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阻斷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新策略

2020-12-01 生物谷

2015年6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的在人體鼻腔中繁殖的細菌,攜帶該菌的個體往往容易引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近日,來自國家血清研究所(Statens Serum Institut)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明,我們或許可以利用一些良性的細菌來將金黃色葡萄球菌「趕出」體外;研究者指出,在確定細菌的繁殖能力上,人體機體的環境遠比基因更加重要,而且有時候某些常見的鼻腔細菌就可以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鼻腔中的繁殖。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國際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Lance B. Price博士表示,本文研究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發現鼻腔中的細菌並不是由機體的基因來確定的,因此我們就可以引入良性細菌來抵禦諸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感染;利用益生菌促進機體的健康或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而如今研究者或許就會利用這一策略來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文章中,研究者對來自丹麥的46名同卵雙胞胎和43名異卵雙鮑胎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這些個體鼻腔中的微生物組並沒有存在特殊細菌的遺傳原因。而所謂的鼻腔微生物組則是一系列生活在鼻腔中的細菌的總體;此前有研究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對不同性別個體的感染風險或存在差異,男性或許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風險較高一些,而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利用DNA測序的技術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鼻腔中繁殖感染的風險或許並沒有性別差異。

通過進一步研究,研究者發現,一種生活在皮膚表面的無害細菌棒桿菌,其或許可以有效抵禦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繁殖以及其引發的感染;而研究人員認為本文研究或為引入益生菌來幫助有效抵禦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或提供了新的幫助,下一步研究者將在實驗室中對模型進行試驗來證實這一點。(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the ecology of the nasal microbiome

C. M. Liu, L. B. Price, B. A. Hungate, A. G. Abraham, L. A. Larsen, K. Christensen, M. Stegger, R. Skov, P. S. Andersen.

The multi-center research team looked at data taken from 46 identical twins and 43 fraternal twins in the Danish Twin Registry, one of the oldest registries of twins in the world. "We showed that there is no genetically inherent cause for specific bacteria in the nasal microbiome," said senior author Dr. Paal Skytt Andersen. Dr. Andersen is head of the Laboratory for Microbial Pathogenesis and Host Susceptibility in the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Control at the Statens Serum Institut and an Adjunc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The so-called nasal microbiome is the collection of microbes living deep within the nasal cavity. This research might ultimately lead to interventions that could route Staph from the nose and thus prevent dangerous infections, including those caused by antibiotic resistant Staph, the authors say. Studies suggest drug-resistant Staph infections kill more than 18,000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ry year. The researchers also looked for possible gender differences and found that contrary to past studies that showed that men are at higher risk for Staph nasal colonization -- this study, using DNA sequencing, found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an in the likelihood of nasal colonization by Staph.

相關焦點

  • 抗金黃色葡萄球菌 下一代疫苗有了新策略
    抗金黃色葡萄球菌 下一代疫苗有了新策略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皮膚、軟組織和血液感染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種機會性病原體,容易產生耐藥性,導致嚴重疾病。
  • Sci Signal:首次揭示金黃色葡萄球菌耐受高鹽濃度機制
    2016年8月1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方法來攻擊金黃色葡萄球菌。他們揭示出這種細菌如何調節它的鹽水平。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食物中毒的一種常見的來源,能夠抵抗用於食品製備和儲存的高溫和高鹽濃度。研究人員希望利用這種知識開發出一種通過確保食物中的所有細胞被殺死從而阻斷食物中毒的處理方法。他們也正在研究這些發現是否能夠有助於為病人開發出除抗生素之外的一種療法。在每4人當中,就有一人的皮膚上或鼻子中存在著金黃色葡萄球菌。
  • Nature:重組抗生素藥物可以有效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這類藥物是由抗體與抗生素搭配組成的,它能夠特異性消滅金黃色葡萄球菌,即使是最難以殺滅的耐藥性菌株。對小鼠進行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後,這類藥物的使用能夠顯著降低感染的程度,比單獨使用萬古黴素還要明顯。相關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上。如果這類發現對人類的微生物感染同樣適用,那麼它將能夠幫助提高金黃色球菌感染的治癒率。
  • Nat Commun:人體中存在的脂肪酸促進金黃色葡萄球菌抵抗FASII抑制劑
    2016年10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農業科學研究院(INRA)、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Hôpital Cochin(APHP)醫院、巴黎第五大學、巴斯德研究院和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中天然存在的脂肪酸會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 糖尿病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風險
    根據3月10日發表於《歐洲內分泌學雜誌》上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糖尿病患者感染社區獲得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性約為對照組的3倍,而且風險隨疾病惡化程度逐步上升。來自丹麥奧爾堡大學醫院的Jesper Smit博士和同事在研究中表示,金黃色葡萄球菌仍是菌血症的主要原因,並且與30天20%-40%的死亡率相關。儘管糖尿病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風險已成為普遍的臨床理念,但是目前缺乏證據支持。
  • 揭示益生菌芽孢桿菌清除金黃色葡萄球菌機制
    2018年10月1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過敏與感染性疾病研究所(NIAID)、泰國姊妹校皇家科技大學和瑪希隆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在益生菌消化補充劑中常見的一種「有益的」細菌有助清除金黃色葡萄球菌,即一種可引起嚴重的抗生素耐藥性感染的細菌。
  • 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新療法
    由臺灣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王惠鈞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與美國研究室攜手合作,共同研究造成嚴重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的嶄新治療方法。此篇研究論文於2月14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上。
  • PNAS:西伯利亞棕熊的唾液能有效殺滅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2018年9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俄羅斯和美國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研究發現,西伯利亞棕熊的唾液中含有的特殊化學物質能夠有效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
  • 豬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療方案
    2008年11月23日,我鎮一生豬養殖戶自家繁殖的一窩仔豬(16隻,20日齡)有三隻發生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一隻死亡,另外兩隻經治療後痊癒。現將診療過程報告如下。      1    臨床症狀、病變      病豬體質較弱,全身有褐色脂質滲出物,呈麥麩樣附在體表,皮膚觸摸呈粗糙感,有異味。
  • Sci Adv: 糖尿病患者更加容易感染金葡菌
    2020年1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似乎更加容易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Science Advance》雜誌上。
  •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血症的臨床處理(1)
    有幾項成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血症的處理策略,包括:⑴進行全面的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⑵在治療開始後,進行血培養隨訪,以證實菌血症已消失;⑶引流膿腫,清除受到感染的假體材料。其他策略仍存在爭議。儘管已研究了20年,並且制定了3個治療指南,但是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在評價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血症中的最佳作用仍不清楚。
  • Antimicrob Agents Ch:「聰明」粘液藥有助於抵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2019年12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作者嘗試使用新型抗生素消除致命的葡萄球菌感染,並且已經顯示出有希望的結果。 細菌會附著在包括導管,人工關節,植入物以及患者的燒傷和傷口等部位,並且形成細菌生物膜,這是抗生素治療失敗和導致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
  • 新型抗生素有助對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新華社雪梨12月9日電(記者陳宇)金黃色葡萄球菌附著在醫療器械上造成感染是醫學界面臨的一大難題。澳大利亞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抗生素,有助於消除這種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容易附著在導管、人工關節、手術植入體等醫療器械以及病人的創口等位置,並形成一種保護自身的生物膜,而常規抗生素難以穿透這層生物膜去殺死細菌。
  • 香港大學發現非抗生素方法治療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新華社香港9月7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大學7日公布,該校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全新的合成抑制劑,能有效抑制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並有助解決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問題。  使用抗生素是傳統治療金黃葡萄球菌的方法,但可能導致耐藥性問題,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於2009年開始研發新治療方案。
  • 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什麼
    金黃色葡萄球菌到底是種什麼樣的細菌?為什麼國家標準會「降低」?作為消費者,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呢?脆弱的細菌產生頑強的毒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球狀細菌,在顯微鏡下看,它們聚集成簇,像葡萄一樣。不管有沒有氧氣的存在,它們都可以生長。在良好的營養環境中,它們會長成黃色的「菌落」。
  •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大揭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宿主新機制
    近日,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病原體》雜誌在網站首頁以「特色研究」的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生命科學學院周叢照、陳宇星研究組的最新成果:金黃色葡萄球菌黏附宿主的結構基礎。  金黃色葡萄球菌(以下簡稱金葡菌)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膿感染,也可引起肺炎、偽膜性腸炎、心包炎,甚至敗血症、膿毒症等全身感染。
  • 兒童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療進展
    作者:符躍強 許峰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嚴重威脅兒童健康和生命安全
  • 思念水餃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其中,知名的「思念」牌三鮮水餃檢出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這種病原菌,按現有食品安全標準是「不得檢出」的。  生產問題水餃的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思念食品)副總經理賈國飈出來喊冤:按照最快在下月生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思念」被檢出有問題的水餃是達標的。  新安全標準下,問題食品會「沒問題」,這是怎麼回事?
  • 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好惹」的食源性致病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其繁殖過程中產生的腸毒素是引發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該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7℃,pH為7.4,耐高鹽,可在鹽濃度接近10%的環境中生長。金黃色葡萄球菌常寄生於人和動物的皮膚、鼻腔、咽喉、腸胃、癰、化膿瘡口;空氣、汙水等環境中也無處不在。
  • Science子刊:金黃色葡萄球菌Agr毒力與嬰兒的特應性皮炎風險有關
    2020年7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千葉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皮膚定植與患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的風險有關,而且不患特應性皮炎的嬰兒主要表現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它們的群體感應系統上獲得功能失調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