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喊麥流行抄襲成風,中國音樂何去何從?

2020-12-05 小甜音樂秀

喊麥的興起

2017年在一檔選秀節目中,一女子一曲驚雷,雷翻在場所有人,隨後網絡上關於喊麥的討論便層出不窮。這種土嗨式的音樂被大眾吐槽,同時也引發爭論,喊麥究竟算不算音樂?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那就得從2014年說起。

2014年稱得上是華語樂壇巔峰的一年,這一年過後華語樂壇就開始急轉直下。

隨著手機彩鈴的興起,大批口水歌曲開始爆火,好的音樂逐漸消失,網絡歌曲的時代到來。

由於是網絡歌曲,製作者往往沒有深厚的製作功底,所有的歌曲幾乎都是直白的口水音樂,大部分製作者也都是抱著撈一筆就走的心態,導致沒有什麼好的音樂誕生。

而這種音樂,恰好又碰上了90後非主流的叛逆,愛情幾乎成了歌曲唯一不變的主題,從而導致了華語樂壇徹底走偏。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網絡變得更加發達,這個時候直播悄然升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播便是mc天佑,喊麥便是從他這裡被眾人熟知。

直白的歌詞加上勁爆和極具節奏的音樂,一時間喊麥風靡網絡,甚至一度登上主流歌單,也就是從那一刻起,華語樂壇徹底走向衰敗。

隨後幾年直播越發火熱,4G時代的到來,更是將這種形式推上了另一個境界,因為這個時候一部手機就能看直播,而這就催生出了更多的主播。到了2017年時,幾乎在每個平臺都有喊麥主播。

到了近幾年短視頻平臺的出現,更是讓喊麥難以抑制。這樣一來的結果,便是喊麥和學貓叫徹底盛行,我們幾乎天天被這些毫無營養的歌曲所洗腦,華語樂壇變成了一團漿糊。

喊麥到底算不算音樂

我們說回主題,喊麥到底算不算音樂?

喊麥確實是時代催生出的產物,但我認為這種東西還稱不上是音樂,即便是很多人喜歡聽喊麥,但他們真的是抱著欣賞的態度去的嗎?

就像上面所說,喊麥的興起和直播息息相關,而看直播的人從一開始就不是抱著聽歌的想法去的,他們是去看人表演喊麥。

這就如同我們圍觀猴戲時,耍猴人敲的鑼聲,算得上音樂嗎

音樂是什麼

音樂是能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淨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喊麥顯然還達不到這個標準。

所以在我看來,喊麥不能算是音樂,只是大眾消遣的方式而已。

抄襲成風

說完喊麥,我們再來說抄襲,這兩個字從古至今一直存在,古人將其稱之為借鑑,但這個借鑑是在一定的範圍內,而我們要說的是那些一絲不改完全照搬的抄襲。

為什麼這幾年抄襲成風,其實和喊麥一樣同樣是時代催生出來的,網絡時代的到來,讓更多的人有了發揮的空間,但同時也讓一些喜歡投機取巧的人有了更多的機會。

在資訊時代流量為王,當流量可以變成錢時,這些人就開始行動了,抄襲成了他們獲取流量最快的方式,畢竟已經成功的東西使用起來還會失敗嗎?

於是乎這些人把別人已經成功的曲子拿來,然後隨便填上一些亂糟糟的口水詞,搖身一變就成了自己的原創,動聽的旋律會讓人忽略歌詞的廉價,一波流量就這麼到手。

即便事後原作者找上門來,也只不過是道個歉然後下架歌曲,但錢和流量已經到手道歉算得上什麼,於是乎抄襲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開始跟風,甚至有人將目光放到了國外的音樂,因為是跨國抄襲,原作者或許都不知道自己被抄襲了,所以他們連道歉都不需要了。

其實回顧過去,我們能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華語樂壇的衰敗和網絡時代的到來息息相關,在這個流量為王的年代,人們想的不再是怎麼去製作更好的音樂,而是抱著賺取流量的目的。

華語樂壇何去何從

純粹做音樂的人越來越少,好音樂自然就越來越少,人心浮躁了怎能出現經典音樂。

在網絡時代之前,能賺錢靠的是cd實體銷售,如果音樂不好根本沒有人買你的cd,但在流量時代,話題成為了比作品本身更好的賺錢方式,既然我靠話題流量就能賺錢,為什麼還要好好的去做音樂呢?

所以這一切都很明顯了,無論是喊麥也好抄襲也好,無非就是為了流量和金錢,這些人中真正懂得樂理知識的又有幾個?

當真正用心做音樂的人賺的錢,還沒這些人賺得多時,他們便不會繼續用心做音樂了,華語樂壇的衰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也不清楚華語樂壇該何去何從。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學貓叫還會盛行,喊麥亦不會中止。

或許只有等到國民欣賞水平開始提高時, 才是華語樂壇重新崛起的日子吧!

這是時代的產物,我們無法避免,但請不要徹底縱容。

因為我們不能讓在火種都徹底熄滅。

只要火種還在,華語樂壇就還有崛起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這個世界太瘋狂,抄襲的歌曲成了王——中國風歌曲之殤
    曾經有一個叫周杰倫的用《東風破》打開了中國風的大門,曾幾何時,我們不在沉迷於那些簡單直白的愛與情,轉而喜歡上了委婉動聽的中國風歌曲,用現代音樂唱出古典的味道,曲風偏向於傳統的東方演奏,加入眾多傳統樂器二胡、古箏、琵琶。用古詞勾勒出一段悽涼的愛情故事,將你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年代。
  • 嘻哈音樂在中國:剛剛上路,卻未老先衰
    歌詞採用中國古代詩詞或者描述古風文化的中國嘻哈成為了一種新型的嘻哈形式,並且在眾多流行歌曲中大行其道,也讓嘻哈走入了廣大流行音樂受眾的視野。對於無數90後來說,也許中國風嘻哈才是他們第一次接觸說唱的契機。著名的中國風嘻哈有周杰倫的《雙截棍》、《本草綱目》、王力宏的《十二生肖》、陶喆的《孫子兵法》等等,分別將中國傳統的武術、中藥、民俗融入歌詞之中。
  • 楊坤公開diss喊麥歌曲《驚雷》,原唱回懟:比你任何作品都火
    大概是因為楊坤的話太過於嚴苛,演唱這首歌的歌手MC六道也出面回應,存在即合理、音樂不分高低貴賤,還嘲諷楊坤《驚雷》比他的任何一首歌曲都火。楊坤還表示不理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要跟風翻唱這首「完全沒有技術含量的」歌,他還率性地說:「我不喜歡的,我就必須要多表達兩句。」
  • 《驚雷》深陷抄襲風波!2020年火爆網絡的歌曲有哪些?
    歌曲總能在不同的情景下表達一個人的心境,優美的音樂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抒發一個人的情感。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更是為音樂的發展和流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接下來讓我們盤點一下2020年火爆網絡的八首歌曲,看看你都會唱嗎?
  • 抄襲中國風變東洋風,波及女演員IU秀智
    連簡介都要帶著漢字,卻隻字不提中國風——比如:傳統的中國錦鯉,下山虎臨摹(直接明目張胆地描畫出來),出水芙蓉圖,畫手握筆的方式笨拙又不自然,荷葉的荷葉邊直接變成了「小波浪」,毫無美感,也不生動,把原本栩栩如生的植物寫真,直接糟蹋成了描畫小遊戲。來自中國的顯赫——這寬大肥碩的大腳掌難道是公雞的雞爪子嗎?
  • 爆紅、播放上億卻引發罵戰,古風音樂該何去何從?
    相較於當下的一些流行音樂,古風音樂更加注重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同音樂相結合。其歌詞古典雅致、措辭整齊,宛如詩詞歌賦,曲調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樂器,不同於搖滾音樂的金屬感和古典音樂的厚重感,古風音樂自有其獨特的中國式美感。隨著《中國詩詞大會》《國風美少年》等綜藝的走紅,「古風」這個詞也漸漸走進主流。可古風音樂文化真的是才出現嗎?
  • 從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到中國流行音樂之父,總共需要幾步?
    這位西湖觀光客正是黎錦暉,他可能還不知道,自己寫出的歌曲,竟成了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而他本人也被稱作「中國流行音樂之父」。李錦暉他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曾創辦了中華歌舞學校,後又組建中華歌舞團,1929年組織明月歌舞團。李錦暉的音樂創作,填補了我國流行音樂的一大空白。
  • 下一個「中國流行音樂之王」在哪裡?什麼時候會出現?
    那是一篇英文文章,不過周杰倫笑稱自己只看懂最後一句話:「中國流行音樂之王」。可以看出杰倫很自信,而且這評價可以說並沒有什麼異議,因為我們知道周杰倫在華語流行音樂領域的成就,這個頭銜當之無愧。這股翻唱之風的盛行超過了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就連剛剛崛起的韓娛電子音樂,都被翻唱過來。但2001年的金曲獎改變了整個樂壇,周杰倫首張專輯《Jay》獲得最佳專輯獎項,而這種全新曲風也正式取代過去的流行風。因為除了周杰倫,還有蔡依林、SHE、五月天,孫燕姿,林俊傑等一大批歌手崛起。之前在R&B和華語音樂融合道路上探索的陶喆和王力宏也乘著這股東風達到了事業的巔峰。
  • 抖音大哥大哥歡迎你等風等雨等著你是什麼歌? 《大哥歡迎你》鬼畜...
    抖音大哥大哥歡迎你等風等雨等著你是什麼歌? 《大哥歡迎你》鬼畜又洗腦時間:2019-05-11 09:4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大哥大哥歡迎你等風等雨等著你是什麼歌?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流行音樂和香港流行音樂哪個更強?
    提起流行音樂,許多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港臺流行音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流行音樂方興未艾,流行樂壇人才輩出,經典歌曲頻頻湧現,以至那個時代成了流行音樂再難逾越的一個高峰,也是無數歌迷永遠難忘、無限懷念的一個時代。
  • 《驚雷》原唱親口承認「抄襲」,事後公開道歉,並懇求對方原諒!
    音樂可以讓人放輕鬆,平時工作壓力大了聽聽音樂還是很不錯的選擇。最近網上有一首非常火爆的曲子《驚雷》比較火,基本每一個娛樂直播都在跟風唱這首歌。楊坤大家想必都知道吧,他對這首《驚雷》的言辭很犀利,直接說這首歌太噁心人了 ,不僅俗氣而且還沒有任何的旋律。
  • 崛起的臺灣城市商業流行音樂
    臺灣城市商業流行音樂自70年代後期全面發韌,於90年代達到興盛巔峰。後又出現諸如李壽全、陳昇、李宗盛等音樂製作人,培養了大量在華語流行樂壇鼎鼎大名的歌手,掀起了臺灣流行音樂在兩岸三地的追捧高潮。羅大佑相繼推出《童年》《光陰的故事》《野百合也有春天》《鹿港小鎮》《亞細亞的孤兒》《現象七十二變》《未來主人翁》等歌曲,奠定了「華語樂壇教父」的地位。
  • 《火影忍者》主題曲被指抄襲,這首歌陪伴著很多人的青春
    前段時間一個自稱原創歌手的人,帶著他在網絡爆火的歌曲上選秀節目,被專業音樂人指責不懂音樂,自己不知道自己寫的什麼,這樣自詡創作會影響觀眾。之後更是被網友們翻出他抄襲別人,截取別人音樂旋律的醜聞,歌詞內容也狗屁不通,這個人就是「音樂裁縫」李袁傑,這首歌就是《離人愁》。
  • 周震南再陷抄襲風波,國產原創人都是「音樂裁縫」?
    消息一出,周震南的粉絲們也十分不滿,畢竟"抄襲"這件事的性質確實有些惡劣,對於一個獨立音樂人而言,抄襲這件事無疑是最後的底線。所以儘管周震南被指抄襲WINNER,但是單憑"聽起來像"就要將一個作品定性為"抄襲"確實有些太過草率。
  • 中國音樂少年唱燃2019維也納國際流行童聲大賽
    這場開創先河的藝術文化交流國際盛會,由奧地利維也納JAM MUSIC LAB爵士流行音樂大學攜手中國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聯合主辦,中國-廣州色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中國-廣州陳小奇音樂有限公司、奧地利- 維也納索納塔文化教育交流促進會共同承辦,並得到維也納鋼琴藝廊的大力支持。
  • 為什麼說日本流行音樂領先中國10年?我們的音樂學校只會考試
    其實日本音樂領先中國可不止十年!爵士樂在美國剛誕生時候,日本就派人過去學習了,到現在每個中學裡都有校園管弦樂隊,不管是走古典路線還是走爵士路線,平均演奏水平都達到了準專業級別。直到現在能夠寫出自己原創爵士樂的中國本土音樂人仍然保持在個位數,甚至一票爵士樂手直接避開Standard Jazz,就玩JazzBlues、Funk、Bossanova這種更「流行」的,而爵士元素已經貫穿了日本現代音樂,無論是做原聲的還是做搖滾的還是做流行的,全都潛移默化受到爵士樂影響,中國壓根就缺乏這個經歷,要是不包括電子樂的話,在傳統編制音樂上,中國尚未達到日本70年代末的水平,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流行音樂回顧
    在1994年以前的中國流行音樂,對於個人情感抒發還處在遮掩和試探的階段,20世紀80年代曾經流行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中國心》等還少不了以國家民族作背景,期間費翔的《冬天裡的一把火》和崔健的《一無所有》則是個人色彩極為突出的另類流行經典。
  • 自從C-Block和GAI之後,歌裡加點古詩詞就是中國風了?
    上面抬了那麼多槓,我只想表達一個意思,現在我們說的「中國風」,其實是把中國古典文化融合進歌曲中,再加以改造。與其說是「中國風」,不如說是「古風」更準確一點。「中國風」這個概念,最早就是由周杰倫定義的,說起「中國風說唱」,自然也繞不開他的名字。
  • 劉小山:好的流行音樂,是在藝術與商業的掙扎中找到平衡
    Fastdata極數: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 隨著2021年的到來,我國傳媒行業、尤其是音樂行業在新的一年又將何去何從,為此我們採訪了音樂人類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