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德州9月20日訊9月20號,首屆中國寧津蟋蟀文博會暨鬥蟋大賽在拉開帷幕,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山東等地22支代表隊將進行為期三天的比賽。比賽將決出「蟲王」代表隊以及冠軍、亞軍、季軍代表隊。
寧津縣享有中華蟋蟀第一縣美譽,寧津產蟋蟀兼具南北蟲優點,不僅體魄強壯、力量超群,在國際國內大賽中獨佔鰲頭,屢屢奪魁。開幕式上,寧津縣柴胡店鎮政府與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籤訂了教學研教育基地合作協議。通過基地的開發建設,進一步挖掘蟋蟀文化,實現蟋蟀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寧津已形成了以柴胡店鎮尤集市場為中心、包括寧津縣城、孟集、柴胡店四個交易市場,日交易人次4000人;形成了陳家、尤集、大周、安家、大辛等80多個「蟋蟀」專業村,每年從事捕捉、交易蟋蟀的農民達到6000人。另外,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寧津的蟋蟀交易已走上了網際網路,交易的渠道越來越寬,交易範圍也越來越廣。
寧津蟋蟀市場的繁榮,也為當地捕蟋群眾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當地群眾把蟋蟀看作是增收的「金蟲」,一隻品質好的蟋蟀最高可賣到萬元以上。小小的蟋蟀可使每個農戶增加收入近5000元,在柴胡店鎮就流傳著「倆月富萬戶,一釐值千金」、「寧津蟋蟀貴如牛」的佳話。
閃電新聞記者 周樹茂 鄭秀程 德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