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開業大火。
上海從來不缺排隊搶購的隊伍,因為這座城市有最會計算、最為精明的爺叔阿姨。
他們從資源匱乏的年代而來,在一次次的實戰中練就了一身迅速比價的本領。
Costco的商品分量很大,但爺叔阿姨的大腦高度運轉,能迅速算出單價,再調取之前積累的信息做比較,一兩分鐘內就能判斷合算或不合算,從而做出買或不買的決策。
一
■這對阿姨爺叔全副武裝,在人群裡相當扎眼。
在本周三早上第一批排隊的人群中,這對爺叔阿姨的顯眼指數,不亞於早上7點就搬著小板凳在門口坐等的人。
因為他們手上一人拉著一個行李箱,外加一個環保袋和雙肩書包,像是要去趕飛機一般。
「阿拉從延安西路過來,調三部車子。路上蠻空的,但還是要兩個鐘頭。不過沒關係,阿拉退休了,辰光不值銅鈿。」
爺叔65歲,但還是愛時髦,頭上戴著一頂鴨舌帽。
他也自豪於自己的「時髦」:「我天天網上看新聞,研究伊(指Costco),網上早就辦好卡了。像我這種不多的,阿拉同學當中還沒人來過唻。」
「叫伊拉來,不要來,因為聽說不適合中國人,吃不準是哪能回事體。我不管的,樣樣東西都要嘗試一下,即使吃虧了,也已經嘗試過了。」
「就像上趟外高橋賣三文魚,阿拉過去也要兩個鐘頭唻。後來買到人家認得阿拉了。阿拉每趟就買一條,廿幾天吃光。」
■阿姨爺叔推著購物車,在超市裡選購起來。
阿姨爺叔這次拉來兩隻行李箱,是準備在Costco買牛腱子。「買一趟,吃一個月。」阿姨說,「紅燒燒好,凍起來,每天拿一塊出來吃。」
還想買的是橄欖油。「阿拉家裡都吃橄欖油,其它油不吃的。我想這裡的橄欖油總歸是正宗的囉。」
等到9點,作為第一批顧客進入Costco後,行李箱爺叔阿姨果然直奔牛肉櫃檯,買了一大盒牛腱肉。
順便又在海鮮櫃檯買了109.90/公斤的澳大利亞產金目鱸魚,一盒三條,148元。阿姨手勢比劃了一下:一次吃半條。
「過來即使一點東西不買,不過就是帶兩個箱子回去。買到了,就格算(合算)了。」行李箱爺叔笑眯眯地推著購物車往水果區域繼續選東西去了。
二
■阿姨的購物車裡,每一樣東西都經過了精挑細選。
阿姨齊肩爆炸頭,穿一件醬紅色印花筒裙,配同色十指蔻丹,手上拎著一隻玫紅色包包,推著滿滿的購物車正在等人。
前天下午,她已經來掃蕩過一番了。但是因為來得晚了些,可頌、烤雞這些「網紅」抱憾沒有買到。
趁著明天阿哥、侄子等親眷要來家裡做客,她又來「備貨」了。
開業一周多,魔幻色彩漸漸淡去,多少回歸到日常而理性的層面。
但偌大的超市內,還是瀰漫著一種狂歡式的亢奮感。人手一部購物車,滿場洋溢著要大展身手、瘋狂購物的氣氛。
當兩部購物車迎面經過的時候,推車的主人都會向對方車子裡打量幾眼,看看人家淘了什麼好東西。
有時,雙方還會交流上幾句,有種在弄堂公共灶披間裡互相取經的融洽氛圍。
一個爺叔走過她身邊,看了眼她的購物車問道:「這牛奶啥地方買啊?」
阿姨有些得意地指點道:「走到底,牛奶、雞蛋都是埃面冷庫裡買的。」
■阿姨推著自己的戰利品,對今天的購物成果相當滿意。
她檢閱著自己購物車裡的戰利品,像計算機一樣「噠噠噠」報出每件的單價。顯然,每一樣都經過了精挑細選。
「這牛奶格算的,27塊一桶,毛(將近)2升唻。算下來1升就15塊,阿拉平常買致優,1升要31塊唻!」
「這牛肉老貴的,搿能(這樣)一點點要七百多塊,算下來要五六十塊一斤。但是跟外頭比還是便宜的。這裡買牛肉是最最便宜的。阿拉上趟買回去老好吃的。」
「這雞胸肉也老格算的,算下來12塊一斤。外頭超市裡的冰得邦邦硬,這個新鮮。現在外頭肉都幾十塊一斤唻,對伐?「
「可頌生意老好,下半天肯定要賣光了。12隻42塊9,算下來才3塊多一隻,回去大家分分。」
「最格算是這個澳橘。外頭小菜場要買廿塊、廿五塊一斤,這裡4斤半54塊,算下來12塊一斤。「
「這個蘋果五十幾塊9隻。我小菜場裡廂買蘋果,最一般性的也要15塊一斤唻。伊到底是智利進口的,老好吃老好吃的,糖心的,不是酥的,是脆的。「
阿姨越說越高興,對今天的購物選擇相當滿意,推著小車輕快地向收銀臺走去,還不忘頻頻回頭說:「阿拉都是買過再來的,不好不會買的!」
三
■購物車裡的鮑魚,輕而易舉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這對爺叔阿姨把購物車停靠在一邊做中場休息,來來往往的人經過,購物車裡一瞥,總要驚嘆一下:哇,噶大的鮑魚!
這種感覺,很像過去抱著一大堆搶購的戰利品,穿過狹窄的弄堂時,被鄰居們行注目禮。
「全部是活的,儂看,這兩隻在動呢。」鮑魚爺叔阿姨還配合地幫人數了一下,一盒共有28隻鮑魚。
「儂過來,給儂拍拍價鈿。」阿姨熱情地招呼,總價是341.77元。
「噶大的鮑魚,13塊不到一隻,真是便宜。」
邊上的朋友還幫他們想出了烹飪的辦法:
「先蒸,薑末上面一撒,豆豉上面一撒,到海鮮飯店裡吃,一隻這樣的,要48元。如果再弄只小碗煲在裡面,放點高湯,88元一盅。」
有人提到了燒肉,馬上被爺叔的朋友否決了:「燒肉不格算的,太大了,燒肉只要一點點大就可以了。」
■大家圍繞著鮑魚怎麼燒,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鮑魚爺叔阿姨是和另外兩家朋友一起來的,等了一會,朋友過來匯合,大家互相招呼著:「儂(購物車)裝滿了伐?」
看到鮑魚,朋友們也有點興奮。大家圍在一起,算價格,拍照。
「明朝儂好請阿拉吃飯了。」朋友和鮑魚阿姨開玩笑,彼此發出一串銀鈴般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