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學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當一個人愛貓,我就已然是他的朋友和夥伴,不需要更多介紹。"近年來,「吸貓」逐漸成為了不少年輕人中間火熱的話題,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選擇自己養貓,還有一些人則選擇了網上「雲吸貓」,雖然家裡不養貓,但特別喜歡在網上看貓的圖片,僅微博上名為「吸貓」超級話題就吸引了1.2萬粉絲,閱讀量更是超過5000萬。
毛茸茸軟糯糯,「喵星人」的日常總是讓人心動……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時候養貓也是有一定風險的,甚至可能導致疾病。近日,杭州六個年輕人一起「吸貓」結果紛紛中招「貓蘚」,引發網友熱烈討論。9月4日,合肥市濱湖醫院、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團醫院西區皮膚科主任唐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這類因為動物傳染的皮膚類疾病在門診中並不少見,及時就診和規範用藥至關重要。
【事件】6個年輕人一起「吸貓」 結果都中招
近日在杭州,30歲的小陳最近總是會被身邊的同事問一個問題:「哎,你手怎麼了?」困擾她的就是她右手的一塊紅斑——直徑有大約5cm,夜間奇癢無比。而小陳又患有蕁麻疹,所以一抓皮膚,就會出現一條條的突起,繼而變成風團。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平時與小陳一起玩耍的5位年輕人,他們也都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出現斑塊,主要分布在頭面部、軀幹、雙上肢。原來這跟一隻叫「金金」的可愛小貓有關,6個年輕人就在「吸貓」過程裡,感染上了金金身上患的一種小貓常見疾病,貓癬。
「嚇得我趕緊抱起我的貓吸了一口」、「但是這個小貓咪也太可愛了吧」、「每天對著手機雲吸貓,又香又健康」、』想去貓咖擼貓的我還是先在家裡擼我家傻狗吧」……一時間,引發不少網友熱議討論
【科普】門診多見於年輕女性 夏季更易「受傷」
什麼是「貓蘚」?記者了解到,貓癬,是一種貓的皮膚病,多發部位在耳朵、臉部、軀幹,四肢和尾部等處,出現圓形或者橢圓形的癬斑,上面覆有灰色的鱗屑,毛色會變得粗糙,癬斑部分的被毛一撮一撮脫落折斷或者脫落。
唐金主任介紹,小動物的皮膚類疾病歸結起來最常見的有四類,包括真菌性疾病如貓蘚、寄生蟲類疾病如疥蟎、過敏性疾病如溼疹以及感染類疾病。「但並不是所有的都會傳染給人,因為人類是有皮膚屏障的,我們的皮膚是磚牆結構,就是靠這層磚牆機構來發揮抵抗力。」她表示,並不是這四類疾病都會傳染給人,最常傳染的就是前兩類,即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蟲類疾病。
「貓蘚也是平常門診過程中碰到的人畜共患疾病中最多的一種,「人在摸它抱它的時候,容易在受傷、身上出現一塊塊的真菌,但並不是所有的人抱貓都會發病,這跟個人皮膚的抵抗力有關。」唐金告訴記者,夏天也是貓蘚的常見季節,高溫悶熱潮溼的環境容易滋生真菌,同時皮膚裸露在外面也增加了「中招」的風險,年輕女性是高發人群,她介紹,今年夏天本就是「超長梅雨季節」,在門診中就曾接診過一個20多歲的年輕姑娘,來的時候主訴就很明確,「因為當時她的貓已經確診了貓蘚,自己身上也出現斑塊的症狀,來的時候就直接問是不是也傳染了貓蘚,後來堅持1個禮拜外用抗真菌藥物就逐漸消退了。」
【提醒】堅持外用抗真菌藥物 有效防止復發
遇到「貓蘚」要怎麼辦?唐金提醒,除了要積極治療患病寵物之外,在治療方面,時間一定要足夠長,因為真菌感染特別容易復發。為此,她特別提醒廣大市民,如果碰到這種情況,外用抗真菌藥物要堅持一段時間,「不要用了2到3天覺得皮疹沒有了就不用了,這種時候其實真菌還沒有被殺滅,就很容易復發。」她建議,一般情況下,真菌藥膏的使用時間在7-10天,最好是堅持兩周,「皮疹消退之後再堅持用一段時間,能夠有效防止復發。」
她還溫馨提示,要對患病寵物的住所、活動環境和接觸的物品進行消毒,此外,如果家裡有養寵物的同時,出現一些皮膚上症狀的時候,需要密切關注下類似「貓蘚」的疾病,同時在問診時告知提醒醫生。「家裡寵物去草叢玩耍之後回來一定要及時洗澡,同時要定期去寵物醫院殺蟲、接種等等,及時切斷傳染源。」
【來源:江淮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