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位老爺爺火了,就連央視都專門跑去山裡採訪他,他就是山東聊城的老手藝人,阿木爺爺(王德文),這位63歲的老爺爺,在不利用任何現代機械工具的情況下,就能打造出魯班凳、拱橋、將軍案,以及會動的小豬佩奇、能防止野鳥偷吃大米的自動驅鳥器等等木製品,被網友們尊稱為「現代魯班」。
面對自己在全網走紅的情況,阿木爺爺非常平靜地說:「不是什麼網紅,我就是個普通農民!」原來,13歲那年,阿木爺爺就跟著師傅學木工,經過50多年的磨練,才有了今天的他,而大部分由阿木爺爺打造的家具,用上一輩子也不會壞,因為它們都利用了榫卯結構,卡得很緊,遠比現代膠合板快速打造的家具紮實。
看完阿木爺爺的視頻,筆者不由得想起了中國的傳統手工玩具,在那個沒有網絡,沒有手機的年代,咱中國的孩子就是玩著這些玩具長大的,不如今兒,我們就來說說「古代那些了不起的玩具」。
1、魯班鎖
魯班鎖,也被稱為孔明鎖(相傳是魯班或孔明做給自己兒子玩的),它不用任何釘子、繩子、膠水固定,隨時可拆可拼,完全靠自身結構的連接支撐、咬合,乃中國古代玩具中首創的榫卯結構。
所謂榫卯,即在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其中凸出來的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二者相結合,就能起到連接作用,並且緊緊咬合,要想用蠻力打開,幾乎是不可能的。
說出來你或許不信,這些看上去「單薄」的榫卯,其實遠遠比現代建築的排架、框架甚至鋼架都要結實,就算遇到地震,都能通過變形來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地震的影響,所以在我國古代,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榫卯萬年牢。
而魯班鎖,就是簡化版榫卯,看上去簡簡單單,只有幾根木條,但其中奧妙無窮,不得要領,是很難拼合的。這個玩具對鍛鍊孩子的手指,開發大腦都有好處,絕對算得上頂級玩具。
2、九連環
九連環,顧名思義,由9個圓環相連成串,套裝在橫板或各式框架上,以解開為勝。關於它的歷史,那是相當悠久,一說發明於春秋戰國時期,一說發明於三國時期,發明者同樣是魯班或諸葛亮,但不管是誰,都能確定,九連環在我國已經擁有上千年歷史。
由於九連環非常難解,所以一旦誰能解開,就會被大家歸為聰明人行列,所以對古人來說,九連環不僅是玩具,還是智慧的象徵。所以當時各家各戶都有九連環,後來九連環傳到了歐洲,法國的數學家們,將其稱為「中國難題」,英國數學家瓦裡斯為了解開它,甚至寫了「數學公式」。
據悉,想要順利解開九連環,需要341個步驟,也有人說,只要256步,不過小編不才,從未順利解開過九連環,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自行購買來挑戰看看!
3、華容道
華容道,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益智玩具,關於它的由來,還要從三國時期說起。
當年曹操在赤壁大戰中,被孫權和劉備聯手打敗,被迫退逃到華容道,結果諸葛亮早就在此埋伏,為了報答曹操曾經的恩情,關羽明逼實讓,幫助曹操從華容道逃脫。根據這個故事,華容道遊戲應運而生。
在棋盤中,有曹操、關羽、馬超、黃忠、張飛、趙雲6位主人公,以及4個小兵擋路,玩家必須靠挪動棋子,讓曹操從正下方出口逃脫,就算獲勝。
看似簡單,但想要用最少的步數獲勝,可非常難,當年世界各地的數學家都爭相比拼,看誰先算出最少的步數,經過全球數學家們幾十年的努力,遊戲解法從100步變成87步,最終變成81步。由此可見,古代一個小小的玩具,竟然蘊藏著如此多的奧妙,引得數學家們為之瘋狂。
除了這些益智類玩具,還有風箏、撥浪鼓、布老虎、空竹、陶哨、捻轉、陀螺等等玩具,它們五花八門,設計奇妙,並且往往和中國傳統節日結合在一起,體現我國的風俗習慣,甚至不少都被選入非遺文化。
各位讀者朋友們玩過哪些傳統玩具?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