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住圖像與記憶:武漢藝術青年的九段《封城日記》

2020-11-30 澎湃新聞
2020年2月18日,是武漢封城後的第27天。武漢青年策展人Lena在1月31日發出一則#封城日記#作品徵集,她呼籲每個人記錄自己在這個「特殊時期」生活和情緒,同時也不要忘記和自己對話。

第一批響應者中不少是身在武漢的青年藝術家和背景多元的藝術愛好者,他們的視覺日記並不是晦暗痛苦,反而是種冷寂的美、一點幽默,甚至溫暖。有人說:「疫情再兇猛,在愛的面前,總會孤單的離去。」也有人說:「有一盞燈,永遠不熄滅,有些圖像,被我揣入懷中,放進口袋,用手緊緊攥住。」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經授權選發部分《封城日記》,「希望等一切風平浪靜之後,我們永遠也不要忘記。」

2020年1月23日一早,從噩夢中驚醒,還沒晃過神,就從一句「武漢封城了」的消息中徹底清醒過來。一切發生得太快,來不及反應,然而我並沒有想到,之後的每一天更加充滿魔幻色彩。

第二天,好友郭成發來問候,也發來了屏幕間「朋友圈藝博會」的策劃徵集連結,邀我策劃個「朋友圈展覽」,當時我還打趣說,要策一個「瘟疫公司」的展,「瘟疫公司」是一款有點「反人類」的遊戲,因為新冠肺炎病毒的出現登上了當時遊戲榜首,「瘟疫公司」的遊戲設定與病毒傳播途徑/發病症狀以及向人類發起進攻的現實十分貼近,甚至遊戲中病毒的特性選項,比如抗藥性/抗寒性/隱蔽性也讓人聯想起新冠肺炎病毒被報導出的種種特性。我當時還假想了一個新的遊戲設定,遊戲中的病毒不再是生物醫學領域,而是社會學中症狀,比如「社交恐懼症」「亂立flag症」「拖延症」「信息焦慮症候群」「地域黑症」等。

隨著疫情的發展和全面爆發,我再也沒有心情開這種玩笑,每天大量接收著實時更新的疫情消息,有求助的、捐贈的、援持的,當然其中也參雜著不少謠言甚至是對湖北人的不公正待遇。最揪心的還是看到醫務人員的辛勞以及大量等待確認患者的求助,那時候會思考自己作為藝術行業的從業者能做些什麼。除了轉發一些求助求援信息,自己能做的真的很有限。

當時有個朋友從疫情還未大肆宣傳時就很關心進展,她建立了自救互助群,每日和幾個小夥伴整理醫院的物資告急信息,核實醫療用品的捐助信息,物流信息等等,甚至聯繫醫院和捐贈人對接,對接物流,對接患者就醫。做了很多瑣碎繁雜的工作,讓我很是欽佩。

在微博微信,各類平臺,我也看到了很多平凡的小人物的「英雄主義」。我不算是有「英雄情結」的人,但是在與這座城市一同經歷著屬於這個時代的劫難的時刻,我依然想記錄點什麼。因此決定在「屏幕間」這個平臺,發布一則#封城日記#的作品徵集,「屏幕間」是一個「致力於運用屏幕作為創作和展示媒介的藝術平臺,探索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邊界」。在「封城」這段時間,電子屏幕,應該成為了御宅們和外界溝通和表達最重要的媒介,因此在屏幕間發布再合適不過。我最初的希望是:徵集只是一個引子,讓每個人都能發聲,記錄自己在這個「特殊時期」生活和情緒,同時也不要忘記和自己對話。

文字是我1月30日寫的,屏幕間於1月31日發布,現在看起來這些文字顯得有些矯情,也有點傷感。但是這是當時最真實的心境,我記得寫的時候還告訴自己儘量克制些,寫的中立點。推文發出後收到了很多投稿,一些作品來自藝術家的創作,另一些則來自其他行業及個人。

華蕾是湖北美術學院動畫學院的一位青年教師,從封城後她就一直呆在家裡,搞創作,其中一個是關於疫情的,我便邀請她參與。這個動態影像素材都是源自新聞圖片,她對新聞圖片的一點點解構顯得特別正能量,所以我放在第一個。湖北美術學院作為省屬高校也被政府徵用作為隔離點。

《逆行者》 動態影像 2020 創作者:華蕾,點擊查看完整視頻

華蕾:

2020年春,很多人被封在了武漢這座城市,為了讓這座暫停的城市恢復往日的繁華,有一群人,與家人揮淚告別,奔赴武漢,他們是這個春季最偉大的逆行者。他們是其中的一點一滴,他們匯聚成的愛之河,他們會讓我們一定贏!

Cece是一位武漢本地電視臺的後期剪輯師,她的投稿讓我頗為驚訝,她說平時喜歡用收集記錄生活,說到此,她還做了一波華為Mate30pro的廣告。作為媒體工作者,封城期間她也一直需要外出工作。

來自cece的朋友圈:不用擔心了吧,畢竟我已經這樣了。

《shiningalone》 動態影像 2020 創作者:@cece,點擊查看完整連結

Cece:

下班後單位附近的一個奢侈品店櫥窗,在花園道,年前店就關門了,但是串燈一直沒關,平時是個挺繁華的地方的,因為封城變得安靜無比,應該是晚上八點多拍的,當時看到覺得櫥窗裡的模特有點孤獨,也很像關在家裡不能出門的武漢人。

《15的月亮16紅》2019 靜態攝影 創作者:@cece

Cece:

左邊黑白的是元宵節晚上的月亮,右邊紅色的是第二天的月亮,拍紅色月亮的時候太陽還沒完全落下去,正好映出月亮是紅色的,覺得很有意思,就合在一起了。

雲淏是一位職業攝影師,他在封城的那天記錄下了時間凝固的武漢。

《封城夜》攝影 2020 創作者:@雲淏WOLF

《封城夜》攝影 2020 創作者:@雲淏WOLF

《封城夜》攝影 2020 創作者:@雲淏WOLF

《封城夜》攝影 2020 創作者:@雲淏WOLF

雲淏:

疫情之際,作為一名攝影從業者,也有著一份莫名的責任感去記錄下,武漢這樣一次沉睡的夜晚。也希望武漢早日康復,武漢加油!

田原是我大學時的好友,也是武漢紡織大學的一名視覺傳達專業的老師。他說也收到了很多其他機構的徵稿邀請。

《心手合一,一「疫」孤行》公益海報 2020 創作者:田原️

田原:

愛可以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生死的存在,手與心的交合,讓我們再次看到愛的力量。疫情再兇猛,在愛的面前,總會孤單的離去。

幼貓是一位剛畢業不久的自由藝術家,定居武漢。她認為藝術並不能治癒,還不如幹點實事。她的畫也充分表達了「宅」在家所釋放的藝術能量。

Shelter 數字繪畫 2019創作者:@幼貓

幼貓:

Shelter(庇護所),這是我喜歡的一個場景。疫情開始不能離家後對所處空間激增了更多過分要求,希望家裡多扔點家具,空的像畫裡那樣。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on January 數字繪畫 2020 創作者:@幼貓

幼貓:

我1月份接收的所有信息糅雜而成的意識流


魏夢宇是一位設計師和塗鴉藝術家,他一直密切關注疫情。封城期間他有跟朋友一起做播客,《懟石電臺》第二期:在世界漩渦正中心的五個武漢人。坐標武漢三鎮的幾個武漢人聊了聊他們真實的生活。

《封城日》數字繪畫 2020 創作者:魏夢宇

《雷火集結》數字繪畫 2020 創作者:魏夢宇

《共同戰疫》數字繪畫 2020 創作者:魏夢宇

魏夢宇:

沒等我們把病毒檢測明白,病毒就先我們一步檢測了一些人的水平、良知、素養、操守和認知。

當時想著宣傳都是彩色的,就這畫些體現中國元素的不一樣的東西,之後想過去景德鎮燒成瓷盤。希望24天後的新一輪隔離期我們能重見光明。

何成雲是一位紋身藝術家,他還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品牌合成雲。這件作品他創作於湖北嘉魚,在某晚睡前突然想到,可能是因為前幾天玩了一下錄屏,他將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的經過錄屏下來,並在碎片化的網絡信息中「隨機」截取了「我」「愛」「你」三個字符,並粘貼到Google翻譯,將其翻譯成英文iloveyou。

點擊查看視頻

GRE是本科二年級在讀學生,坐標上海,目前在杭州中國美院讀書,藝術理論的視覺文化系。疫情給他帶去了很多思考,他認識到日常可以隨時變成異常,病毒是毀滅人類的手段(霍金的警告)。人來到這世上製造語調,製造響聲,接著學習,說出一個字,「我」。在消失會之前變成新的通道,想像力會成為一種關懷。

關於家的記憶 2020 靜態影像 創作者:GRE

GRE:

我也喜歡那座山,它就在我體內,鐘擺擺過來又當過去,這一旅程永遠反覆循環。「我」,在消失之前會變成新的通道。

圍堵 2020 靜態影像 創作者:GRE

異常的挪放,圍堵,就是錯置的真實。

GRE提到他關於創作的思考:可能並不是所有人創作都可以打動人,但是打動人的創作生發的點一定是一堆人的共情,所以本質上事件是不能產生感情的,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感情產生了感情,就像一張網一樣。

2月6日那夜,牽動了很多人的心。蔡凱就是其中一個,他在2月7日就推文發布了一件作品,當時的蔡凱身在上海,我想和許多在外地的武漢藝術家一樣,時刻關注著武漢的動態。

蔡凱那篇推文的標題是「有一盞燈,永遠不熄滅」,「不希望所有的情感只能在網絡上沸騰,更不希望那些輕易就可被清除的文字或者圖片隨著時間被遺忘。」蔡凱將一些字跡「變成了一道實實在在的光,投射到對面這座實實在在的建築上。這些光安安靜靜的呆了十幾分鐘,對我而言,它們已經不會再是單純的圖像了,它們成為了私人的物品,被我揣入懷中,放進口袋,用手緊緊攥住。」

蔡凱說:真心希望這場災難早日過去,也希望等一切風平浪靜之後,我們回到家中,打開客廳或臥室的這盞小小的霓虹燈,提醒我們永遠也不要忘記。

2月14日,此活動進入了第二階段,武漢K11聯合屏幕間以「愛予力量」號召,一同發起#封城日記的徵集,並計劃之後在武漢K11展出部分作品。推文發出之後也陸續收到了不少作品,顯然,空間上的禁足並不能阻斷個體間羈絆,亦不能限制我們想像力和視野。病毒讓醫院淪陷,卻沒有讓意志淪陷。據我所知,武漢有一些藝術家實實在在幫忙運送了物資,搭建了生命的橋梁。水墨藝術家/武漢美術館館長樊楓先生,在1月31日畫了《中國速度》《中國效率》,火神雷神山的建設場景和援持武漢的專機都躍然紙上。

最後,想緬懷因為新冠肺炎去世的湖北著名水彩藝術家劉壽祥老師,劉老師是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只願天國沒有病痛。

(本文略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武漢「封城」這七天!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9天前,疾控專家鍾南山那句「能不到武漢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要出來」的建言變成現實。這座有1000多萬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史無前例地宣布「封城」,全力抗擊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大疫情。「封城」七日,武漢人痛哭、感嘆、思考……在時間的浮沉裡,這座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負重前行,不眠不休。
  • 「武漢日記」拍攝者蜘蛛猴麵包:用鏡頭記錄疫情中「不服周」的武漢人
    林文華(新浪微博@蜘蛛猴麵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轉行做起影視拍攝製作的林文華,在武漢因疫封城的第一天,出於「記錄時光」的習慣,開始用視頻「寫」武漢日記。1月24日,武漢封城第二天,我一早醒來,看到一位醫生朋友留言,說一些武漢人組建了志願者群,義務接送受公共運輸停運影響的醫護人員上下班。我心想,我有車,家人又不在身邊,我適合做志願者啊!還可以借這個機會出門,去拍攝記錄封城中的武漢。
  • 2020 L.A.P.攝影獎入圍揭曉 | 第二屆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
    「L.A.P.攝影獎」由藝術家、L.A.P.畫廊創始人楊達與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組委會共同發起,聚焦影像藝術,旨在發掘並推廣攝影領域的新生力量及專業人才,致力於為更多青年藝術家提供無差別的平臺。同時,希望通過這一獎項聚集藝術愛好者,為影像藝術的展示與交流提供紐帶。
  • 馬億:黃岡「封城」日記 《天涯》「義訂」進行中
    (文末「義訂」) 《天涯》第二期刊發了青年作家馬億的《黃岡「封城」日記》。他身處「重災區」黃岡,記錄下了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間的點點滴滴。他的父親是基層共產黨員,也在此時擔負起執勤的任務。在這些普通人、普通事裡,我們便能看到中國人不可擊垮的決心和毅力。
  • 武漢的除夕靜悄悄:「封城」中的眾生相
    這是武漢最不尋常的一次除夕。 街頭巷尾少有賣年貨和對聯的店鋪,水果店和小型超市葉門面緊閉,最擁擠的地鐵線路、最熱鬧的商圈都空蕩蕩的,偶有路人經過,也是口罩蒙面,行色匆匆。 有1100萬人口的武漢城在除夕的前一天「封」住了。
  • 最新研判河北三地封城,為何與當初武漢不同
    在部分民眾心中,接連不斷的封城讓人回想起去年年初的情景,難道疫情已經擴散得如此厲害了嗎?多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12日表示,總體上看,現在的疫情遠沒有去年武漢封城那麼嚴重。但考慮到人群流動性大的春運即將來臨,有必要採取果斷措施儘快撲滅當前的疫情。
  • 封城後的武漢,我都買了些什麼_鏡相_澎湃新聞-The Paper
    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恢復時間另行通知。自此,武漢封城。
  • 蜘蛛猴麵包:用影像記錄武漢人的力量 | 2020青年力量
    透過網友蜘蛛猴麵包的鏡頭,千萬人看到武漢封城期間普通且勇敢的人們。他們有的是無助而堅強的患病家庭,有的是連夜不休的志願者和醫護人員。發出第一則武漢封城Vlog兩天後,不斷有朋友告訴他,你的Vlog紅了,好多大V都轉了。在那個視頻中,林文華在封城當天去了商場、藥店和超市,拍下了雖門庭冷落卻安靜有序的畫面。「那幾天一直在網上看消息說武漢怎麼怎麼樣了,我也不知道外面是什麼情況嘛,就出去看一下。我先去了一個商業區的商場,把車開到地下停車場之後,發現裡面空蕩蕩的。我就覺得哇塞這怎麼回事,外面已經這個樣子了。
  • 武漢對話|「封城」之後:幫餵「留守寵物」的日子
    【編者按】「武漢對話」是澎湃新聞與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聯合發起的特別實習項目,由一群身處武漢的學子採訪各個領域的武漢居民,描寫疫情下的武漢眾生百態。在這場名為「新冠肺炎」的風暴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每一個武漢人的悲歡苦樂,都將成為這段歷史無法抹去的底色。
  • 張文宏稱武漢封城是正確決定,希望傳染病醫生不常出來
    張文宏教授則認為,正是由於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之時採取了諸如武漢「封城」之類等較為嚴格的措施,才使得當下中國的疫情免於像歐美那般嚴重。張文宏表示,當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再去看武漢「封城」這個決定,就可以發現採取了類似中國與韓國等嚴格的防疫措施的亞洲國家相較於歐美國家疫情控制得更好,「現在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死亡率遠超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跟武漢早期的情況有點接近。」
  • 武漢大熊貓「春俏」的日記
    在武漢封城的76天裡,你會做什麼?我聽說有人學會了燒菜,有人開始了健身,有人逆行去了武漢,有人承包了一年的家務,有人更加懂得珍惜……但是,如果你是一隻大熊貓呢?你會做什麼?我是武漢動物園裡的大熊貓「春俏」,平時沒有記日記的習慣,但是一場席捲全球的突發疫情,改變了武漢,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我。我開始知道遊客會突然消失,食物會短缺,我知道有些事情發生了,作為親歷者和見證者,我覺得有些時光和情感需要有人記得。
  • 武漢「封城」後,那些獨自留守的「毛孩子們」是怎樣過的?
    自1月23日武漢「封城」後,武漢時時刻刻的動態,就為所有人所牽掛、所關注。 從宅家日常到疫情一線,普通民眾、新聞人紛紛選擇用鏡頭記錄下「封城」後的武漢,以短片的形式向全世界敘述疫情期間來自武漢最真實的故事。 這些天,有部名為《關·愛》聚焦疫區寵物的公益短片引發了不少熱議。
  • 武漢「封城」下的特別救援:貓狗不想被活活餓死
    由於疫情的原因武漢市採取了封城的措施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能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恢復時間目前還沒有確定突如其來的「封城」對於抑制疫情的擴散很有用但同時,也讓一個特殊的群體開始面臨特殊的困境由於有許多人回到老家過春節原本留在家裡的貓狗
  • 聽說武漢要封城,這位便利店店長逆行回到了城裡
    文 |《財經》記者 吳瓊編輯 | 餘樂一個多月過去了,李名剛從沒後悔過自己在武漢「封城」那天的「逆行」決定。李名剛是武漢一家便利店的店長。1月23日凌晨兩點半左右,他在湖北鄂州老家被一歲半小兒子的哭聲驚醒,拿起手機刷微博,看到了武漢即將從上午10點開始「封城」的消息。
  • 封城後小動物們怎麼辦?《關·愛》聚焦武漢城中的寵物救援故事
    自1月23日武漢封城後,武漢時刻的動態都為所有人所牽掛、所關注。從宅家日常到疫情一線,普通民眾新聞人們紛紛選擇用鏡頭記錄下封城後的武漢,以短片的形式向全世界敘述疫情期間來自武漢最真實的故事。圖說:公益短片《關·愛》 官方圖留下狗糧,清潔安撫據報導,截至封城日,離開武漢的人口累計500萬人次,武漢大約有3萬隻寵物「留守」,不少寵物正獨守家中面臨斷食斷水的生命危險。
  • ...疫情震中或轉移至美國;李蘭娟披露武漢封城細節:1月22日深夜上...
    2丨李蘭娟披露武漢封城細節:1月22日深夜向上匯報必須封城據中國衛生雜誌,對於武漢的封城細節,李蘭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1月18日出發去武漢時,我曾跟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張平主任通過電話,請他「守牢」浙江,防止出現第二代病人。
  • 在武漢封城的日子裡 ——武大日語系教師夏晶宅家抗疫記
    武漢這幾年比較流行的過年方式是年前吃飯,開年旅遊。我是本地土生土長的,我們有四家老友約了大年初一出發去重慶玩五天。重慶是網紅城市,美食也很對武漢人的口味,我們生怕搶不到票,在火車票開售的第一天就把票給買了。可是後來疫情風聲越來越緊,從健康安全考慮,在封城的前兩天,我們最終決定放棄。旅行計劃取消了,團年飯好像少不了。
  • 「封城」下的特別救援:「貓狗留在武漢的主人們,可以聯繫我們」
    「地址武漢光谷軟體園,兩隻貓咪,現有食物可支撐7天左右,可提供鑰匙。出門沒想到武漢會封城,原定初二去接貓的,現在進不去了,沒辦法,求好心人救一下我家貓。萬分感謝了。」「在放寒假前,我的貓託給一個在武漢的朋友,但是她在封城前一天回黃石過年了,現在封城了,我的貓已經快要沒水沒糧了,有能幫忙的朋友嗎?我真的好難受啊!」
  • 還記得武漢的那隻藍貓嗎?封城後堅強求生73天等主人回來
    兩個多月前的4月8日,武漢宣布解封!為阻斷病毒的傳播,1月23日,這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按下「暫停鍵」,車水馬龍戛然而止。76天的自我隔離,76天的艱苦鏖戰,76天生與死的考驗。滾滾不息的長江水,見證了這座城市的堅韌與付出。
  • 寂靜寵物城 | 武漢人④
    就像一張網,「封城」「封路」以及關於抗疫的種種舉措,兜起了「人命關天」的大局,而微小個體的遺漏和掉落往往需要相同處境的人去打撈,他們的命運也互為參照。這是武漢「封城」的第8天。芮伊從老家返回武漢,票面上的終點是另一個城市,按照疫情爆發前的行車路線,這班車將在武漢站短暫停靠。現在一切都是未知。芮伊緊張了一路。車門不開,她就會被載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車門開了,就意味著她將在武漢度過沒有親人陪伴的抗疫期。決定這一場「逆行」的原因是,家裡的貓正在武漢等著芮伊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