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群體,有群體的地方就有社會,無論是學校、職場還是其他人群聚集的環境中都存在著這麼一個問題:黑羊效應——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的詭譎現象。
通俗一點解釋就是霸凌,校園霸凌、職場霸凌、網絡霸凌……。
黑羊效應裡又分為幾個角色:黑羊、屠夫、白羊。
黑羊:受害者,無端被群體欺負的對象。
屠夫:加害者,引導群體排擠、打壓受害者。
白羊:旁觀者,目睹事件發生但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的人。
11月初,一起校園霸凌事件在網絡上不脛而走,一名小學生被四個學生輪流踢踹、抽打,將鞭炮點燃放在學生口袋中;緊接著,安徽省一名家長發文控訴幼兒園教師對其孩子實施了校園霸凌,先是拎起孩子狠摔在地上,後又用腳踢到門邊……
類似的事件不絕於耳,讓人不禁懷疑:這些被霸凌者真的做錯什麼了嗎?
長得不好看、膚色太黑、成績不好……都有可能使這個人成為被欺凌的那隻黑羊,詭異的是,即使這些說法完全相反,也依舊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好人為什麼會欺負好人?
人類是具備高度精神活動的高級動物,但當人們聚集到一個窄小的環境時,就會體現出動物的群居特性,也會產生從眾心理。
狹小的教室,逼仄的格子間會成為人們精神的束縛,人數一多,溝通和交流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於是簡單的信號就成了管理人群的手段。
而壓力,比如學習競爭、工作競爭讓人們的精神處於高度緊張和焦慮的狀態,這種狀態在集體下會不斷醞釀、催化,形成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人人自危的氣氛。
於是當群體中某個人體現出特異獨行的特質時,就很容易成為群體的發洩口,遭到大家的群起而攻。
大家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罪惡得到了共享,分擔到每個人身上的罪惡感變得非常稀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於是這種群體行為會掩蓋「好人」的「惡」,所以即使只是無意識的旁觀者,在黑羊看來也是幫兇。
與其說霸凌,這種行為更像獻祭:一人受難,全員解放。
犧牲一個人就能保證其餘所有人的平安,用一種貌似合理實則殘酷的方式解決麻煩,然後在危機到來前繼續推出下一個祭品。
黑羊效應無處不在
而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速度提升,途徑也越來越廣,黑羊效應開始橫行網絡。
網絡是黑羊效應「最好」的土壤,網民眾多,傳播速度快,屠夫和白羊們被隱匿了個人信息,但黑羊的信息卻被扒個底朝天,比現實生活中的霸凌更加徹底、深入。
前段時間,成都確診感染新冠女孩的行程被扒,遭到網友炮轟,指責她「帶毒跑全城」「私生活混亂」……一時間成為輿論攻擊的靶心,藉由人們對病毒的恐慌和對女孩私生活的惡意揣測,將黑羊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
還有一名因為長得漂亮在取快遞時被人拍照造謠「出軌快遞小哥」的女子,造謠的內容上傳到網上,因為這個「玩笑」遭到網友謾罵,丟掉了工作,還在之後幾個月的面試中接二連三失敗。
類似的網絡霸凌事件數不勝數,對於屠夫和白羊們來說,這些事情往往都是「看好戲」,沒幾天大腦就會被新的網絡新聞佔據,忘記這些欺凌的舉動。
但對於被霸凌者,即使生活歸於平靜,傷痛會一直持續在他們內心深處。
為什麼偏偏是我?
在被霸凌者的心中,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在人們認知中,只有錯誤、罪惡才會被討伐,黑羊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犯了眾怒,成為眾矢之的。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清晰答案,因為誰都可能成為黑羊,黑羊只是發洩群體壓力和怒火的垃圾桶,但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團體和個人變化每個人性格不同,有的人擅長和人打交道,但有的人不善於融入集體。並不是因為他特殊,而是這種微小的差異會讓他在融洽的集體前顯得格格不入。
霸凌的發生往往是團體焦慮的爆發,並產生一些現象,比如當有人搞起了小團體,三五個人拉幫結派,出現空穴來風的謠言……這些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自己是否成為黑羊,如果你處於小團體的外圍,或者處於謠言的中心,就很可能被霸凌。
個人色彩過於濃厚如果一個人身上的特徵過於顯著,也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人們的眼睛總是被那些顯而易見的事物吸引,一個人的言行過於出挑或糟糕,都容易被「槍打出頭鳥」。
黑羊如何自救?
被造謠「出軌快遞員」的女子給出了一個答案,在謠言發酵,並已經影響到她的生活後,她果斷站出來說明了真相,並拾起法律武器向法院起訴造謠者「誹謗罪」。
但吳女士的經歷是少數,因為這個事件中的屠夫已經觸犯法律,所以用法律制裁他是最好的途徑。
現實生活中,屠夫和白羊往往只是被集體意識操控產生的霸凌行為,如果是單純的惡人,反而好解決,但「好人」作惡通常都是感到壓力,在學習或工作中受了委屈又不敢向老師、領導發洩,只能將目標瞄準集體中相對較弱的那個人,但「好人」不會翻出太大的浪花,作的也不是大奸大惡,所以這樣的惡很難被界定和處置,只能靠自己破局。
出現黑羊效應的過程是緩慢、漸進的,一旦發現有這樣的苗頭,就要及時掐斷。作為被霸凌者,可以選擇這幾種方式破局。
離開這個團體,尋求他人幫助尤其是小團體中,比如寢室,如果被室友排擠,可以選擇換寢室或者尋求其他寢室同學的幫助,當你找到一個支持你的人時,就會找到第二個、第三個……以團體的力量對抗霸凌者,而不是個人。
在有被霸凌的苗頭時直接表現出強勢,擊退霸凌者霸凌者往往並不是強者,往往是只會欺軟怕硬的那類人,逆來順受只會助長霸凌者的氣焰,讓他們得寸進尺。如果你表現得比他更強勢,那通常會讓他認識到你不是弱者,從而轉移對你的霸凌。
保持低調,收斂鋒芒收斂鋒芒和藏拙並不是歸於平庸,而是保持低調,避免自己成為黑羊候選人,尤其在群體氛圍壓抑,大家急需尋求一個發洩口時,更需要這種低調。
要清楚地知道,在黑羊效應這場現象中,沒有人是贏家。這幾個角色的關係相對,在原來的群體中居於屠夫位置的人在另一個群體有可能變成黑羊,黑羊可能成為屠夫,白羊也不例外。
勿以惡小而為之,共勉。
人生科學系統:你的人生 不止如此!
關注我,了解百態人生、豐富人生知識,避開人生"雷區",踏上成功隧道!
註: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