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記得小時候看的動畫片《黑貓警長》裡有一個故事(暴露童年系列),漂亮的螳螂姑娘和英勇的螳螂小夥在消滅蝗蟲的戰鬥中結識,隨後它們就結婚了,幸福而快樂地度過了一夜。第二天,大家發現螳螂小夥被吃掉了,黑貓警長還以為是「一隻耳」幹的。經過調查,結果令大家很驚詫,原來是螳螂姑娘把自己的丈夫吃掉了。螳螂姑娘解釋說,根據螳螂的習性,新郎官是自願的。黑貓警長就釋放了螳螂姑娘。童年陰影啊,小時候不懂,看著還挺恐怖的。
螳螂
螳螂是一種節肢昆蟲,作為昆蟲來說,體型算是很大的了。身體呈流線狀,有綠色的,也有棕色的。仔細觀察它們的前肢,上面排列著鋒利的尖刺,像兩個大鐮刀一樣,可以用來捕捉獵物。而母螳螂要比公螳螂體型更大,更強壯。
螳螂是一年生的昆蟲,也就是說,它們在春天孵化,然後抵擋不過秋天的嚴寒就會死去。在它們短暫的生命中,唯一的使命就是繁衍後代。
母螳螂吃夫
在夏末秋初的時候,母螳螂和公螳螂要抓緊做的一件事就是開始繁衍下一代。母螳螂釋放出一種費洛蒙,像是誘人的信號一樣在空氣中飄蕩,公螳螂就會被吸引而來。
由於在秋天,本身可供螳螂捕捉的食物就很稀少。所以在公螳螂湊過來想要和母螳螂繁殖的時候,母螳螂餓極了,首先意識到是有食物上門了。如果幸運的話,母螳螂會在繁殖後才把公螳螂吃掉補充營養。而有的時候,母螳螂會先咬掉公螳螂的頭部。奇妙的是,公螳螂即使沒有了頭部,身體還可以移動,像自動駕駛一樣,就好似一個繁殖機器。這種行為,是由於公螳螂咽下神經節可分泌一種激素,促使它腹部繁殖器的抱握運動。吃掉頭部,就可破壞這塊神經節,促進交配成功。螳螂腹部的神經控制它完成繁殖使命,來使更多的後代合子細胞形成。
母螳螂體內大約有100枚左右的卵在發育,產卵需要耗費它大量的能量,它會把這些卵產在一個叫做卵鞘的團簇中,到了下個春天寶寶們才會孵化出來。母螳螂為了孕育下一代沒辦法覓食,公螳螂的身體提供了便利同時又為下一代提供了營養,其實公螳螂是為促進其物種的生存做出了很大貢獻。
那公螳螂為什麼不反抗呢?其實它也不是不想逃跑或者反抗,公螳螂實在是太弱小了,在力量和攻擊性方面,必然是處於劣勢的一方,它根本跑不掉。即便有些幸運的公螳螂逃掉了,也抵不過秋天夜晚的寒冷,這就是神奇的大自然。
科學家實驗
科學家對螳螂交配的過程中這種機制很好奇,所以做了很多的實驗。比如有位生物學家在讓螳螂繁殖之前,先給母螳螂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讓它們吃飽喝足。接下來將燈光調暗,用攝像機來觀察發現,在多場繁殖過程中,基本上都沒有出現吃夫的現象。
還有一位美國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次交配中的進食佔了母螳螂在繁殖季節飲食的60%左右,推測出這次的進食對母螳螂來說至關重要。科學家將一種胺基酸植入蟋蟀體內,將其餵給公螳螂。再讓公螳螂和母螳螂進行交配,大約有一半的公螳螂被吃掉。隨後研究人員開始檢測母螳螂,數據顯示:吃掉了丈夫的母螳螂體內有約90%這種胺基酸成分,而沒有吃掉丈夫的母螳螂體內只有25%的胺基酸。並且這種胺基酸有很大的部分又輸送給了母螳螂體內的卵。也就是說,被吃掉的公螳螂很大一部分轉化成了營養輸送給了寶寶們。
結果還顯示,同類相食的母螳螂比沒有同類相食的母螳螂多產出2倍的卵,所以同類相食還可以增加排卵的產量,促進螳螂這個物種的繁衍。
總結
綜上來看,母螳螂吃掉丈夫主要是從繁殖、營養、繁育的互相關係中而產生的一種自然行為。為了保證種群的發展和繁衍,所以公螳螂犧牲掉了自己的生命。啊!這無私又自私的愛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