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聚焦!最近,《光明日報》專版報導了河南這所大學!

2021-01-16 河南大學招生辦公室

千百年來,黃河奔騰向前,不舍晝夜。靜立於黃河之濱的河南大學,創辦伊始就深深鐫刻下黃河的印跡。百年滄桑,歷經磨難,河南大學始終與黃河息息相通,密不可分。黃河造就、熔鑄了深厚廣遠的河大精神;河南大學伴隨九曲黃河的歲月滄桑,盡力護佑著這條大河的安瀾。近日,《光明日報》以《一所大學與一條大河的款款深情》為題目報導了河南大學與黃河的百年歷史滄桑。

學校興而士氣復

在河南大學明倫校區中軸線西側,有兩座古樸典雅的四角攢尖頂碑亭,亭中各矗立一通高大厚重的石碑。石碑斑駁,字跡清晰,它們被稱為"貢院碑",記載著河南貢院的兩次變遷。兩座碑亭之所在,是清代河南貢院的舊址。

一通是雍正十年(1732年)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總督田文鏡撰文的"改建河南貢院記"碑,另一通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兵部侍郎鄂順安撰文的"重修河南貢院碑記"碑。

"重修貢院碑記"上,有一段河南貢院救民眾於黃河洪災中的往事。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初,黃河在開封祥符縣決口。滔滔黃水似脫韁的野馬,漫過開封護城堤,分三段直注城內。水沒樹梢,房屋倒塌,城牆坍塌,百姓無處可依,"城中萬戶皆哭聲"。民間儲磚早已用盡,河水依然洶湧,河南貢院在開封城東北,地勢較高,危急之時,人們拆掉貢院的數百萬磚瓦,轉運城西,拯救危難,開封城才得以保全。

洪水來勢洶洶,深諳水性的林則徐以戴罪之身,前來主持堵口。鴉片戰爭後,他被流放新疆,途中接到道光皇帝上諭,從揚州府折回開封治水。林則徐疾病纏身,仍然早出晚歸,各處奔波,督導堵口。歷經6個月,第二年3月,大壩終於合龍。林則徐仍然被發配前往伊犁,從西安至蘭州的路上,他憂國憂民,寫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以表心志。

貢院有救命之恩,開封百姓無比感念,提出修復貢院,"學校興而士氣復"。當年7月,在560畝的殘垣斷壁上,共修建辦公房舍782間,重建號舍10009間,修復舊房1857間,鑿井5眼,花費白銀11萬兩。

兵部侍郎鄂順安撰文、河南巡撫牛鑑書寫的《重修河南貢院碑記》上,也留下他們的感動:水患未平,學子已紛紛求學於良師,開封城內尊長愛幼,風俗醇厚,河南不愧是先賢們的桑梓之地。

"鱗次櫛比,萬廈一新"的河南貢院,與北京順天貢院、南京江南貢院和廣州兩廣貢院,並稱全國四大貢院。從1902年至1904年的三年間,河南貢院共舉辦四次鄉試、兩次會試。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河南貢院成為這一考試的終結地而被載入史冊。

1912年,以林伯襄先生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賢,在清代貢院的舊址上,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河南大學前身),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與當時的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和南洋公學(今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預備學校開班時,學生們在前清的貢院學習"聲光化電"(民國初期指自歐美傳來的自然科學和技術),朗聲誦讀外語,正是當年社會新舊雜陳的縮影。

"以教育致國家於富強,以科學開發民智。"河南大學自誕生之日起,便擔負起了民族復興、中華崛起的責任與使命。悠悠百載,教化之澤深入人心。

學以致用,鞏固大堤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穿越黃土高原的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含沙量之多,是世界河流之最,黃河善淤、善決、善徙的特徵,使它成為最為複雜、最難治理的河流。巨量泥沙常年淤積,在黃河下遊形成了"地上懸河",而河南,一直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飽受黃河泛濫之災的古都開封,周邊積沙遍地,每每狂風驟起,黃沙漫無邊際,河南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專注於森林治水與水土保持的研究,學以致用,鞏固大堤,維護古城。

萬晉,我國林學、測繪學開拓者之一,1927年獲得美國耶魯大學碩士學位後,來到河南大學擔任農學院院長,兼任國民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林墾處處長。他帶領學生奔波於黃河堤壩、河灘與沙丘之間,實地勘察。他們發現,自元、明、清以來,黃河防汛工程是用柳樹柔軟枝條編籠填土,以阻水勢。森林系師生提出,如果將乾死樹枝改為生長旺盛的活柳樹枝,耐鹼、耐溼效果必定更佳,他們商請河南河務局規劃出一段河堤,由他們負責打理。

師生們在長長的堤岸上打樁植柳。待小樹發芽,柳枝達到一米時,便將其縱橫編結,用麻線綑紮,使它徐徐生為一體,成為一個活柳壩。汛期來臨,活柳壩的防洪效果顯著,較木樁壩、石壩,柳枝壩等更為安全。這一方法省工、省料,兼有分散流勢、擾亂漩渦之功,是水利工程的一大創造。

1935年,黃河、長江同時在秋季泛濫,中原、江南災民達數千萬人。就讀於河南大學經濟系的鄧拓,目睹災民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的悲慘,極為震動,他深入調查,精心構思,著就國內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力作《中國救荒史》。1937年《中國救荒史》首發時使用文言文,很快被譯成日文印行,該書多次再版,河南大學圖書館共收藏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等5家出版社、8個版本的《中國救荒史》。著書為文的斷霞散彩,從教從學的流風餘韻,百年薪火相傳,弦歌不斷。

"我們要像黃河般'怒吼'"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1936年夏,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開拓者之一的范文瀾,應聘到河南大學文學院任教授。

盧溝橋炮聲響起。1937年,范文瀾擔任河南大學抗敵訓練服務團副團長,捐出任教期間的月薪,宣傳抗日。他編輯《遊擊戰術》一書,兩個月銷量達5000冊。范文瀾奔赴延安後寫道:"我們確信中國絕不會亡,抗戰必然勝利。"

河南大學校友、著名作曲家馬可雕像

1935年,作曲家馬可抱著"科學救國"的雄心壯志,考入河南大學化學系,但很快,民族危亡的嚴酷現實"把我這個不問政治的好學生從實驗室中拖出來。抗日初期那些優秀的歌曲教育了我,決定了自己的政治方向"。1937年,河南大學成立大眾劇團和歌詠隊,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怒吼歌詠隊負責人馬可說:我們要像黃河般"怒吼",堅持抗戰到底。當年9月,洪深、金山、冼星海等人率領"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和賀綠汀、馬彥祥等人組織的"上海救亡話劇一隊"抵達開封,在河南大學大禮堂和相國寺劇場公演多次,極大激發了群眾的抗日熱情。1939年3月,冼星海創作完成《黃河大合唱》手稿。很快,《黃河大合唱》就傳遍延安,傳遍世界,周恩來為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心聲!"日寇的鐵蹄踐踏著黃河流域,黃河在怒吼。河南大學千餘名師生被迫流亡在外,他們顛沛流離,輾轉辦學。抗戰八年,河南大學犧牲9人,失蹤25人,在戰爭硝煙中,秉持教育報國,堅持敵前辦學。他們堅定執著,不屈不撓,像黃河一樣偉大而堅強,濃墨重彩書寫出河南大學的精神。

"你們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人民的苦難不會被忘記。1946年,解放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成立冀魯豫黃河故道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手拿槍,一手拿鍬",確立了"確保臨黃,固守金堤,不準開口"的原則,保衛冀魯豫地區的安全。

1948年3月,毛澤東在陝北川口東渡黃河時,站在搖晃的小木船上,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字一板地說:"你可以藐視一切,但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

1952年10月,毛澤東第一次離京巡視,就是實地考察山東、河南、平原三省境內的黃河決口泛濫最多、危害最大的河段。10月29日,在蘭考縣黃河東壩頭決口處,面對滔滔黃河,他對陪同視察的同志說:"你們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1959年10月13日清晨,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工地上,馬達轟鳴,大型載重卡車往來如梭,高聳入雲的起重機伸出粗壯的臂膀,輕便自如地吊運著建築材料。河南大學中文系1200多名師生,正在工地上進行勞動鍛鍊。

8點30分,一列火車緩緩駛入三門峽史家灘車站,突然有人高喊"周總理"。身著灰色上衣的周恩來,正闊步向工地走來。來到河南大學中文系師生中時,看到了他們胸前的校徽,周恩來笑著說:"你們來勞動很好,是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現在學學水利,回去以後好好學習功課,又能勞動,又懂水利,將來教中學生就有東西可講了。"

中文系58級畢業生李榮庚,回想當年,記憶猶新,他說,見到周總理時,臉憋得通紅,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周總理囑咐我們:"回去代我向同學們問好,感謝大家支持大壩建設。"

周總理殷殷囑託,師生難以忘懷,在《河南大學校史》中,定格著周恩來與師生握手的瞬間。

守護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在黃河兩岸孕育生長,黃河美在奔騰迂迴的壯闊裡,美在廣博深邃的時空裡,讓人魂牽夢縈,久久迷戀。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34年建成的河南大學大禮堂

黃河流域有3300多年長期居於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地帶。2002年,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是中國唯一的以黃河文明與沿岸地區可持續發展為研究對象的大型綜合性研究與諮詢機構,對"黃河學"的研究走在了全國前列。

2019年,"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王蘊智在前排就坐。他潛心研究甲骨文42年,成果斐然,就是在他的建議下,安陽建立起中國文字博物館,漯河有了許慎文化園。

研究中心的學者不舍晝夜,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他們徐徐打開了萬裡黃河、千裡江山的壯美,向世界一一展示出早期中國、帝制中國和轉型中國的進程,黃河生態文明、政治文明和思想文明的探索。

滾滾黃河奔騰不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關愛和說:中華文明的基本精神、價值觀念和民族性格,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思維方式與精神追求,都可以從黃河文明的長河中尋找到源與流。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去探尋黃河生態保護利用,讓黃河永續成為人類文明的載體,無疑是黃河文明研究的重要課題。

"嵩嶽蒼蒼,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長。濟濟多士,風雨一堂,繼往開來揚輝光。"歲月倏忽而逝,校歌依然迴響。一瀉千裡浩浩蕩蕩的黃河,鑄就著河南大學百年學人。時光掩不住他們的光芒,他們是大學的精神,是民族的脊梁。

原素材來源:河南大學官微

相關焦點

  • 聚焦!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網、中青網等紛紛報導陝西這所大學!
    在2020年這不平凡的一年裡,西安工大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共同創造了諸多難忘時刻。在這一年裡,西安工業大學也受到了央視等諸多主流媒體的爭相報導。本期推送,就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2020這一年裡,那些活躍在媒體鏡頭下的西工!央視:第九屆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在西安工大隆重舉行!11月7日,第九屆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在在西安工業大學隆重舉行。
  • 光明大直播走進武漢大學等5所高校-光明日報-光明網
    【2019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    6月16日,「2019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全媒體團隊走進武漢大學等五所大學。截至記者發稿時,直播累計觀看量武漢大學為87.3萬人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為80.1萬人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為80萬人次,安徽醫科大學為88萬人次,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70.1萬人次。
  • 《光明日報》頭版聚焦,爆紅影視劇在此取景,南京大學「火」了!
    你可以和中外院士、諾貝獎得主、百家講壇名師面對面,也可以在課堂上聽領域內的頂尖學者傳道授業;《光明日報》頭版聚焦,院士、學者傾力加盟,南大創新課堂"科學之光"是學校給予新南大人的"見面禮"。2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有在國際或他國當選院士13人次,135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92位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國內外的學術"大牛"或許就是你的啟蒙之師。
  • 《光明日報》聚焦可邑小鎮旅遊扶貧
    7月22日光明日報刊發文章聚焦旅遊扶貧其中講到我州彌勒市的可邑小鎮如何讓旅遊和扶貧相得益彰▽點擊圖片查看原文充滿鄉土氣息的民居、果實纍纍的採摘園、生態亮點突出的節慶活動……特色突出的旅遊線路、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 2020年,四川大學多次登上中央電視臺!央媒頻頻聚焦
    10月24日央視"新聞聯播"專題報導川大"江姐班"學子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有關情況。川大考古文博學院揭牌在學校考古學專業創建60周年之際,2020年10月31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60周年紀念大會在學校隆重舉行。為進一步加強學校考古學學科建設,決定正式成立考古文博學院。這一重磅消息被中國青年報、四川日報、成都商報等多家媒體報導。
  • 河南理工大學,《光明日報》贊了!
    日前,河南省教育廳公布關於河南省本科高校課程思政項目建設名單,學校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示範高校,《地質學基礎》等7門課程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樣板課程,《大學化學
  • 河南農業大學這兩個學院聯袂揭牌!
    12月24日上午,河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動物科技學院院徽啟用暨學院成立揭牌儀式在第一實驗樓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副校長尚富德,校長辦公室負責人,兩院師生代表出席儀式。本次儀式由尚富德主持。
  • 【媒體科大】《光明日報》報導生物學院老中青教授守護創新故事
    1月14日,《光明日報》刊發題為《70後勞模與80後博導:百年老醋的守護者》文章,報導我校生物學院高年發-王敏-鄭宇老中青三代教授20多年科研守護創新的故事。現將原文轉載如下: 陳明友,天津市靜海區獨流鎮人。
  • 發力「雙一流」建設,河南大學龍子湖校區18萬m工程開工
    作為河南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大學的重要載體,河南大學位於鄭州市的龍子湖校區18萬平方米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河南日報客戶端報導,4月17日上午,河南大學龍子湖校區一期工程舉行開工儀式,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等參加了開工儀式。
  • 河南大學開展「點滴成林·向愛行」活動
    7月16日,「點滴成林·向愛行」活動授旗儀式在河南大學金明校區西門隆重舉行,校長宋純鵬出席儀式並親手為師生代表授旗,標誌著本次活動正式啟動。 他說,在108年的發展歷程中,河南大學形成了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河大精神」,在全國高校網絡公益林澆水活動中,河大人體現了強烈的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今天,帶著全體師生及河大校友的熱切期望,站在了河南大學公益林前,舉行揭牌儀式,內心無比激動和自豪。他相信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一定會更加激發河大師生及廣大校友的愛校、榮校情懷,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凝聚更多河大力量。
  • 一所重點大學「安家」鄭州,河南迎來第一所985高校?任重而道遠
    和考生人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雖然河南全省總計有70多所本科院校,但卻沒有一所985高校,而且僅有鄭州大學這一所211高校,這樣的情況實屬尷尬。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在持續上升,省內重點大學卻「少得可憐」,這樣就造成了考生得高分,也有可能無法讀一所重點大學,儘管鄭州大學以及河南大學已經入選「雙一流」,但依然解決不了河南高等教育「僧多粥少」的局面,不過,最近有消息稱,河南省即將迎來第一所985高校,這讓河南考生激動萬分。
  • 河南大學本科很少?看看下面五所大學,第一個就是211你知道嗎?
    老家在河南,最近因為休假在家中帶了一段時間,偶然一次和鄰居聊天,鄰居講道,自己家裡有三個孩子,其中一個明年就要高考,鄰居不想要孩子離家太遠,但是,鄰居也想不到孩子到底去哪裡上學,所以很是煩惱。聽到這裡,想必很多的河南家長都有這樣的擔心,因為不想要孩子離家太遠,但在河南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學校,又十分的困難,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在河南,雖然高考競爭壓力大,大學資源沒有那麼豐富,但是想要找到一流本科,還是有的,例如下面這五所學校。一、鄭州大學。
  • 高考大省河南有多少重點大學?網友:沒有985,只有一所211大學
    河南省最好的大學有4所,鄭州大學是第一名,其他三所大學在全國都是第200名。河南省本科高中數並不少,除了最好的大學鄭州大學外,其他高中也不錯,雖然在全國排名一般,但也還是有一定實力的,以下是華南大學的一些簡單情況。第一,鄭州大學。
  • 聽說每一所大學的圖書館都是這所大學最好的建築,來看看河南的吧
    河南大學圖書館。河南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大學,作為學校文獻信息中心的河南大學圖書館,現有館藏文獻400餘萬冊,報刊雜誌3000多種,中外文全文資料庫50多個,服務於全校近四萬名讀者,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活動提供文獻信息保障鄭州大學圖書館。
  • 穿熊裝迎新同學,來賓這所大學好有愛
    可愛的易班熊和小風車發卡姐姐。大學老師的角色定位是「引路人」。學校也會通過為學生提供早讀、晚自習課堂以及圖書館,讓學生自覺去消化吸收上課所學和補充完善相關知識體系;二、學會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辦。同時,學校通過配備洗衣房、安裝空調風扇燈逐步改善住宿條件以及對食堂進行了新翻修;三、學會自律。通過熟讀《學生手冊》,嚴格按照學校規章制度,學會自我管理,真正融入大學生活。
  • 《勞動關係》專版來了,約嗎?
    《勞動關係》專版來了,約嗎?為此,我報專門開設勞動關係專版。專版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以宣傳報導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工作為主線,圍繞勞動關係領域工作的新成果、新要求、新趨勢,堅持正面宣傳的輿論導向和價值引領,創新宣傳方式,積極營造有利於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輿論氛圍。
  • 西部高校的「黑駿馬」-光明日報-光明網
    【首屆「招辦主任光明大直播」】    賀蘭山色青嵯峨,長風蕩雲生翠波。6月23日上午8點,光明日報、光明網首屆「招辦主任光明大直播」走進寧夏大學,在招辦主任羅進德帶領下,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高玉琢、數學統計學院副院長劉國軍、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倪剛、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張波、後勤集團副總經理馬彥峰等與廣大網友實時互動,介紹了寧夏大學學科建設及辦學情況。直播的觀看量達17.7萬,點讚數7.9萬,互動留言量719條。
  • 央媒聚焦!河南大學免費請全校師生吃西蘭花,整整1噸!
    12月25日,這場大戰的勝利者河南大學,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戰果——整整1噸西蘭花。這一車車新鮮、飽滿、清甜的西蘭花,凝結了無數河大人徹夜奮戰的心血和積攢多年的綠色能量。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麼多的西蘭花,應該怎麼吃?
  • 河南這3所野雞大學害人不淺,已被人民日報曝光,考生需謹慎
    河南,簡稱「豫」,地跨四大流域,近年來發展越來越快,在2019年,河南省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54259.20億元。不僅如此,河南的教育發展也是備受矚目,在2819年,河南省的在校生人數高達2677.10萬人,這麼多的人數,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了河南省強大的教育實力。
  • 河南的四所「野雞大學」被人民日報曝光,誤人子弟,害人不淺
    我國目前有3000所高校,由於高校數量眾多,許多的不法分子開始渾水摸魚,創建了許多的野雞大學。野雞大學通過虛假的網站和虛假的招生信息,讓國內許多不了解的學生上當受騙。學生自以為自己考上了一所大學,殊不知不僅沒有畢業證或者畢業證一文不值,還被騙取了許多的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