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周國平,我覺得大部分女性都應該比較熟悉。
雖然他讀的專業是哲學方面的,但寫的東西大部分都是談論婚姻、愛情和孩子。
所以他的書有眾多的女性讀者。
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
我為什麼會接觸到周國平呢?
記得那時候上大學,圖書館有一些列他寫的書,覺得他寫得蠻有哲理,所以也讀了很多,最後順便也了解了他的故事。
和眾多的作家一樣,周國平在婚姻上非常坎坷,前後經歷了三段感情,在尋找愛的路上,背叛別人,也被別人背叛。
01和敏子在一起的日子
敏子是周國平在北京時候認識的一個女孩。
當時見面,他對她並沒有什麼感覺。因為大家都前途未卜,沒事業、沒錢,啥都沒有,這個時候,談論感情也是奢侈的。
畢業以後,他被分配到廣西鄉下。而敏子去西藏工作。
在鄉下的日子,他過得很焦慮,閉塞的信息,厭煩的工作,讓他看不到希望。這時候,敏子開始和他通信,整整四年,他們就是靠著寫信維繫這份情誼。
相處時間越長,他就越覺得要對敏子負責。所以當初他決定跟敏子結婚,大部分原因也只是因為要給彼此一個交代。
所以,後來敏子就到了廣西,和他一起生活。
其實,敏子是非常稱職的妻子,對周國平溫柔體貼,並一直照顧他的飲食起居。讓周國平感受到了生活的溫暖。
他從心底感激敏子的付出,但感激並不是真正的愛,就像你是一個好人,但我不會愛上你一樣。
照周國平自己的話來說,她是一個好妻子,但她不夠懂我。
聽起來是有點矯情,但可能文人對另一半的要求更高吧!
02認識雨兒,是我這一輩子,最幸福的事情
1978年,恢復高考。他覺得這是擺脫無望生活的最後希望。所以,他義無反顧,報考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當代哲學專業。
沒想到,當年9月,就收到了錄取通知。
他收到通知那一刻,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既可以擺脫沉悶的工作,又能逃離這段婚姻,感覺人生有了新的開始。
入學兩年後,他和妻子敏兒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淡,有時候探親回鄉下,兩個人也無話可說。
不久,他認識了一個在北師大上學的雨兒,一見面,就覺得自己陷進去了,這種感覺,是他從未體會過的。周國平說,這應該是實際意義上他的第一次初戀。
剛開始,他和敏兒通信,會把自己這邊的交友情況如實寫給她看,但直到認識雨兒之後,他就不敢敞開心寫這些東西了。
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他維持著和敏兒的表面婚姻,同時和雨兒進行交往。
當時他所在的研究所,也提醒他注意下個人生活,不能一直維持三角關係。
其實,雨兒是一個觀念相對開放的女子,她愛周國平,但也不想傷害敏子,所以也願意一直保持這種關係。
但你知道,人是自私的,越是到後來,三人的關係越痛苦。
他和敏兒結婚14年,和雨兒相戀6年,放下誰都是一種傷害。
為了做出補償,她幫敏兒在北京找了工作,一段時間掙扎後,敏兒終於同意和他離婚。
但對敏兒的傷害已經造成,她雖然有了在北京工作的機會,卻丟失了一段14年的婚姻,儘管這個男人並不愛她,但那也是一個女人最美好的青春。
03中年喪女,我和雨兒的開放式婚姻,走到了盡頭
離婚不久,他就和雨兒結婚了,很快。雨兒懷上了孩子。那時候,周國平已經42歲,中年得女的那種興奮,無以言表。
但很不幸,他們的孩子出生不到一個月就被檢查出了眼部的腫瘤,不到一周歲,就去世了。
至此,他和雨兒陷入了巨大的悲痛。
他悲傷的時候,就躲進書房,把那些痛苦寫到書裡。但雨兒沒有別的方式排解,心情十分壓抑。
為了讓雨兒重新快樂起來,他鼓勵她出去交際。
那是一段怎樣的日子,只有經歷過這種悲痛的人才會了解。
但後來,他妻子卻在外面認識了別人,並且產生了感情。這個人還是彼此熟悉的朋友。
雖然,他們之間的婚姻模式相對開放,周國平也願意她多交往一些朋友,男朋友也可以。
但真的發生這件事以後,他卻感覺痛苦。
喪女之痛還沒有得到緩解,卻遭受了這樣的打擊,讓他陷入了悲觀、絕望的境地。
他沒日沒夜地寫東西,把內心的那種抑鬱和難過全部寫出來,終於完成了《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這本書寫完,他們的感情也走到了盡頭。
04娶比自己小22歲的嬌妻:她是上天帶給我的一份禮物
認識紅的時候,周國平和雨兒,正陷入那種壓抑的關係。
紅的出現,讓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紅是一家報社的記者,偶然來採訪他。
但第一次見面,周國平就覺得她很特別,年輕有朝氣,非常可愛。
慢慢地,他們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長。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這時候,雨兒覺察到了周國平的變化,她開始後悔,想要重新開始兩個人的感情。
但周國平卻說:「我和紅,已經走得那麼遠了,不想放棄,我們還是分開吧!」
雨兒雖然對周國平有很多不舍,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她已經沒有選擇。
和雨兒分手以後,他和紅結婚了,那時候他已經52歲,紅才30歲。周國平很喜歡孩子,但第一個孩子夭折,讓他對生孩子這件事,有一種本能的懼怕。
不過,後來,他和紅還是有了一個女兒,取名啾啾。
周國平覺得,啾啾和紅,是他生命裡最重要的禮物,於是為孩子寫了一本書《寶貝,寶貝》。
現在的周國平,已經退休,但仍然會寫作、參加活動,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三段婚姻,經歷過年輕時的迷茫,遭受過中年喪女的苦痛,直到最後擁有自己的孩子和心儀的另一半。
博爾赫斯說:生活是苦難的,但我又劃著自己的斷槳重新出發了。
有些人一下子就能找到自己的愛人,而有些人直到暮年,才能收穫真正的幸福,這就是殘酷的真相。
我們不知道那個對的人,什麼時候會出現,但我們不能喪失尋找的勇氣,你要相信,這個世上總有一個人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