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低等動物還是高等動物,要適應環境才能生存,這一點對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動物要生存,就要在生態系統中有自己的位置,我們稱為生態位。有位才能活下去,沒有位只能滅絕。
競爭和幹涉性的生態原理
由於資源有限,多種動物可能同處一個生態位,這樣就會產生競爭。有的動物對競爭對手幹涉很強,必與對方拼個你死我活,有的動物則可以與別的動物和平共處。同一塊草地上可以容納兩種兔子、兩種羚羊,但容不下兩種獅子。
智人和尼安德特人
我們人類對相近物種的幹涉性比獅子還強,因為我們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具有超強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能佔領地球的任意角落。在物競天擇的時代,不同人種之間必然會產生激烈競爭,弱者可能被強者趕盡殺絕。
尼安德特人為什麼消亡?
現代人都屬於智人這一個物種,智人的定義即解剖學上的現代人。尼安德特人和我們智人是近親,約70萬年前分化。尼安德特人曾雄踞歐亞20萬年,為什麼在4萬年前忽然滅絕?這在學術界至今仍是懸而未決的難題,但已經有很多專家指出,尼人的滅絕和智人走出非洲的擴張有莫大關係。
尼安德特人
智人沒有淘汰掉猴子和猩猩,因為後兩者和智人根本不是一個生態位的,或者說不在同一層次上。而尼安德特人,和4萬年前的智人一樣,都是生態系統中居於統治地位的。
尼安德特人是偉大的進化,他們長相和智人非常相似,而且體魄強健,腦子比我們智人還要大。但在與智人的競爭中,尼人卻完敗了,智人4.5萬年前進入尼人的「大本營」歐洲,約5000年後尼人就消失了,這裡面有很多原因。
尼安德特人(右)比智人(左)的腦容量更大
第一,部落規模和人口流動性。智人生活在比較大的部落中,而且部落更具有流動性,再加上智人已經掌握了語言,他們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社交網絡已經初具規模。因此,在與尼人的戰爭中,人多勢眾的智人將佔盡便宜。
智人和尼安德特人
而且,智人可以從更廣闊的地區獲得食物,尋找製造石器的原料,先進的石器製造技術在不同部落間流傳。而考古發現,尼人95%的石器原料都取自當地,說明他們人口的流動性較差。
第二,武器代差。尼安德特人的武器適於近身搏鬥,最有效的武器莫過於石制長矛。而智人已經學會了把石器和木頭、鹿角等其他材質的原料相結合,發明了投擲標槍,更安全,攻擊更精準,而且更加致命。
智人殺死的尼安德特人Shanidar-3
在伊拉克境內發現了一具5-7.5萬年前的尼人骨骼,古生物學者史蒂芬·邱吉爾發現,這是一名四五十歲的尼人男子,肋骨被投擲標槍刺穿致死,當時尼人還沒有這種武器,只有智人掌握了製造這種武器的技術,因此這是智人殺死尼人的實證。
尼安德特人的石矛和智人的投擲標槍
第三,獲取資源的能力。尼人主要捕食大型有蹄動物,而智人食譜更加多樣,不僅能捕捉小動物,還善於採集植物,因此承受環境變化的能力更強。當時智人已經馴養了狗,狗在捕捉小動物方面幫了大忙。看來狗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從我們祖先打敗尼人的時候就開始了。
尼安德特人集體狩獵圖
第四,文化和語言。智人的文化遠比尼人發達,尼人遺址中很少見藝術品、壁畫等具有象徵性意義的物品,同時期智人遺址中卻很常見。而且智人遺址中發現了很多製作衣服的工具,在尼人遺址中從未發現過,說明智人已經穿上了衣服,尼人還停留在處理皮革的初級階段。智人和尼人遭遇發生在一個很冷的時期,智人穿上了衣服,會蓋房子,這將是個很大的優勢,能更好應對氣候變化。
尼安德特人的石器
智人與尼人相遇的時候,智人已經掌握了口語。尼人當時會不會說話至今仍是個謎,尼人有語言基因,大腦中也有負責語言的區域,證明他們有語言能力。不過尼人的社群小而稀疏,因此可能沒有發展出真正的口語。
第五,雜交。智人走出非洲向全世界擴張的過程中,第一站就是西亞和歐洲,在這裡他們與尼安德特人發生了雜交。研究發現,全世界的人口除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黑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尼人基因。尼人基因只佔現代人基因組的1-4%,也就是說雜交只發生在局部,但足以使正遭受環境變遷和智人競爭雙重打擊的尼人處境雪上加霜。
現代人和尼安德特人
總結和啟示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交鋒發生在一個很特殊的時期,當時他們已經有了工具,不再是純粹的動物了。他們已經是人了,但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文明。他們的交鋒有些方面類似於自然界兩個物種的競爭,也有些方面類似於古代兩個民族的戰爭和融合。
智人走出非洲,統治全球(數字為到達時間,單位千年前)
尼人失敗是因為技術全方位落後,但實際上尼人在舊石器時代中期(25萬至6萬年前)一開始,技術就已經發展到相當精湛的水平。之後尼人的技術一直沒怎麼進步,技術慣性現象很明顯,而同時期的智人技術在突飛猛,最後的結果就是他們相遇的時候尼人完敗,這可能是由於智人群體大、社交性強、流動性強等原因。不管在什麼時代,閉門造車都會導致落後,技術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智人(深灰)對尼安德特人(淺灰)領地的蠶食
再低等的動物只要能適應環境就能生存下去,別說猩猩和猴子,就是草履蟲、水母現在也活得好好的。再高等的動物,即使是尼安德特人,甚至說更先進的現代人類,如果在環境中沒有了一席之地,也只能走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