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何利用家魚產卵池,或環道進行孵化
水質不良也能造成魚卵早脫。如遼陽市水產工作站發現,當pH為9.7一i0.2時,草、魚卵膜軟扁塌,胚體逐漸崩解自融。江蘇省金壇縣北湖水產養殖場在水質混濁、氧含量低、pH為6以下的水中孵化時,質量好的受精卵也被軟化溶解,造成早脫。所以,(1)當本來質量良好的受精卵發生早脫現象時,應特別注意檢查水質,採取處理措施,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並適當加大流量,減小流速。
(2)劍水蚤過多儘管進水嚴加過濾,但一處不慎,劍水蛋仍有可能進入孵化器,並積累多量,傷害卵苗。這時,除檢查過濾設備外,每立方米水可用0.5-1克晶體敵百蟲殺滅。(3)卵黃囊壞死到平遊期的魚苗,卵黃囊變白而不適明,影響發育致死。致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質不良,如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氧含量低等。有的向水源中潑酒石灰,收到較好效果。(4)魚苗上浮魚苗失去平遊能力,形似缺氧,集群呈吊掛狀浮在水錶,體質很差,陸續致死。
當發現這種現象時,應立即採取改善水質的措施,如:向蓄水池或水塔中充氧,即可增加氧含量,又可加速有害氣體的散失;向蓄水池中潑灑石灰,調節水質,使pH在7.5-8之間;在以井水為水源時,要充分曝曬,增溫增氧;如蓄水池中水草繁茂,應予割除;環道中應加大流量。(5)氣泡病孵化器內的魚卵和魚苗都可能患氣泡病。魚卵的氣泡病,是氣泡聚在卵周,卵漂浮水錶。魚苗的氣泡病,是氣泡充塞體內或附在休表,魚苗失去平衡,漂浮水面,不能自由。
患氣泡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質過肥,浮遊植物含量大,水溫高時,氧過飽和。這時應即更新孵化用水。如能加注井水,即可降溫,又可使水變瘦,是防治氣泡病的有效措施。(6)平遊期死苗卵黃囊壞死、魚苗上浮及氣泡病等,都是造成平遊期魚苗死亡的原因。但有時不見這些症狀也陸續死魚。其原因可能是流量不足。因平遊後的魚苗不斷長大,活動能力增強,耗氧量要比胚胎發育期大得多,代謝廢物也多,這就要求新水和廢水的及時交換,應是整個孵化過程中需流量最大的階段。
而這一時期往往是降低流速,以致流量不能滿足,造成平遊期魚苗的大量死亡。所以,如魚苗密度大,除放卵前加寬噴嘴截面積外,此時應另加膠管進水,使流量加大,流速不變。以上是解化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異常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水質不良所造成。有的是發生在產卵池內,有的是在孵化器中長時間的連續刺激所形成,所以,在催產孵化過程中,務必要把催產孵化用水調節好,這是提高孵化率的關鍵。
鯉、鯽、紡魚對產卵條件的要求不像家魚那樣嚴格,在流水或靜水中都能自然產卵。但為使產卵集中和有計劃地安排生產,也有進行人工繁殖的必要。這幾種魚同屬產粘性卵魚類,繁殖習性相近,人工繁殖主要技術措施基本相同。(一)親魚的選擇與培育要選擇已達性成熟年齡、體質健壯無傷、體高而厚、色彩鮮豔、個體較大的魚做親魚。
親魚池面積1-2畝,水深1米左右,每畝可放100-150公斤。最好雌雄分塘培育,避免零星自產。鯉、鯽親魚以投餵人工餌料為主,結合施有機糞肥。紡魚培育基本與草魚相同。培育期間也要注意調節水質。(二)產卵前的準備工作1.產卵池可用面積不過2畝的一般苗種培育池或兒十平方米的水泥池做產卵池,要求底泥少,排灌水方便。在放親魚前必須清塘,消滅敵害魚類,清除雜草。在進行家魚人工繁殖的地方,應利用家魚的產卵油,這樣管理更方便,效果更好。2.孵化設備一般用魚苗培育池兼作孵化池,魚苗孵出後,原池進行培育。
但最好利用家魚的產卵池或環道進行孵化,這樣管理方便,受天氣變化影響小,孵化率高,也提富了設備利用率。應儘量使產卵、孵化合用一池。因卵雖有粘性,但據分析,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卵粒掉落池底,收集也較困難,如何用一水泥池,粘在底、壁的卵,則可得以化苗,減少了損失。魚巢人工供給的附卵物稱魚巢。可做魚巢的材料較多,只要質地較軟,不傷魚體;分枝細多,附著面廣,表面不過光滑,卵易粘著,不易腐爛,不含毒質的材料均可使用,如棕櫚皮、柳樹鬚根、金魚落、莎草等。其中以棕櫚皮較好,可連用多年。
點評:小編認為第一次用棕虎皮製巢時,要先撕去皮膜,沸水煮去有毒物質,經清水浸洗後再曬乾備用。魚巢要紮成束,系在竿上。系巢形式最好成環形或筏式,也可單把插在池邊。布果疏密要適當,使魚在巢間既遊動自如,又能連續產卵,接卵面大,附卵多。
本文由百家號:小張帶你學三農原創;盜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