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展館上演跨年保留節目,上海阿姨爺叔們帶著手拉車赴約,供需雙方人手均告急
上午8時15分,距農展館開門還有45分鐘,館外已聚集了一大群上海阿姨爺叔等待開門。
上海農展館作為上海服務全國三農的公益性平臺,全年檔期滿滿當當,承接了江蘇、江西、安徽、雲南、廣西、黑龍江、新疆、哈爾濱、安慶、本溪、果洛等省市、地區來滬舉行農產品展覽或推介活動,其中地產果品(盛夏)展、金秋農副產品大聯展和新春農副產品大聯展尤為家喻戶曉。此外,許多上海阿姨爺叔們知道,上海農展館每年還有一個「跨年保留節目」——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這一展會的特殊性在於,其舉辦跨越元旦,從2018年12月31日持續到2019年1月2日。而且,這已經是安徽省連續第19年堅持給上海市民送年貨,可見皖貨在上海市民心中的地位。
昨天上午8時15分,距農展館開門還有45分鐘,館外積雪尚未融化,卻已聚集了一大群上海阿姨爺叔。
而且,手拉車、大環保袋等,幾乎就是他們的標配。家住徐匯區的徐美娟阿姨裝備齊全,且拖著女兒一同前來採購。徐阿姨說:「去年我單槍匹馬過來,發現自己一個人根本拎不動,所以今年我帶上女兒增加人手。」徐阿姨此次目標非常明確,安徽休寧貢糕、符離集燒雞,以及紅薯粉條是必須要入手的年貨,其餘走走逛逛,沒準還有意外驚喜。
待9時一到,大門一開,人潮熱氣騰騰地湧入,並熟門熟路直奔主題,一看就非新手。
在宣城一家腊味展臺,一位姓王的上海爺叔顯然與展臺內的銷售人員已非常熟悉。他詢問價格後,連連點頭,「嗯,講信用,沒漲價」。這位爺叔告訴記者,他已經連續5年來安徽上海農交會了,「這家腊味展臺,同樣的位置,同樣的人,看到十分親切,關鍵是堅持不漲價,阿拉上海人要謝謝安徽!」
據記者觀察,上海市民下手皆快、準、狠,展臺工作人員則從一開場便開始打包、收錢或微信支付寶掃碼,動作飛快嫻熟。安徽一家非遺產品展臺的工作人員甚至叫來了正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讀大二的女兒前來幫忙,方能應付來自上海市民的「冬天裡的一把火」。
自2000年起,安徽每年都在上海舉辦交易會,雙方合作交流日益深化。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介紹,前18屆安徽上海農交會,共籤訂投資和貿易項目2200個,總金額達2000多億元。通過持續打造貿易平臺,安徽極大地開拓了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市場。目前,安徽在上海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600多家,安徽農產品年銷售額580多億元。上海在安徽投資從事農業生產、加工和貿易的經營主體500多家,共投資150多億元。
本屆交易會,組委會精心篩選了糧油、畜禽、水產、水果、茶葉、乾貨、手工藝品等12大類2500多種產品參會展示展銷,極大豐富了新年期間上海市民的「菜籃子」和「米袋子」。交易會同樣也是上海採購商的盛宴。在昨天上午的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項目推介籤約活動上,安徽省16個市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代表上臺進行推介,介紹企業優質品牌農產品,32個農業招商引資項目進行了現場籤約。
除了農產品和農業項目推介、採購商專場等活動外,交易會期間,還有安徽部分市和休閒農業景點將面向上海旅遊部門和旅行社進行現場推介,以拓展上海鄉村旅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