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很多人喜歡飼養爬行動物、節肢動物、兩棲動物等另類寵物,而其中有一些是來自非法收購乃至走私的野生動物。那麼,在被司法機關罰沒後,這些小動物去了哪裡?
近日,記者跟隨相關部門走訪了上海最大的野生動物「收容所」——上海動物園,這裡承擔上海市90%左右罰沒動物的收容救護任務。
在上海動物園兩棲爬行館一樓,大型爬寵暖箱中有十幾隻亞達伯拉象龜,較大的體形和漂亮的背甲,讓它們很容易吸引遊客的目光。其中,有兩三隻亞達伯拉象龜的背上貼著小標籤。這是獨特的記號,顯示著它們「收容動物」的特殊身份。
隨著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在全國展開,被罰沒的活體動物數量也隨著案件量攀升。據統計,2019年罰沒的野生動物數量種類是29種,截至今年5月底,數字已經上升到60種。
買賣需求間接造成違法運輸野生保護動物入境、跨省市倒賣現象增多,而這些被非法交易的野生動物在查獲後,很難以合法途徑將其送回原棲息地。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把野生保護動物當作寵物飼養,會導致更多非法運輸和交易行為的發生,從而威脅一些物種的生存。(記者:吳霞、蘭天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