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9月20日訊南方的秋天總是姍姍來遲,過了白露,霸佔一方秋老虎終於離去。入暮時分,陣陣晚風中泛起的細微的涼意,讓人有漸漸有了入秋之感。對那些養蟋鬥蟋的人來說,從蟋蟀振翅而鳴的那天開始,秋天就已經到了。兔兒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蛐蛐至上,兒子古董都靠邊
兔兒先生姓俞,杭州人,今年已經60了,經營著一家古董店。兔兒是真名,按照他的說法,是父母文化不高,取個這樣的名字好養活。
兔兒先生的店就開在河坊街上,高懸於門梁的牌匾和古色古香的陳設,在這條街上並不罕見,可是店裡的玄機卻斷然不是每家都有。走過陳設,繞過屏風,半間屋子的蛐蛐罐兒赫然入眼,大大小小的罐子約百來只,齊整地碼在屋子正中的方桌上,靠近空調的邊柜上。總之都是最好的位置,而其他的古董收藏,被這些蛐蛐罐兒擠得不是站角落就是靠牆。甚至連兔兒先生的兒子也只能坐在靠邊的位置上,因為離空調遠,還得開著電扇乘涼。
「8、9、10這三個月是我一整年的盼頭。」兔兒先生說著,深深吸了口煙。
卻說蟋蟀有四德,排在首位的便是信——鳴不失時,是為信也。也不管這水土氣候是不是真有了秋意,每歲立秋,蟋蟀必鳴。而這一鳴,便像是懸絲診脈的郎中,將無形的絲線繫於兩頭,一頭拴上了蟋蟀的翅膀,另一頭懸在了兔兒先生的心上。
給蛐蛐挑「媳婦兒」,一忙就是一晚上
對兔兒先生來說,鬥是其次,最大的樂趣還是在養。
不養蟋的人興許不會明白,這天地間再小不過的蟲豸,亦是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慾和喜怒哀樂。你對它好,它亦是知道,開罐時候知是你來,振翅而鳴像是喚你。這一叫裡的感情,養蟋之人是懂的,比如兔兒先生。於是見他滿心歡喜地餵食,倒水,打掃屋舍,還精心地為每隻蟋蟀挑「媳婦兒」。「挑選母只(雌蟋蟀)是很有講究的,有的公的看上了母的沒看上,不行;有的母的對上眼了公的看不上,也不行;還有些母只很兇,會把公的給咬傷;哎呀,可複雜了。」他一邊說著,一邊調配這昨晚放下去的母只,「有時候一配就是一晚上,一抬頭,哎呀天已經亮了。」
從隔著的半間屋出來,兔兒先生隨手就關了燈。蟋蟀喜歡幽暗涼快的環境,所以一到8月,店裡就通宵開著空調,在兔兒先生看來,這些花費也都是小頭。
「您對這些蟋蟀真是像對孩子一樣啊。」「我對我兒子才不會這麼好呢。」兔兒先生的兒子就站在旁邊,笑著看著在蛐蛐罐兒邊轉悠的父親。
排兵布陣,今年再爭金蛐蛐兒
從09年開始杭州就有了蟋蟀文化節,而鬥蟋項目更是文化節中的重中之重。
之前說的蟋蟀有四德,這另外三德都是從鬥裡體現出來的。「遇必鬥者,謂之勇;傷重不降,謂之忠;敗者不鳴,是知恥也。」蟋蟀之間的勝負一如高手對決,往往就是一瞬間。但這一瞬間對它的意義卻非比尋常。與世間所有動物一樣,爭鬥是為了取得傳宗接代的權利。
在去年第二屆蛐蛐文化節中,兔兒先生率領的上城區隊在城區對抗賽中拔得頭籌,除了獎盃,他還得到了由杭州蟋蟀協會,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打造的純金蟋蟀一隻。一轉眼,今年的蟋蟀文化節又將於9月28日在吳山廣場拉開戰幕。
兔兒先生說,他其實也並沒有那麼愛鬥蟋,但這「鬥」是蟋蟀的權利,所以也是養蟋的一個環節。「蟋蟀又叫百日蟲,這一季一過就死了。再好的蟋蟀,不鬥也就只能老死,多遺憾吶。」
「人總要有點愛好,不是嗎?」兔兒先生笑著,悠然地抽了一口煙,「每年秋天,是我一年裡最開心的日子。夠了,真的。」
怎麼養蟋蟀?哪種蟋蟀更能鬥?公養蟋蟀的絕密場所是什麼樣子?請登錄錢報網觀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