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國產直-10武裝直升機都做了哪些改進,性能有多少提升?

2020-11-27 騰訊網

李三萬

摘要:國產直-10武裝直升機,是中國第一種國產專業武裝直升機,2003年首次試飛,2010年開始量產並裝備部隊,從量產裝備部隊以來已經有十年了,這麼年來直-10都做了哪些改進,性能有多少提升?

國產直-10武裝直升機,是中國第一種國產專業武裝直升機,2003年首次試飛,2010年開始量產並裝備部隊,從量產裝備部隊以來已經有十年了,這麼年來直-10都做了哪些改進,性能有多少提升?

首先要說一點,很多人都習慣把直-10稱為武直-10,這種叫法顯然是不規範的。因為根據我們國家的相關規定,直升機的型號就是以直升機的「直」加數字序號,如直-8、直-9、直-11以及直-20等,就沒有再加上表示直升機類型的漢字,你見過有叫運直-8、運直-20的嗎?所以,武直-10的說法顯然就不太規範、準確了。

相對來說,直升機這一塊長期以來都是我們的短板,尤其是武裝直升機方面,除了上世紀80年代從法國引進的SA-365N「海豚」直升機兼作武裝直升機外,基本就沒有專職的武裝直升機,而且直升機的數量也遠遠滿足不了部隊的需求。而在現代戰爭中,武裝直升機的作用和價值日漸突出,因此研製發展新型專業武裝直升機就成了最緊迫的任務。

中國只有哈爾濱飛機公司與江西昌河飛機公司具備研製和生產直升機的能力,據外媒報導,直-10的最初設計是由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完成的,隨後在2由昌河飛機公司的602所主導,昌河飛機公司負責整合與總裝,哈爾濱飛機公司負責旋翼系統,還有其他四十多家廠商參與,是中國九五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

直-10的研製最早從1998年開始,研製中原本由哈爾濱飛機公司負責的旋翼系統也一併轉交昌河飛機公司,這樣直-10項目基本上就有昌河飛機公司承擔了。

2003年第一架直-10原型機首次試飛,2010年定型並開始量產裝備部隊,官方綽號「霹靂火」,這是《水滸傳》裡梁山好漢秦明的綽號,此後國產直升機就都開始採用梁山好漢的綽號作為官方綽號,如直-19叫「黑旋風」,直-20叫「入雲龍」。

直-10採用西方武裝直升機的主流風格,串列式雙座設計,機身兩側短翼掛載反坦克飛彈和空對空飛彈,還有一座旋轉機炮塔,火力相當強大。直-10是我軍陸航部隊的主力武裝直升機,根據公開消息,陸航將以400架直-10與700架直-19形成高低搭配,配套使用,直-10就是毫無爭議的高端機型了。

直-10這些年都進行了哪些改進?這個問題放在大多數武器上都很合適,放在直-10上感覺很難回答,也許比五對負重輪的五九式主戰坦克的魔改還要複雜。當然我也可以很簡單的回答:直-10這些年一直在改進。但這沒有意義。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直-10不是一款普通的武器,即使現在看來,直-10「霹靂火」與美國AH=64「阿帕奇」,歐洲的「虎式」武裝直升機都有差距,但是直-10這款武裝直升機,對於我國來說,不是簡單的「一款」裝備,它所代表的,是我國軍工體系中,將開創國產以武裝直升機為首的,完整的屬於我們自己的直升機體系,這麼說吧,直-10就是我們科技樹上點亮直升機分枝的最初的那個亮點!

原本直升飛機在我軍軍隊建設序列中,甚至民用設備的發展中,緊迫性都不高,所以發展的優先程度並不靠前。到了八十年代,經濟快速發展,各個方面都看到直升機應用的發展潛力,當時正是我國與西方國家關係最好的蜜月時期,所以也就有機會引進了一些當時還算先進的軍民兩用直升機,給我國帶來了和蘇式直升機截然不同的觀感和設計風格,最有名的是美國的UH-60「黑鷹」通用直升機,我國也引進了24架,在後來近三十年的歲月中,「黑鷹」直升機就是我國內地與西藏高原直升機運輸最可靠的、甚至是唯一的直升機機型。

很多人看過美國大片《黑鷹墜落》,所以不少人都以為「黑鷹」就是武裝直升機,其實「黑鷹」並不是專業武裝直升機,只是通用運輸直升機。當然,跟皮卡一樣,乘員帶著武器,或者在直升機上臨時加裝重機槍、火箭彈,也能進行對地攻擊,但同樣道理,我們不能稱皮卡是戰車一樣,不能稱「黑鷹」是武裝直升機。

那時候最初是海航,用歐洲民用的「海豚」直升機改裝成武裝直升機,引發了我們需要自己的武裝直升機的呼聲,在八十年代末,直-10預項,據說開始是有蘇聯團隊幫著我們預研,然後到1998年才正式立項,2003年第一架樣機出來。這款武裝直升機的研發,戰略上的意義前面已經說過,是準備用來點亮整個科技分枝的,但同時也有在當時為我軍解決有無的戰術性目的,毋庸諱言,我們起步晚、起點低,直-10即使一直在改進,到現在潛力挖掘的差不多了,與軍事強國同類裝備相比,也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原因還在根子上,就如同大飛機一樣,所有的問題最後都集中到了發動機上,直-10的主要問題同樣是在使用的渦軸-9發動機上,但這也只是表象,真正的根子是我國整體工業跨越式發展中,很多基礎沒打牢靠,現在必需回頭補課,最直觀的影響發動機技術水平的,是材料學科。工業發展我們有後發優勢這不假,我們有急切的心情這也不假,發展中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彎道超車什麼的,也有很多東西必需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穩,比如基礎材料科學。專職武裝直升機,就是「空中坦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要有厚實的裝甲防護,而直-10最初就是受制於渦軸-9發動機的功率太小,無法採用裝甲防護。

直-10是我軍陸航部隊裝備的第一架專職的武裝直升機,我軍早期的直-9W型武裝直升機、米-171武裝型直升機等,都是由原先的運輸直升機改裝而成。其中,直-9W型是在仿製法國民用直升機AS-365「海豚「的直-9基礎上改裝而成的,距真正的軍用運輸機都有很大差距,民用運輸直升機改成武裝直升機,作戰性能只能說是勉為其難,只是用來彌補了當時我軍陸航沒有武裝直升機這樣尷尬局面的急就章。

現在直-10已經飛赴巴基斯坦,參與高原飛行測試,但最終並未收穫巴方訂單,巴方最終選擇了土耳其在引進義大利AW-129直升機的基礎上,經升級改進而來的T-129武裝直升機。雖然巴軍方並沒有對外披露直-10落選的原因,但外界普遍認為是直-10發動機功率不足,影響了高原飛行性能,以及機體防護性能稍弱等方面的原因,這才讓巴軍還是選擇了T-129的原因。

直-10竟然落選巴鐵的武裝直升機項目,對我們軍方和軍工觸動非常大,換裝新型大功率發動機,以及提高武直-10的防彈性能,提高直-10的作戰性能,就成了軍工的努力方向。

畢竟受制於航空發動機功率小的短板,直-10在最大起飛重量、機載武器攜帶量、最大飛行距離、滯空作戰時間等,武直的硬性技術指標方面,與美軍AH-64「阿帕奇」等先進武裝直升機確實存在一定差距。

直-10改進型,發動機位置、排煙口位置也都有所調整,安裝了功率更大的1200KW渦軸-9改型發動機;後機身使用了新材料,出現了孔狀圖案,強化了機體的結構。飛行員配發了新型頭盔,不僅重量輕,而且視野開闊,機體上的光電轉塔以及鏈式機關炮,都能隨飛行員的頭盔瞄準器轉動,擁有了智能一體化的先進水平。滾筒式光電探頭、前視紅外探測系統、機體加掛附加裝甲,紫外告警設備的布置,外掛半主動雷射制導的新型空地飛彈,以及雷射制導火箭彈等,讓直-10的作戰能力,包括飛行員的戰場生存能力,都得以提高和改善,這些對於一架最大起飛重量尚不足7噸的中型武器直升機來說,可謂進步非常大。

當然,最大起飛重量只有7噸的直-10,與起飛重量10噸的AH-64「阿帕奇」相比,在攜彈量上有非常大的差距,前者只能攜帶8枚反坦克飛彈,而後者則能外掛16枚反坦克飛彈。這也就意味著對武裝直升機來說最重要的對地打擊火力,兩者居然相差了一半,有待今後我們也能裝備10噸級的武裝直升機,來提高對地打擊火力和延長作戰半徑和作戰時間。

這些年直-10最重要的改進,當然就是對發動機渦軸-9的改進,在發動機功率提升了25%之後,所以別的改進才得以有可能進行,比如最初是沒有駕駛員防護裝甲的,後來在駕駛座椅周圍安裝了裝甲陶瓷板,再到在直升機關鍵部位都有了裝甲防護。

直-10驗證機型也曾經使用過一款加拿大民用發動機,後來由於美國幹涉,對我們禁運了,不過不是瞎說,這款發動機原本也不可能作為量產直-10的發動機,這類項目上不允許使用有可能被西方卡脖子的零部件,何況還是最重要的發動機。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不過這件事也說明渦軸-9發動機確實距離發達國家民用版發動機都有差距,現在功率提升到1200千瓦,潛力基本耗盡,也就是說直-10全裝甲防護肯定無法完成。

期間,直-10在別的部分做過各種減重實驗,框架結構和外殼都換過更輕與自身防護力更強的材料,這當然也是條路子,雖然不如提升發動機更根本,但同樣也很重要,這類材料改進,一旦有更好的替代材料,並不影響提升和更換發動機,可以兩條線同時進行。不過減重項目中30毫米機炮,換成23毫米機炮,是個槽點,起碼對于堅信口徑即正義的我來說,是這樣的,哪怕航炮技術進步,23毫米口徑的威力足以替代30毫米口徑,咱們就不能繼續30毫米口徑的更大威力?這種改動,我個人是反對的。有人非要從各個角度證明現在直-10性能吊打美軍的「阿帕奇」,我很想問問,怎麼解釋「阿帕奇」比直-10多三噸的載重?別的性能都一樣,這三噸的載重用在裝甲上比咱們皮厚,用在油料上比咱們航程遠,用在武器上比咱們載彈量大,怎麼比?有什麼優勢可以壓倒這多出來的三噸載重?!

所以,要正視差距,才有追趕和進步空間,急著無腦吹叫捧殺!直-10我們承認不如發達國家的直升機先進不丟人,落後了還不承認才丟人。再說了,直-10的落後也不過是相對於世界頂尖那一撥來說,能造武裝直升機,本身就說明我們已經趕上足夠的進度了,用不著畫蛇添足的意淫自己更強大的場景。

直-10的研發,從頭起就非常注重自主性和專利認證,說明這是從一開始就在做好出口的準備,也說明這款機型更注重技術鍛鍊與積累,而不是好高騖遠用來攀登新高度的,所以軍隊裝備,也是趁著現在難得的和平大環境,作為解決有無的過渡產品,通過直-10,練習直升機相關戰術,為以後真正的拳頭裝備打好基礎,畢竟我們這樣一個國家,武裝直升機用直-10這樣的中型機做當家花旦,顯然是件不可想像的事,以現在的國力,我個人認為,我們自己的10噸級別重型武裝直升機,應該已經在研發試製當中!不過無論未來我們陸航部隊出現怎樣魔性的變化,其實從現在開始,我們已經可以像最堅實的一塊踏腳石—— 直-10「霹靂火」致敬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解放軍未來主力武裝直升機,直10搭配直19,標配武裝直升機
    自行研製生產,專業武裝直升機 我國直升機的研發歷程十分曲折。從涉足直升機生產,到引進,改裝,再到合作,直到實現完全自主研製,它歷經38年,終於研製出中國和亞洲第一款專業武裝直升機——武直-10,緊隨其後的是,我國又在直-9的基礎上自主開發研製出中國第一款輕型武裝偵查直升機武直-19。
  • 「神勇的海豚」 國產直-9型直升機發展歷程(圖)
    而在展館的另一角,一架裝飾豪華的民用直升機同樣吸引著大量觀眾,真皮沙發、玻璃化的駕駛艙顯現出貴族雍容的氣息,這就是直9家族的又一兄弟海豹H425直升機。從80年代初我國引進直9直升機以來,哈爾濱飛機工業公司和協作單位經過不懈的努力,使直9衍生出一個龐大的家族,成為國產直升機目前最先進、品種最多的機種。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引進和發展歷程。
  • 世界十大戰鬥力最強武裝直升機排行榜 TOP 10
    用於直升機的武器系統也在聯合國禁運範疇內,解決辦法是研發國產的武器系統,ZT6「馬庫帕」反坦克飛彈是其中之一,而世界上大多數此類飛彈用戶購買的都是美國的「海爾發」反坦克飛彈。南非試圖向英國、馬來西亞和土耳其出口「石茶隼」,但這些國家後來都因經濟原因而放棄了採購計劃,「石茶隼」是本榜單中產量最小的武裝直升機,僅生產了12架,裝備於南非空軍第16中隊。
  • 從仿製到改進,國產第一架直升機直-5到底有何意義?
    # 寫在前面上世紀初,西方的發明家們就開始對旋翼類飛行器的探索,多種構型的直升機、旋翼機雖然沒有實際應用價值,但都實現了「離地升空」這一目標,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末,伊戈爾·西科斯基首架真正能夠投入實際應用的直升機VS-300試飛成功,標誌著直升機這一航空界的新星冉冉升起。
  • 世界十大武裝直升機排名 武直10強勢插入
    阿帕奇波音AH-64現美國陸軍主力武裝直升機發展自美國陸軍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先進武裝直升機(Advanced Attack Helicopter,AAH)計劃,以作為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後繼機種。AH-64武裝直升機現已被世界上13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包括日本、中國臺灣和以色列。AH-64以其卓越的性能、優異的實戰表現。
  • 義大利A129 「貓鼬」武裝直升機
    年 服役時間:1990年10月6日 國 家:義大利 飛機類型:武裝直升機 研製公司:阿古斯塔公司 製造數量:60 A-129武裝直升機
  • 武裝型直20被曝光,武直10會被代替嗎?
    這款武裝型直20能吊列印軍T90坦克嗎?對此專家解釋稱直20雖然進行了武裝改進,但它並不會替代武直10,至於對付印度的T90,對於直20來說簡直易如反掌。,這款武裝版直20剛一亮相就在機身兩側掛上了8枚反坦克飛彈,而且從運載能力上來看它的武器攜帶量還能進一步提升,甚至有可能提升到類似於阿帕奇那樣的一次可以攜帶16枚飛彈的狀態,顯然戰鬥力非常強大。
  • 當年直-11「小松鼠」已成長為攻擊直升機
    昌飛最新照片顯示,銷聲匿跡多年相當低調的直-11「小松鼠」,已經化身直-11WB「鵟」偵察/攻擊直升機。基於AC311(2噸級)進行改進而來,最大起飛重量2.2噸,可以乘坐6人,最大升限可達6000多米。注意看照片左側,尾部機身已刷機徽,這是很明確的正式入役列裝。
  • 航空工業公開直8L寬體型直升機模型 或表明該直升機交付部隊已指日...
    直8L採用了海豚形機頭,不但為航空電子系統安裝提供了空間,還減少了飛行阻力。直8L在機頭下面也能看到一個雷達罩,裡面應該是國產氣象/地形測繪雷達,這個雷達已經是國產直升機標準配備,它可以探測航路前方複雜氣象,還具備一定的地形測繪、輔助導航等功能。在直8L直升機機兩旁各有一個巨大的短翼,裡面部署在油箱。
  • 直-20化身「武直」,運兵員打坦克兩不誤
    也正是通過越南戰爭的戰火歷練,使得美國陸軍對於UH-1這類多用途直升機的戰術使用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即便是後來美國陸軍開始批量裝備AH-1「眼鏡蛇」專用武裝直升機,UH-1作為一款性能出色的通用武裝直升機,也一直發揮著無可取代的對地攻擊的重要作用。
  • 講武談兵|直-20化身「武直」,運兵員打坦克兩不誤
    直-20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10噸級通用運輸直升機,自從在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式首次公開亮相後,一直受到外界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在軍事新聞報導中,直-20通用運輸直升機開始以機群的形式出現,顯示出該機裝備部隊後已經形成戰鬥力。
  • A129武裝直升機,跟阿帕奇平輩的先進戰機
    事實也的確如此,這架飛機的空重僅有2.53噸,最大起飛重量為4.6噸,連阿帕奇的一半都不到,屬於標準的輕型武裝直升機。A129的最高飛行速度為278千米每小時,最大升限4725米,爬升率為10.2米每秒。 做為一款武裝直升機,武器自然是整架直升機最重要的部分,A129直升機的固定武器為一門M197型三管加特林機炮,和AH1系列武裝直升機上使用的機炮一致。
  • 揭秘首架國產直升機:直5最初命名為「旋風25」
    >1966年3月,周恩來總理乘直5直升機到邢臺地震災區慰問災民。  旋風25直升機是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直升機(後改稱直5),是新中國直升機科研應用的開端。直5飛機是多用途的直升機,可用於空降、運輸、救護、地質勘探、護林防火和邊境巡邏等。  1958年,哈爾濱飛機廠按照蘇聯提供的米-4直升機圖紙資料和樣機開始仿製工作。設計人員用不到1個月的時間繪製出25000多張圖紙。
  • 蛇皮袋包裝的大粽子出現 很大可能是全新保密直升機
    目前來看,這款被包裹成一個大號粽子的A903型直升機,從機身與旁邊工作人員的比例來看,並不是類似直-9那樣的輕型直升機,而是一款起飛重量在10噸以上的大型直升機。有軍事專家對「迷彩派」表示,A903型直升機有可能是以下幾種直升機中的一種:一.重型武裝直升機。
  • 我國在直升機領域上略微超過了俄羅斯,位居世界第二
    但是好在法國人還算比較講誠信,在禁運條令正式實施之前,直接將SA-321超級大黃蜂運輸直升機和AS-365海豚通用直升機相關技術資料和設備信息全部轉讓給我國,這也為後來的直-8和直-9直升機的大規模裝備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在完成直-9直升機的全面國產化之後,陸軍航空兵就開始對這款直升機進行改造,試圖將其打造成一款適合陸航裝備的武裝直升機。
  • 活塞變渦軸,直-5直升機的最後一搏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年中,英國皇家海軍和英國皇家空軍開始越來越多地裝備直升機,這大幅促進了韋斯特蘭飛機公司(Westland Aircraft)發展。該公司與直升機世界的新興巨頭美國西科斯基公司達成戰略可合作協議,在冷戰時期為英軍生產了許多西科斯基直升機衍生產品。
  • 俄神秘新型直升機問世,塗上解放軍標誌引關注,美媒:或用於高原作戰
    那麼這就意味著,未來會有一批米-171Sh直升機將會交付於我軍,這也證實之前網友的一些猜測,但是具體的接收單位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據說,有人推測這批直升機是我軍海軍陸戰隊所購買的。因為,通常情況下陸軍的直升機整體都會被塗裝成深綠色,或者說是塗裝成棕褐色和綠色。
  • 中國陸軍多面手:直20掛載8枚飛彈,難道武直10不香了?
    近日,一張直20通用直升機掛載8枚乳白色反坦克飛彈的照片在網絡熱傳,受到各方高度關注。隨著直20的改進越來越多,它也從原本的運輸直升機變身為真正意義上的多用途直升機,為今後履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打下堅實基礎。也有網友問:直20掛飛彈,難道武直10不香了嗎?
  • 飛狼再生:卡莫夫曝光全新黑科技高速直升機,正遊說中國參加研製
    目前,米裡設計局一架米-24II高速飛行實驗機,已將飛行速度提升到400公裡/小時。而卡莫夫設計局的方案更加夢幻,採用了噴氣技術,最高速率有望超過800公裡/小時。現代直升機由於旋翼、振動等問題,速度受到限制,一般局限在350公裡以下,所以各國都在極力追求提高直升機的速度,以提高直升機的戰術技術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