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土泥鰍養殖如何安全過冬

2020-11-23 吾谷網

  無土養殖池的泥鰍怎樣安全越冬

  泥鰍對水溫特別敏感,當水溫下降到5℃左右時,泥鰍就鑽入泥中開始冬眠越冬。可天氣冷了,無土養殖池的泥鰍怎樣安全越冬呢?

  無土養殖池中的泥鰍不能鑽到泥裡躲避寒冷,只好藏在水草裡。但就算所選水草品種冬季也不枯萎,到了冬季水草裡的溫度也不高,泥鰍還是很容易被凍死。為了讓泥鰍安全過冬,並且能夠正常生長,就得增加水溫。增加泥鰍養殖池水溫可採用的有效方法為:在泥鰍養殖池扣大棚。如此可提高池水溫度,延長泥鰍的生長期。泥鰍在大棚裡採食依然很活躍,生長迅速。這樣,冬季養殖時間可以向後延長兩個月,而早春又可以提前兩個月,通過扣大棚一年當中總共增加了4個月的養殖時間,泥鰍養殖效益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泥鰍養殖池扣大棚,對來年繁育泥鰍種苗也有好處。因為泥鰍繁殖主要是4-5月份,如果冬天能夠讓其加快生長,繁殖可以提前,並且還可以比較整齊,這樣的話,有利於搞人工育苗。

  泥鰍池的類型與修建

  泥鰍池有磚池或水泥池、土池、池沼改建池等類型,其修建方法分別如下:

  一、磚池或水泥池。先按設計挖好土池,四周池壁用水泥板或磚砌水泥抹面。池深1.0-1.4m,水位線以下60-80cm,面積30-100m2。池底用水泥抹平或石渣夯實,上鋪20-30cm枯土層,在排水口附近挖一面積為數平方米、深20cm的集水坑,便於捕撈。注、排水口都要安裝防逃設備。

  二、土池。池壁和池底不需用石砌磚鋪,只要夯實即可。池口高出地面10cm,進水口低於池壁頂15cm處,設在池的一端。進水口和排水口處,一般都用三合土構築,如用水泥結構更為理想。進排水口均須鋪設鐵絲網或尼龍網防逃。池壁夯實,坡度要小,以防大雨天氣泥鰍溯水逃跑。池底夯實,上鋪30-40cm、厚塘泥,或放新土加施基肥,使土壤肥沃。如鰍池面積過大,可在靠近排水口的池底挖1m2見方的魚坑,坑深30cm,或開50cm寬、200cm長、30cm深的溝,以便泥鰍避暑和捕撈時用。如有條件,最好在池底先鋪一層油氈,再在池底及池周鋪一層塑料薄膜,在薄膜上面堆30-40cm厚淤泥或有機質土層。

  泥鰍養殖池建成後,可在池內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浮蓮、浮萍等。

  三、池沼改建池。利用池沼改建泥鰍養殖池簡便易行,要特別注意建造防逃設備,夯實池埂,堵塞漏洞,使水深經常控制在60cm左右。在池內可以栽種藕、茭白等水生作物,既能遮陰,又能增收,一舉兩得。

  泥鰍屬溫水性魚類,生活在15—30℃範圍內,最適24—27℃的水溫範圍,農家建池養泥鰍,投資少,收益快,簡單易行。

  一、建池:在房前屋後,庭院周圍,選擇有水源、避風向陽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磚、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為宜,池子砌好後,用水泥抹平,待幹後放進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種。

  二、放種:池子砌好後,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計算投放鰍苗。苗可到市場上去購買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樣,都應選擇體壯無傷,大小均勻的鰍苗投放,並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雌雄的鑑別方法,可觀其外表:雄的頭尖,胸鰭窄長,身體與尾端一樣粗細,尾尖上翹鰭條基部有一骨質薄片;雌的頭呈橢圓平型。雌鰍的產卵力極強,一條雌鰍初夏至初秋能產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產2—3次,產卵萬粒以上。

  三、投食:由於泥鰍屬雜食性魚類,所以無論牛糞、米糠,或者麥、蠅蛆都可以作餌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餵量一般據採食情況自行確定。

  四、施肥:泥鰍的飼餵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補施些有機肥,但在施肥時,一定不能過多過頻,並且要勤換池水,一般10—15天換水一次。

  五、捕獲:要捕獲泥鰍,首先要把池水放幹,採取捕大留小的辦法,以確保池內有一定數量的鰍苗,利於繼養和高產。

  注意:

  1、泥鰍和黃鱔切莫混養一池,因為黃鱔要吞食泥鰍。養鱔池投放泥鰍的目的是避免黃鱔互相纏繞在一起。

  2、池的邊緣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鰍好動,以防竄逃。

  3、城市居民和沒有條件建池的家庭,也可用缸、盆餵養。

  4、「夏至」是養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時間投放種苗。泥鰍順當性很強,江河、水庫、湖沼、池塘、溝渠和稻田等淡水水域都無它們的身影。

  泥鰍的習性喜好正在水域底層或淤泥外餬口,捕捕它要按照那一特點進行。入秋之前,水溫較高,把炒噴香的米糠放入魚簍內,浸入水域底層,將泥鰍誘入而捕捕。別的,正在接近進水口的處所,鋪一條漁網,從進水口放進水去,因為泥鰍無逆水逃勞的習性,會自動地群集至水口附近,那時,提起網具就能捕撈良多泥鰍。

  3泥鰍是純食性魚類,但正在不合發育階段食性無所不合。對體長正在5釐米以下的鰍苗,次要投餵「魚蟲」等浮逛動物;體長5-8釐米的長體,最好用昆蟲長蟲(如孑孓、蛆等)和米糠同化投餵;體長正在8釐米以上的成體,最好餵煮熟的米糠。

  「魚兒離不開水」,可是泥鰍分開了水卻不會很快消亡,你把它放正在沒無水的盆裡,它會不時馳開嘴巴,咽進空氣。本來泥鰍除了用鰓呼吸外,還能用腸女來協幫呼吸,從嘴咽進的空氣顛末腸女,腸壁上的毛細血管就接收裡面的氧氣,廢氣則由肛門排出體外。那剖明泥鰍對缺氧情況的抵當力很強。

  泥鰍能預告天氣。取一個無色通明的玻璃瓶,瓶底放點淤泥,瓶外盛2/3的水,然後把泥鰍放到瓶外飼養。日常平凡,泥鰍伏正在水底,表示得很恬靜。若是俄然發覺它正在瓶裡翻上翻下,很是不安,能切確地預示滅暴風雨將要降臨。啟事是暴風雨前夜氣壓低,溼度大,天氣悶熱,水外的溶氧缺乏,泥鰍翻上翻下,冒出水面來呼吸空氣。

相關焦點

  • 無土養殖泥鰍,池塘管理要怎麼做?池水的質量要控制好
    不需要土就可以養殖泥鰍,池塘應該怎麼管理?小編覺得池塘的大小,要根據養殖朋友們所在的地點,還有就是要自己想飼養泥鰍的數量來決定。小編認為池塘裡的水一定要管理好,而且養殖地點的水源要足夠充足。使用無土技術養殖泥鰍的話,那肯定是需要先建立養殖泥鰍的水池。雖然我們養殖泥鰍是無土養殖,但是養殖泥鰍一定是離不開水的。養殖朋友在建造養殖泥鰍的水池時,水源需要比較乾淨的地方,並且沒有汙染現象。
  • 泥鰍如何養殖?初夏季節養殖泥鰍5個注意事項,泥鰍養殖戶了解下
    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現在在農村一些野生的泥鰍價格賣得也挺貴,目前市場上野生泥鰍最少不低於10塊錢一斤。所以也有一些養殖水產的農戶,進入到養殖泥鰍的大軍之中。尤其是在農村上了年齡的男性,可能有些養殖戶並沒有太多的專業養殖知識,所以說在農村乾脆自己搞幾塊水田做起養殖水產的門路,但是最後可能發現效果甚微,那麼如何才能讓泥鰍高產呢?
  • 冬天烏龜如何過冬?手把手教你安全過冬的方法
    冬天到了,我們的烏龜又到了冬眠的時候,如何安全的過冬是我們每個冬天面臨的難題。特別是對於第一次養烏龜的新人來說,安全過冬是我們養龜的一個小考。接下來,讓庫巴給大家講講吧。一、哪些龜不適合冬眠1、熱帶龜:一般來說,熱帶龜都不適宜冬眠。因為他們的原產地就沒有冬天的概念,冬眠的能力已經退化。
  • 稻田養泥鰍不好捕撈,試試這些辦法!
    提要:稻田裡養殖的泥鰍如何捕撈?泥鰍生活在淤泥當中,捕撈難度很大。稻田養殖的泥鰍該怎麼捕撈呢?一、稻田養殖分為散養和網箱養殖。稻田網箱養殖是在固定的網箱裡面對泥鰍進行養殖,這種養殖方式對技術的要求較高,也對稻田的種植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這種養殖方式容易管理,特別是收穫的時候方便了許多,同時投資大,經濟效益較好。如果採用這種方式養殖,就沒有必要再頭疼收穫的事情,我們要講的是稻田散養。
  • 泥鰍養殖專題——泥鰍養殖技術與成本
    泥鰍養殖模式之稻田養殖模式案例:這是一種比較簡便的養殖方式,而且在很多地方形成了較大的養殖規模。安徽省懷遠縣馬城鎮農民董炳,2004年承包了2000畝低洼地,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100多畝稻田裡放養了泥鰍,當年每畝收穫50千克泥鰍,共增收8萬元。
  • 如何養出好泥鰍?每個季節的養殖管理是不同的,不妨一看
    泥鰍的養殖管理因季節、水溫、天氣的不同,需要進行相應的管理。在一個養殖周期中,通常會涉及多種不同條件下的養殖管理,其基本管理目標和方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為此,我們就將其按照各個季節的不同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些管理方面的經驗。
  • 來看小動物們如何安全過冬!
    來看小動物們如何安全過冬!邊賣萌邊過冬HAPPY WINTER● 睡地暖 吃加餐 孵空調 ●取暖基本靠抖?不!小布獲悉,園方為應對極寒提前做好預案,在軟硬體上加力,確保動物安全越冬。其次在飼料中多增了一些能量飼料,如南瓜、地瓜、紅棗、花生、雞蛋等等。另外還儲備了一定量的苜蓿乾草,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大量礦物元素。
  • 泥鰍的養殖方法和養殖泥鰍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泥鰍既好吃營養又高,很多人喜歡吃,那麼泥鰍要怎麼養殖呢?養殖時都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講講吧。第一、放養前準備。等到清理完池塘重新加水之後,在池子裡種一些空心菜、藕、茭白、水葫蘆、水花生,這樣有利於改善水質和泥鰍躲避陽光。3、培肥水質:在放養前10天池塘裡潑灑一些胺基酸肥,這樣泥鰍喜歡吃的水生動植物會繁殖更快。第二、放養泥鰍苗。1、選泥鰍苗:苗種要購買遊動快,表皮沒有損傷,健康沒有病害,3釐米-4釐米長的泥鰍苗。
  • 科信達泥鰍養殖公司總經理王亮:養泥鰍就用浮性飼料
    近年售價逐年上漲,泥鰍養殖經濟效益可觀,每畝效益2.0-3.5萬元。泥鰍養殖也成為水產養殖行業的一個新興產業。泥鰍雖是雜食性且耐低氧,但相對鯉魚、鯽魚、鯿魚等常規淡水品種而言,養殖技術有其特殊性。近期筆者走訪了四川省內江市科信達泥鰍養殖公司,與總經理王亮交流了泥鰍養殖技術經驗。  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S):王總,您在四川養殖泥鰍已10多年,如何看待泥鰍在四川養殖的前景?
  • 太和大泥鰍養殖收購
    太和大泥鰍養殖收購太和大泥鰍養殖收購我們是一家集水產養殖、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範於一體的綜合型生態農業發展企業。公司人才濟濟,技術力量雄厚,配套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當泥鰍生存在三十度以上的環境中,它太和大泥鰍養殖收購也會鑽在泥土之中,給自己降溫。所以***適合泥鰍生長的溫度在十八度以上是***好的,但是***高溫度不能夠超過三十八度,溫度過高也會導致泥鰍不進食。很多養殖戶都是因為溫度的問題才發現自己養殖的泥鰍總是比旁人的要小很多。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控制溫度。泥鰍和黃鱔切莫混養一池,因為黃鱔要吞食泥鰍。
  • 泥鰍養殖利潤高但風險也大 新手投資更需謹慎
    而從事泥鰍繁育養殖的人也越來越多,各行各業都有人轉行過來繁育養殖泥鰍,可以說泥鰍養殖在各省市以致全國,達到了一種「瘋狂」的地步,而且這個隊伍還在不斷的壯大,但是在泥鰍養殖中,正在能賺錢的又有幾個呢?泥鰍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小規格魚類,全國大多數地方都有它的身影,在很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夠生存,離水幾個小時也不會死亡,這就給人們一種感覺,泥鰍很好養。
  • 山東省藕田套養泥鰍技術
    四是泥鰍的鑽泥活動,在客觀上可以起到一定的鬆動土壤的作用 ,從而有利於改善藕田土壤的通透性等,而且由於泥鰍可以吃掉田間部分害蟲、雜草等,並且其排洩物可以作為肥料,這對蓮藕的生長是有利的。五是由於泥鰍能鑽入泥中,所以它比其他魚類更容易避開在給蓮藕用藥、施肥時所可能帶來的危害。六是在藕田中養殖泥鰍,比較簡單易行,並且成本低、見效快、效益好。
  • 養花,想要安全過冬,餵水、曬太陽、保暖全得小心點
    導語:養花已經變成了一種消遣的手段,到了冬天,如何讓植株安全的過冬,成為了令人頭疼的問題,看看養花大神們從幾個方面總結的如何讓植株安全過冬的方法。
  • 老三哥養殖泥鰍為什麼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水產村蔡俊:老三哥您好,今天想請您跟大家分享一下您的臺灣泥鰍養殖經,為什麼可以獲得較好的利潤空間?老三哥:臺灣泥鰍養殖吧,就拿我們東北來說吧,特別7、8月份,就是從6月份的下旬開始,這段時間水溫最低的時候達到18~19℃,到7、8月份最高溫度可以達到27~28℃,這個是正適合臺鰍生長的溫度。
  • 分析水稻土的性質,了解犁田過冬的優勢,合理栽培優質水稻
    導語:了解高產穩產水稻土具備的條件;鑑別水稻土的肥瘦;分析犁田過冬的好處;合理深耕,促進增產如果想要栽培高產水稻,我們就需要下功夫啦!我們應該了解水稻土的性質,做到犁田過冬,合理深耕。一、高產穩產水稻土要具備哪些條件?高產穩產水稻土,是指在同一個地區內,耕作條件相同、產量比較高而穩定的水稻土類型。
  • 匯川區大泥鰍養殖收入__金農正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泥鰍養殖的優勢,泥鰍的一些固有的優點為開展規模化益養殖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其主要優勢有:對水體依賴性較小、飼料容易解決、繁殖能力比較強、泥鰍的生長速度快。泥鰍能夠利用皮膚、腸道進行呼吸。這一點使泥鰍能夠非常耐低氧,可以實現高密度養殖的模式,不會現一般魚類的缺氧泛塘的現象。泥鰍的食性雜,飼料也比較容易解決。玉米、小麥、稻穀等糧食以及米糠、豆渣等下腳料都可以做為泥鰍的飼料。
  • 越來越難見到的野生泥鰍,正在被送到餐廳和藥房
    以前有河的地方就能找到泥鰍,有樹的地方也能聽到知了聲。現在河水變質了,樹被砍了,童年成了回憶,知了越來越少了,好多年沒見過泥鰍了。泥鰍的消失,總讓人有點傷感,長大之後,很多東西只能在回憶裡尋找了。泥鰍的適應能力特別強,除了環境相對惡劣的藏區,幾乎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生存。這種魚類的生存溫度是10-30℃,從理論上說不算冷水魚,是正經的溫水魚。當有些地區的溫度低於5℃,泥鰍會鑽進土裡過冬,等氣候回暖,再鑽出泥土裡正常生活。
  • 豐寧設備泥鰍養殖技術培訓__金農正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養殖階段出現細菌性爛身爛尾、性爛身爛尾、腸炎脹氣等使用相應的處理措施。近來年,泥鰍在國內以及國外市場上的需求增多,這推動了泥鰍人工養殖的興起,很多省人工養殖的面積逐漸擴大,而且成為了一個地區重要的致富來源。但因為泥鰍人工養殖技術不成熟,很多人經驗不足,在養殖的過程中常常忽視技術要點。
  • 來看小動物們如何安全過冬
    邊賣萌邊過冬HAPPY WINTER●睡地暖吃加餐孵空調●1月6日起,隨著寒潮來襲,申城連日氣溫探至冰點以下,浦東郊區的溫度更低。人們都相互囑咐著要做好禦寒保暖,那麼上海野生動物園裡的小動物們,在極端氣溫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 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有刺嗎?是魚或黃鱔嗎?和黃鱔哪個好吃?
    泥鰍是鯉形目、鰍科動物,一般生活在淤泥底的靜止或緩流水體內,除了用來做菜,還可以入藥,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稱為「水中之參」,那麼,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有刺嗎?是魚或黃鱔嗎?和黃鱔哪個好吃?一、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