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歌,再讀文(與君初相似,情愫勝故人,願待點擊上方關注,每天分享好歌好文好資訊)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走過2019也迎來2018的尾巴,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候,春節晚會就像年三十的餃子一樣必不可少。尤其是在文化禮儀大國,國家更注重春晚對文化的傳播,對民族融合和百姓幸福生活的歌頌。春晚唱歌節目、小品節目,就是春晚文化傳播的一種體現,利用小品把上一年的成果總結和表述,並對新的一年展望,規劃出全新的藍圖。
說到娛樂,說到春晚,最有看點的莫非是小品類節目了。從70年代到8年代,再到90年代和今天,歷屆春晚的小品與演員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物質文明豐富的年代,人們開始更加注意娛樂相關的事物。所以,儘管年末很多人忙碌工作收尾任務,但也對新一年的春晚產生好奇。
1.70年代
70年代一部黑白電視裡,一身新買的紅衣裳,一兜網裝的蘋果和一大海碗的餃子,一場春晚節目就算是過年了。
那個時候,趙麗蓉、嚴順開都是70年代春晚的常見人物,可以說有了他們,就有了老一輩最愛的春晚。
2.80年代
80年代社會進一步發展了,中山裝少了,休閒的汗衫多了,餐桌上的豬肉燉粉條變成了紅燒鯽魚,電視機的尺寸變的更大。
那個時候人們生活小康,但是很快樂,那個時候人們喜歡看春晚,也覺得春晚耐看,實在,人們的幸福感也強。80年代的小品演員估計是大家最深刻的,有蔡明、牛莉、潘長江等等。
3.90年代
到了90年代這一批,社會發展突飛猛進,蘋果手機、虛擬技術、個性化教育,使得社會發展更加的多元化,科技化和個性化。這個階段的人們物質生活也登上了一層樓,人們喜歡娛樂。
除了春晚平時也看《我是歌手》、《今晚80後脫口秀》、《我愛上春晚》等多樣的綜藝節目。所以,和以往相比,90年代的人們,對春晚期待可能不那麼多了。但是,儘管這樣,不得不承認,這個年代的小品很經典,小品演員也很優秀。
90年代小品演員有丫蛋、小瀋陽、大長臉等等。
4.20世紀
20世紀,嶽雲鵬、馬麗、宋小寶、沈騰、賈玲火了,為人們帶來煥然一新的感覺,小品更有意思了,更新穎了。所以,人們找回對以往對春晚熱愛。
2020年馬上就要到了,春晚也在即,說說以往你最喜歡的小品演員和作品。個人喜歡宋小寶和沈騰,喜歡宋小寶春晚的海參炒麵,喜歡沈騰的服不服。沈騰作為一名小品演員,不僅具有軍旅經歷,還是科班出身,所以他的小品裡融入很多文化和高級的東西,讓人們感受文化和學習到東西的同時,還能笑出90年代來。
儘管沈騰和宋小寶的作品風格大不相同,但是相同的是他們都需要去努力創新、找到娛樂點和有趣的語句,需要時常保持快樂的狀態,掩飾自己創作的辛苦、乏味,只能把生活的經歷,演繹壓力放在心裡。
所以,努力的人都值得尊重,可以為大眾帶來快樂的就是好作品,所以每個人都沒有權利去批評作品的好壞。
和沈騰不同的是宋小寶更接地氣,不顧形象,裝瘋賣傻,裝娘,為大家製造娛樂,博諸位一笑。很多人說宋小寶的作品低級、無下限,但是,宋小寶真的努力了,也在春晚留下經典,比如宋小寶那那句經典的臺詞「我點的海參炒麵怎麼把海參炒丟了?小二答:我叫海參,面是我炒的。」海參炒麵!海參呢!炒丟了?扒拉出鍋了?給我一個完美的解釋!」「我是海參,面是我炒的有毛病嗎?」
蔡瀾說過:「平穩的人生一定很悶,所以,我覺得活得有趣」。
汪曾祺說過:「人總要愛著什麼,活著才有意義。把自己生命的精華都調動出來,傾力一搏,把自己煉進自己的劍裡,這,才叫活著」。
魯迅說過:「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春晚如此,生活如此。尾聲,你宋小寶還是沈騰,喜歡他們的作品嗎,今年,你更希望他們誰來春晚,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