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是南北朝時代南梁的開國皇帝,廟號高祖,史稱梁武帝。蕭衍出生於門閥世家,是個典型的官二代,也是當時比較有名的文藝青年。由於家大勢大,從小受過良好教育,加之自身勤奮上進,逐漸成長為南齊的一代權臣。公元502年,南齊和帝蕭寶融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
建國初期蕭衍積極改善前朝弊政,推動經濟發展,國家逐步興旺繁榮,頗得人心頗聚民望;同時,大辦提倡文學藝術發展,使梁朝的文化事業成為東晉以來最具繁榮的階段。但晚年,蕭衍篤信佛教,傾力資助佛教發展,多次捨身出家,花費朝廷巨資贖回,導致國庫空虛。同時,蕭衍沉湎於佛教,不事朝政,致使吏治極端黑暗,士族日趨腐朽,形成了「人人厭苦,家家思亂」的嚴重局面,最終導致「侯景之亂」的爆發。
蕭繹是蕭衍的第七子,幼年時被封為湘東王,同時從小因病一眼失明,蕭繹繼承了老爹的文藝氣質,喜歡吟詩作賦,也是當時頗具逼格的文藝青年。公元517年12月,蕭繹迎娶出身官宦世家的徐昭佩為正妻,據傳迎娶當日狂風大作,天降暴雪,將喜慶的紅色帷簾都覆蓋成了白色,等到新娘到達夫家時,又狂雷大作,將室內的柱子震碎,種種不祥之兆,都為蕭繹和徐昭佩婚姻的不幸埋下了伏筆。婚後,二人育有一子一女,雖然徐昭佩容貌尚可,但性格豪爽,不是蕭繹喜歡的類型,其對待徐昭佩的態度總是不冷不熱,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討厭,很長時間才同一次房,久而久之二人均心存芥蒂。
公元547年,蕭繹出任荊州刺史,駐守江陵,成為鎮守一方的藩王,蕭繹最熱衷的就是寄情山水吟詠繪畫,努力提升文藝逼格。公元548年,「侯景之亂」爆發,大將軍侯景發動叛亂,攻入都城健康,幽禁了梁武帝蕭衍。在這危機之時,蕭衍暗中派人趕往荊州宣讀密詔,授蕭繹為侍中、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把朝廷重要兵權授予蕭繹,希望此時能夠救老爹一把。但蕭繹卻反坑老爹一回,雖然手握強兵,卻按兵不動,冷眼旁觀,最後導致蕭衍大失所望,在悲憤中死去。
蕭衍死後,蕭繹立即出兵,很快平定了叛亂,並因擁有絕對實力,在與眾多皇室宗親的戰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南梁第三任皇帝,史稱梁元帝。蕭繹當了皇帝後,雖然徐昭佩是公認的正妻,但始終沒有被冊立為皇后,可見蕭繹對其頗為厭煩。隨著一些年青貌美的嬪妃先後進宮,徐昭佩也更受冷落而心生怨恨,對蕭繹不甚尊重,每次聽說蕭繹要來寵幸,就故意只化半張臉的妝,稱為「半面妝」,譏諷蕭繹瞎了一隻眼只能看到半邊臉。蕭繹向來忌諱此事,看到徐昭佩妝容後更是氣得七竅生煙,對其厭惡更一步加深。
中年後,徐昭佩受不了空房寂寞,開始背著蕭繹尋找感情慰藉。起初與荊州瑤光寺智遠和尚偷情,之後她又勾搭上蕭繹身邊隨從暨季江,暨季江年青俊美、身材高大,與徐昭佩偷情後時有感嘆:「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這個故事就是「徐娘半老」典故的由來。此後,徐昭佩在給皇帝老公頭頂「種草」的道路上漸行漸遠,而且越來越肆無忌憚,其交往的對象由宮中發展至民間,隊伍越來越壯觀。
蕭繹的長子蕭方等是徐昭佩所生,蕭方等從小精明能幹,特別在平定侯景叛亂中立有大功,備受蕭繹器重,所以對徐昭佩的淫行隱忍多年。公元549年,蕭方等領軍在討伐河東王蕭譽的戰役中戰敗而亡,蕭繹對徐昭佩的隱忍也到頭了,便逼迫徐昭佩自盡,徐自知難逃一死,遂投井自殺了。終其徐昭佩一生,可憐可嘆,成為皇帝身邊的女人是其一生悲劇的根源,但在中國歷史上能讓皇帝老公頭頂長「草原」,如此高調而名垂史書的,她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