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趙大卓
「是你們這麼多的選手在一起構成了新世代。」總決賽的舞臺上,《說唱新世代》見證官李宇春對選手們說。
《說唱新世代》總決賽落幕當晚,豆瓣評分定格在9.1分,創造了國內說唱綜藝評分新高。作為B站推出的第一檔音樂綜藝,這樣的成績讓人側目。總決賽現場宣布,B站將聯合88Rising打造說唱廠牌W8VES,正式進軍音樂行業,節目排名前八的選手將成為廠牌第一批籤約藝人。
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說:「這個廠牌將繼承《說唱新世代》『萬物皆可說唱』的宗旨,關注創新和表達,鼓勵音樂人把年輕一代之間的共鳴和訴求寫進作品。同時希望為喜歡音樂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實現音樂夢想的舞臺。」
在音樂領域試探摸索後,這條可能會攪動行業的鯰魚,進場了。
很多網友戲稱這個節目「很B站」,這源於節目呈現的多元的內容、新奇的形式。作為如今擁有15個分區、7000多個文化圈層的龐大熔爐,「很B站」代表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認同感。
《說唱新世代》和節目傳遞出的「萬物皆可說唱」價值觀,是B站文化生態在音樂領域生根開花的結果。
01給新世代一個舞臺
作為第一季的冠軍,來自北京的00後懶惰完全顛覆了近來大眾對音樂偶像的期待。論外形,戴著眼鏡胖胖的他未必是觀眾都喜歡的類型。包括排名前三的懶惰、Subs、沙一汀在內,《說唱新世代》決賽的選手們恐怕創造了同類節目的顏值新低。
事實上,選手人選是《說唱新世代》一開始就奠定的特色,但也曾被視為問題。
如果只看第一輪Cypher環節,失誤、放棄,狀況百出。媒體和粉絲紛紛評論:《說唱新世代》的選手是同類節目裡最素的。
節目組也毫不避諱,戲稱這些選手都是別人眼裡水平不行、毫無知名度的學生,好處就是根本沒有其他節目來搶人。
但隨後一次次表演卻讓人耳目一新。懶惰訴說生活苦楚的《K.M.N》靠流暢的快嘴和密集的歌詞震撼了現場,歌曲在QQ音樂上收藏已超過10W+。此外,生番唱到三十《而立》,於貞唱到女性故事《她和她和她》,Subs描繪理想烏託邦世界的《畫》,TangoZ唱到自己的家鄉杭州《Love Paradise》……直到最近聖代的作品《書院來信》直面社會現象成為熱議話題。
魚翅這個選手是有代表性的案例,他是個「偏科生」,文字兼具賽博朋克和古典意文學作品的味道,但說唱上完全是素人。關於他究竟是rapper還是reader的爭議貫穿始終,但卻可以打動人。在節目組眼裡,這就夠了。
作品題材大到世界,小到生活,身邊任何素材都可以寫進歌裡。隨著一首首走心的音樂在平臺上收穫999+ 的評論,節目的評分一路走高,毫無知名度的選手也逐漸破圈。
近幾年說唱的走紅讓市場對這一音樂形式寄予厚望。但當反媚俗成了潮流,它也就變成了媚俗本身。就像大張偉在綜藝中說的:「玩說唱的人喜歡喊『keep it real』,但你real到最後是什麼?是自己,還是只是對別的老外的模仿秀?」
為了刺激選手的個人表達,節目中有些環節近乎「瘋狂」。「無限battle」環節用了三期的篇幅,給每個選手留下了表演原創歌曲的機會。沒有一個選手的表演因為人氣、流量因素被刪減。
很難想像,一個音樂比賽類綜藝,完全淡化了競爭帶來的壓迫感。節目完全跳出了「導師搶人-組戰隊-晉級」的固定模式,把比賽遊戲化,且給每個人充分展示機會。在說唱小鎮共同生活、靠實力贏得「嗶特幣」的設定,讓「love & peace」不只是一句口號,大家在生活中展示了最real的一面。
也正因為這些設定,整個節目呈現出最豐富的選手群像。沒有任何關於投票、勝負的爭議,哪怕是淘汰了大家也開開心心說再見。
節目中的「汽油隊」成員,在節目後依然保留了隊名,所有成員一起錄歌創作、參加浙江衛視蘇寧超級秀;國慶期間,李宇春也帶著subs、於貞等選手參加人民日報發起的《國家2020》歌曲;導師之前也有了更多合作,比如李宇春和熱狗合作了新歌。
02新世代背後的B站和它的UP主們
《說唱新世代》憑什麼完全跳出了「模仿秀」的循環?
梳理選手資料,可以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40位亮相的選手中,有「說唱歌手」職業標籤的不過14位,其餘的選手是校大學生、練習生、銷售、教師、空中交通管制員,像魚翅Fin等選手甚至本身就是B站UP主,在這檔節目之前就在B站持續投稿。
在《說唱新世代》誕生之前,B站在音樂分區下就有說唱頻道,至今已有25.4萬個視頻,30.2億次的播放。如果細看頻道中的說唱內容,會發現「萬物皆可說唱」這一節目的slogan並不是憑空而來的。
任何段子、廣告、新聞都可以被UP主改編成說唱,其中不乏精品誕生。像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生UP主@SealWu吳一凡,就曾將魯迅的16篇散文詩寫成了說唱內容,獲得了超過500萬的B站播放量。
可以說,《說唱新世代》本身就是B站說唱頻道邏輯的自然延伸,而節目的人選,則延續了B站作為「以UP主」為核心的PUGV內容平臺的邏輯。這些類型的作品和選手,本身就活躍在B站,只是缺少一個舞臺出口。
而節目可以給素人提供機會,讓他們去合作比賽、碰撞火花,一切以作品說話,讓說唱回歸「發聲」本身。
背靠B站,《說唱新世代》不但在選手、作品上,更在節目定位、賽制上,都繼承了B站的基因,不但塑造了鮮明的新世代整體群像,也打造了豐滿的選手個人形象。就像B站在保持社區氛圍的同時,也給UP主本人提供了充分展示的空間。
市場對創作的關注是稀缺的,直接導致作品的審美讓渡給了流量邏輯,甚至創作者都難以獲得與其作品流量匹配的關注,自己也成了流水線上的產品。而在B站,UP主是核心,藉助視頻傳達,配合著彈幕,以及相關二創作品,UP主的個人魅力永遠是作品的一部分。
據統計,截至2020年1月,B站的音樂創作者人數已經突破50萬,原創及自製音樂作品每月超過1000首。
新音樂產業觀察也一直通過B站觀察年輕人的音樂喜好,陸續介紹過在B站學音樂、吹嗩吶、組管弦樂團的年輕人們。其實,在B站音樂區,還有更多出人意料的作品,像檸檬、橡皮筋、計算器、電風扇都能成為樂器。「萬物皆可音樂,人人皆是音樂家」。
《說唱新世代》的成功,無疑讓B站作為創作者生態的品牌形象得到進一步傳播,會吸引一批音樂的愛好者、創作者入駐,選手們也會把在節目以外的內容長期上傳到B站。這必然帶動B站音樂類內容愈加繁榮。
03音樂行業的變量
隨著《說唱新世代》熱播,B站以聯合打造說唱廠牌W8VES的形式正式進軍音樂行業。不出意外的話,一系列新歌、巡演正在醞釀之中。
擁有龐大的音樂PUGV內容生態,由此孵化綜藝IP,進而打造音樂廠牌,順理成章。新的廠牌不但可以拓寬業務空間,同樣也是給創作者一條可預期地職業化道路。
雖然在大部分公眾心中,B站跟音樂平臺毫無關係。但細心回想,B站其實早已成為「爆款製造機」。像《普通DISCO》早已穿破次元壁,頻繁登上主流的晚會、綜藝。而像由小品發酵的《改革春風吹滿地》、由雷軍演講演繹的《Are you OK?》等B站原創神曲早就一再成為熱門話題。
隨著B站自身不斷拓展,如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音樂創作平臺之一。它在音樂領域早已突破最初的二次元、鬼畜範疇,也開始著手行業布局。
在內部,B站接連推出「bilibili音樂星計劃」、「音樂UP主培養計劃」等激勵項目,試圖用流量、現金激勵內容創作。在外部,B站陸續與QQ音樂、索尼音樂等達成合作,打通音樂人和內容資源,擴充原創音樂視頻內容資源,也吸引了包括郎朗、Alan walker在內的國內外音樂人入駐。
隨著下遊布局完成,B站也嘗試向上遊音樂生產探索。今年5月20日,毛不易與B站聯合出品了音樂故事片《入海》。
如今,借著《說唱新世代》和W8VES,B站正式進入音樂行業,可能將成為攪動行業的變量。畢竟,相比其他音樂平臺或者跨界對手,B站的特色優勢很明顯。
95後「Z世代」已然是音樂消費的主力人群。由你研究院《「Z世代」用戶音樂消費習慣洞察》顯示,78.9%的Z世代人群每天聽音樂,他們的音樂消費以高頻、付費、自主選擇為特徵。而這是B站的主流用戶。
其次,B站以UP主為核心的創作機制,在未來和其他音樂平臺的差異可能會越發明顯。B站充分自由、多元的創作生態並非一天養成。《說唱新世代》也已經證明,散落民間的創作能力一旦被搜集,將會產生多麼大的能量。
B站已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態邏輯,無論是UP主自製內容,還是B站官方出品的內容,它們在站內外可以完成流動循環。《說唱新世代》由素人選手參與,節目成為站內二次創作的素材,本身也成為IP留下來,衍生出線下演出、音樂廠牌、周邊產品等,又會繼續為站內提供可消費的內容。
無論如何,B站入局仍然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情。音樂市場還遠未到存量競爭的狀態,更多新力量的進入能帶來更多新玩法,助推整個市場做大。
就像在說唱節目扎堆的這個夏天,《說唱新世代》開闢出一條新路一樣。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