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爺叔講惹氣的上海閒話!「筷子」怎麼讀?正宗310都會念錯

2020-12-05 騰訊網

如今的上海街頭,

很難聽到純正的上海話發音了。

比如

上海話裡的「我」,

很多上海小囡就偷懶,

直接讀成了「wu」。

正確的讀法應該是「ngu」

同「鵝」的上海話發音

還有我們每天吃飯都要用的「筷子」,

你是不是脫口而出

讀成「誇子」?

就連很多正宗310也會犯錯~

「眉毛」讀成「煤毛」

「人民廣場」讀成

「寧命廣場」或者「冷民廣場」

「男人」讀成「難寧」

這樣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來自上海老克勒王蔚老師,

他是新民晚報的首席記者,

也是一位鑽研上海方言的上海爺叔!

今朝,

爺叔就來為大家講講

他覺得聽上去老」惹氣」額上海閒話。

原來正確的上海話讀音是這樣的~

聽完漲姿勢了!

惹氣的上海閒話

文/朗讀 新民晚報 王蔚

惹氣的上海話1來自儂好上海00:0001:51

上海閒話老好聽的。作為正宗上海人,要有這種心態、這種底氣、這種自信。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地從80後、90後、00後嘴巴裡聽到的上海閒話,真叫實在難聽。前兩天,我聽到一個小朋友對她的男朋友講:「明朝禮拜六下半天,阿拉去王家沙逛街好伐?」一句上海閒話裡居然有兩個地方讀錯了。第一,王家沙的「家」,讀「ga」,音同嘉定的「嘉」,不讀家長的「家(jia)」。第二,逛街(狂加),這是把普通話想像成了上海閒話,上海閒話裡沒有「逛街」這個詞,只有蕩馬路或者叫兜馬路。讀出「狂加」,真叫人聽不下去。

語言,包括方言,肯定是要不斷發展的。說得好聽點,叫進步,與時俱進,講得直白點,就是變音、變調甚至變種。這或許也是語言發展過程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個規律。

讓方言,讓上海閒話變種的腳步變得儘可能慢一點,儘可能讓上海閒話的原汁原味更好、更多地傳承下去。我想,我們上海人應該有這樣的自覺,擔起這樣的責任。

惹氣的上海話2來自儂好上海00:0002:16

實在難聽的上海閒話,是上海文化的失落。最有名的幾個上海閒話變種,大家一聽就會得笑出聲來。比如,把「出生證」讀成「畜生證」,把「山楂片」讀成「三隻屁」。去年夏天的夜裡,我在小區裡散步,碰到一個三四歲的男小囡,脖子上起了很多痱子,外婆不停地捉住他的手說:「不能抓破哦。」我問:「哪能啦?」,小朋友講:「我有『非子』了。」我對小朋友說:」囡囡啊,儂這輩子做不了皇帝了,不可能有妃子的,這叫『培子』,不是『妃子』。「

現在不少年輕人,「人民公園」「人民醫院」也讀不準,讀成「寧民公園」「寧民醫院」,是想要弄出「人性命」來啊。至於有些人喜歡把「撒度」讀成「撒大」,把「大肚皮」講成「大大皮」,則是另外一種故意調侃,存心搞笑了。

上海閒話講得洋不洋腔不腔的,真的交關多。除了「狂加」「畜生證」「寧命公園」,還有,普通話的「猜謎語」,上海閒話怎麼講?曾經問過一個90後女生,她讀成「猜謎謎子」。她可能認為自己已經讀得很標準了,其實也是錯的。上海人不叫「猜謎謎子」,而是叫「猜妹妹子」。就好比,上海老爺叔老阿姨搓麻將,會把一萬、兩萬的萬子,讀成「妹子」,叫一妹、兩妹、三妹一直到九妹。但是,你到銀行裡去存鈔票,存三萬塊錢,千萬不能講成存「三妹」,否則,人家櫃檯裡的小姐會想「這個老麻將是不是搓麻將把腦子搓壞掉了」?

惹氣的上海話3來自儂好上海00:0001:28

還有幾個上海閒話詞彙,的確是蠻難讀準的,如果從小家裡的爸爸媽媽外公外婆沒有教清楚,就很有可能讀錯。比如,「打哈欠」不能讀成「打哈西」。再比如,喝湯喝咖啡用的「調羹」不能讀成「調根」,吃飯用的「筷子」不能說成「誇子」。從前,上海有十個縣,崇明縣、南匯縣、川沙縣等等。普通話的「縣」,上海話要讀成「院」,音同醫院的「院」,絕對不能讀成「夷」,青浦夷、金山夷,難聽死了。

再比如,上體育課跳遠、跳高用的「沙坑」,不能讀成「沙鏗」。本幫廚師用青魚尾巴做的一道紅燒菜,叫「劃斯」,不能讀成「豁斯」。當然,如果把「吃老酒」「吃奶茶」讀成「喝老酒」「喝奶茶」,這種上海閒話,聽起來真的也是蠻惹氣的。

大家覺得爺叔講得靈伐?

小儂也來說說

自己經常碰到的錯誤上海話讀音~

明天

應該讀「門朝」而不是「敏朝」

櫻桃

應該讀「昂桃」而不是「因桃」

幸福

應該讀「銀fo」而不是「行fo」

記者

應該讀「記zei」而不是「記則」

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

歡迎你踴躍留言哦!

在上一期裡,上海老爺叔王蔚老師和大家聊了快被「遺忘」的上海話詞彙,比如上海話裡形容一個人大氣,講的是「樂凱」,上海人把出門叫做「動身」。如果你也感興趣想了解的話,請戳

聽上海爺叔講正宗上海閒話!這些快要被「遺忘的詞」,你都會讀嗎?

【田小魚綜合編輯 】

音頻及文章,由新民晚報首席記者王蔚 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聽上海爺叔講正宗上海閒話!這些快要被「遺忘的詞」,你都會讀嗎?
    儂會得講標準上海閒話伐?老上海人嘴裡的上海話,聽著復古,邪氣有米道額!來來來~今朝上海爺叔教儂講正宗上海閒話!老底子上海人的上海話上海有種喝水叫吃茶 在阿拉上海,「喝」這個動作基本都講做「吃」。喝水是「吃茶」,喝酒是「吃老酒」,喝奶茶叫「吃奶茶」。
  • 「滬語」小布有多愛上海話?看這140篇「上海閒話」推送合集!
    上海人怎麼能不愛上海話?那麼你確認自己會說嗎?能說對、說準確嗎?不知不覺小布的「上海閒話」欄目已經陪伴大家兩年多啦!數字、顏色、味道、美食、姓氏、心情、時間、俗語……上海話裡的內容真是包羅萬象,越學越扎勁哦!跟著小布學了這麼久的上海話,屏幕那頭的你進步了多少呢?
  • 滬語悅讀:上海菜,上海閒話,上海人
    滬語悅讀:上海菜,上海閒話,上海人 2020-12-26 2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閒話講勿來
    原創 Sunny 海上夢疊作者:Sunny來源:公眾號渡十娘滬語改寫、講述:邊秦翌推薦:丁迪蒙因為四川人潘濤用上海閒話讀了一段金宇澄個《繁花》,搿樁事體居然勒勒網絡新聞裡向變成功了熱搜
  • 上海話裡「加油」怎麼念?細數滬語裡的多音字,你都會讀伐?
    上海話裡經常出現同一個字有不同的發音,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大排」和「大排骨」一字之差,「大」字的發音卻天差地別,儂曉得哪能讀伐?「加油」也有兩種讀音?十二月、二氧化碳,耳朵、木耳……其中還有不少屬於文讀音,來看看小布羅列的這些詞組,你都能讀對嗎?你還知道哪些上海話多音字?趕緊在留言區告訴小布吧!上海話裡「加油」是「jia油」還是「ga油」?「大排」和「大排骨」哪能讀?
  • 上海閒話裡的饅頭和包子
    上海閒話裡的饅頭和包子 2020-08-11 1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最難讀的三個地名,外地人讀對兩個就很厲害,你都認識嗎?
    說到上海,大家的腦海裡都會浮現出繁華、發達、迷人等形容詞,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無論在經濟還是文化方面,都是數一數二的。雖說生活壓力大,但仍舊是許多年輕人的嚮往之地,去過上海的人,偶爾會發現這裡有些地名很難讀,有的看了一頭霧水,實在有些尷尬。
  • 「二維碼」用上海話怎麼讀?
    「二維碼」用上海話怎麼讀?「二維碼」三個字上海話怎麼讀?「二維碼」三個字用上海話怎麼讀?可能很多人沒有想過。如果按照標準的上海話讀音,應該讀成Nivimo,但確實很少有人這麼讀的。一般都說「Ervimo」,或者「Liangvimo」,或者乾脆避開這個「二」字,就說「阿拉掃個碼」。
  • 據說這十個梗,只有正宗上海人才懂,儂儕曉得伐?
    每種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上海閒話中,就有一些梗 據說只有正宗上海人才懂 今天小編就來考考儂 看看這些梗儂儕曉得伐?
  • 上海閒話,儂來賽伐?《滬語人氣王》看他們各顯神通
    儂會講上海閒話嗎?儂曉得上海閒話哪能來額?作為海派文化重要載體,滬語以不斷豐富的內涵與創新的表達記錄了時代的發展,承載了上海的城市記憶。然而隨著社會交往環境的多元化與普通話的廣泛普及,在上海這座國際性都市,越來越少的上海人習慣開口說方言,熟知滬語的人群也逐漸老齡化。那些具有濃厚鄉土情的滬語童謠、繞口令、順口溜等滬諺曾縈繞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如今卻逐漸消失在許多青年人的日常生活中。為了點燃更多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一起來說滬語的熱情,全新方言選秀節目將於6月12日周五晚7點登陸上海都市頻道。
  • "拿作"or"挪作"……"哪吒"上海話到底怎麼讀啊?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一路飄紅,「哪吒」也成為了「史上名字最難讀的電影男主人公」。連日來,朋友圈瀰漫著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念啊?」「拿抓」「拉雜」「挪炸」「呢扎」「鬧趙」……無奇不有,朋友圈大型搞笑現場就是他了。前段時間,一個小朋友看書上的哪吒故事,「哪吒」讀出來的是「那坨」。
  • 上海哪裡的生煎包最正宗?上海有哪些特色美食
    上海生煎包是上海有名的地方傳統小吃。上海生煎包的歷史悠久,品種眾多,吃起來更是美味多汁,受到許多人的喜愛。那麼,上海哪裡的生煎包最正宗?接下來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一、上海哪裡的生煎包最正宗1.南翔饅頭店雖然名字叫南翔饅頭店,但它其實是一家上海生煎店,因為上海人習慣把包子稱為饅頭,所以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稱為生煎饅頭,因此南翔饅頭店其實就是南翔生煎包店。誰家店除了生煎包,灌湯包也十分的受歡迎,他們家的內餡調配比例十分完美,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
  • 鞠婧禕怎麼讀,藝名常常被人念錯,而原名卻是簡單明了
    很多明星的名字都很特別,讓人看一眼就印象深刻,比如鞠婧禕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會讀錯「禕」字,那麼鞠婧禕怎麼讀才是正確的,你剛開始的時候是否也讀錯了呢?不過有些明星的名字確實挺容易讓人念錯的,就像鞠婧禕的名字。估計很多人一開始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都會在心底裡疑問鞠婧禕的名字怎麼讀,即使讀出來了可能也是錯的。這個名字可真是考驗人的認字水平,也不得不承認中華文字博大精深。「禕」字在日常生活中算是比較少見的,所以不知道怎麼讀亦是情理之中的,這個字很容易讓人按照右偏旁來讀,但發音可是天差地別的。
  • 上海爺叔有話要說!
    前段時間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一家新開的奶茶店因為店名太奪人眼球在網上「火」了一把這個不同尋常的店名上海的朋友請跟我念▽尋~Xi~當時就有不少網友提出質疑開在上海的店鋪取個這樣的店名?也太不合適了吧???為什麼網友意見這麼大?
  • 他在新民晚報夜光杯上堅持3年,用篆刻給上海閒話「翻花頭」
    圖說:《滬語百印》書影 官方圖熟悉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上海閒話」,幾乎每周都可以看到海派篆刻名家周建國的篆印,其以上海地方俚語民諺為內容,耳熟能詳,琅琅上口。持續發表3年後,周建國從百餘方印中甄選精品,集結成《滬語百印》,近日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上海書法家協會公眾號昨日頭條推薦這部饒有特色的篆刻新著。周建國回憶,韓登安先生治過一方「起馬人」,這對他是一個啟發。韓登安先生曾在西泠印社曾任總幹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聘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起馬人」的意思是「起碼人」,就是「小巴蠟子」的意思,這是謙遜的定位和獨善其身的警策。
  • 上海話中,「奚」字在姓氏裡怎麼讀?
    2、上海話中,「奚」字在姓氏裡怎麼讀? 3、上海話裡的「開年禮拜九」是什麼意思?
  • 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有上海戶口是否算上海人?
    小魔頭甚至在這其中看出了一點「劃陣營」的意味~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回答的吧!▣「現身說法」土著派▼周晟上海的傳統到底是啥?我的觀點就是上海人就是上海人,外地人就是外地人,但並不意味著外地人就比上海人差了。才才本人是絕對正宗上海人,三代都是上海籍,有發言權。其實換個問題,「黑人和中國女人生下來的小孩算不算中國人?」vs「白人和中國女人生下來的小孩算不算中國人?」vs「亞洲人和中國女人生下來的小孩算不算中國人?」,是不是是你自己定義的?
  • 上海閒話|馬尚龍:牛奶和愛情
    發展到石庫門和新式裡弄,前後門更是上海民居的普遍格局,前門朝南,後門向北。上海人進出自己家門以後門為俗常。當年的營造師怎麼也沒有想到,幾十年後社會生活「走後門」盛行,出典就在上海弄堂民居的前後門格局。很多弄堂人家保持著過往的前後門傳統,信箱、牛奶箱是釘在後門門上。人家多了,門上釘不下,做一點延伸,釘在了後門一側的外牆上。很多上海人都有這個記憶,每一門戶的後門外七上八下的都是小木箱。
  • 是正宗的上海菜嗎?
    是正宗的上海菜嗎?這可是上海人最愛的一道菜哦,劇中羅晉飾演的徐姑姑就是一位正宗的上海人。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草頭到底是什麼菜吧,草頭又名草子,是江蘇,上海,浙江一帶比較喜歡吃的一種蔬菜,這種蔬菜口感清香,炒著吃特別好,尤其是現在這個季節。炒好的草頭口味清新,爽口開胃。
  • 用方言選秀普及滬語,《滬語人氣王》讓年輕人更愛說「上海閒話」了!
    滬語承載著上海的城市記憶,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2020年6月12日,致力於滬語文化傳播和推廣的方言選秀節目《滬語人氣王》在上海都市頻道首播,節目一經播出便引起了很高的關注度,也讓觀眾看到了一群在方言傳承上努力創新的優秀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