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斯哈林:藝術為眾人存在

2020-11-28 網易

(原標題:不朽的語言——凱斯哈林:藝術為眾人存在)


美國塗鴉藝術家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在1990年離世後20餘年,他簡潔明瞭的創作語彙,對愛與生命的關懷,仍被人們深深記憶著。凱斯哈林這個關鍵字,更多次登上國際網站artnet「全球藝術家關鍵字搜尋排行榜300大」前十大;他的創作元素在20年來更被借用、授權、融入各式的生活品牌中。




現在,想一睹凱斯哈林的原作,不用出國看展,走一趟臺灣歷史博物館的「普普·塗鴉凱斯哈林特展」就行了,展覽展至4月20日。

這檔凱斯哈林特展從日本中村凱斯哈林美術館(Nakamura Keith Haring Collection)借展133件藏品,並以複合主義(Multiplexism)為題,展出畫作、雕塑、海報,以及數件1980年代凱斯哈林在地鐵中的塗鴉作品。

「凱斯哈林好像還活在我們身邊」,策展人梁瀨薰表示,展覽題名為複合主義,意為一個管道同時傳送多個訊息,這個詞起源於電腦用語,也意味著訊息是沒有國界、沒有界線的。

凱斯哈林在創作時不斷重複著相同元素,歡愉的小人、張口吠叫的狗,這些符號就像手機或電腦的顏文字,在電腦尚未普及、還沒人知道網路是什麼的1980年代裡,傳遞著凱斯哈林想傳達的重要訊息。

凱斯哈林的訊息愛、生死、自由

1982年,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跟拍凱斯哈林在地鐵的塗鴉實況,意外拍攝到他因塗鴉而被美國警方逮捕的實況,這則新聞片段讓凱斯哈林受到矚目,成為當時的天才藝術家。

凱斯哈林的創作簡單、易懂。在他的日記裡曾寫道「藝術為眾人存在。藝術是生活,生活是藝術。藝術是無法定義的,因為它具有許多無限的意義。藝術,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同,藝術只有靠觀者的想法才可以為他定義。」

在凱斯哈林創作初期,1980至1986年間,他於紐約地鐵以白粉筆在地鐵黑色看板上看塗鴉創作,透過簡單的圖像,向地鐵的乘客訴說故事。這些塗鴉沒有被凱斯哈林強加特定意義,每個人看著圖,都能有自己的故事。


「閃耀的嬰兒」


「咆吠犬」


「天使」


「狗」


「跳舞三人」

他的創作符號「閃耀的嬰兒」意指為青春的天真、純潔、善良;「咆吠犬」沒有明確象徵意涵,常常代表行動與懷疑;「天使」是人們面對生活的守護者;「小人」的各式姿態,則是各種心情的人們;「站立的狗」常代表各類壓迫人們的權力組織。

1986年,凱斯哈林結束地鐵的塗鴉創作,開始參與公共藝術創作、在紐約快速道路旁、柏林圍牆、巴黎Necker兒童壁繪上塗鴉,並在紐約蘇活區建立自己的普普藝術商店,要讓藝術走進人的生活裡。

2年後,1988年,凱斯哈林被診斷出罹患愛滋病,但他並未因此而消沉太久,反而更努力創作,更在隔年籌建凱斯哈林基金會(Keith Haring Foundation),為愛滋病治療研究與兒童福利做努力。1990年,他因愛滋病而離世,得年31歲,但他透過藝術向人們傳達的愛與關切,則因為簡明的藝術語彙而被永久留存下來。

本文來源:網易藝術 責任編輯:王洋_NQBJS2512

相關焦點

  • 藝術大師系列UNO紙牌上新——Keith Haring主題牌來啦!
    之前為大家介紹過了「藝術大師系列」卡牌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呢~UNO和知名藝術公司Artiste合作的這個系列碰撞的色彩、超強的表現力讓翻轉醬和小夥伴們一樣心水的很啊~終於!這個系列推出了第二款啦!包裝背面還印有這套紙牌設計師——波普藝術大師Keith Haring的籤名哦~翻轉醬科普時間到!
  • 藝術與食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然而沒有藝術同樣也不能活,只是離開世界的速度有快有慢而已。」繪畫、攝影、裝置、VR藝術,眾多領域的當代藝術家們都愛以美食為素材或靈感,創造出一件件打通感官的藝術作品,聯結起食物與藝術,這兩樣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 藝術真實以生活真實為根據、為源泉
    藝術真實以生活真實為根據、為源泉。馬克思、恩格斯曾引用用過歌德的話:「畫家要成功地描繪出一種女性美,只能能以他至少在一個活人身上曾經愛過的那種美作為典型」。這句質樸而深刻的話說明了藝術真實對生活真實的依賴關係;生活真實是藝術真實產生的基礎,對藝術真實具有制約乃至決定的作用。
  • 藝術表達生命 為愛藝術療愈
    12月17日,由四川省瀘州市兒童福利院主辦,瀘州市心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辦的「兒童養教康治水平提升服務項目」藝術治療培訓在瀘州市兒童福利院會議室成功開展,院內20餘名職工參加了本次培訓。「藝術表達生命·為愛藝術療愈」。
  • 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黑我獨白。厚黑學中智慧,老闆不會說的
    在我們生活中,必須有很多管理者的存在,因為有了優秀的管理者,好多事情才能有條不紊地走下去。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想做管理者,高層人,但是管理者佔少數人,在生活中,有什麼關於管理學的故事:唐僧團隊是一個知名的團隊,經常在講課的時候都被作為典範來講,但是這個團隊的績效管理似乎做得並不好。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績效管理的故事。
  • 沒有本質的存在就等同於虛無:對存在意義的探尋
    ——海子 "我們的祖先」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為《不存在的騎士》。再談故事之前我們照例來談談寫作手法。《不存在的騎士》是以第二視角來描寫的,故事的最後記錄人的身份得到了揭秘:她是故事中的那位美麗的女騎士。這與加繆的那本寫與瘟疫作鬥爭的小說的寫作手法是相同的,加繆的那本小說的整個故事到最後也挑明了記錄故事的人:醫生。
  • 神秘而高雅的美人魚,是藝術作品虛構出來的?還是真實存在?
    不過關于美人魚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些藝術作品中,美人魚就是一個蛇蠍美人。她們通常會在黃昏的時候利用自己甜美的歌喉吸引人類男性,然後殘忍地將其拖入海中吞噬。不過說到底,所有的藝術作品當中,美人魚的形象都是虛構出來的。一般情況下,藝術作品中形象的虛構,都是為了滿足讀者或者觀眾的某種情緒。不過虛構出來的形象也並非是憑空捏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都能夠在現實世界中找到一些原型。
  • 「不足為外人道也」展覽暨金杜藝術中心開幕
    「不足為外人道也」,是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這次展覽的靈感來自2016年6月同一組藝術家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同題表演。尤倫斯表演由金杜藝術中心贊助,是中國當代藝術家首次在西方藝術經典作品環境中的表演,已經載入中國當代藝術史。我們將在開幕式上隆重推出另一次由聲音藝術家張梓倩指導的大型集體表演,結合聲音、視覺,嗅覺和藝術家的行動。以《桃花源記》中「忘路之遠近」為題,以中藥的氣息和寓意為線索。
  • 張金橋古琴藝術:浩浩《流水》幽幽《平沙》,擷花為飾,煮水成茶
    回顧| 「蓮予清人,琴候知音」記蓮花島古琴文化雅集張金橋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廣陵琴派第12代傳人張金橋古琴藝術第2期:浩浩乎《流水》,幽幽乎《平沙》,擷花為飾,煮水成茶推薦 忽汗河部落文化藝術工作室本次活動自上午9點開始,至下午3點結束
  • 傳統藝術是「遊行」,現代藝術是「散步」
    海德格爾在名篇《藝術作品的本源》中,以梵谷的《鞋子》為例,認為真理在作品之中,作品是對物普遍本質的再現。夏皮羅則認為,作品與藝術家密不可分,梵谷以自畫像的角度來畫自己的鞋子。藝術的真理性來自於藝術家自身。這也是夏皮羅一貫研究藝術史的史觀。夏皮羅是20世紀最具原創性的藝術史家之一,被譽為「藝術界的以賽亞·伯林」。
  • 景石藝術的意境和美感(城市更新,藝術何為?)
    石頭顏色由深入淺、高低錯落地排砌於牆前,「以牆為紙,以石為繪」,獲得廣泛讚譽。圖片來源:影像中國景石是古典園林的要素之一。山石可以孤置欣賞、堆疊假山、駁砌池岸,也可以刻字點景、題詩詠志。堆山駁岸要求園林專家、疊石匠人具備較高的造園技藝,並配合獨特的山水環境展開創作。相比之下,以山石來點景詠志,則容易許多,在當代得到了更廣泛的運用。
  • 武漢江漢路一號藝術中心「潺音漢聲 以水為媒」開館展開幕
    近日,「潺音漢聲 以水為媒——當代藝術展」在武漢市江漢路一號藝術中心開幕,此次展覽由易超擔任策展人,作為江漢路一號藝術中心開館展,呈現了崔光耀、崔明達、丁立文、金善珍、李冰、劉暢、劉宸、劉述鵬、唐鈺涵、萬裡馳、汪玉峰、王閩南、魏飛、易超、餘康、張松濤、張有魁、趙焯、龔潁南、曹妍亭等20位藝術家以「水」為主題的創作。
  • 九鼎經典拍賣:進一步擴展藝術傳播 使藝術品邁向全民消費時代
    最近幾年,關於藝術與市場如何接軌,一直是學界和業界討論的命題。  毫無疑問,只有用與時俱進的手段將技術品推向市場,讓藝術家、藝術觀念、藝術品背後的故事口耳相傳,藝術品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  傳統文化像是一汩清泉,滋養每一個生命的內在肌理。
  • 還是藝術?
    「封建迷信」難以囊括魑魅魍魎的全部意義,在天馬行空的鬼怪想像中,隱藏著恆久的藝術價值和文化魅力。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女巫安息日》(Witches Sabbath)這幅畫作仿照了聖像的畫法,黑山羊頂著微弱的光圈,用蹄子安撫眾人,仿佛在向巫婆們傳布福祉,極具宗教諷刺意味。
  • 花卉植物版畫|用刻刀雕刻出來的藝術,版畫藝術是美的享受
    ▼版畫雕刻技術在生活化進程中無處不在生活當中,版刻以印刷為目的發展前景廣泛。版畫也同時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接受和喜愛,在歐洲等國家人們掀起了學習版畫雕刻的熱潮。版畫藝術在生活化過程已是必然趨勢。▼中國的版畫技術已走過千年的發展歷程,隨著藝術市場越來越火爆,版畫作為一門藝術慢慢進入人們的視野。許多藝術愛好者收藏雕刻工藝產品,同時對版畫的意義和版刻作品,都起到著推動向前的作用,使任何一門藝術都鮮活地存在生活中。▼在輝煌的歷史長河中,版畫作為一種古老的繪畫種類被延續。
  • 呂國英:立象,決非現實世界之象——藝術之美,因哲學而超越④
    毋須諱言,藝術創作的現實物象之對象化——以照相描形象、用發生講故事,既是長期存在,也是普遍現象,是藝術病症,也是藝術頑症,雖多為人之詬病,甚至斥之、不屑,並為業界共知,且也時有慚愧自嘆、尷尬自感者,但為什麼此症始終如影隨形、難以祛除呢?有道是,抽薪方可止沸,塞源才能斷流。
  • 閩·藝術空間開館藝術聯展啟幕
    25件風格各異的藝術作品,不同材質,比鄰並肩,展示出藝術家們對人生、對世界的思考。廈門工藝美院99屆雕塑班藝術聯展:多樣形式,打破藝術邊界「福建是工藝美術大省,工藝美術底蘊豐厚。現在新的文化、藝術不斷發展。傳統與當代似乎存在一堵牆。我們想做一次展覽,通過工藝與現當代藝術的碰撞,打破那道邊界之牆。」關於此次藝術展,策展人兼參展藝術家之一任宏偉先生介紹說。
  • 「藝馬天星-勇氣點亮藝術星光」主題藝術展,以馬為名,呈藝術之美
    以馬為名 呈藝術之美本次展覽由北京尚泉美術館攜手天星調良馬術主辦,胡冰泉女士策展,邀請中國當代14位中青年藝術家,呈現參展作品百餘件,涉及油畫、雕塑及裝置作品,藝術家們以不同的材料及表現形式,為大家呈現一個生動的馬之視覺盛宴。所有參展藝術家作品靈感皆來自於對「馬」的理解,通過藝術表達對馬的愛意和感悟。
  • 寶御堂紅木亮劍行業盛會 展藝術品牌「經典」風範
    中山市寶御堂藝術紅木館(原鴻寶堂,以下簡稱寶御堂紅木)作為協辦單位全程積極參與了該大會的各項活動,彰顯了高端藝術品牌的「經典」風貌。>)頒發協辦單位牌匾 品牌亮劍,為藝術紅木「宣言」此次大會活動豐富,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