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振華:解讀「環境友好型社會」
環境友好型社會體現了一種全新的環境倫理觀,是一種嶄新的社會形態記者:許多人注意到,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一個新理念―――環境友好型社會。解振華:是這樣。最近不斷有人問我,環境友好型社會到底是什麼意思?可見大家很關注這一全新的理念。
-
環境友好型社會理念的形成
從環境問題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技術根源看,當今的環境問題本身就是一個「世界問題複合體」。解決「世界問題複合體」的結果就是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是環境友好型社會理念產生的認識基礎。要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是核心,還要求綠色的政治制度保障。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是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價值基礎。綠色科技是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技術支撐。資源節約型社會是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
和諧社會與環境友好型社會(下)
(三)環境友好型社會與和諧社會的關係 胡錦濤同志2005年指出,要「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正是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起點就是環境友好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環境友好型社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共同點,在於基本價值觀與解決問題的原則完全一致。
-
解振華: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應解決六大關鍵問題
不久前閉幕的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央首次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一項戰略任務。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含義是什麼?如何推進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11月2日,中央委員、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在面對記者的採訪時,對這些問題做了全面闡釋。
-
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人權保護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科技、環境與人權」。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人權法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楊成銘、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碩士研究生趙曉琳、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管恩釗認為:中國正在致力於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從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涵、核心、政治基礎、價值基礎和技術支撐來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實際上是中國人權建設事業的一部分。
-
環境友好,節約同行——宜賓市三中創建「2020年市級環境友好節約型...
環境友好,節約同行——宜賓市三中創建「2020年市級環境友好節約型單位」 2020-11-29 11:5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何小平)11月26日,受宜賓市教體局委派
-
平陰縣採取措施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平陰縣環保局組織編制了《生態縣建設規劃》,爭取於2010年左右建成生態市。為保障這一目標的實現,該局提出,「十一五」期間要著力構建三個體系,突出三個特色,當好五種角色。
-
四川推出八項措施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全局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目標,結合四川環保工作實際,認真分析了「十一五」時期四川環保面臨的戰略機遇,決心以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還三江清水,建生態四川」為突破口,採取8項措施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 據悉,這8項措施包括: 以掛牌整治為手段,加大工業汙染源綜合整治力度。
-
解振華:循環經濟是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重要途徑
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日前表示,循環經濟是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 循環經濟是一種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主要是通過對傳統行業的技術改造,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解振華說,發展循環經濟是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
-
胡中華: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政策支持
「十一五」規劃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構建環境友好型的社會,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目標,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立需要以下幾個相互銜接的政策來支撐。首先,需要建立新型的環境教育政策體系。新型的環境教育政策體系應該包括教育經費政策、教育考核政策與文化保護政策。
-
天津: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作為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智慧生活正延伸到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多個領域。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新天津生態城考察時指出,生態城要兼顧好先進性、高端化和能複製、可推廣兩個方面,在體現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示範。
-
關於印發《上海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港口建設指導意見...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關於「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港口建設的工作要求,進一步促進上海港的可持續發展,我局研究制定了《上海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港口建設指導意見》,並經2011年第23次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特此通知。
-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株洲市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
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主題相關的改革事項,要優先在株洲市等改革試驗地區先行先試。省長株潭兩型辦要加強對改革試驗工作的指導,健全試驗工作管理與協調推進機制,建立改革風險預防控制和糾偏機制,落實改革試驗考評機制,保障改革試驗工作平穩有序推進。
-
解振華指出抓好生態省建設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
開展生態省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及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種有效形式和載體。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9月1日指出,要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謀劃,突出重點,抓好生態省建設,努力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通過生態省建設,完善了體制機制,強化了檢查監督,為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為國家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解振華對《河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開展生態省建設,核心是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本質上是實現資源、能源的可持續利用。河北省有著區位優勢、資源環境優勢和環保基礎工作優勢,對京津兩大都市生態屏障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
一種水溶性環境友好型長效物理抗菌液體敷料
水溶性環境友好型長效物理抗菌液體敷料(清創生)屬於醫療用品技術領域,聚乙烯醇,奧替尼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溶於純化水,製成的澄清水溶液,是一種新興的傷口修復型醫療技術,讓醫生和患者用藥更加的方便、準確、快捷。
-
環境友好型的「藏糧於技」
我們的團隊正在發起新的『戰役』,用高產優質、環境友好的節水抗旱稻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服務全國鄉村振興。」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說。 從環境友好到高產優質 記者從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了解到,節水抗旱稻是指既具有水稻的高產優質特性、又具有旱稻的節水抗旱特性的一種新的水稻品種類型。
-
2010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主要措施
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堅持開發節約並重、節約優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
-
新疆送變電:750千伏伊庫線—環境友好型電網建設模式
基於「環境友好型」理念 傳統電網建設方式,可能對脆弱的天山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產生擾動,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較大,為了不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過多的負面影響,同時也為企業自身的環境合規成本、環境保護防治等考慮,採用「環境友好型」電網建設是較好的方式。
-
宜賓市南溪區桂溪中學接受環境友好節約型單位市級評估檢查
四川民生報導網宜賓訊(龔敏 王順欽)2020年11月26日下午,宜賓市教育和體育局"環境友好節約型單位"驗收工作組黃澤鋒一行到宜賓市南溪區桂溪初級中學校,對桂溪中學申報"環境友好節約型單位"進行了評估檢查。
-
調查與思考: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保護生態環境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近年來,陝西省委、省政府緊扣科學發展、富民強省主題,突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積極探索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新路,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