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輕鬆賺錢,女大學生深陷詐騙陷阱

2020-11-26 中國青年網

  一說到「兼職」,女大學生曉悅的心裡就會咯噔一下。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快一年,但是被騙的經歷仍讓她心有餘悸。近日,南京秦淮法院將開庭審理此案。四名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訴。不過,此案引發的熱議卻遠遠沒有結束。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虛榮心、貪小便宜、整天想著掙快錢、超前消費意識等是大學生受騙,進入高利貸、詐騙等漩渦的主要原因。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俞月花 丁晟 通訊員 秦檢 繆凌燕

  典型案例

  輕信網絡「兼職」信息,女大學生受騙

  「只要提供身份證、在校生學生證,幫忙辦一下手機的分期付款業務,對方負責後期還款,輕輕鬆鬆就可以拿到幾百元到一千元不等的報酬。」QQ群裡,這樣的招聘信息吸引了不少人,尤其是在校大學生。

  2015年12月,在南京一所大學讀書的曉悅就在一個QQ群裡看到了這條信息,因為想要賺錢,她很快跟發布信息的王輝取得了聯繫。了解「兼職」的流程後,曉悅也曾經懷疑過,錢來得這麼簡單,這樣做有沒有風險?而王輝則解釋,自己是個手機銷售,招聘大學生是為了衝業績「刷單」,業績上去了年終獎就會高,並且保證手機後期的貸款自己還。

  這樣的理由曉悅相信了,兩人相約在新街口見面,曉悅提供了身份證、學生證,王輝的朋友梁明帶著她來到一家營業廳,王輝等人早已打探清楚,在一些銷售手機的營業廳裡,會有不少辦理「學生購機分期貸」的工作人員,為大學生辦理分期購手機的業務。

  第一次」兼職」,曉悅辦理了分期付款的手續,成功地買到了一部價值6000多元的蘋果手機,對方給了她400元的好處費。曉悅嘗到甜頭後,主動找到王輝,又用同樣的方式辦理了兩部手機,還介紹同學辦理了一部手機。誰知王輝幫她們還了一個月的貸款之後,就不還了。曉悅聯繫不上王輝,貸款公司開始打電話催收,她只能硬著頭皮自己還。但是自己辦理了三部手機,加上同學的,總共四部手機,曉悅每個月要還兩千多的貸款費用,再加上分期付款所需要支付的利息,作為沒有收入來源的學生,實在是負擔不起,於是她向警方報案。

  與曉悅有相同遭遇的還有另外幾名找兼職的大學生,她們在提供證件、籤合同的時候,只管籤字,根本就不看合同,對合同中規定的關於利息的條款一無所知,對犯罪嫌疑人的口頭承諾也信以為真。

  四名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訴

  很快,王輝等四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歸案。南京秦淮檢方了解到,他們四人各自都有相對的分工,有專門在相關群內發布分期貸款招聘信息的,也有帶著大學生上門買手機辦業務的。他們發送兼職信息,以提高公司銷售業績為由,以300元到500元的好處費相誘惑,用被害人名義分期貸款購買手機後再由犯罪嫌疑人收回,並承諾承擔分期貸款的全部費用,以此方法大肆行騙。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手機分期貸款主要針對學生,在全國各個城市的手機賣場內安排業務員,藉助手機賣場的平臺,提供貸款服務。辦理手機貸款時需要出示本人學生證、身份證。為了防止詐騙,這些貸款公司只允許自己用的學生才可以辦,會跟前來辦理貸款的大學生進行溝通,也會向他們發放防詐騙的宣傳單。貸款公司在網上查詢到該學生的信息之後,才會幫學生客戶辦理貸款業務。但王輝等人早有準備,在大學生還未進入手機賣場之前,他們就已經把事先編造好的謊言告訴大學生,教大學生記住以應付貸款公司工作人員的詢問。

  犯罪嫌疑人之所以大肆行騙,是因為來錢比較快,辦理一部手機自己能拿兩三千,有時候他會幫被害人還一兩個月的貸款,他也坦言後面的錢並沒有打算還。短短兩個月,王輝等四人就累計詐騙了5名被害人,共騙得5000元以上的手機8部。目前,秦淮區人民檢察院已經以涉嫌詐騙罪對王輝等四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秦淮區法院將擇日開庭審理此案。

  (文中人物為化名)

  記者調查

  哪些人容易上當?

  女生、新生是受騙高危人群

  「大學生被騙,尤以大一大二的女生居多。」11月3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到南京仙林大學城附近一所高校保衛處的負責人張女士。她表示,尤其是最近兩年,隨著手機APP、網上P2P平臺的興起,學生被騙、陷入高利貸陷阱的事情頻發。讓學校也感到措手不及。

  張女士說,儘管學校在新學期開學初,對學生們都進行了自我安全意識教育,「這裡面還有兩種學生比較容易上當,一種是家庭比較貧困的學生。本意是想通過兼職賺取生活費,結果受騙。還有就是頭腦比較活絡的學生,整天想著多掙錢,也會被人誘惑過去。還有比如學長告訴學弟學妹有什麼賺錢方式,叫他們幫助做一些事情,學弟學妹也會信以為真。」

  有哪些常見陷阱?

  分期購物騙局、以好處費誘騙學生貸款

  記者了解到,此類針對大學生的陷阱主要有兩類:以分期購物為幌子欺騙學生貸款;以好處費為誘餌,讓大學生幫忙貸款。學生在辦理貸款後,身份還可能會被冒用。

  「一個女生家庭比較貧困。本來希望通過暑假打工,掙點錢補貼生活,結果就上當了。」張女士說,在他們學校,也有學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一個女生當時找了一個中介,對方說介紹工作需要收取300元中介費。這個女生當時身上總共就60元,她自己還要生活,所以就沒錢出中介費。這時候中介就說給她介紹一個掙錢快的兼職。」這所謂的「兼職」就是利用自己的學生身份信息,幫別人貸款,然後從裡面拿佣金。

  這個女生做了兩單後發現問題,就不想做了。張女士說,但是對方不同意,「兩筆以這個女生為名義借的錢,對方不還了。這個女生一下子背了8萬元的債務。」

  張女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像這樣的學生還有不少。「不法分子利用了學生們的身份信息,因為大學生專門有學信網帳號,可以在國家網站上查詢到學籍信息。而這個身份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幫人貸款,很容易就留下信用汙點。」

  如何應對

  學校保衛處:

  問卷調查摸底,加強安全教育

  「現在大學生消費觀念超前。而且這種消費觀是不理智的,沒有考慮自己家庭及個人的實際經濟承受能力。現在市場上民間資本很火,幾乎沒有其他擔保,學生就可以貸款。尤其是一些網上P2P,還有很多假的,學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張女士說,他們作為大學保衛處的工作人員,也十分頭疼。「我們現在還不能完全掌握學生們受騙的信息,到底有多少學生受騙,我們需要問卷調查才能了解清楚。」她說,最近,他們保衛處聯合學校學工處,正在全校大學生中發放問卷調查。「問大家有沒有在網上分期購,身邊有沒有學生發生類似情況,並加強安全教育。」萬一被騙,要在第一時間報警保護自己,而不是藏著掖著。

  另外,針對社會人士進校園招聘兼職,張女士表示今後也將嚴查。「社會企業魚龍混雜,很多兼職崗位也暗含著陷阱,我們要為學生把好關。」

  相關報導

  曾有學生被騙後遭威脅休學

  今年以來,省內多所高校發生大學生貸款被騙警情案件。南京不少高校內都貼有形形色色的貸款小廣告,越來越多的學生傾向於使用網上借貸平臺借款。

  「手續簡單,流程快」「便捷低息,無需抵押」;「學生貸款,每月1000元利息僅需10元」。今年6月,現代快報記者在仙林大學城幾所高校探訪發現,借貸小廣告主要集中在食堂周邊以及廁所裡。

  記者以學生身份,與一名貸款經理取得聯繫,對方稱,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學生證、學信網和教務網的帳號以及本人常用的銀行卡就可以,銀行卡主要作為下款用。提供的貸款額度是1000-20000元,分期最長為12期,利息正常是每月5-10個點。利息的點數要看借款人的條件,比如是哪個學校、哪裡人。 放款前,還要去宿舍走訪,核實學生身份。

  南京某高校一位讀大三的李姓同學告訴記者,他用一款借貸軟體借了三四次款,共借得四千多元。第一次跟平臺借貸時,有一個校園代理找到宿舍籤合約。「第一次借了1500元,一個月內一次性還清,還了60多元的利息。」李同學說,「拖得越久利息越多,我粗略算過,最高的利息能達到14%-15%。」

  另一位林姓同學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身邊很多人都使用過網絡借貸平臺。曾有一個同學看到借貸廣告後,向一家不正規的公司借了一萬元,結果被騙籤了借款五萬多元的合同,最終因還不上款被對方威脅而休學。

相關焦點

  • 女大學生深陷感情陷阱,巨額財產因「愛」而飛
    女大學生小麗陷入溫柔陷阱,在「男友」唆使下,在信用卡及網貸平臺借款套現,被騙達44萬餘元……日前,上海公安機關破獲該起以「戀愛」為名詐騙女大學生錢財案件。小麗專程寫信感謝民警暖心之舉,盛讚民警「表現出的專業、敬業、正直,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 揭秘|打卡賺錢、走路賺錢……詐騙團夥是如何讓你成為騙子幫兇的?
    2、打卡類APP蓬勃發展的背後,涉嫌傳銷、詐騙多種違法行為此類「打卡賺錢類APP」近幾年來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與遊戲和新聞資訊等元素相結合,還衍生出了多種「答題賺錢」、「玩遊戲賺錢」、「搜索賺錢」、「看新聞賺錢」等多種層出不窮的方式,其中最臭名昭著的當屬宣稱「走路賺錢」的趣步APP。
  • 寧都4男子冒充女大學生兼職「交友」,網絡詐騙近3萬元獲刑
    寧都四男子以冒充在臺灣地區就讀女大學生兼職「援交」提供性服務方式,對臺灣地區男性實施詐騙,近日,寧都縣人民法院依法對其進行了審理,一審以詐騙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溫某、胡某、李某和張某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四千元。
  • 韶山小姐姐誤入詐騙陷阱,短短一個月,16萬多打了水漂……
    兩人交流了幾天,感覺挺投緣的,於是,「黃焱」向成女士"坦白"——其實我現在在一個名叫「滙豐國際」的公司上班,我表舅在監督局上班,所有的股票,外匯我都有內部消息,賺錢槓槓的。 成女士得知這個消息後很羨慕,便詢問對方是否可以帶她一起「發財」。
  • 微信群炒股賺錢詐騙圈套
    微信群炒股賺錢不靠譜,妄想一夜暴富謹防被騙!事件回放。2020年11月初,寧夏平羅的劉女士加入了「暴富大講堂」微信群,跟著「老師」買股票賺錢。12月25日,她打算將帳戶上的1100多萬元進行平倉時,卻沒想到這錢沒能提現出來。報警時,劉女士已被騙787萬元。
  • 買賣QQ號 專門詐騙大學生
    南充新聞網訊(記者 何顯飛) 湖南省3名男子,從他人處購買QQ號,專門添加大學生為好友, 並將該QQ號出售給犯罪分子, 用於對大學生進行詐騙。日前,高坪區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對從事詐騙和出售QQ號的兩名男子進行了判決。
  • 【反詐進行時】網絡購物小心詐騙陷阱!
    【反詐進行時】網絡購物小心詐騙陷阱!網絡購物小心詐騙陷阱 警惕!網絡購物時經常能淘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但也有不法分子利用買家想要「低價買好貨」的心裡實施詐騙。
  • 杭州2名大學生情侶雙雙判刑!做的事令人憤怒!本想當個好老師,卻親...
    隨著「單子」越來越多,高某認識的「解手」也越來也多,錢也越賺越多,不滿足現狀的他決定和女友張某建立專門幫人解封微信帳號的「SUPER」工作室,並招募了許多在校大學生、高中生成為業務員,夥同女友張某在明知他人利用微信進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情況下, 指使工作室成員以「預加好友」和「人臉解封」的方式先後多次為微信名「
  • 網購袖珍石猴做「萌寵」 女大學生被騙7000元
    網購袖珍石猴做「萌寵」 女大學生被騙7000元2014-11-25 16:25:52來源:???作者:責任編輯:高靜字號:T|T【摘要】網購不稀奇,但省城一高校的女大學生小王網購的東西就有些「特別」了。
  • 不法分子近期借疫情詐騙 公安部網安局提示謹防五類陷阱
    本報訊(記者 林靖)就近期不法分子借疫情詐騙的典型套路,公安部網安局近日提醒大家注意防範五類陷阱。   陷阱一:虛假預約疫苗接種簡訊詐騙。近期頻繁出現不法分子冒充「疾控中心」發送假的新冠疫苗信息,引誘群眾點擊含木馬網址的虛假連結,套取個人信息,以伺機實施詐騙。
  • 「美女」申請加微信背後的溫柔陷阱
    用美女做頭像加微信好友後騙取信任實施詐騙「美女」申請加微信背後的溫柔陷阱 發布時間:2020-11-24 08:18 星期二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東升 □ 通訊員 林雪婷 潘宇昕
  • 女大學生想當明星被騙財騙色:你以為是捷徑,卻不知是也是陷阱
    文|彌生微樂(富書專欄作者)12月3日在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女大學生想當明星,結果又被騙錢又被騙色。她以為要當明星,被潛規則是需要付出的必要代價。於是潛意識裡就同意自己去犧牲自己的色,來換取想要的目標。卻不成想對方是個演技槓槓的騙子,騙錢騙色,最終讓她陷於困頓,這才意識到事情不對。
  • 除了探針盒子,我們全面盤點了網際網路的「黑灰產」陷阱
    個人信息洩露、金融帳號被破解、釣魚網站詐騙、假冒APP騙取信息……不法分子瞅準了網際網路服務中的安全漏洞,設下一個個陷阱。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在2015年就發起了重點打擊的「黑產」專項行動,並對「黑產」範圍進行界定,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發動涉嫌拒絕服務式攻擊的黑客團夥;二是盜取個人信息和財產帳號的盜號團夥;三是針對金融、政府類網站的仿冒製作團夥。
  • 女大學生陷入網貸陷阱,被逼賣身還債,超前消費讓年輕人負債纍纍
    有些人,在超前消費中迷失了自我,不關注自己的收入水平,再加上落入了非法網貸平臺的陷阱,以至於自己資不抵債,  最終淪為放貸人的「玩物」。  有民警破獲了一起民間機構非法放貸的案件,當民警深入案情,發現受害人遭受的遠不只放貸人的催債要求,希望通過下面這個故事,能勸誡你遠離  「網貸陷阱」。
  • 男子設「愛情陷阱」專騙痴情女 法網恢恢被逮個正著
    東北網11月4日訊 一位有能力的「大老闆」,打著「談戀愛」的幌子詐騙,騙到錢揮霍。近日,大慶市讓胡路公安分局偵破的一起詐騙案中,男子大利(化名),通過微信「附近的人」添加女性,進而對痴情女進行詐騙。受騙的9人都是中年單身女性,她們大都渴望美好愛情,可事實是,「能人」大利50歲、無業、無固定居所,她們的愛情幻想,都是大利編造的謊言。
  • 長白公安:防疫不忘防詐騙(113)
    第六步,銷聲匿跡再想與對方交涉時,騙子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等到受害人恍然大悟,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後,鈔票已經進入騙子的口袋了。殺豬盤的既定話術聊天記錄「防騙每日電訊提醒」「殺豬盤」詐騙,十大高頻話術「殺豬盤」詐騙已經是全國受騙最大的詐騙類型,為了避免被騙,及時識破騙局,下面就將「殺豬盤」詐騙使用的十大高頻話術分享給大家。如果你在網絡交友中聽到了這10句話,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被騙!
  • 揭秘網際網路上的賺錢陷阱
    網上「養貓」是「躺賺」還是陷阱?這是一款名為「喵喵」的App,宣稱在網上養貓就能賺錢,而且還是高額回報。 事實上,「區塊寵物」的資金盤並不在少數,而且近兩年來尤為火爆,當然,在這些詐騙項目中,跑路崩盤的也絕不只一兩個。 比如去年就有多個「區塊寵物資金盤」崩盤跑路,知名度以及涉案金額較大的也有不少,像「比特豬」、「華登區塊狗」、「幸運十二生肖」、「徠氏狗」等等,還有今年的「矽谷區塊雞」、「海底世界」...
  • 揭秘網際網路上的賺錢陷阱
    網上「養貓」是「躺賺」還是陷阱? 這是一款名為「喵喵」的App,宣稱在網上養貓就能賺錢,而且還是高額回報。 據網友小芳稱,今年7月初,她在貼吧上看到了「養貓」賺錢的廣告,上面聲稱可以添加微信了解詳情,不知道小芳是不是和天眼妹一樣的心情,總之她將信將疑地加入到了微信群當中。
  • 幾個詐騙套路,多看看,千萬別上當!
    ,吃飯被騙,投資被騙,交友被騙,中獎被騙等花樣翻新的騙術層出不窮,究竟如何遠離詐騙陷阱、提高防騙意識、比賣你人財損失呢?原本只想和女網友約會,沒想到卻被女網友帶到餐廳消費,幾瓶紅酒要了上萬元!被宰的小王越想越不對勁,選擇了報警。警方發現這家名叫「簡下午茶」的餐廳已不是第一次被投訴了,於是展開了縝密的偵查,一個特大酒託詐騙團夥終於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