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在這繁華小鎮,算來已經七個多月了,除了買萊和倒垃圾,一般我是決不出門,鄰居阿姨幾次用生硬的普通話跟我說:「不要老是呆在家裡,會生病的!」
我笑了笑,算是作答。
過去,我是一個十分好動的人,每次出門旅遊,都是一拍腦子說走就走,及至上了高速,又茫然不知何往。所以,我的大部分出門都是信天遊,如此下來,倒也遊歷了不少名山大川。
但遊歷最多的,卻是一些沒有名氣至今仍記不清名字的小山小水。高速上開累了,方向盤一拐便拐進了國道或是縣道,若行到某個山腳,發現了一條上山的村道,便立刻雀躍了,因為據我的經驗,山上一定有驚喜等著我。果然,溯溪而上,往往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水庫,水庫周圍,零星地住著人家,土坯房,或是略顯破敗的青磚灰瓦房,村口也一定有一棵或幾棵大樹,最大的樹下坐著落寞老人,周遭奔跑著幾個正在嬉鬧的小孩。我會上前與老人們攀談,聽他們最開心的故事和最美麗的傳說,看那一臉的虔誠和篤信,仿佛都是親歷的過去,唉!這神情,如今的都市早已銷聲匿跡了。
興猶未盡時,我會從車上卸下灶臺,支起帳篷,從水庫裡掬一瓣清冽的泉水,在山裡揀幾枝微潮的乾柴,做一頓自己滿意的晚餐(我是個吃貨)。晚上躺在帳篷裡,數著天上的星星,想著日間聽來的傳說,在漫山遍野的蟲鳴聲中,酣然入睡。
只是,夜半常常會被驚醒,因為暗夜的深山總有恐怖的松聲和悽厲的慘叫。
到這個小鎮的情形有幾分相似,不同的是,這裡有市場超市,小橋流水,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小鎮公共服務設施很好,路燈夜明如晝,到處都是茵茵草坪,甚至供市民散步的跑道都是塑膠跑道,車位也十分充足,夜裡沒有車隆馬喧,更別說什麼悽厲之音了。
但是,除了買菜和倒垃圾,我決不出門。
租住的是一棟兩層兩間的小樓,還有一個二十幾平方的小院。三個月前,在市場買菜時,買了一斤小蔥頭,阿姨說既可以炒菜吃又可以栽培,我興衝衝地又焙土又澆水地栽了下去,天天近距離觀察,兩個多月過去了,竟毫無動靜。我突然想起來,我買這小蔥頭時小蔥頭好像太幹了,似乎完全沒了水分,是不是已經失去了生命力,於是不再管它。前天匆忙一瞥,滿院竟泛著綠意。
我在這綠意裡呆了許久,腦海裡把近日的消息一遍一遍地放著電影,生出許多感慨,同時默默地握緊了拳頭。
我鎮日無所事事,只是讀書寫字上網。寬大的寫字檯對著玻璃窗,透過玻璃,不僅可以享受陽光,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的世界。右邊洗手間裡有一面鏡子,我因為長得又老又醜又黑,鏡子對我基本上是個擺設,不常照。今天刮鬍子,照了一下,鬍子刮到一半時,看到鏡子裡面的我,我驚住了,於是跑到窗前,於是又跑到鏡子前,於是跑到窗前又回到鏡子前,這樣往復了好多次。
鏡子和窗子都是玻璃,為什麼我在鏡子裡只看到自己呢?
201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