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刷四集,又是一對「程又青和李大仁」。
你有沒有因為臺詞,開始追過一部劇?
之前刷微博的時候,廠長曾經被下面的臺詞截圖吸引,驚訝於這姑娘在當時就這麼前衛。
簡直大齡單身青年懟親戚必備。
後來找到臺詞出處,感覺挖到了精緻的寶貝。
就是這個— —
艾瑪
迷你劇,不長,只有短短4集。
豆瓣8.3。
改編自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同名長篇小說,其經典程度,絕對不亞於她的另一部《傲慢與偏見》。
也是幾乎每隔幾年,就被拿出來重新翻拍一次。
甚至於她本人的經歷,也曾專門被拍成電影,搬上大銀幕,由安妮·海瑟薇飾演。
《艾瑪》這個故事,說到底,很像英版《我可能不會愛你》。
程又青和李大仁從高中開始認識,彼此互相看不順眼,卻陰差陽錯地當了十幾年不談戀愛的好朋友。
幾番波折,幾番錯過,傷心又傷情,才終於發現最愛的人,還是身邊的那個。
艾瑪呢,跟程又青不太一樣,她是當地首富的女兒,聰明、漂亮,從小到大,一直處於父親嚴密的保護中。
也正是父親的寵愛和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造就了她喜歡幻想、自命不凡的性格。
她非常關注身邊的浪漫故事,期盼著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局。
尤其,在成功預測了姐姐的感情、促成家庭教師泰勒小姐的姻緣後,艾瑪,更加堅定地相信自己有當紅娘的天分。
她迫不及待地尋找著下一位新娘,並把目光擱在了一位名叫哈麗特的姑娘身上。
哈裡特善解人意、漂亮大方,唯一的短板,可能就是私生女的身份。
當時的英國社會,普遍追求社會階層、身家地位,毫無疑問,在「門當戶對」的規則之中,哈裡特永遠也不會成為貴族世家挑選另一半的選擇。
然而,艾瑪卻十分熱衷為這些地位低下的女子尋找社會地位比較高的配偶,並且為此不遺餘力。
她悉心教導哈裡特用餐禮儀、培養她成為一個真正的淑女,並且積極地為她製造結識中上流人士的機會。
艾瑪介紹的第一個對象,是青年紳士埃爾頓。
事實上,埃爾頓十分勢力,他的本意不是身世不明的哈麗特,而是艾瑪自己。
艾瑪剃頭挑子一頭熱,一邊攛掇著哈麗特不斷施展自己的魅力,一邊又讓哈麗特拒絕了愛慕她多年的男孩馬丁,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農民。
直到埃爾頓表露心跡,蒙在鼓裡的艾瑪才終於後知後覺。
第一次失敗之後,艾瑪又開始張羅,這次她選中了另一個青年才俊弗蘭克。
只是她不知道,弗蘭克早在半年前結識了自己心儀的女子,私定終身,只是由於地位相差懸殊,才遲遲沒有公開。
不用說,這次又是艾瑪的一廂情願。
艾瑪的老朋友奈特利,十分反對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幹預別人的婚姻,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男女雙方應該自主結合戀愛。
為此,他們之間幾次爭論,奈特利毫不留情地指出艾瑪的問題。
而在這個過程中,哈裡特成為了最可憐的那個。
明眼上看,艾瑪在為哈裡特挑選更理想的夫君,似乎是打破了階層的阻隔,而實際上,艾瑪也並未能跳脫這一規則。
當哈麗特的愛慕者給她寄來感情真摯的求婚信時,她直接就建議哈裡特拒絕,因為在她看來,出身農民的馬丁,並不能給哈麗特帶來真正的幸福。
這在某種程度上,誤導了哈麗特對未來生活的判斷,似乎,只有嫁給地位較高的男士,才能獲得所謂的幸福。
在艾瑪的幾次牽線搭橋中,哈麗特總是顯得很被動。
只是出於紳士行為的拉椅子、幾句禮貌的敷衍,便讓她錯誤地以為對方對她有好感。
甚至奈特利為了緩解哈麗特的尷尬,出於好意的邀請,也不小心被她會錯意。
她聽不懂他們之間的玩笑和富有深意的啞謎,也不是他們眼中真正的大家淑女,卻一次次過早入戲。
真正的幸福,從來不是一廂情願,也從來不受階層地位限制,它會給予身處其中的每個人,充分的舒服。
顯然,馬丁才是那個最令她舒服的所在。
事實證明,艾瑪的遲鈍,不止是為哈麗特的牽線搭橋,也包括自己的感情婚姻。
她不止一次地聲明自己永遠不會結婚,而當哈麗特對奈特利產生愛慕之情時,也突然意識到原來奈特利早已成為心中不可切割的部分。
就像程又青和李大仁,明明我愛你,你愛我,卻總是在各種糾結、思考、顧慮中,不停地自我催眠,我不愛你我不愛你......
他們如出一轍地,把自己困在朋友的界限裡,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害怕有些衝動,會讓他們連朋友都做不成。
而事實上,愛情從來都是「金風玉露一相逢」。
早一點和晚一點都不是天時,有絲毫的妥協也全然不是最佳,它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時+地利+人和。
一切看似堅固的標準、條件,都不復存在。
在對的人眼中,不必掩飾,也不必追求所謂的完美,你的一切,都是他眼中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