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勞身焦慮治理水患,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不敢入

2021-01-11 歷史國學教堂

大禹生活於距今4000多年前原始社會末期,是我國傳說中的古代部落聯盟的領袖。大禹本姓姒,相傳為黃帝的玄孫,鯀之子,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奠基者。

相傳部落首領堯在位時,不僅曾有過「十日並出」的嚴重早災,而且還發生了罕見的水災。黃河流域中下遊發生特大洪水,連年不斷。大水包圍了高山,漫過了丘陵,平原地帶到處是一片汪洋,嚴重危害人民生活。

堯下決心為民除災滅害,戰勝洪水。他召集部落聯盟首領開會,會上大家推舉一個名叫鯀的人來領導治水,於是堯派鯀去治理水患。鯀在治水時採用築堤堵塞防水的辦法,但這個方法在水害較小時還可以適用,一且洪水泛濫,兇猛的洪水就會把堤壩衝毀。

鯀反覆築堤造壩,而大水一來就把大堤衝垮;有時不等築好,又被大水衝垮。鯀用這個辦法治水足足9年,卻只是落得個勞民傷財,不但水沒被擋住,反倒越來越厲害了。

堯年老時,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肖,便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禪讓給威望較高的人——舜接替執政。舜認為鯀治水不得法,經過部落聯盟大會商定處死了鯀,並推選了鯀的兒子禹來負責治水。

禹雖然為父親被處死而難過,但畢竟他是一個有心人。他決心完成父親鯀未竟的事業,並立誓:洪水不徵服,決不回家門!於是,禹勇敢地接受了治水的重任。

大禹為了完成這個使命,與大家同甘共苦,廢寢忘食地工作。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鬥,治理了名川300支川3000小川無數終於平息了水患。

「大禹治水」,歷來傳為美談。他之所以能夠成功,一是善於吸取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鯀治水實際上是採用堵截洪水的辦法,這種水來土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敗的。

大禹接受治水的重任以後,認真總結了父親治水的經驗教訓,認為以往多是被動築堤壘壩堵塞洪水,沒有給洪水找到合適的出路流走,所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患。如果讓水有固定的河道,就可以不必築高堤而把洪水馴服了。

他先是動員九州的百姓,調查地勢的高低,並在丈量後用木頭做好標記。然後,他根據地形的變化,採用「開」、「通」、「疏」、「鑿「引」等辦法,讓高處積水流往低處,使小河的水注入大江,最後流入東海。這種因勢利導的基本原則,是順著「水往低處流」的習性而提出來的。

二是在於他具有為事業而獻身的勇敢精神。為了治理水患,他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禹為了更詳盡地了解各地的地勢、水流等實際情況,找到治水的最好方法,他一方面跑遍了鬧水災的各個地區,實地查看。

另一方面,他又和許多有經驗的人商量討論。他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兩抵戎狄之地,東達黃海、東海之濱。他曾翻越過岐山、荊山、太行山、大別山等9座山,跋涉過弱水、黑水、河水、江水、淮水、渭水、洛水等9條江河,開通了徒駭河、太史河、馬郟河、覆釜河、胡蘇河、簡河、鉤盤河、鬲津河等9條河,又在治水所經之地相繼建立了冀州、豫州、雍州、揚州、徐州、梁州、青州、荊州等9個州。

後人曾以大禹治水走的地方作為中國疆域的雛形,奠定了我國最初的疆域版圖。由於長期在外奔波勞累,使大禹變得又黑又瘦。他的手上長了老繭,腳下生了厚厚的硬皮,小腿上的毛都磨掉了,還常常因顧不上洗臉而蓬頭垢面。

在當時,疏通河床、開鑿渠道可不是件容易事。那時,既沒鍬,也沒有鎬,工具非常簡陋,挖土的效率十分低。但是,由於大禹身體力行,不怕苦和累,終於鑿開了堅硬的巖層,開出了渠道,擴展溝通了河床。

在十幾年的治水中,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路過家門是在離家不久,那天他的妻子正在生小孩。禹聽見了自己兒子的啼哭聲,人們都勸他進去看看妻兒。但大禹想到治水的事剛開始,還有許多事亟待去做,便一咬牙直奔治水工地去了。

第二次路過家門口時,妻子懷中的兒子已經會叫爸爸了。兒子使勁地揮動著小手向大禹打招呼,而大禹只是向他們擺了擺手,就忍痛走開了。因為,他沒有忘記自己立下的誓言。

當他第三次路過家門時,已經長到十多歲的孩子跑過來叫著爸爸,使勁地把他往家裡拉,可大禹只是愛撫地摸摸兒子的頭,叫他告訴媽媽:「等有了時間再回家,現在還不是時候。」

為了治水,大禹將全部身心投入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去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大禹和成千上萬人的努力,奔騰咆哮的洪水被疏導到低洼的地方,引入大江大河,而後歸入大海,多年猖獗的水害終於被治服了。相傳今山西河津縣西北龍門峽就是禹治水開鑿的,所以又稱「禹門」。

治服洪水後,大禹帶領大家一起開渠種田,發展農業生產。由於大禹治水成功和比較賢德,舜便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禪讓給他。

大禹受禪為帝以後,繼續保持著高尚的情操和優良的工作作風。他曾用懸鐘擊鼓的方式來招攬四方有才能的人,為了接納賢才,常常顧不上吃飯和洗澡,因而有「禹聞善言則拜」的美譽。

大禹認為治理國家有兩件法寶:「德惟善政,政在養民。」他雖然貴為一國之君,生活上仍然遵循著堯、舜遺風,克勤克儉。

大禹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這種「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的對事業無限忠誠的高貴品質,無疑是值得後人學習的。大禹治水錶現出的頑強抗爭和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使得他的名字光耀千秋,名垂史冊。

這種公而忘私的精神,放射出永世不滅的光輝,延續了三四千年,大禹仍然活在歷代人民心中。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給中華民族帶來幸福的祖先,還在紹興縣城稽山門修建了大禹的陵墓,即「禹陵」。它至今仍保存完好,陵旁建有禹王廟,廟裡刻有禹碑,是浙東的著名勝跡。

不過,大禹死後把職位傳給兒子啟,拋棄了原始社會的選舉制,建立起世襲制的夏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階級國家從此誕生了。

相關焦點

  • 葉建華談大禹的疏導效應
    聖人孔子挑不出大禹的毛病,對他的評價很高。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對大禹的勤奮敬業、無私奉獻、仁愛之心、言而有信等美德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大禹治水的業績早已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樹起了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奉獻精神,也早已成為成語,千古傳頌,大禹作為美德的代表,將永遠值得炎黃子孫學習和效法。
  • 大禹畫像中,手上為何總拿把「叉子」?這叉子是幹啥使的?
    提起大禹,想必大家耳熟能詳。他是遠古時代的「五帝」之一,也是夏朝的開國國君。而他作出的最大貢獻,便是治理水患,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後世子孫為了感謝大禹所作的貢獻,四處給他立雕像,修祠堂,比如禹廟、禹陵、禹祠等。
  • 神龜踏水而來,送給大禹的神秘書籍,是大禹治水的關鍵
    大禹是皇帝的玄孫。顓(zhuān)頊(xū)的孫子,他最著名的功績便是:疏通了九河,在根本上解決了水患。大禹治水,相信這個故事是玩王者榮耀的小孩子都知道的故事,相傳四五千年前,發生了一次特大級洪水災害,為了解除水患,部落聯盟會議推舉了大禹去治水,結果勝利了。
  • 為何史學家稱大禹是蟲子不是人,考古專家最新證據,大禹確實存在
    時至今日,依然有人認為大禹真的就是蟲子,不過這確實是一種誤解,蟲其實是古代對所有動物的總稱,而魯迅先生直接曲解為「一條蟲」、「蟲蟲」,跟顧頡剛的原意相去甚遠,那麼作為傳說中的「人物」,大禹到底存在不存在?下面幾個考古發現可能能夠給我們帶來解釋。
  • 大禹故裡在哪?四川三地爭得「面紅耳赤」,其子孫一言讓兩地尷尬
    大禹為夏朝開國君主,傳說為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因治黃河水患有功,為世人代代傳誦,後人稱其為大禹王。但對於大禹出生在哪,多年來,有三地一直爭得「面紅耳赤」,不過爭來爭去,都是在四川境內,可以確鑿地說,大禹是個四川人。史料記載,大禹出生於公元前2314年六月初六,卒於公元前2198年。
  • 讀《大禹治水》的故事,需注意幾個關鍵詞,閱讀要抓住「三個一」
    《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話故事,講述了大禹十三年堅持治理洪水,多次過家門而不入,最終開通河道、治水成功,為百姓造福的故事。讚揚了大禹心繫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們需要注意「災」和「難」兩個同義詞。
  • 重慶掌故丨大禹的老婆孩子還有母親大人都在重慶 他和重慶不得不說...
    望耳樓三國家門而不入,母親日夜望兒歸除了妻兒,大禹的母親也在重慶。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的母親就站在長江南岸之濱的崖邊樓房,天天倚窗遙望遠方,期盼治水的兒子早日歸來,該樓因此得名。後來周邊的吊腳樓日益修建,這些崖壁上的吊腳樓,遠遠看上去就好像懸掛在人頭上的耳朵,於是「望兒樓」的叫法逐漸淡化,因形生義的「望耳樓」自此叫出了名。「望耳樓」背面靠山,面朝江水,與下浩鬧市、船碼頭毗鄰,是碼頭到下浩的必經之地。
  • 夏朝「大禹「的功績令你想像不到,英國史學家這樣說!
    眾所周知,堯舜禹三帝,堯舜禪讓,大禹治水,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或傳說,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他帶領著契(商始祖)和棄(周始祖),契負責驅趕毒蟲猛獸,棄負責規劃農耕來遏制水土,最終治水成功。對於大禹治水,很多人可能不覺的這件事算什麼歷史性的「大事」,因為中華上下五千年,治水的人很多,那為什麼大禹能流傳萬世還被人們熟知呢?英國史學家湯比因的一段話可能會讓大家解惑,顛覆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湯比因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各民族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巨大的挑戰,有的民族能夠克服這樣的挑戰,民族就會繼續進步繼續發展,有的民族不能克服挑戰,民族文化就會停滯不前。
  • 上古十大魔神:大禹的父親鯀是黃能?《山海經》裡的神獸
    根據史料記載,鯀的出生年代不詳,但去世的時間公認為公元前2029年,距今四千多年了,是中國上古時代漢族神話傳說人物,他是軒轅黃帝的曾孫,黃帝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去世於公元前2599年。《國語·晉語八》:「昔者鯀違帝命,殛之於羽山,化為黃能以入於羽淵。」
  • 民間故事《大禹降妖》
    水官大帝,也叫暘谷帝君,傳說他是大禹的化身,大禹因為治水有功,被封為了神仙。百姓們傍山而居,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 但是,一年前,不知從什麼地方來了個妖怪,三天兩頭在此地興風作浪。這妖怪一出來,便搞得烏雲滾滾,天昏地暗,一時拔樹倒屋,水漲船翻。而且,這妖怪每次出來都要吃人,有時發起野性,張口噴出洪水,淹沒沿江村莊,不知吞噬了多少生靈,弄得周圍百姓無法生存。
  • 孫悟空怕水戰,原來與大禹有關?
    在原著第二十二回,取經團隊在流沙河收服沙僧時,孫悟空讓豬八戒下河捉妖,八戒不幹,讓孫悟空去。孫悟空說:「賢弟呀,這樁兒我不敢說嘴。水裡勾當,老孫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還要捻訣,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若論賭手段,憑你在高山雲裡,幹什麼蹊蹺異樣事兒,老孫都會,只是水裡的買賣,有些兒榔杭。」
  • 大禹治水的時候拿的是什麼神器,很多人都不認識,也不會讀這個詞
    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對於大禹這個人可以算得上是功績卓越了,他為國家的發展、百姓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幫助。而對於如今的我們只能通過圖片或是雕像來見到大禹了,小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在大禹的圖片或雕像中手中都拿手神器,那大禹所持的這個神器到底是什麼呢?
  • 十三年的執著尋找,十三年後,我絕不會放手
    聽說大家現在都想看一下霸道總裁的小說,今天小花就給大家推薦兩本高甜的霸道總裁文,甜文:十三年的執著尋找,十三年後,我絕不會放手。第一本《總裁輕輕親:丫頭,好久不見》作者:明月曉天簡介:甜文:十三年的執著尋找,十三年後,我絕不會放手。目睹未婚夫背叛,她傷心欲絕,再也不敢相信愛情。 但是誰知道轉身,便遇到傳聞中霸道多金的大boss示愛求婚。
  • 《山海經》告訴你,大禹來自古埃及
    但是,其宮殿規模卻被很多學者不認可——認為該遺址的宮殿規模,充其量是酋長居住的場所,而不像奴隸制國家君主所居住的宮殿,也因此,很多學者開始質疑夏朝的存在。但是,近年來,很多學者懷疑,夏朝其實是一個外來王朝,而夏的遺址,並不在華夏境內,而是在遙遠的埃及,而夏王大禹,真實身份則是埃及的君主。
  • 《老殘遊記》回評之一:第一回為何從黃河水患寫起?
    小說寫老殘給黃瑞和下了一個方子,「別的病是神農、黃帝傳下來的方法,只有此病是大禹傳下來的方法」,依照此法治療,黃瑞和「這年雖然小有潰爛,確實一個窟窿也沒有出過」。由此可見,這前半回寫黃瑞和的奇病,就是象徵性的寫法,黃大戶即黃種人之大戶,小說為何由黃河水患寫起?這個問題要結合小說後半回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