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首次發現珍稀瀕危蛇類中華珊瑚蛇 金華也屬首次記錄

2021-01-07 浙江日報

為創建國家級森林公園,連日來,南山省級森林公園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對森林公園內的動植物資源進行調查。5月28日清晨,一工作人員意外發現一條長相奇特的蛇,當即拍下照片。該蛇黑紅相間,花紋呈環形,頭部黑白成一字型。

5月28日下午,經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專家初步鑑定,這條蛇為中華珊瑚蛇。而這也是金華範圍內首次發現中華珊瑚蛇的蹤跡。

中華珊瑚蛇是眼鏡蛇科,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等級;主要特徵為頭後方有一明顯的白色寬環帶,身體紅色為主,全身散布著黑色的黑環帶,外側有黃色細邊;生活於低山區森林中,常出沒於枯枝落葉裡、石塊下及溪流附近;夜間活動,行動緩慢,性情溫順,食小型蛇類、蜥蜴等;具有神經毒,切勿觸碰。

在浙江省,中華珊瑚蛇已知分布於湖州、杭州、寧波、台州、溫州、麗水,是東陽新記錄蛇種,也是金華市首次記錄的瀕危蛇類。

相關焦點

  • 嶽西首次發現中華珊瑚蛇
    嶽西首次發現中華珊瑚蛇 2017-08-31 15:12:27     來源:嶽西熱線—嶽西周刊    作者:蔣和平     點擊:
  • 重大發現!東陽這裡發現瀕危植物,瀕危級別高於國寶大熊貓
    連日來,南山省級森林公園與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合作開展森林公園生物多樣性考察,考察途中,工作人員首次在市林業總場西甑山分場發現瀕危蘭花——大花無柱蘭(Amitostigma pinguiculum)。
  • 安徽妙道山發現罕見珊瑚蛇 屬眼鏡蛇科 有劇毒
    原標題:珊瑚蛇好久不見中安在線9月4日訊據安徽商報消息8月30日傍晚,嶽西縣妙道山林場職工董旗等三人在妙道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附近散步時發現一條奇異蛇類,並將其拍成照片發在微信朋友圈,引起大家好奇。後經專家鑑定為中華珊瑚蛇。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2021-01-04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亞洲首次發現,也是在中國首次發現「毒蛇」化石
    據報導: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李永項團隊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山羊寨發現6種蛇類化石,距今大約20-2.2萬年,屬於中、晚更新世;其中的「毒蛇」——亞洲蝮化石,是在亞洲首次被發現,也是在中國首次發現「毒蛇」化石。
  • 宣城驚現中華珊瑚蛇!有劇毒...
    近日,宣城市旌德縣孫村鎮鎮幹部在碧雲村開展防汛救災時發現一條約一尺長,頭有白色斑塊,身有黑色橫帶,形似蚯蚓的奇異小蛇。經鎮林業站工作人員確認,該蛇學名麗紋蛇,也稱中華珊瑚蛇,屬眼鏡蛇科麗紋蛇屬,有劇毒。
  • 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首次踏上野外回歸之路
    9月27日,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野外回歸活動在樂清市雁蕩山林場舉行,樂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浙南(溫州)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讓100株人工繁育的蛛網萼幼苗首次順利回歸野外。蛛網萼(Platycrater arguta)繡球花科(Hydrangaceae)蛛網萼屬(Platycrater) 植物,落葉小灌木,因其不孕花萼片有密集脈紋如蜘蛛網,故名蛛網萼。為東亞特有單種屬植物,是日本與亞洲分離以前即存在的孑遺植物,由於其特殊的中國—日本間斷分布模式,對研究東亞植物地理、植物區系有較高科學價值。
  • 廣東湛江首次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
    中新網廣州5月13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13日消息,廣東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近日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據介紹,這是湛江首次記錄到該種珍稀水鳥。黃嘴白鷺亮相廣東湛江海島。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日前,觀測人員記錄到青頭潛鴨這一全球瀕危物種,還近距離拍到多種候鳥的「大頭照」,並且物種和數量連續5年保持穩定。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風景園林系研究生程威介紹:目前,觀測到的青頭潛鴨數量有兩隻。它是全球瀕危物種,全球的數量也就不足1500多隻左右。觀測人員在走訪周邊住戶中,還了解到一個月前,村民曾看到有疑似小天鵝、鴻雁等珍稀候鳥現身。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面積1332.65公頃。近年來,開州對溼地公園實施多項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在岸邊築塘、環水栽樹、湖中堆島,重建修復生態系統。
  •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重要價值緬甸曉蛇復原圖 劉毅繪/光明圖片本報北京7月19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在大群候鳥中,觀測人員首次發現頭部為黑色、腹部是白色的候鳥。經過比對,這種候鳥名叫青頭潛鴨,屬全球瀕危物種。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風景園林系研究生程威介紹,目前,觀測到的青頭潛鴨數量有兩隻。它是全球瀕危物種,全球的數量也就不足1500多隻左右。受北方寒冷天氣影響,越來越多的候鳥落戶漢豐湖溼地過冬。
  • 萬州周邊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你見過沒?
    在這一大群候鳥中,觀測人員首次發現頭部為黑色、腹部為白色的候鳥,經過比對,這種候鳥名叫青頭潛鴨,屬全球瀕危物種。 觀測人員走訪周邊住戶了解到,一個月前,村民曾看到疑似小天鵝、鴻雁等珍稀候鳥現身。
  • 雲南高黎貢山珍稀瀕危物種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首次摸清
    雲南高黎貢山珍稀瀕危物種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首次摸清 來源:新華網時間:2020-12-04 08:07:25 近日,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首次摸清了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的珍稀瀕危物種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調查顯示該猴群擁有至少149隻個體,數量較之前的粗略調查有明顯增加。
  • 泰州市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短耳鴞
    據了解,這是珍稀鳥類短耳鴞第一次在泰州境內被拍攝到,也是泰州市首次發現的貓頭鷹鳥種。  照片中的短耳鴞蹲坐在河灘枯草間,雙目炯炯有神。短耳鴞是鴞形目鴟鴞科長耳鴞屬的一種貓頭鷹,又叫短耳貓頭鷹,中等體型,體長38至40釐米,黃褐色鴞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於野外不可見,眼為光豔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
  •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首次到訪龍海九龍江口紅樹林保護區
    剛剛邁入2020年,龍海九龍江口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便傳來好消息:2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到訪!這是九龍江口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首次記錄到黑臉琵鷺。    這兩隻珍稀鳥類,是龍海市林業局浮宮林業站的高級工程師薛志勇在九龍江入海口大塗洲邊的灘涂上發現的,並用監控設備及時記錄下了珍貴的畫面。
  • 安陽地區首次發現多鱗白甲魚 體型修長而漂亮
    原標題:安陽地區首次發現多鱗白甲魚  其生存環境十分獨特,近幾十年數量急劇減少,呈現瀕危狀態  多鱗白甲魚( 聶國興 供圖)  □記者 趙慧 通訊員 龐顯炳    繼我省首次在林州水域發現中華多刺魚,將該物種的地理分布範圍向南推移了500多公裡後,昨日,河南省魚類資源調查隊再次傳來喜訊
  • 祥雲首次發現眼鏡王蛇
    4月14日,縣消防救援大隊在禾甸鎮新壩村村民家中抓獲一條眼鏡王蛇,這還是祥雲首次發現眼鏡王蛇活體。當天下午,接到群眾報警後,縣消防救援大隊立即出動前往處置。19時21分到達現場後,消防員疏散了圍觀群眾,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後進入現場進行抓捕。現場查看發現,蛇很可能藏匿在一間堆滿木柴和煤炭的屋子裡。
  • 浙江義烏口岸首次截獲國際瀕危野生動物球蟒
    浙江義烏口岸首次截獲國際瀕危野生動物球蟒 2015-11-05 16:53:2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女子家裡來了只會爬牆的青蛙 金華尚無發現記錄
    31號上午,市民王女士發了幾張照片到金報東陽微信公眾平臺,說自己家裡來了一隻青蛙,從來沒見過,有人說是稀有動物。得知消息後,記者立即前往王女士家裡。是個爬牆高手 身長僅4釐米王女士家住金華東陽城東街道五倉塘村,她第一次見到這隻青蛙,是在上周日晚上,當時它在地上爬,一家人都沒在意。星期一晚上,它又出現了。
  • 西鄉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珍稀蛇類白頭蝰蛇
    近日,在位於西鄉縣的陝西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蛇類中古老且珍稀的物種白頭蝰蛇活體西鄉縣大河鎮河西村村民偶然發現一條奇怪的大蛇,立即向陝西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報告。經過工作人員實地查看論證,該蛇為白頭蝰毒蛇,全長約30釐米,背部呈黑褐色並有朱紅色橫斑,蛇頭白色呈箭頭三角形,周身完好,活動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