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中的巢房除了孵化幼蟲還有什麼作用?如何利用更好?

2021-01-17 蜂部落

關於蜜蜂出房以後蜂王是不是還會在蜂巢裡面產卵的問題,從蜜蜂的習性來說,其實蜂巢是可以重複利用的,具體使用到什麼時候,如何變化,需要看我們的蜂窩是野生的還是人工養殖的,雖然說蜂巢可以重複利用,但是並不是說可以一直的重複利用下去,所以說如果是人工養殖的蜜蜂,我們需要根據蜜蜂的習性來進行適時的更換,避免蜂巢過舊對蜜蜂的繁殖產生影響,下面蜂部落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蜂巢在蜂群中的作用

如果要說蜂巢,其實整個的蜂窩我們都可以說是蜂巢,但是如果要說是蜜蜂出房後的蜂巢,其實專業的說叫做蜜蜂的巢房。蜜蜂的蜂窩,就由一個個密密麻麻的巢房構成,這些巢房在蜂群中,主要承擔著3個責任,一是存儲蜂蜜、二是存儲花粉、三是供蜂王產卵。

①存儲蜂蜜:蜂蜜是一個蜂群中成年蜜蜂除了蜂王之外的主要食物,所以蜂蜜在蜂群中的儲備是非常多的,我們可以看到的蜜蜂的食物,實際上蜂蜜佔據了相當一大部分,而蜂群中的蜂蜜,主要就是存儲在蜂群中的空置巢房中,所以蜜蜂巢房的一個作用就是存儲蜂蜜。

②存儲花粉:在蜂群中的蜜蜂,有不同的日齡,小日齡的蜜蜂,就像我們的小孩子一樣,幾個月大的時候要吃乳液,所以這時候蜜蜂幼蟲是無法吃蜂蜜和花粉的,隨著蜜蜂幼蟲慢慢長大,就像我們的嬰兒「斷奶」一樣, 雖然斷奶了,但是也還無法吃大米飯,而是吃奶粉,而蜂群中的花粉,相當於就是奶粉,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當蜂群中有大幼蟲存在的時候,往往蜂群中的幼蟲會比較多,其實主要就是供給這些幼蟲吃的,所以蜜蜂巢房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存儲花粉。

③孵化幼蟲:正如我們人類一樣, 嬰兒的時候需要發育,也需要獲取營養,蜜蜂屬於卵生生物,在發育過程中依靠蜂卵獲取營養,孵化以後再接受工蜂的飼喂。

蜜蜂的發育是完全變態發育,在巢房中需要經過5次蛻皮,然後出房,所以說蜜蜂成長到羽化的這個過程,都是在巢房中度過的, 所以蜜蜂巢房最常見的作用就是孵化幼蜂。

蜜蜂巢房的重複利用

在一個蜂群中,蜜蜂的巢房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可以重複利用的,具體巢房應該承擔什麼樣的功能,這是由蜂群中的工蜂決定的,雖然產卵的是蜂王,但是巢房的建造和清理都是工蜂完成,而工蜂掌控了整個蜂群的生產大權,實際上巢房如何使用,完全是工蜂確定,這個標準就是根據蜂群的需要進行確定的。

總的的來說,蜜蜂巢房的作用就是存儲蜂蜜、存儲花粉、孵化幼蟲,具體巢房應該承擔什麼樣的功能,需要看蜂群中缺少什麼,這是工蜂可以確定的,如果缺少蜂蜜,可能較多的巢房會用來存儲蜂蜜,如果缺少花粉,則較多的巢房可能用來存儲花粉,其他的也是一樣的道理。

蜜蜂巢房在實際養殖中的利用

雖然說蜜蜂巢房是可以重複利用的,工蜂的確也會清理被汙染的巢房,但是不管是野生的蜜蜂還是家養的蜜蜂,其實都是不喜歡過舊的巢脾的,蜜蜂的蜂脾由巢房構成,其主要成分都是蜂蠟,對於中蜂來說,過舊的巢脾中蜂會咬掉,意蜂則容易把巢房房簷增高,這些其實都是蜜蜂不喜歡舊脾的表現。

如果巢脾過舊,首先是蜜蜂巢房的導熱性變差,巢房空間變小,導致孵化的蜜蜂幼蟲質量越來越差,所以說在實際養殖中,不管是養殖中蜂還是意蜂,定期更換巢脾都是一項必須的工作,尤其是中蜂,定期更換巢脾可以預防巢蟲的滋生,意蜂定期更換巢脾也可以對蜂蟎的滋生有著一定的預防作用。

正常情況下, 中蜂蜂脾使用1年就應該淘汰,意蜂巢脾一般使用10到15代子以後淘汰,大致時間是2年。

相關焦點

  • 蜂群中的採集蜂,並不具備泌蠟能力,它們是如何給幼蟲封蓋的?
    一般來說,越是年輕的工蜂分泌能力就要強一些,除了剛出房的幼蜂之外,而分泌能力差的蜜蜂則飛行能力強,所以蜂群中一般內勤蜂都是幼蜂,而成年工蜂則主要擔任採蜜和偵查任務。實際上,蜂群中的老齡蜂在採蜜完成之後還會進行一項工作,那就是巢脾的修繕,我們都知道,擁有泌蠟能力的工蜂是幼齡蜂,而修繕巢脾的工蜂則是中、老齡蜂,這些蜜蜂蠟腺已經完全退化,那麼它們在修繕巢脾的過程中,蜂蠟又是怎麼來的呢?
  • 蜂群失王后工蜂做的2件傻事,足以證明蜂王在蜂群中的地位
    當蜂群中的蜂王死掉以後,蜂群滅亡的可能並不大,其實蜜蜂對於蜂群中蜂王死亡這種突如其來的變故,一直都是有準備的,因為蜂群中明確分工,食物和巢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如工蜂巢房比雄蜂巢房小一點,蜂王巢房最大,位置也大有不同,工蜂的巢房在一張巢脾的正常中心,邊上是雄蜂巢房,蜂王的巢房卻是在稜上,只有需要蜂王的時候臨時產生,
  • 蜂群中的"勞模",精通「十八般武藝」,對蜂群的貢獻巨大
    在一個蜂群中,工蜂的數量成千上萬,它們負責蜂群內除產卵以外的所有工作。其數量雖多,但蜂群的秩序可以說是絲毫不亂,井井有條。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工蜂之間明確的分工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於人類社會依才分工,工蜂之間的分工是嚴格按照日齡來具體安排的。每隻工蜂一生的工作都不是簡單的一種,而是會隨著日齡的變化而變化。
  • 進入5月,蜜蜂幼蟲從巢房中掉落是什麼原因?2種可能最大
    進入5月,蜜蜂幼蟲從巢房中掉落是什麼原因?2種可能最大 蜜蜂幼蟲從巢房中脫落是怎麼回事?採用排除法,輕鬆找到答案 關於蜜蜂幼蟲從巢房中脫落的問題,這個問題看起來比較複雜,因為在蜜蜂養殖中涉及到幼蟲的病害非常多,但是如果是蜜蜂幼蟲從巢房中脫落,其實這種情況在蜜蜂養殖中出現的情況比較少,一般常見的有兩種情況,我們可以結合目前的氣候條件來分析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一下。
  • 有的子脾裡面有蜂蜜,蜜蜂會把蜂蜜裝在有幼蟲的巢房中嗎?
    ①蜂脾的分布規律:對於蜂脾的分布規律來說,實際上這就是蜂窩的分布規律,我們可以根據溫度來看分布情況,一般蜜蜂幼蟲發育的位置需要較高的問題,邊上有蜂蜜更加利於中間位置保溫,花粉接近幼蟲更加有利於工蜂取出,所以說從蜂脾的分布來說,其實一個正常的蜂群中,蜂窩的分布情況是中間為子脾、然後是粉脾,最後是蜜脾,由於蜂群中需要的花粉並不多,通常花粉脾上是有蜂蜜的,而且有的子脾上也是有蜂蜜和花粉分布的
  • 調動有分蜂熱蜂群的造脾積極性,讓蜂群造出新巢脾,消除分蜂熱
    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蜂群在分蜂季節時期,以及外界蜜源處於斷流蜜的狀態下,對於蜂群群勢較強,蜂王由於衰老導致產卵能力和控蜂能力下降,工蜂造較多的雄蜂巢房,蜂群哺育雄蜂數量增加,這就是蜂群出現分蜂熱的前期症狀,往往在雄蜂巢房開始封蓋的時候,工蜂開始建造王臺基,這時蜂群開始培育蜂王臺。
  • 數萬隻工蜂的蜂群,為何沒有一隻工蜂與雄蜂「偷情」?做雄蜂真難
    ①營養不同:從營養來說,其實不管是受精卵還是未受精卵,剛開始孵化為幼蟲的時候,幼蟲吃到差異並不大,但是如果確定了一隻蜜蜂將來發育成工蜂或者蜂王,其實他們的營養是會發生變化的。其實見過蜂窩的朋友可以發現,蜂群中的蜂窩巢房的大小並不是全部一樣的,有的大,有的小,而蜂王的巢房在蜂群中只有特定的時間才可以看到,是最大的,就像花生殼子一樣。實際上,不管是蜂王幼蟲還是工蜂幼蟲,其營養物質都是由成年的工蜂提供的,那麼具體是提供蜂王漿還是花粉,其實主要是看巢房的。
  • 夜間蜜蜂也工作,黑暗的蜂箱內蜜蜂如何看清物體?這對寶勝過眼睛
    那麼問題來了,雖然說蜜蜂視力好,但是在弱光情況下蜜蜂還是看不清物體的,那麼在黑暗的蜂箱內,蜜蜂是如何精確而高效率的工作的呢?其實除了蜜蜂的智慧,蜜蜂還有一對寶,可以說在黑暗的蜂箱內,這對寶比眼睛更受用。蜜蜂依靠偏振光看黑暗物體?
  • 雄蜂幹得最壞的一件事,秋季不處理,蜂群活不過冬天
    說起雄蜂,相信我們養蜂人都不陌生,在三型蜂中除了蜂王之外個頭最大的就是雄蜂了。由於蜂群的分工合作,導致雄蜂雖然個頭比工蜂要大,但是在蜂群中卻不是工蜂的對手,首先是雄蜂已經不再具備工蜂那樣強有力的攻擊武器,其次是雄蜂的數量遠遠不如工蜂,導致雄蜂在蜂群中除了與處女王交配之外,似乎並沒有其他用途。
  • 中蜂活框飼養的2個注意事項,中蜂比意蜂更好養,養蜂管理技巧
    養蜂人在飼養中蜂的過程中會發現,中蜂土養能夠減少人工管理的精力,同時,土養蜂群有利於中蜂群勢發展,中蜂弱群採用土養的過程中,工蜂採集零星蜜源能力較強,只要外界有充足的蜜源和粉源,弱群在經過流蜜期後的一段時間內,蜂群內哺育出2代新蜂,隨著蜂群群勢壯大,土養蜂箱內空間縮小,蜂群容易出現自然分蜂,所以
  • 蜂王的作用及如何科學培育
    蜂王在蜂群中的作用 在三型蜜蜂中,蜂王的個體比較長大,胸部寬闊,腹部粗長,形態和色澤與工蜂和雄蜂不同。蜂王經常由一些侍衛工蜂環護著,不時得到蜜蜂的飼喂,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它是蜂群的統治者,直到17世紀以後,巴特勒、許旺莫丹等人確定它的性別是雌性後,逐漸才被人們普遍接受。蜂王專司產卵,是蜂群中其他成員的母親,壽命3~5年。工蜂是蜂王產的受精卵發育成的,在活動季節只能生活幾周。假如沒有蜂王每天產卵,沒有新羽化的幼蜂更替衰老死亡的工蜂,蜂群就不可能長期生存。
  • 隔板對蜂群發展有什麼作用?
    蜂群發展迅速,不斷建造新巢脾擴展繁殖空間。如果養蜂人飼養的蜂群巢脾邊緣沒有多餘巢框或者安放隔板,蜂群為了擴展空間就很容易在巢脾邊緣「違章建造」不整齊的贅脾。由於贅脾不整齊,大小不一很容易造成墜脾給養蜂人帶來管理上的諸多麻煩。
  • 今天查看蜂群,有一箱已失王,急造王臺都封蓋了,怎麼辦
    好久沒有來檢查蜂群了,今天查看箱時,發現一箱已經失王,還起了好多急造王臺,又沒有現成的新王或者王臺介入,又不想合群,這可怎麼辦呢?其實,蜂群早已適應了大自然,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失去了蜂王,當蜂王信息素消失後,開始的1、2個小時蜂群會有點急躁,到處找蜂王,大約1天後還找不到王的話,工蜂就會把工蜂房擴大,改造成「急造王臺」,開始培育新的蜂王。
  • 寵物:尋找愛情的蜜蜂最後穿上了寄生甲蟲幼蟲的「背心」
    但仔細觀察發現,這隻蜜蜂正爬行著幾十具蠕動的、類似蠕蟲的棕色身體:是一種叫Meloe franciscanus的水皰甲蟲的幼蟲。蜜蜂——一隻雄性——是幼蟲寄生搭便車策略的第一站,這種策略最終會把幼蟲帶進蜜蜂的家。一到那裡,這些不速之客就會吃掉蜜蜂儲備的食物。蜜蜂的幼蜂。這種甲蟲幼蟲被稱為三頭蟲,它通過模仿雌性蜜蜂發出的性信息素的化學信號來吸引雄性蜜蜂。
  • 蜂群輕微工產,及時介入一張卵蟲脾能緩解嗎?增加一步,事半功倍
    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我們都知道工蜂產卵一種不好的現象,不管是什麼原因引發的工蜂產卵,只要這個現象出現,都可以說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都需要我們及時找到原因,儘快解決,否則就有可能給我們的蜂群帶來極大災難。
  • 作為蜂群的雄性,雄蜂為什麼沒有蟄針擔負護巢職責?
    香甜的蜜粉和鮮嫩的幼蟲是很多動物想吃的,小小的蜜蜂能夠阻擋敵害的侵入,蟄針功不可沒。蟄針如此厲害,對蜂群的作用如此大,是不是讓人覺得神奇,想搞清楚明白呢?今天我們就來仔細了解一下蜜蜂蟄針的問題。蜂群是由一個蜂王,成千上萬的工蜂和少量雄蜂組成的,工蜂和蜂王是雌性蜂,雄蜂是唯一的雄性蜂。這裡就又讓人奇怪了,蟄針是保護蜂巢的,作為蜂群的雄性,為什麼就沒有蟄針呢?保護家園的工作不是應該有雄性來完成嗎?說到雄蜂,確實是個窩囊廢,除了交配的作用,根本沒有雄性的力量。
  • 養蜂人告訴你要牢記這五種蜜蜂天敵,重則蜂群飛逃,防治是關鍵
    導讀: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養蜂人對待每一隻蜜蜂都是小心翼翼的,為了提高蜂蜜的產量,就要想盡辦法增加蜜蜂的出勤率,而最能夠提高蜜蜂出勤率的辦法就是增加蜜蜂的繁殖數量,也就是說蜂群要足夠大,而且越大越好。但是在實地蜜蜂養殖過程中,一些原本很強的蜂群,到了準備取蜜時才發現此時的狀況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強群,跟當初預想的情況相差甚遠。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一個強群蜂群一直發展不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