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電視出貨有望達2.32億臺!超大尺寸將成新寵

2021-01-13 新浪科技

來源:愛集微

新品拿到手軟,好物天天推薦,新浪眾測等你加入。在這裡,你也能成為數碼大V;在這裡,產品好壞你說了算。【玩轉新奇好物,來新浪眾測】

根據TrendForce旗下顯示研究處的最新報告,受惠於疫情衍生的宅經濟效應,2020年北美地區電視出貨量自三月下旬開始反轉上揚,隨著下半年歐洲市場需求也逐漸復甦,使整體電視出貨表現於四月谷底反彈,到十月達最高峰。然而近期受到上遊材料商在電子類IC產品供應不足,影響第四季品牌的出貨排程,導致2020年電視品牌出貨量僅達2.17億臺,年減0.3%。

展望2021年,原定於2020年舉行的日本東京奧運會與歐洲足球杯受疫情影響延後舉辦。儘管疫情變化難以預期,仍不排除運動賽事恢復舉辦的可能,屆時有助於將電視需求推向另一波高峰,因此TrendForce預估2021年全球電視出貨量有望達2.32億臺,年成長2.8%。

從2020年電視面板供需狀況來看,供應端受韓廠產能收斂,以及中國大陸面板新廠因疫情導致量產爬坡速度放緩影響而減少;需求端則因防疫政策使居家時間延長而暴增。在供需緊張的情況下,40~55英寸電視面板價格僅在半年內漲幅即超過六成;32英寸面板價格更是翻倍跳漲,造成原先在市場靠低價衝量維生的白牌面臨生存挑戰。

TrendForce進一步表示,2020年電視產業面板供應緊縮,且下半年需求回升速度超乎預期,間接導致原本已吃緊的IC用晶圓產能陷入更嚴峻的困局。因此,供貨商篩選客戶的情況日益顯著,一線品牌憑藉訂單數量的優勢獲得更多資源,前五大品牌的市佔首次達到6成,顯示出未來二、三線品牌與白牌恐在面板和電子類IC零件資源不足的環境下受到嚴重排擠。

報告同時指出,隨著2020年下半年每月面板價格不斷攀升,32~55英寸等主流整機的獲利逐步下降,為彌補低價產品所流失的利潤,品牌開始將面板需求轉至更大尺寸。其中65英寸(含)以上及70英寸(含)以上的出貨成長分別高達23.4%和47.8%。在2021年面板價格不會有大幅跌價的前提下,品牌勢必得加速超大尺寸產品的布局,因此TrendForce預估2021年65英寸(含)以上電視出貨量仍有30%的成長可能。

相關焦點

  • 全球液晶電視平均正在不斷以每年至少1-2英寸的速度在「變大」
    2018年4K及以上的超高清(UHDultrahighdefinition)液晶電視滲透率繼續增長,2017年全球UHD4K液晶電視出貨量達到7500萬臺,同比增長40%,滲透率接近35%。預計2018年UHD4KTV出貨量有望繼續增長30%,突破1億臺,滲透率超過45%。除了UHD4K液晶電視面板價格下降推動需求增長,5G全面商用化之後4K及8K高畫質電視節目內容的傳輸成為了可能。
  • 預測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排名小米第三;LCD TV主流尺寸面板1月最高漲4...
    具體來看,TV方面,預計32英寸、43英寸、55英寸、65英寸四個尺寸1月均價每片分別環比上漲2美元、3美元、4美元和3美元。  桌上顯示器方面,預計21.5英寸、23.8英寸、27英寸三個尺寸1月均價每片分別環比上漲1美元、1美元和0.5美元。
  • 2020年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首次超2億臺 大漲22.5%
    受此影響,2020年全球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首次超過2億臺,年成長率也創下了22.5%的新高。2021年來臨,新冠疫情依舊猖獗,各國都在陸續實施邊境管制及封城,所以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估,2021年全球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仍將上漲,有望達到2.17億臺,年成長率為8.6%。
  • 在超大尺寸市場,這一戰已無法避免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85英寸及以上的超大尺寸電視市佔率已由2018年的0.05%增長到2019年的0.21%,今年前四個月的市佔率增長到0.28%。主攻超大尺寸市場的雷射電視實現了連續三年的高速增長。液晶笨重、OLED受制於產能、Micro LED未量產,那麼,雷射電視能稱霸超大尺寸市場嗎?
  • 三星推出Micro LED超大尺寸高端電視,雷曼光電等國產Micro LED技術...
    近日,三星在韓國推出了110英寸Micro LED電視,是第一款採用最新一代顯示技術的量產款電視,該型號電視在韓國首發後,將於2021年第一季度推向全球市場。據悉,三星希望在未來幾年內使Micro LED成為其超大尺寸(100吋以上)高端顯示的先鋒產品,逐步成為超大尺寸顯示市場的主流,彌補LCD、OLED在100吋以上的空白。
  • 富士康1億美元設廠東莞 布局中小尺寸觸控螢幕
    孫燕飈  蘋果iPhone4和iPad的持續熱銷,終於讓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下決心解決中小尺寸觸控螢幕短缺的難題。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從東莞黃江鎮人民政府獲悉,今年1月富士康集團已與黃江鎮籤協議,租下了東莞黃江的裕元工業園區10萬平方米的廠房,將生產和銷售中小尺寸觸控螢幕和平板顯示器件。
  • 顯示面板廠商友達光電披露:2018年出貨8K電視面板 最大85寸
    導讀:無論4K還是8K電視,內容資源配合都是最關鍵的,這一點仍需時日,必須歐洲要到2025年才會有8K廣播。  顯示面板大廠友達光電披露,將在2018年上半年出貨8K解析度的電視面板,尺寸涵蓋65寸到85寸不等。
  • 2020年春晚觀眾規模達12.32億 日本網友發彈幕「實在是好棒!」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剛剛發出一份觀眾「大數據」:當晚國內有225家電視頻道對春晚進行同步轉播,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家媒體對春晚進行了直播報導。直播期間,通過電視、網絡、社交媒體等多終端多渠道,海內外觀眾總規模達12.32億人,其中新媒體端直播用戶規模為6.06億人,到達人次達11.16億次。網絡正向評價比率達98.65%,相對去年提升了1.67個百分點。
  • ...X最快將於下個月上市,柔性OLED全產業鏈有望充分受益丨牛熊眼
    該機構預測明年的摺疊屏手機出貨量或為320萬臺,到2023年將增至3680萬臺。  此外,近期TCL華星亮相的一系列產品充分展現了其頂尖的研發能力及前瞻性技術布局。這款全新手機不僅搭載5G通信技術,更延續NEX品牌一貫追求的創新基因,將一塊6.89英寸柔性屏彎曲延至近乎垂直,打造出無界瀑布屏。硬體上,NEX3標配高通驍龍855Plus處理器,搭載4500mAh超大電池和44W超快閃充,採用6400萬超高像素主攝300萬廣角/微距300萬長焦三攝方案,以及升級的Jovi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全方位釋放NEX35G旗艦勢能。
  • 2020年全球網際網路電視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市場發展駛入...
    2012年,全球OTT機頂盒出貨量僅在3130萬臺,2017年出貨量已經達到了16200萬臺。2018-2019年,機頂盒廠商繼續專注於支持能夠在強大的用戶界面上無縫呈現高質量視頻的設備,2019年全球OTT機頂盒出貨量達到26232萬臺。註:2018-2019年數據為前瞻根據當年及往年情況進行的測算。
  • 前瞻智能家居產業全球周報第29期:Redmi也將入局智能電視,手機廠商...
    根據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CSHIA)與中國信通院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智能家居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65.32億美元。打造「智能硬體+消耗品」的產品矩陣,目前品牌已成功上市21款用品和61款快消品的網紅單品,其匹配主糧的「智能餵食器」在「小米有品」眾籌售出35000臺,達成606萬銷售額。產品線總體已實現盈虧平衡,2019年預計全年銷售額1.2億。
  • TCL科技股價創新高 液晶電視面板處史上最長漲價周期
    股價上漲背後,是液晶電視面板處於史上歷時最長、漲幅最大的漲價周期。群智諮詢總經理李亞琴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預計這輪起於去年6月的漲價會持續十個月,將延續到今年一季度。TCL科技1月11日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稱,2020年TCL科技歸母淨利潤預計將同比上升60%~70%,盈利將在42億~44.6億元之間。
  • 年出貨量突破100萬臺 創想三維這兩款產品憑啥成標杆?
    原標題:年出貨量突破100萬臺,創想三維這兩款產品憑啥成標杆?   近年來,3D列印技術漸漸的步入大眾的視野,3D列印產品也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 ...手機Q4出貨量達8500萬-8800萬臺;賓利中國稱未授權辛有志售賣月餅
    榮耀與微軟籤署全球PC合作協議:筆記本搭載Win10 36氪獲悉,今日,榮耀宣布與微軟籤署全球合作協議,榮耀將在全球範圍內採用微軟Windows 10作為榮耀筆記本電腦官方作業系統。榮耀下一代MagicBook系列產品將於2021年1月在中國首發。
  • 雷軍:小米將很快成為印度頭號智能電視品牌
    北京時間4月21日下午消息,如同印度運營商Reliance Jio攪亂了該國的電信空間一樣,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說,小米也將讓印度電視業不得安生。他對外媒談到,印度消費者應該能夠以不高於10,000盧比的價格買到32英寸電視,但要做到這一點,政府需要降低稅收,如果有機會見到莫迪總理,他願意提出這一建議。
  • 關於超大尺寸電視,豪買索尼Z9D的王思聰也不知道的三大真相!
    比如,100寸以上的液晶電視,8.5代產線玻璃基本只能切割一塊,良率相對55寸這些尺寸來說會相對低很多,成本自然會激增。  所以,要做大大尺寸還經濟便宜,液晶電視是不可能的。目前,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唯有雷射電視。雷射電視就是為大尺寸而生,80寸以上的超大電視市場,被雷射電視佔據是一大趨勢。雷射電視以雷射器為主,經過光信號的處理,通過光圖象,最終形成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