 敲響地球警鐘!2019年全球海洋溫度創新高
    2019年,全球海洋溫度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再次為全球變暖敲響警鐘。據報導,數據主要來自於用於監測海洋溫、鹽度的3800個ARGO浮標。結果表明,2019年全球海洋平均溫度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溫度高出0.075攝氏度。
  • 全球變暖到底有多嚴重,北極熊滅絕、人類水資源減少等等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人能夠感受到周圍環境的變化,像我們小時候在一片樹林下遊玩,現在已經變成了高樓大廈,之前的日子已經回不去了,或許正因為如此,讓很多人對樹木亂砍亂伐,讓地球上森林面積越來越少,這也減少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很多二氧化碳就直接進入到大氣層中,讓地球上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全球變暖問題一直在加重,我們也能感覺到夏天出現的時間越來越早。
  • 全球變暖將停止是怎麼回事,降溫開始了嗎?
    1979年2月召開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全球變暖被首次提出。後來通過不斷的科學研究,加上聯合國對於全球變暖防控的倡導,儘量讓全球變暖放慢了步伐。 不過有科學家表示未來地球的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停止,地球的溫度不再上升,而是會大幅度的降低,到時候地球就會面臨著大規模氣溫降低的情況。
  • 全球變暖形勢嚴峻,人類該怎麼辦?
    全球變暖形勢嚴峻,人類該怎麼辦?你知道全球變暖的趨勢有多明顯嗎?我們所知道的北極冰川在融化,南極冰川也在融化,它們的融化意味著什麼呢?目前全球變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很多國家也加入了應對溫室效應的陣營,比如減少煤炭的使用,改用新能源供暖,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地方對這種溫室效應不理睬,覺得這種事情與自己無關,但是你知道,如果環境持續升溫,那麼我們所見到的北冰洋將在未來幾十年的時間裡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人類也將面對新一輪的挑戰。
  • 儲存了全球變暖93%的能量,海洋正成為地球的火藥桶
    你知道嗎?近60 年,海洋變暖量相當於58億顆廣島原子彈,也就是說過去60年的每一秒都爆炸3-4顆廣島原子彈,也相對於1600倍中國2017年全年發電量。科學家發現全球變暖90%以上的能量都存儲在海洋當中,海洋是地球系統的儲熱罐,又是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裡京演講實錄:今天有幸給大家介紹一下海洋,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海洋到底是什麼角色?起什麼作用?它到底是儲熱罐還是火藥桶呢?
  • 全球變暖其實也有好處,為什麼依舊要抵制?答案顯而易見!
    全球變暖其實也有好處,為什麼依舊要抵制?答案顯而易見!現在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了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在全球變暖之後也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效應,最明顯的就是冰川融化,在5600萬年前,曾經就因為出現冰川融化而造成了地球生物的滅絕,當時是處於古新世與始新世的重疊階段。
  • 還能吃牛排嗎?一頭牛每天排放200升甲烷,堪稱全球變暖元兇
    最近這幾年,地球上的極端氣候越來越多了,比如印度高溫,亞馬孫大火,澳大利亞大火等,這些都本不該出現在地球上。當然,導致極端氣候出現的原因有很多,最受關注的一個就是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直接導致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溫度升高,影響洋流和大氣,進而誘發極端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