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01 夜間觀察遇見的各種小精靈
「快來看這裡!」、「噓—」「好萌啊!」、「這是什麼啊?」、「我好想摸啊!」、「啊,『毛辣子』好嚇人!」、「竹節蟲在哪兒呀?」……不斷的驚嘆、好奇、害怕、憐愛,在「探訪夜精靈」的夜間自然觀察活動中激發出來,伴著陣陣響亮的螽斯聲、蟋蟀聲,大朋友、小朋友們僅僅在民宿的院子裡,就發現了壁虎、雨蛙、樹蛙、黑眶蟾蜍、攀木蜥、園蛛、貓蛛、象鼻蟲、蠟蟬、毒蛾幼蟲等夜間小精靈,還發現了晚上睡覺的植物們,就連民宿的小奇(貓)和哈荔(哈士奇)在夜晚也是不一樣的哦!尤其是小萌物中國雨蛙博得了所有人的喜愛,體長25-35mm的它們趴在香蕉樹幹上、藏在海芋的莖槽裡、或恰好蹲在樹葉的主脈上,不論男女老少,都被它們小小的身體、通透可愛的吸盤、碧綠的顏色、豐富的表情和姿勢所傾倒。
我們為什麼在這裡過年?
圖02 來自天南地北的小夥伴們跟隨秘境守護者來到海口花梨之家度過春節
2015年2月17日-23日,由秘境守護者組織的「他鄉遇故鄉:海南古村落的別樣春節之旅」在海口市永興鎮博學村花梨之家民宿順利開展。「春節」、「火山石」、「公」、「眼樹蓮」、「樹蛙」、「毒瓜」、「樂樂」……是這七天六夜的高頻詞彙,還有隨時隨地的歡歌笑語。正如我們期待的:他鄉遇故鄉,這些從天南海北聚集到博學村的人們,從老中青幼的不同年齡、職業、文化背景的異質團體漸漸成為一起發現自然、深入當地的同質團體,這就是自然的魅力,故事的力量。
圖03 陳統奎帶著來自新疆的博雅和來自福建的博涵逛博學村
我們為什麼從北京、上海、烏魯木齊、成都、福州、深圳、北海來到這裡,為什麼選擇這樣的過年方法,為什麼選擇博學村和花梨之家民宿?有的是聽過陳統奎再造故鄉的演講,有的想嘗試不一樣的深度旅行方式,有的想了解像秘境守護者這樣年輕的自然教育團隊的理想情懷是否經得起現實檢驗,有的想帶孩子感受自然、發現自然,有的想通過這樣的出走發現自己、發現自己的理想……尋著古村落東升西落的軌跡,踩著民宿簡單慢生活的節律,一群原本是異鄉人的同行者一起發現火山石上的熱鬧生命,最終像一大家子人回到故鄉一樣,相聚,相樂。
以小見大:自然教育在海南
圖04 來自城市的家庭對農事體驗充滿了興趣
環境保護與自然教育一直是是我們的核心理念,探索與共享則是基本原則。正如此次旅行活動,秘境守護者帶領城市普通公眾,走進鄉村,回到荒野,發現博學古村落裡人與自然的故事。
對於自然教育,通常有三種理解:第一種,通過帶領普通公眾親近自然、了解自然,從而達到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目的,重在自然的保護;其次是以蒙特梭利、盧梭為代表的自然教育倡導者,他們提倡遵循孩子的天性發展,根據成長階段的特性及個體個性引導孩子自然成長,重在天性的教育;而第三種則是前兩種的結合,是以自然為關鍵媒介的教育,同時達到自然保護與成長教育的作用。即是帶領人們親近自然,通過活動設計讓他們在自然中體驗、學習、探索、發現,潛在地影響其態度、行為與觀點,引導其健康和諧地成長,形成正確的生態觀、價值觀、人生觀。總結近兩年的行業情況,目前的自然教育活動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活動地點在自然環境較好,生態較為豐富的地方;
2、活動對象以青少年居多;
3、活動內容以基礎性的體驗類活動為主,包括自然體驗、手工創作、農耕體驗、戶外生存、生態與人文相結合的遊學活動等等;
4、活動費用及活動成本偏高;
5、缺乏專業的自然體驗師、講解員
6、機構間資源置換、加強合作的趨勢明顯
圖05 深入體驗當地文化民俗
反觀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的海南島,在自然環境方面具備先天優勢,四面臨海、熱帶動植物豐富且典型、人文文化與大陸具有差異性,自然教育前景極大。但必須看到,從事自然教育的在地機構組織極少,了解自然教育理念的人還不多,需要長期培養在地人才及市場,這也造成了外地機構在海南開展活動的成本增加等問題。而花梨之家民宿一方面是博學村社區營造的重要推動者,另一方面也是自然教育活動的場地提供者,對任何來訪者來說,民宿都是在了解、體驗當地生態與文化的最佳媒介。
圖06 設計豐富的自然觀察和體驗活動
在此次活動中,我們在民宿體驗了火山石塊彩繪、盆栽創作、火山石堆砌創作、夜間觀察等活動,在民宿主人陳統奎及其父親的帶領下,我們深入了解了當地的火山文化、民間信仰文化及再造故鄉的計劃。摘菜、挖木薯、尋找秘密花園、探秘熔巖隧道、悠遊古建築,都是大家特別喜歡的活動,一位來自福州的媽媽活動結束後告訴我們,「在夜行和秘密花國尋找重溫了兒時的快樂,很喜歡,兒子也很喜歡這次活動」。來自深圳的CC則用「木瓜地裡鬧新年,捧著肚皮聽風聲」充滿畫面感的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另外,是否堅持無網絡原則、如何提高在地服務的質量、如何營造有情懷有內涵的特色文化,也是民宿應該深思的問題。
深入體驗:發現火山石上熱鬧的生命
圖07 豐富而獨特的當地物種
博學村位於瓊北火山群南帶,雖然到處都被火山巖覆蓋,露出的土地很少,但只要有土地就十分肥沃,因為這些土壤是由火山灰和玄武巖風化而成,豐富的礦物質使生活其上的生命呈現熱鬧非凡的景象,由此帶給我們一行人諸多知識與感官上的收穫與發現。
在自然觀察與講解的過程,我們知道了高大的菠蘿蜜樹上是附生的眼樹蓮、球蘭、叉子骨、麒麟尾,它們不接觸土壤、不汲取樹的營養,依靠陽光、雨露、空氣中的水汽及有限的腐殖質為生;無數次走在民宿前往村口的路上,我們依然被色彩鮮豔、圓圓可愛的毒瓜所吸引,迷你版西瓜?還是彩色糖果?不過,我們已經知道它美麗鮮豔外表下的劇毒啦!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在尋找秘密花園的過程中,由兩個親子家庭組成的「秘徑尋寶」組,齊心協力成功找齊「秘境令牌」,掛在黃皮樹上的令牌旁邊是一個超大的蟻窩,進進出出排列有序的舉腹蟻把小朋友嚇一大跳;密密麻麻的吊竹梅把窄窄的火山石小徑鋪滿,點綴地開著紫色的小花,應該非常符合少女心中通往秘密花園的小徑了吧;還有大片大片的海芋,正面觀察黃綠色佛焰苞裡面的肉穗花序,像極了觀音。而且在空氣溫暖潮溼、土壤水分充足的條件下,葉尖端或葉邊緣會向下滴水,難怪海芋別稱又是「滴水觀音」了;被博涵起名叫「黏人鬼」的荷蓮豆草蒴果,就像賴皮的小朋友,黏住經過它們的所有東西,鞋子、褲腳、手、連博涵博雅的本子上都黏滿了。
在夜間觀察活動中,大家觀察自然的興趣更是被激發到極致,走幾步就是雨蛙、樹蛙,再幾步又是蜘蛛、螵蛸,接著是黑眶蟾蜍、攀木蜥……晚上會出現哪些動物?是誰在夜晚歌唱?晚上睡覺的植物有哪些?感官和心理體驗感都超強的夜觀活動受到所有人的喜愛。
自然教育的活動內容及形式豐富多樣,正如此次春節海南行,囊括自然觀察、農事體驗、課程講解、民間信仰、社區營造;自然教育也是自然而然的教育,不必嚴格限制地域、時間,正如我們去地裡摘菜,去海邊玩水,在夜晚觀察,在民宿夜話。自然教育伴隨一生,每一個生命階段都需要,博物知識的啟蒙與積累,自然保護意識與行動的催化,情感情緒的傾聽與釋放。自然教育是,對外建立與自然的連接,向內尋求與自我的對話。期待此次海南古村落之旅,讓更多人了解自然,了解自然教育。
微信號:wonderlandkeeper
合作聯繫微信:fangfangz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