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恙蟲病在廣東很常見,有特效藥物可治療
羊城晚報記者 鄭誠
15日中午,佛山市66歲婦人範某,被證實因患上一種名為「恙蟲病」的急性傳染病而死亡。本月8日,佛山市南海區60歲婦女謝某在死亡前,也被發現脖子上有一處恙蟲病特有的「焦痂」。醫院懷疑,她也是死於恙蟲病。
由於近日蜱蟲咬人致死的消息很多,使公眾對「蟲疾」聞之色變。這種恙蟲病會否成為另一大患?
今天上午,廣東省疾控中心的專家向羊城晚報記者表示,恙蟲病是廣東一種常見傳染病,並非新發疾病,是有特效藥物治療的,市民不必過度擔心。
病例1
三水一女性昨日死於恙蟲病
病症:會陰處有一個焦痂
今天早上,羊城晚報記者從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在9月2日收治了一名被恙蟲咬傷發病的三水籍患者,因重症恙蟲病合併多臟器損傷,患者於昨日離世。
該女患者姓範,66歲。今年7月起,範女士出現發燒、神志不清醒、食欲不振的情況。8月27日,範女士出現莫名的高燒症狀,並且伴有咳嗽。8月28日轉診到三水區人民醫院治療。6天後,病情未見好轉,高燒持續6天不退,咳嗽1天,並在9月2日出現神志不清的情況。隨後,範女士被轉到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救治,但病情一直沒有好轉。
據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ICU主任周立新介紹,感染科專家發現,範女士會陰處有一個焦痂,結合血小板低等多項檢查結果和症狀表現,最終確診為恙蟲病,合併肺、血液、肝、心臟、腎等多臟器不全。據範女士家人稱,她在8月10日曾在參加婆婆喪禮時坐在禾草上面,「可能禾草比較潮溼,藏了恙蟲在裡面,將其咬傷」。
佛山第一人民醫院:
今年收治10多例,無新增病例跡象
佛山每年都收治多例恙蟲病人,且每年都有死亡病例。周立新告訴記者,早前,該院已發現一例恙蟲叮咬死亡病例。今年至今,該院已收治十多例病例,但並沒有病例增加的跡象。
據悉,恙蟲病及蜱傳疾病都不是法律規定報告的傳染病。南海區每年均有恙蟲病散發病例報告(無聚集性病例報告),但極少出現重症病例。
病例2
南海六旬女患者疑死於恙蟲病
病症:死者頸部有黑色傷口
14日晚11時,網友「夜空守望者」在佛山一論壇上發帖稱,她的婆婆因發燒入院,在不到24小時裡身體多個器官衰竭死亡。「夜空守望者」表示:「我婆婆每天都去餵狗,取柴回家煮飯,而狗又住柴房裡。」因此,她懷疑婆婆是死於蜱蟲病。
「夜空守望者」稱,9月2日早上,家人將她發高燒的婆婆送到衛生站,醫生診斷為發熱38.5℃。治療兩天後,婆婆病情沒有好轉,反而整個臉都腫了起來。
9月5日,病人被轉至南海區紅十字會醫院就診,當天的CT檢查結果是「雙肺紋現增多,未見異常」,病人打了吊針,但到當晚還未見好轉。9月7日,病人出現呼吸急促、心跳過速的情況,血小板含量只有10。8日上午9時許,病人宣告不治。
家屬稱,醫生經過詳細檢查,發現病人脖子上有一個傷口,這個傷口呈現黑色。
南海區衛生局:
死者非死於蜱蟲病,或與恙蟲病有關
15日晚上,佛山南海區衛生局在南海區網絡新聞發言人平臺上回應:患者謝某某,女,60歲,因「腹痛、咳嗽4天,伴頭昏、心慌、乏力3小時」於9月7日上午9時22分到南海區紅十字會醫院入院治療。8日凌晨,病人病情惡化,多個器官功能衰竭,後家屬放棄治療,於9月8日上午出院,隨後患者死亡。綜合患者臨床表現判斷,醫院排除死因是蜱蟲病所指致,懷疑與恙蟲病有關。
該局發言人介紹,有關網上流傳「羅村已有多人死於這種情況」純屬謠傳。
恙蟲病
該病主要媒介為地裡纖恙蟎,臨床特徵為突然起病、發熱、叮咬處有焦痂或潰瘍、淋巴結腫大及皮疹。恙蟲病在華南一帶被叫做「沙蝨熱」。據專家介紹,恙蟎在亞熱帶地區較為活躍,高峰期常出現在夏秋之際。這種小蟲滋生在地勢比較低洼、潮溼和雜草叢生的地方,也會寄生在家鼠、鳥類、爬行和兩棲類動物身上,家貓、家兔亦常見。所以,在草地上除草、玩耍的時候,就有可能被恙蟎叮咬。
恙蟲病叮咬處常有焦痂。(羊城晚報 鄭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