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有個鬥蟋蟀大賽 年輕人佔了近一半

2020-12-03 騰訊大浙網

經過近半年的醞釀,張亮、劉俊、張毅三名蟲友策劃的湖州市首屆鬥蟋蟀聯賽終於圓滿結束。

參加此次聯賽的隊伍有8支,每個參賽的字號團隊人數不一,少則3人,多則10餘人。除了傳統老蟲友外,聯賽上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佔了近一半。

湖州玩蟋蟀的蟲友總人數達200多人,但鬥蟋蟀的歷史卻可以追溯到宋朝年間。

老一輩蟲友玩的基本都是本地蟲,日常蟲友間交流也以自娛自樂為主。但跟在他們後頭成長起來的年輕蟲友,玩的手法更加專業。為了尋得一條好蟲,他們會在每年8月專程趕到山東收蟲,在那個蟲友心中的「聖地」,他們除了買蟲,甚至還會跟著當地村民在地裡整夜尋蟲。

想要得到一隻能戰鬥的蟋蟀,除了主人選蟲的眼力外,後期的飼養以及賽場上的戰術安排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一隻蟋蟀的「選、養、鬥」都需要有專業的知識和經驗。

3人的「弘」字號團隊在8支聯賽隊中排名第三,雖然最終成績沒有預想的好,但首屆比賽能夠圓滿舉行,對三人而言,這是更大的收穫。「在國內,鬥蟋蟀是一種傳統文化,但不少地方存在著灰色的賭蟲市場,也讓人對這項傳統文化另眼相看。 」張亮說,舉辦湖州這屆聯賽,希望能讓更多的市民了解這項傳統。

為了體現這次比賽的公益性,他們甚至拒絕了事先聯繫好的贊助單位。為了控制經費,前期的隊伍召集、賽場聯繫、比賽LOGO設計,賽制制定、獎盃選擇等,基本都是3人利用業餘時間,最終,這場賽事以極低的成本得以舉行。

除了比賽,張亮、劉俊、張毅希望能夠成立蟋蟀協會。儘管知道實現這個目標還有許多困難,但在10月國慶期間,「弘」字號團隊和另外幾名蟲友,在杭州蟋蟀文化節上的城市對抗賽中,代表湖州戰勝了杭州隊,這讓3人又有了更多的信心。

相關焦點

  • 南京舉行鬥蟋蟀大賽 200多隻蟋蟀角逐蟲王(圖)
    鬥蟋蟀自古就是中國傳統的遊藝項目,10月4日,首屆鬥蟋蟀城市對抗賽在南京舉行,來自南京、上海、北京、杭州四個城市的6支代表隊的200多隻蟋蟀將在全國賽事首次落戶南京  想到鬥蟋蟀不少人印象中可能都是小孩子拿著草根圍在一起看兩隻蟋蟀捉對廝殺。而記者在現場看到的蟋蟀大賽,正規程度著實讓人吃驚。比賽場地就設在大廳主席臺上,一盞檯燈照著一個透明的橢圓形盒子,其中由一個格擋分為兩邊。「賽場」邊有各種飲水的小盅,裝蟋蟀的網子,盒子,個個都是精緻小巧,可以說周到之致。
  • 蟋蟀能人籌辦蟋蟀大賽(圖)
    別看只是一場由600多隻蟋蟀參加的大賽,「為避免作弊,我們可採用了瑞士移位賽制,還用上了監控錄影設備。」大賽總裁判長趙伯光有些自得地說。北京城玩蟲兒的老少爺們兒,都知道趙伯光有個「蟋蟀能人」的雅號。他在「蟲迷」圈兒裡有名,不是因為玩了半個世紀的鳴蟲,而是因為他「把玩蟋蟀變成個事兒幹」。從1988年至今,他年復一年地張羅了總共19屆蟋蟀大賽。
  • 有很多人喜歡鬥蟋蟀,你知道蟋蟀有多少種,產地在哪嗎?
    蟋蟀在古代擁有很多很多的粉絲,鬥蟋蟀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大家都是參與其中但是真正了解蟋蟀種類,和產地的卻是少之又少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蟋蟀的種類與產地。我國蟋蟀到底有多少種,歷來各說不一。有的說近代文獻記載一共有64種,有的稱與「七十二地煞」相符為72種,持這種論點的認為按正統的諸色有,五黃、八白、九紫、十三青,為35例,加上異品佳種35例和各種顏色之首的紫黃、天藍青2種共72種,這些大家都知道嗎,原來在文獻中,一個小小的蟋蟀竟然有這麼多種。但是呢但我國古代文獻資料中,《促織經》記載的能叫上名字的,又能描述出形態顏色或鬥性強弱的就達190多種。
  • 45秒|首屆中國寧津蟋蟀文博會高手雲集 來看專業鬥蟋大賽
    齊魯網德州9月20日訊9月20號,首屆中國寧津蟋蟀文博會暨鬥蟋大賽在拉開帷幕,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山東等地22支代表隊將進行為期三天的比賽。比賽將決出「蟲王」代表隊以及冠軍、亞軍、季軍代表隊。寧津縣享有中華蟋蟀第一縣美譽,寧津產蟋蟀兼具南北蟲優點,不僅體魄強壯、力量超群,在國際國內大賽中獨佔鰲頭,屢屢奪魁。開幕式上,寧津縣柴胡店鎮政府與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籤訂了教學研教育基地合作協議。通過基地的開發建設,進一步挖掘蟋蟀文化,實現蟋蟀產業高質量發展。
  • 蛐蛐、蟋蟀、蟈蟈有什麼不同?在古代為何喜歡鬥蟋蟀?
    蛐蛐(即蟋蟀)黑色,頂部有長鬚,尾部有針。蟋蟀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鬥的對象。蟈蟈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
  • 蟋蟀:泥盆中鬥出個常勝將軍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MK工作室】,經原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是個九零後,出生的時候鬥蟋蟀的人已經不多了,城裡沒那麼多閒地給這些小東西鬧騰,南方一帶好這一口的人也不多。之後再一次對蟋蟀感興趣居然是在電腦上,玩到了一款名叫「太吾繪卷」的遊戲,裡面對於捉促織、鬥促織、養促織都有著極其詳細而繁複的設定,一看有不少人評論真實,這才對鬥蟋蟀這種傳統文化產生了興趣。
  • 廣西蟋蟀南寧爭霸為期一個月 首日32隻蟋蟀廝殺
    據廣西社會體育運動會發展中心介紹,鬥蟋蟀是我國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據有關資料記載,該活動始於秦漢,興於唐朝,盛於明清。玩家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自1999年以來,山東、北京等地先後成功舉辦了全國性的鬥蟋蟀大賽,通過這些大賽,推動了旅遊業及其他產業的發展。
  • 鬥蟋蟀(圖)
    每次捉蟋蟀,「白地主」最為投入,為了捉蟋蟀,他會背著父母,偷偷摸摸把上學用的課本撕了,做成十幾個圓柱形的小紙筒,捏封住一端,另外一端則恭候蟋蟀「入甕」,一旦「入甕」,再用手輕輕一捏,蟋蟀就插翅難逃了。  他家西廂房的一個角落,排列著二三十個破茶缸子,裡面鋪好了柔軟的泥巴,泥巴上投入一顆鮮嫩的綠豆或黃豆,這是為蟋蟀準備的美餐,蓋子上都有一個小孔兒,用作與外界通風,可謂萬事俱備,只欠「入住」。這些破罐子是「白地主」的寶貝,假如有人擅自動用,他會翻臉不認人。
  • 一個靠鬥蟋蟀混成宰相的傢伙,被別人當成蟋蟀玩了,導致大宋滅國
    鬥蟋蟀之風興起後,賈似道自然不甘人後,餘下的家財有大半都用於買蟋蟀、鬥蟋蟀上了。賈似道似乎天生跟這小小的蟋蟀有緣,自從踏入鬥蟋蟀一行,竟然勝多敗少。幾個月下來,在台州贏得了不小的名聲,還得了一個外號「賈蟲」。這小蟋蟀在給賈似道掙面子的同時,也讓他敗盡家財後仍能勉強餬口。
  • 在杭州市「鬥蟋蟀」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華夏文化、博大精深,在幾千年前,古人就觀察到秋季轉涼、蟋蟀入堂的規律,寫下「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等詩句。在蟋蟀的鳴叫聲裡,有女子織布,遊子思鄉,寫滿了秋之意象,人間苦樂。往後歲月,鬥蟋蟀之風蔚然興起,一隻蟲子的命運就此改變,更加活躍於中國文化歷史舞臺。
  • 好鬥的蟋蟀
    但是蟋蟀在我們國家的名氣卻很大,歷來都是帝王將相和平民百姓的賞玩之物。這種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普普通通的小蟲子,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本領呢?要說這蟋蟀,論長相,其貌平平,論價值,也算不上是什麼稀少瀕危的物種,怎麼就有那麼多人對它著迷呢?
  • 中國民間鬥蛐蛐的歷史和蟋蟀文化
    鬥蟋蟀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清代時,活動益發講究,先蟋蟀要求無「四病」(仰頭、卷鬚、練牙、踢腿)外觀顏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黃」。 在兩千五百年前經孔子刪定的《詩經》中,就有《蟋蟀》之篇。
  • 「蟋蟀相公」指誰,鬥蟋蟀被寫進了聊齋
    據說,中國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鬥蟋蟀」這樣的一種民間遊戲了,上至宮廷官員,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喜歡都鬥蟋蟀。根據徐珂的《清稗類鈔》記載,這種遊戲早在唐朝天寶年間就已經有了,而且,這玩樂的方式,也和現在差不了多少。
  • 農曆中國|七月十九 · 鬥蟋蟀
    秋蟲咬碎一地月光人間散落一味清歡■王弘力老先生《古代風俗百圖》江浙一帶,自古就有鬥蟋蟀的習俗,上海話更直接,叫鬥賺績。尤其是到了白露時節,蟋蟀已經長得老結了,雄蟲只要相遇,便會有一場搏殺,所以市井之間便開始鬥蟋蟀的遊戲。
  • 一隻極品蟋蟀賣數萬元,「鬥蟋蟀」「套路」還挺深的!
    在古代,活體蟋蟀大部分是愛好者在夜間到田間、牆角捕捉獲得,也有不少達官貴人為了獲取品相較好的蟋蟀而不惜成本,明朝民間就流傳有"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的謠諺。 而在現代,鬥蟋蟀這一娛樂活動也並不少見,且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地。不過,相比古代而言,現代人獲得活體蟋蟀的途徑則更為容易,大部分愛好者選擇以購買的形式獲取。品相越好的蟋蟀,價格相對越高。
  • 鬥蟋蟀以外的事兒
    此名倒頗有意思,準確地概括了其主要特點:喜鳴叫,如雞耳。叫雞兒實為害蟲,喜食蔬菜嫩葉,尤其是剛長出來的青菜葉。叫雞兒自然就不那麼討人喜歡了! 小時候經常捉了叫雞兒來餵雞、餵鴨,那可是純天然的飼料,用現在的話來說,那樣養出來的雞和鴨可算得上真正的蟲草雞、蟲草鴨了!我們那時並不知道可以像北方人那樣好鬥,鬥草、鬥雞、鬥蟋蟀。
  • 蟋蟀爭霸賽太有趣,有人竟鬥了50年……
    蟋蟀也有爭霸賽!竟然已經是第八屆了。8月28日上午,在東河區九曲花街,一場「廝殺」正在進行,參賽選手竟是一隻只小蟋蟀。說是廝殺,其實鮮有「戰死沙場」情況出現,二蟲鏖戰,戰敗一方或逃之夭夭或退出爭鬥。
  • 848公斤的玉石「蟋蟀王」你見過嗎?鬥蟋蟀、賞蟋蟀 9月20日寧津...
    齊魯網德州9月16日訊在德州寧津德百雜技蟋蟀歡樂谷的玉博物館,有一隻重848公斤,長近1米8的玉蟋蟀。巧用玉石的天然紅皮,將玉蟋蟀的頭部和一對紅色鋸齒形的大牙雕刻得霸氣十足。利用玉石的天然紋理雕琢出蟋蟀的肌膚紋理及翅膀,與真正蟋蟀的紋理幾乎相同,自然天成。
  • 蘇州街頭蟋蟀市場火爆 一場賭局輸贏高達上百萬
    在蘇州,鬥蟋蟀的傳統由來已久,據蘇州市蟋蟀協會統計,當地玩蟋蟀的人超過3萬,每年都會舉行幾場鬥蟋蟀大賽。一隻小小的蟋蟀,為何讓人如此痴迷,天價蟋蟀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利益鏈?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前往實地進行了採訪。    昨天傍晚,儘管已是黃昏,但在蘇州皮市街花鳥市場北側一條小巷裡,街邊依然擺滿了白色小瓷罐,坐在馬紮上的小販正不停地吆喝叫賣著,幾十名顧客把攤位都佔滿了。
  • 蟋蟀吃什麼 蟋蟀吃什麼東西
    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今至少有1.4億年的歷史。在每年的夏天,我們經常會聽到蟋蟀的鳴叫。夜晚蟋蟀響亮的鳴聲,既是警告別的同性禁止進入,又可求偶。很多小夥伴在挑選飼養寵物的時候,也會選擇蟋蟀。那麼,問題來了,在飼養的過程中,蟋蟀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