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益生菌的作用,被很多商家給「神化」了,寶寶身體有任何不適,都會拿一把益生菌塞過來說事。
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益生菌簡直快成了大力丸的翻版,媽媽們往往被忽悠得暈頭轉向。轉念仔細想一想,益生菌到底是幹嘛的?
還在給寶寶「盲吃」益生菌嗎
小雪的寶寶2個月大,免疫力比較低,從出生到滿月,就把肺炎、黃疸等新生兒的常見病都得了個遍。
周圍的親戚朋友勸小雪:「給孩子吃點益生菌,提高免疫力,孩子就不生病了!」小雪感到很納悶:「益生菌不就是腸道菌群嗎,跟免疫力有什麼關係?」
▼ 醫生的建議
抱著疑惑的態度,小雪決定向醫生求助。聽了小雪的困惑,醫生說:「益生菌提高免疫力,主要是針對腸道功能弱的寶寶。你的寶寶腸道沒有問題,服用益生菌是沒有必要的。」
得到了醫生的指點,小雪也弄清楚了益生菌的作用和局限。每當遇到拿益生菌說事的親戚,小雪就把醫生的話再複述一遍。
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的菌群環境,對一些腹瀉、便秘的寶寶確實有神奇的治療效果。但如果寶寶很健康,或者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疾病,益生菌就顯得有點多餘了。
這三種情況,真正需要補益生菌
◆ 便秘、腹瀉
細菌、病毒等原因引起的腹瀉,可能會導致腸道內本來的菌群失去平衡,而吃些益生菌能夠幫助調節菌群,保護腸道菌落平衡的環境。
當寶寶便秘,可以使用益生菌來幫助腸道蠕動。遇到便秘的寶寶,醫生多數也會給開具一些益生菌,幫助寶寶調節一下腸道功能。
遇到消化不良的問題,可以用益生菌來促進消化吸收。如果寶寶因為腸道免疫功能弱,而導致身體免疫力低下,那麼服用益生菌就是「對症下藥」了。
◆ 溼疹反覆
當寶寶出現溼疹,反覆不好,可以通過益生菌來輔助治療。不過,益生菌並不是萬能的,只對牛奶蛋白過敏性溼疹有效果,其他原因引起的溼疹,益生菌就愛莫能助了。
◆ 服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細菌的「天敵」,任何細菌在抗生素麵前都無所遁形。寶寶服用抗生素後,腸道內的有益菌、中性菌就都被當做「敵人」殺掉了。
經常服用抗生素的寶寶,可以配合服用益生菌。醫生在給寶寶開具抗生素的同時,多數也會配合益生菌一起開,保護寶寶腸道正常的菌群平衡。
益生菌的使用有很多注意
益生菌是個矯情的傢伙,一不小心就會影響療效。媽媽們在給寶寶使用益生菌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
1. 服用時間
益生菌最好在飯後半小時服用。空腹的時候,胃裡的胃酸含量比較高,會殺掉很大一部分益生菌。等到飯後,胃酸已經被中和得差不多,益生菌更容易「倖存」下來。
益生菌和抗生素需要一起吃的時候,要注意兩者的間隔,最好不少於1~2小時。如果一塊服用,益生菌剛剛出山,還沒發揮作用,就被抗生素給一舉消滅了。
2. 衝泡溫度
益生菌很多都是粉末狀,媽媽們可不要給寶寶「開袋即食」,很容易嗆到寶寶,一定要用溫水衝泡才可以。
衝泡益生菌的水溫,建議控制在37~40℃,因為益生菌在高溫下很難存活。衝泡後也要儘快服用,避免益生菌中的厭氧菌,因為在空氣中暴露太久而失活。
3. 存放方式
建議把益生菌放在冰箱冷藏室中,如果溫室儲存,記得放在陰涼避光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導致溫度升高。
▼ 常見問題
益生菌並不是傳統和意義上的藥物,而是多種有益菌的結合。「是藥三分毒」的說法,顯然不適合益生菌,那麼益生菌可以長期服用嗎?
專家認為,益生菌補充的有益菌也只是固定的幾種,如果長期服用,導致某一種或者某幾種有益菌過量,同樣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
目前的醫學手段,還無法準確測出人體腸道中每種細菌的數量。盲目地長期補充益生菌,不一定會帶來理想的結果。
【孕育島寄語】
寶寶的健康,是媽媽牽腸掛肚的事情,遇到一丁點希望,都想拼命嘗試。
當寶寶出現身體不適,媽媽們要第一時間就醫,聽從醫生的建議才是最真實可靠的。
【今日話題】
媽媽們覺得哪個品牌的益生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