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貓奴,我每天必不可少的任務是給主子吃喝、給主子鏟屎和陪主子玩耍。
我家兩隻貓,一隻三花貓,一隻狸貓,都是曾經被遺棄的小可憐。
三花貓是從學生家長那裡領養來的。
學生放學途中撿到三隻不足月的小貓崽,揣進書包帶回家了,家中母親正懷二胎,不許養貓,那位女同學不捨得扔掉,一直哭。母親無奈之下把三隻小貓崽裝進紙箱,放了兩根切碎的火腿腸和一碗水,暫時放到樓道裡,並迅速把領養的消息發到朋友圈。
我在看到消息之後立即聯繫了這位家長,因為有過養貓的經驗,就把貓接到寵物醫院做了個簡單的檢查,然後順利帶回家。
狸貓是上班路上撿到的。
狸貓也很小隻,不足月的樣子,路都走不穩,一邊焦急的喵喵叫一邊在停車場穿梭,很危險。我換了它一聲,它立即走過來,當時我就知道這隻貓也要帶回家了。
轉眼一年過去,這兩隻曾經被遺棄的小可憐長成大貓,其中狸貓格外肥胖,兩隻貓褪去剛進家門的謹小慎微,儼然成為家中霸主。在我睡覺時蹦迪,在我寫字或繪畫時上躥下跳。
有天拿出毛筆準備練一幅國畫,拿出筆的瞬間被震驚了,毛呢?被咬得快禿了!顯然作惡者就是它們倆。偏偏它們倆毫無愧疚心的從我手裡搶回毛筆,準備咬得全禿。
它們並不會坐在門口等我下班,每天開門進屋,只能看到它們慵懶地抬頭瞥我一眼,只一眼,閉上眼接著睡。我像網上那樣裝作心絞痛撲倒在地上一動不動,它們該幹啥幹啥,沒有絲毫關切的表現,或任何與之前不同的表現。簡直沒心沒肺。
我經常覺得,我家的貓其實並不是真的愛我。
有天看了部電影叫《流浪貓鮑勃》,滿心感動的看到結局,哇,真實故事改編,真是被虐到。
電影講述正在戒毒階段的男主在倫敦街頭賣唱,勉強賺點生活費。某天一隻薑黃色流浪貓闖進了男主的家,男主糾結一陣子之後選擇收養這隻流浪貓,並取名「鮑勃」。
本就經濟不寬裕的男主會帶鮑勃逛超市給它買好吃的罐頭,會在它受傷時帶它去醫院並花掉夥食費來支付醫藥費。鮑勃很有粘人屬性,在男主確定領養它之後,它開始寸步不離,就連男主街頭賣藝,它也要跟著。就這樣一人一貓的組合惹來很多過路人的注意。
鮑勃會安靜地陪在男主身邊,會站在男主肩上看街景,它還有個厲害的技能是和人擊掌,這樣的一人一貓迅速在網絡火起來。
鮑勃的出現,直接改變了男主的人生。整個故事更像是彼此間的救贖。
鮑勃從此不再流浪,不再需要為了食物和地盤與其他貓打架,它有了溫暖的家和一位溫暖的主人。男主的生活趨於穩定,他順利戒毒,並寫下了流浪貓鮑勃的故事,成為暢銷書作者。
看到這裡,我不禁回頭看一眼我家的兩隻貓。
三花貓盤成圈在窩裡睡覺,狸貓優雅地躺在書桌上頭枕著畫冊睡覺,好啦都在睡覺。
年前那會因為疫情原因我只能推遲一個月回來,本來只以為回老家過年半個月足夠了,就把貓留在工作的城市,讓朋友幫忙照看。朋友經常給我發兩隻貓的照片和視頻,以緩解我的相思之苦。
我問朋友:「你覺得它們想我了嗎?」
朋友說:「肯定想了。」
朋友對我說,三花貓一直在叫,叫得聲音都啞了,狸貓只要聽見有人來就立即躲到床底下,朋友幫我照顧它將近兩個月就沒能順利摸到它。平時我在家,它們不會這樣。
我只說:「因為它們跟你不熟啦。」
終於城市解封,我立馬訂下機票飛回去。
開門時,我在想:它們會不會已經把我忘記了?
而在開門的剎那,兩隻貓一齊蹭到我腿邊扒著褲腳討抱抱,我當時心都軟了,挨個抱抱哄哄。連續三天,兩隻貓乖巧得不行,膩歪在我身邊,寸步不離,連叫聲都是甜滋滋的。看到我出門就端坐在門口歪頭目送,看到我回家就立即衝出來又蹭又抱,晚上一齊趴在我懷裡睡覺,不吵不鬧。
慢慢地,大概是心態穩了,覺得我不會走了,兩隻貓又回到以前的狀態,各種蹦迪,各種愛答不理。嘿,這貓還有兩幅面孔。
每隻貓表達愛的方式都不一樣。電影裡的鮑勃是貼心小貓咪,別人家的小貓咪。
而三花貓和狸貓是沒心沒肺小貓咪,我家的小貓咪。
有時我會想,真的是我選擇了它們倆嗎?其實不是吧,這是相互的選擇,就像鮑勃從窗戶只溜進了男主的家,而男主再三猶豫之後留下了鮑勃。
我從學生家長拍的三隻貓裡選中三花貓,而三花貓在看到我第一眼就扒拉著要往腿上爬,我在停車場一堆車裡聽到貓叫聲忍不住喚了一聲,狸貓就這樣跌跌撞撞地朝我走來。
我選擇了你們。你們也選擇了我。
那往後餘生,一起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