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的群體霸凌:「好人」也會作惡

2021-01-08 人生成功隧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群體,有群體的地方就有社會,無論是學校、職場還是其他人群聚集的環境中都存在著這麼一個問題:黑羊效應——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的詭譎現象。

通俗一點解釋就是霸凌,校園霸凌、職場霸凌、網絡霸凌……。

黑羊效應裡又分為幾個角色:黑羊、屠夫、白羊。

黑羊:受害者,無端被群體欺負的對象。

屠夫:加害者,引導群體排擠、打壓受害者。

白羊:旁觀者,目睹事件發生但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的人。

11月初,一起校園霸凌事件在網絡上不脛而走,一名小學生被四個學生輪流踢踹、抽打,將鞭炮點燃放在學生口袋中;緊接著,安徽省一名家長發文控訴幼兒園教師對其孩子實施了校園霸凌,先是拎起孩子狠摔在地上,後又用腳踢到門邊……

類似的事件不絕於耳,讓人不禁懷疑:這些被霸凌者真的做錯什麼了嗎?

長得不好看、膚色太黑、成績不好……都有可能使這個人成為被欺凌的那隻黑羊,詭異的是,即使這些說法完全相反,也依舊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好人為什麼會欺負好人?

人類是具備高度精神活動的高級動物,但當人們聚集到一個窄小的環境時,就會體現出動物的群居特性,也會產生從眾心理。

狹小的教室,逼仄的格子間會成為人們精神的束縛,人數一多,溝通和交流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於是簡單的信號就成了管理人群的手段。

而壓力,比如學習競爭、工作競爭讓人們的精神處於高度緊張和焦慮的狀態,這種狀態在集體下會不斷醞釀、催化,形成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人人自危的氣氛。

於是當群體中某個人體現出特異獨行的特質時,就很容易成為群體的發洩口,遭到大家的群起而攻。

大家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罪惡得到了共享,分擔到每個人身上的罪惡感變得非常稀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於是這種群體行為會掩蓋「好人」的「惡」,所以即使只是無意識的旁觀者,在黑羊看來也是幫兇。

與其說霸凌,這種行為更像獻祭:一人受難,全員解放。

犧牲一個人就能保證其餘所有人的平安,用一種貌似合理實則殘酷的方式解決麻煩,然後在危機到來前繼續推出下一個祭品。

黑羊效應無處不在

而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速度提升,途徑也越來越廣,黑羊效應開始橫行網絡。

網絡是黑羊效應「最好」的土壤,網民眾多,傳播速度快,屠夫和白羊們被隱匿了個人信息,但黑羊的信息卻被扒個底朝天,比現實生活中的霸凌更加徹底、深入。

前段時間,成都確診感染新冠女孩的行程被扒,遭到網友炮轟,指責她「帶毒跑全城」「私生活混亂」……一時間成為輿論攻擊的靶心,藉由人們對病毒的恐慌和對女孩私生活的惡意揣測,將黑羊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

還有一名因為長得漂亮在取快遞時被人拍照造謠「出軌快遞小哥」的女子,造謠的內容上傳到網上,因為這個「玩笑」遭到網友謾罵,丟掉了工作,還在之後幾個月的面試中接二連三失敗。

類似的網絡霸凌事件數不勝數,對於屠夫和白羊們來說,這些事情往往都是「看好戲」,沒幾天大腦就會被新的網絡新聞佔據,忘記這些欺凌的舉動。

但對於被霸凌者,即使生活歸於平靜,傷痛會一直持續在他們內心深處。

為什麼偏偏是我?

在被霸凌者的心中,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在人們認知中,只有錯誤、罪惡才會被討伐,黑羊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犯了眾怒,成為眾矢之的。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清晰答案,因為誰都可能成為黑羊,黑羊只是發洩群體壓力和怒火的垃圾桶,但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團體和個人變化每個人性格不同,有的人擅長和人打交道,但有的人不善於融入集體。並不是因為他特殊,而是這種微小的差異會讓他在融洽的集體前顯得格格不入。

霸凌的發生往往是團體焦慮的爆發,並產生一些現象,比如當有人搞起了小團體,三五個人拉幫結派,出現空穴來風的謠言……這些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自己是否成為黑羊,如果你處於小團體的外圍,或者處於謠言的中心,就很可能被霸凌。

個人色彩過於濃厚如果一個人身上的特徵過於顯著,也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人們的眼睛總是被那些顯而易見的事物吸引,一個人的言行過於出挑或糟糕,都容易被「槍打出頭鳥」。

黑羊如何自救?

被造謠「出軌快遞員」的女子給出了一個答案,在謠言發酵,並已經影響到她的生活後,她果斷站出來說明了真相,並拾起法律武器向法院起訴造謠者「誹謗罪」。

但吳女士的經歷是少數,因為這個事件中的屠夫已經觸犯法律,所以用法律制裁他是最好的途徑。

現實生活中,屠夫和白羊往往只是被集體意識操控產生的霸凌行為,如果是單純的惡人,反而好解決,但「好人」作惡通常都是感到壓力,在學習或工作中受了委屈又不敢向老師、領導發洩,只能將目標瞄準集體中相對較弱的那個人,但「好人」不會翻出太大的浪花,作的也不是大奸大惡,所以這樣的惡很難被界定和處置,只能靠自己破局。

出現黑羊效應的過程是緩慢、漸進的,一旦發現有這樣的苗頭,就要及時掐斷。作為被霸凌者,可以選擇這幾種方式破局。

離開這個團體,尋求他人幫助尤其是小團體中,比如寢室,如果被室友排擠,可以選擇換寢室或者尋求其他寢室同學的幫助,當你找到一個支持你的人時,就會找到第二個、第三個……以團體的力量對抗霸凌者,而不是個人。

在有被霸凌的苗頭時直接表現出強勢,擊退霸凌者霸凌者往往並不是強者,往往是只會欺軟怕硬的那類人,逆來順受只會助長霸凌者的氣焰,讓他們得寸進尺。如果你表現得比他更強勢,那通常會讓他認識到你不是弱者,從而轉移對你的霸凌。

保持低調,收斂鋒芒收斂鋒芒和藏拙並不是歸於平庸,而是保持低調,避免自己成為黑羊候選人,尤其在群體氛圍壓抑,大家急需尋求一個發洩口時,更需要這種低調。

要清楚地知道,在黑羊效應這場現象中,沒有人是贏家。這幾個角色的關係相對,在原來的群體中居於屠夫位置的人在另一個群體有可能變成黑羊,黑羊可能成為屠夫,白羊也不例外。

勿以惡小而為之,共勉。

人生科學系統:你的人生 不止如此!

關注我,了解百態人生、豐富人生知識,避開人生"雷區",踏上成功隧道!

註: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聲之形》:荒唐的劇情,帶你走進校園暴力的惡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我並不幸運,我的童年就是在校園暴力裡度過。我想通過這部電影,來跟大家聊一聊校園暴力這個話題。電影講述的是聽力有問題的西宮被石田帶頭欺凌,撕作業本,扔掉助聽器,等等,他對西宮做的惡可謂是馨竹難書,在西宮不堪其擾轉學以後,周圍的人又因為石田欺辱西宮而被孤立,確確實實的當了一次被霸凌者。
  • 黑羊效應:一場「好人」欺負「好人」的盛宴,卻透露了人性中的惡
    在電影《少年的你》中,長期受欺凌的胡曉蝶跳樓,周圍人都在圍觀看熱鬧,唯獨陳念走上前去,給死者胡曉蝶蓋上了衣服,從此就成為了校園欺凌的目標。明明沒做錯任何事情,她卻三番五次遭遇欺凌。最終,班上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她。欺凌,從到大,甚至發展成赤裸裸地凌辱,使人感到寒顫。透過「黑羊效應」我們也看到了人性的惡。
  • 校園霸凌為何屢禁不止,如何防止校園霸凌
    近日廣西南寧一女孩被4名同學群毆,68秒內瘋狂毆打40多次,辱罵、掌摑、拳打腳踢,傷人者的惡劣行徑令人髮指,這不是個例,近幾年常有發生,為何校園霸凌屢禁不止?現在的學生為何會瘋狂到這種地步,很多是從網絡上面學來的,以前有古惑仔,現在有古惑女,應該稱她們位猛女才是,經常成群結隊,有時候看一個人不順眼都有可能把對方揍一頓,自以為老娘天下第一,學校的各種牛鬼蛇神隨著近幾年網絡的興起都冒頭了,很多女學生穿的是花裡胡哨,學生打扮得不像學生,讓我們這種成年女性看了都心驚膽戰,而且還把這種非主流當成了炫耀,真是毀三觀,我們常說教育教育,教書育人,應該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 保定發生校園霸凌事件,家長深夜帶數人圍堵學校!官方通報來了...
    家長帶數人圍堵校門口9月22日,蠡縣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針對此事發出通報。具體內容如下:9月21日晚10時,蠡縣教體局接縣職教中心報稱:網上流傳該校發生一起學生被打事件視頻,有人員在校門口聚集。同時要求全縣各級各學校以此為鑑,全面落實好各項校園安全舉措,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何為校園霸凌校園霸凌主要是指發生在校園裡的學生之間的欺壓行為,也可以稱為「校園欺凌」。
  • 人心的陰暗面,成就了《惡之花》
    最近不少人都在追一部韓劇,名為《惡之花》。 在更新日甚至有22萬人等不及翻譯,在線追看了最新集。它的魅力在哪裡? 白熙成:我一直都在想,遇到你是我的運氣好,可是我第一次有了這樣的想法,你真不該遇到我,我,對不起你...... 而所謂的惡,由他們經歷,也被他們目睹。《惡之花》刻畫了許多人心的陰暗面。 記者為了搞一個大新聞,會想一個較為勁爆的話題,而不在意真相和新聞輿論的力量。
  • 馬來西亞華裔青年克服霸凌奪冠:模型曾被同學丟垃圾桶
    然而,他醉心研究卻被同學嘲笑,甚至霸凌,把他的心血之作丟進垃圾桶,還譏諷他就算去比賽也不會得獎。被丟進垃圾桶的作品,是吳城駿花了很長的時間砌成的。當他從垃圾桶撿回時,部分零件已破碎,他的心更是成了碎片。然而他並沒有被打敗,更加沒有向霸凌低頭或退縮,他決定去面對和克服。吳城駿在心裡發誓,他一定要玩得最出色,向這些霸凌他的同學證明。
  • 從儒釋道文化淺談善與惡
    本文僅從善惡方面,提煉儒釋道文化精華,希望淺顯易懂的幫你釐清善與惡,為我們的當前生活提供有意義的借鑑。一家之言,如有不足或錯誤,歡迎批評指正。儒家文化以孔子為代表,核心是「仁」,倡導克己復禮的倫理道德。主張天人合一,仁義禮智信。儒家看來「仁」就是最大的善。不符合「仁」的言行就是惡。儒家文化教導我們行仁愛、崇禮節、止惡行善,做仁義的人。
  • 人狼惡
    ◎譯  名 人狼惡/狩獵追殺◎片  名 Hunter Hunter◎年  代 2020◎產  地 美國◎類  別 驚悚/恐怖◎語  言 英語◎字  幕 中英雙字◎IMDB評分 6.2/10 from 659 users◎片  長 94分鐘◎導  演 Shawn Linden◎主  演 ◎簡  介
  • 李準基《惡之花》是史上最慘男主!被白家誣陷殺人,還差點被活埋當...
    以編劇不斷反轉又反轉的套路,這段很可能是賢收&志元事先安排好的,又或者是賢收的計謀。 《惡之花》李準基是史上最衰男主2:從小被霸凌 賢收從小失去媽媽,本來就是個令人心疼的孩子,然而他的命運在爸爸成了殺人犯後,變得更慘了。從別人各種歧視的目光,到被同學霸凌,最後甚至被當成惡魔……
  • 俄亥俄州8歲男孩因持續的校園霸凌自殺身亡,其美國父母堅持起訴
    美國俄亥俄州因校園霸凌自殺身亡的8歲男孩加布裡埃爾·塔伊(Gabriel Taye)的父母控訴道,學校高管要麼歪曲校園霸凌的說法,要麼沒有提前通知他們。12月29日,周二,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因被反覆欺負自殺身亡的8歲男孩的父母有權起訴辛辛那提學區。
  • 張玲說法|被老闆在公司會上嘲諷 深圳律師:明星遭遇的職場霸凌並非...
    張玲說法,聯手深圳市律師協會,請來深圳專業律師,從身邊網事入手,讓法律好懂好用,做你身邊的法律智庫。歡迎你把更多的法律案例和困惑告訴我們,我們請律師來解答。其次,對被施暴者人群做一個畫像:被施暴者一般都是職場上權力值最小的那類人。例如:①職場新人;②外地人;③沒有背景門路的人;④家境不好的人;⑤羞澀內向的人。從以上人群可以看出,被施暴的真實原因,只是因為這個人看上去最弱。記者:職場霸凌的成因是什麼?
  • 科普片《管教惡貓》?聽名字我以為在虐貓!看完後真香!
    Jackson管教惡貓不是打與罵,而是引領鏟屎官了解貓性,惡貓家庭幾乎都有個共同點:貓是正常貓,人卻不懂與貓相處。好在小兩口也是愛貓之人,及時改正錯誤,最終人和貓之間的關係都變得更加親密。Derek更是典型的熊家長,對霸凌行為一臉驕傲,lita嘔吐他嫌棄,自己的貓有問題,他下逐客令。渣到這個份上,也是讓人開了眼了。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常做這兩件事的人,肯定會遭報應的
    不管什麼事情都有因果關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一句話相信每個人都特別熟悉,但有很多的人對這句話半信半疑。感覺好人並不一定就會有好報,但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壞人卻可以任性妄為。其實這樣的理解是不正確的,一個經常做壞事的人,並不會立即就得到應有的報應,可能是很多年後才會得報應。
  • 無處不在的北美鮭魚,幾乎全是野生,能釣不準吃
    龐大的鮭魚種群,也催生了美國龐大的釣魚愛好者群體。雖說我們可作「不知者不怪」的心理辯護,但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壞了人家的規矩,還是讓我們感覺汗顏。
  • 長輩制「霸凌」:韓國GEN戰隊新人被欺,老員鏡頭前後「陰陽人」
    賽後Gen.G的霸凌紀錄片在網上瘋傳,在視頻中可以看出,那些所謂的戰隊老人對於新人的態度十分惡劣。 還有那鏡頭前後的陰陽人Ruler,也就是尺帝,這人鏡頭前整得自己非常照顧別人一樣,然後鏡頭一關也是那副樣子
  • 我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一年了,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我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一年了,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最近,小麗媽媽發現14
  • 群體行為與群體思維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學識的大學生和博學的人在一起,常常會促進彼此的才智,不良少年和不良少年在一起,產生的社會問題會更多。 從群體看,個體的理性行為會成為群體的非理性,比如公共地悲劇。甚至有人說,任何一個個人,作為個體來看,都是足夠理智和通情達理的,如果他作為群體中的一員,立刻就成為白痴一個。一個人單獨工作同有別人在場觀察或與別人一起工作時相比,工作的效率很不相同。
  • 貓咪霸凌:原住橘貓被當坐墊,眼神空洞:貓生好難!
    島國網友enaka_yo原本只養了一隻貓咪喵喵(ニャンニャン),但是一天網友的媽媽從外面遇到一隻小流浪貓。好脾氣的喵喵也很嬌慣小喵,認為是小喵愛它的表現。但是現在小喵的「愛」已經讓它不堪重負了……網友看到喵喵的遭遇後,就仿佛看到了喵主子被霸凌的自己。
  • 上任第2年開始犯罪,村主任綽號「冰棒」糾集人員為非作惡還「專人...
    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贛州警方成功打掉一個以村主任為首的惡勢力犯罪團夥,該團夥長期為非作惡、欺壓百姓,當地企業、群眾反映強烈。案情回顧被告人李某剛(綽號:冰棒)於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任上猶縣東山鎮某村村主任。
  • 到底是酒桌文化還是酒桌霸凌?
    一面是城市小酒館文化興起,下班小酌兩杯,追求一點「微醺」,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另一面是年輕群體普遍表現出對老派「酒桌文化」的抗拒。我們想說的是,我們反感的不是酒,甚至不是酒桌,我們想對酒桌後面的繁文縟節和不良權力關係SAY NO。哪怕我們的父輩是這么喝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