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兵馬俑拍照的人說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妻子:背後有800多個爺撐...

2021-01-16 北晚新視覺網

今天,#給兵馬俑拍照的人# 登上熱搜,這個人就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攝影師趙震。他說,「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他的故事,被千萬網友關注,近十萬網友點讚。

趙震的工作是給秦始皇兵馬俑拍攝證件照。目前,他已經完成了兵馬俑一號坑862尊陶俑的拍攝。在最新一期的《國家寶藏》節目中,趙震從幕後走到臺前,分享自己和秦始皇兵馬俑的今生故事。

對趙震而言,「進入一號坑,那就是我的世界了」,拍攝秦俑就是在和祖先對話。因為秦俑坑不能打燈,有時為了給一張照片拍出最美的自然光線,他甚至會等一年。

有關這份「全世界最棒的工作」,趙震和總臺記者分享了更多不為人知的細節故事。↓↓↓

兵馬俑身份證

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1997年至今,趙震在博物院工作了20多年。一尊尊兵馬俑的「證件照」多出自他手。

每一尊兵馬俑都有自己的文物檔案。所有文物檔案的總和叫文物總帳。它像一個戶口本,家裡添丁進口都要補充更新。每一尊俑的保存現狀、是否經過修復、是否參加外展、是否有新俑出土,都要重新記錄。對於圖片像素不高甚至是年代久遠的黑白膠片,都要進行信息更新。

趙震和他的同事們,就是要給兵馬俑的文物總帳做新的補充。通俗的說,就是給兵馬俑們拍攝身份證。

下坑拍攝需要審批,為了文物安全,需要幾個部門的同事配合趙震下坑,有時也能給他布置機位搭把手。

下坑時趙震精心做好準備,沐浴更衣,下坑前一小時停止進食,穿上最軟的鞋和貼身的工作服——圍裙,他小心翼翼地下坑開始工作。

△圖中趙震的圍裙被他稱為戰袍,陪伴了他近五年時間

一號坑的兵馬俑之間距離極近,只有30-40cm。為了保護文物,冬日嚴寒只能穿薄薄的衣服,僅在腰上貼一圈暖寶寶。為了不刮到秦俑,臃腫的攝影背心早已成為下坑的著裝「禁忌」;相機包不能攜帶,只有把電池放在最貼身的地方,用體溫來保持工作狀態。這份溫熱就這樣從電池傳遞到每一張照片。

夏天同樣不好受,趙震說一號坑就是「減肥培訓班」,一整天拍下來,出汗多到像洗了澡,一摸臉,汗都變成鹽粒。圍裙已經鹽化到能站在地上。

為兵馬俑拍攝證件照不單單只有正面,側面、髮髻、鞋子......所有的細節都要拍攝到位,為了完整拍攝一尊秦俑的不同角度,趙震蹲著、趴下、起立、不停地走動…….拍攝一尊俑至少用時一小時。

△圖選自趙震朋友圈,他配的文字是:聽得見搖旗吶喊,天摧地塌陷;看得見耀武揚威,披袍擐甲。

這樣的勞動強度,趙震有時坐著都能睡著,回家能吃一大鍋飯。一號坑身份證拍攝完畢,趙震瘦了12斤。

日復一日,趙震覺得工作枯燥麼?他說一點也不,「我擁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我會讓所有攝影師羨慕嫉妒。」這份喜悅溢於言表。

對於拍攝兵馬俑,一開始覺得對著冷冰冰的器物,現在覺得這就是拍攝人。趙震會稱呼秦俑為「爺」,是尊敬也是親切。拍攝過程中,四目相對,兵馬俑仿佛在呼吸。趙震還會和「爺」互動:「爺現在光不錯,咱們保持住再來幾張。」

讓趙震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秦俑的鬍鬚和下唇發現了指紋,是千年前塑造這尊秦俑的工匠留下的。剛剛發現時,他腦子轟地一聲,幾乎傻在原地。

那種感覺很微妙。同一個位置,製作兵馬俑的秦朝工匠仿佛剛剛離去,留下指紋印跡,下一秒趙震接踵而來。「這一秒」的時間,跨越了2200年。

驚喜遠不止於此。每年兵馬俑都會「復活」一次。所謂的復活,是光與影的功勞。鉛灰色的文物在陽光下瞬間變得流光溢彩,如獲新生。

秦俑坑嚴禁使用閃光燈,到了十二月末,自然天光特有的角度灑在兵馬俑臉上,鉛灰色的面龐在映照下變得五彩斑斕,栩栩如生。那時,這支沉默的軍隊,「不動如山,動則如火掠林」。馬蹄聲廝殺聲重新回來了。

為了等待每年的「復活」,趙震十二月底會去蹲坑。從下午兩點到太陽西落,哪怕一年只能拍出兩張這樣的片子,都非常值得。

他想用鏡頭拍下所有

遊客「哇哦」的表情

2200年的兵馬俑,在趙震眼裡,不是老爺爺更像是20多歲的蓬勃少年。


今年的五四青年節,他發了一條微博,祝福永遠年輕的秦俑,青年節快樂。

這些「少年」千人千面,在趙震的鏡頭下,特色更加清晰明顯:有小圓臉、國字臉、還有高鼻深目的胡人;他們姿態各異:有的目光堅定,有的神色輕鬆。他們是獨特的個體,又是氣勢磅礴的群像。

△圖為趙震和「爺」的合影,他說這尊秦俑很像「滅霸」

趙震在社交媒體上的頭像是兵馬俑的側臉,眉目英挺線條流暢,輪廓清晰。這是東方男子特有的男人味和精氣神,是祖先特有的精神面貌,特別美。

等身的兵馬俑,和人一樣高大。通過鏡頭,四目相對,他們仿佛活過來了,血肉豐沛,呼吸均勻、情感飽滿。這種對視,無聲勝有聲,一眼千年。

趙震不自覺地想像起當時的秦帝國,「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那個年代很迷人,如火山般噴薄爆發出燦爛的文明。那種觸動在心裡,是一場地震。他相信百萬無名將士以血肉之軀安天下;相信中國基因裡的獨特美,美在嚴陣以待的秦兵百萬,剛毅堅定、大氣磅礴。

用最清晰的照片、最近的距離把這種震撼之美帶給觀眾,是趙震的工作意義。

疫情前,下坑拍攝的趙震總能聽到來自世界各地參觀的遊客,用不同的語言腔調,說一句話:哇哦!

驚嘆的背後是震撼。趙震曾想用攝像頭把所有「哇哦」的表情拍下來。因為環境因素影響,計劃暫時擱置。但他總想有一天,能啟動這個項目,記錄下不同面孔,不同語言的「哇哦」。這是世界對兵馬俑的震撼,更是對中華文化的震撼。

「守陵人」與「守陵人家屬」

趙震的微信名叫「守陵人」。從小到大,趙震都守在這兒。小時候,父親在博物館工作,寒暑假他在秦俑村度過,趴在一號坑欄杆上,看著父輩們圍著兵馬俑工作。

當時條件艱苦,吃餛飩都得騎自行車跑三四公裡,但趙震覺得很幸福。村裡人很親切,不靠別的,靠的是大家都叫兵馬俑一聲「爺」的情。

後來,趙震成了文物攝影師,博物館成了他的家。兒時叫的一聲「爺」,就這麼一路叫了下來。

趙震說,我就是這裡的守陵人,他妻子也會玩笑說,那我也改名叫守陵人家屬。在夫妻倆眼中,守陵人這個名字,一點不瘮人,還格外溫情。

趙震和妻子有個習慣,晚上喜歡繞著秦陵遛彎,他們稱之為「走陵」。有時候颳大風下大雨,也會去秦陵走一圈,和「爺」說說話。

「走陵」一圈,剛好5.20公裡。每次夫妻倆走完,趙震總想說一句很俗但很想說的話:「達令(darling,譯為親愛的)我帶你來看我守的大陵」。都是最愛的人,都是要守護一輩子的事。

其實,趙震妻子也是他的「特別攝影助理」,有時候助手不夠,妻子會幫著拿筆記本和電池。無法進入文物區,妻子就遠遠在文物區外面看著他。有時候趙震想起來妻子的樣子就鼻子酸酸的。

細想那個場景,其實也很浪漫,女孩攥著電池,急匆匆地奔向兵馬俑一號坑。她傳遞的不是十萬火急的軍情奏報,更像是獨屬於兩個人特有的浪漫密語。

△圖為趙震在妻子生日時送給她的畫

有時結束工作回家,渾身是土,口罩都是黑的。有時候趙震妻子打趣說「不讓進門」,他會說這可是2000年前的灰,別人想要還沒有呢!

△圖為趙震工作完一天,口罩已經黑了

「我志願守護跪射武士俑

守護秦風赳赳「

趙震對總臺記者表示,博物館裡的所有人,和一號坑的秦俑一樣,沉默不語,隊列整齊,朝一個方向,勇往直前。守陵,守的是秦陵,守的也是所有文物工作者的情懷夢想。

其實,秦俑們也守著趙震。起初本不打算參加《國家寶藏》的趙震,因為妻子的一句話,堅定了決心。她說:「背後有800多個爺撐著呢,怕什麼!」一下子就讓他定了心:「我的800多個爺就是我的底氣!」這才有如今趙震站在《國家寶藏》的舞臺,向億萬觀眾與網友講述與國寶有關的故事。

其實,趙震的職業不只是文物攝影師,他還喜歡通過畫筆描繪不一樣的歷史世界。

對國家寶藏,他有自己的理解:在文物工作者的眼中,寶藏不一定價值連城、金碧輝煌。但一定是文化精神承前啟後的路標,讓我們了解自己,時刻提醒我們是誰,我們要成為誰。

趙震受邀成為《國家寶藏》節目的國寶守護人,守護跪射武士俑,守護的更是所有中國人的文化家底。

舞臺上的趙震目光堅定,擲地有聲:

我們志願守護

跪射武士俑

守護歷史

守護秦風赳赳!

趙震的工作步履不停,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鏡頭,讓大家看到秦俑的昂然氣概,讓大家更理解,秦俑造就的精氣神,至今仍奔流在我們體內;讓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的歷史文化之美,精神力量之美!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歷史背景

人殉是伴隨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隸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項殘酷而野蠻的喪葬制度。人殉最興盛的時代是殷商時期,商代貴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陽殷墟王陵區內,已發掘的十幾座大墓中被生殉、殺殉的多達五千餘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訓,強調「明德保民」。周禮的誕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現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並未根絕。到了春秋時期,列國爭霸,時代動蕩,人殉復燃。戰國時期,諸侯各國先後廢止了人殉制度。秦獻公元年(前384年),「止從死」 ,秦國正式廢止人殉制度。

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變革促使葬俗發生了變化,出現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來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當人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之後,「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秦俑之所以在規模、寫實程度上達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還與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開。

歷史沿革

《史記》載: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慣例開始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9年之久,兵馬俑是修築秦陵的同時製作並埋入隨葬坑內。

秦子嬰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難。據《史記·高祖本紀》、《漢書·卷一·高帝紀第一上》 、《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第六》等史籍記載,項羽攻入關中後,大規模破壞秦始皇陵,地面建築毀於一旦,並挖掘了帝陵,兵馬俑在這場浩劫中也損毀嚴重。考古發掘情況表明,一號俑坑和二號俑坑有黑色木炭遺蹟,說明一、二號俑坑的塌陷都是因為被火焚燒後造成的。

1974年03月,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農民,在陵東1.5千米的地方打井時,發現幾個破碎的用泥土燒制的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經陝西省考古隊勘探和試掘,兵馬俑重見天日。

1974年07月,考古工作者開始對陝西臨潼縣秦始皇陵東側的秦代兵馬俑坑進行發掘工作。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9年0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開始第三次大規模發掘。

建築結構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裡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牆。牆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牆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

(原標題:「給兵馬俑拍照的人」衝上熱搜!原來是他)

來源:綜合自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百度百科

流程編輯:U016

相關焦點

  • 「給兵馬俑拍照的人」衝上熱搜!原來是他
    本文轉自【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今天,#給兵馬俑拍照的人# 登上熱搜,這個人就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攝影師趙震。他說,「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他的故事,被千萬網友關注,近十萬網友點讚。趙震的工作是給秦始皇兵馬俑拍攝證件照。目前,他已經完成了兵馬俑一號坑862尊陶俑的拍攝。
  • 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1、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最近,《國家寶藏3》中的一個視頻片段登上了熱搜,引得無數網友熱淚盈眶。.這個視頻片段的主人公是一個「給兵馬俑拍照的人」,名叫趙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一名文物攝影師,負責拍攝秦俑考古發掘和館藏文物有23年之久。「我覺得,我擁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趙震的工作是給秦始皇兵馬俑拍攝證件照。
  • 手機掉兵馬俑坑就不屬於你了?導遊:是文物了,要拿回只能這樣!
    引言:「手機掉兵馬俑坑就不屬於你了?導遊:是文物了,要拿回只能這樣!」歡迎收看本期本期內容,小編在此感謝觀眾大大們的賞臉,小編致力於傳播最優質的旅遊內容,讓你足不出戶,看遍世界!而在眾多的休閒娛樂活動當中,我們國民尤為喜歡出去旅遊,旅遊可以說是大家閒談話題中的香餑餑,去過哪裡有玩,也都會分享給左鄰右舍,推薦他們下次也去遊玩。在大環境的影響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慢慢喜歡上了旅遊,我們國家幅員遼闊,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那可謂是數不勝數,而要在眾多的旅遊景點中選出一個最能代表我們國家的,那莫非秦始皇兵馬俑了,就連柯林頓總統都曾特地去參觀過。
  • 全世界的女生得不到的男人-戳爺
    那個全世界的女生都得不到的男人-戳爺,戀情結束了。戳爺有很多寫給他的男友的歌,都很好聽。最深入人心的一首《for him》一開始是一段非常好聽的旋律,像蜜戀情人之間的甜蜜。之後緩緩而來戳爺磁性的聲音。我有很多缺點,殘缺不全,而你修殘補缺,恰巧補全了我所有的缺點。我們是如此天造地設的一對,像世界上最甜蜜的戀人,任何人都無法將我們分割,雖然許多人還是不看好我們,說我們不會走很遠。但我們依然愛瘋狂,誰都無法分開彼此,我們也都離不開彼此,我們才分開一分鐘,就好像相隔一年那麼久。
  • 世界上最冷的村莊,屋外「哈氣成冰」,卻因溫泉而聞名全世界
    世界上最冷的村莊,屋外「哈氣成冰」,卻因溫泉而聞名全世界旅遊能讓人們接觸到很多與自身不同的文化習俗和生活習慣,極大程度上緩解自身的工作壓力,還能見識到世界上很多奇特而神秘的景色。現如今旅遊已經成為人們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很多人都非常喜歡旅遊。世界上有很多旅遊景點,較為出名的也有很多,就像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阿爾忒彌斯神廟、奧林匹亞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羅德島太陽神巨像、亞歷山大燈塔和中國秦陵兵馬俑。其中有6個已經損毀了,遊客們只能見到剩下的胡夫金字塔和秦陵兵馬俑。
  • 那個掰斷兵馬俑手指的美國小夥怎麼樣了,他為啥被判無罪
    在過去的40多年裡,總共有80多個國家曾經借走一件或數件兵馬俑展出過,每次都安然無恙。 直到2019年4月上旬,關於麥可·羅哈納的案子才公開審判,然而,審判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由12人組成的陪審團人員,對麥可·羅哈納的罪行如何定性展開激烈討論,最終,有7人相信麥可·羅哈納辯護律師的說法,律師認為:麥可·羅哈納當時喝醉酒,這只是他醉酒後一個無心的過錯。
  • 兵馬俑是用活人燒制而成?專家將裂開的兵馬俑拿去檢測,真相大白
    更重要的是,秦始皇廢除了人殉制度,代之以成百上千的兵馬俑。需要知道的是,滿口以禮儀自居的西周時代都在實習人殉,其殘忍程度不要於血腥的奴隸制度。雖然兵馬俑已經取代了人殉制度,但依然有人認為它們是用活人來燒制的。那麼,這是真的嗎?一、被發現的兵馬俑「七大奇蹟」的說法,最早由著名的旅行家昂蒂帕克(Antipatros)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提出。
  • 這個兵馬俑膚色獨樹一幟,看到的人都說真稀奇!
    這個兵馬俑膚色獨樹一幟,看到的人都說真稀奇!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無數先賢聖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遺產,本來這些寶貴的財富陪伴著他們長眠在地下,但是隨著盜墓和一些自然災害的破壞,國家無奈就要對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遺產進行搶救性的保護。也正是靠著這些機會,我們才能見到許多歷史上非常珍貴的瑰寶。
  • 血型+星座:最棒的妻子,旺夫排行榜前5
    成功者背後站著的女性,往往都是「旺夫」的。和旺夫的女性一起,人生可以說是得心應手、美夢成真的節奏。夫貴妻榮,愛人的成功也讓妻子得到更多的幸福,不是嗎?今天,花卷給大家帶來了星座+血型旺夫排行榜前五名,說不定,你也在其中哦!
  • 去西安旅遊,一不小心把手機掉兵馬俑裡怎麼辦?導遊給出這樣答案
    在中國,有許多美麗的風景名勝可以讓遊客欣賞,許多人喜歡在假期裡和家人一起出去度假,旅遊是增進彼此感情交流的好方法,現在,許多旅遊景點都吸引了大批遊客。部分遊客喜歡欣賞自然景觀,部分遊客喜歡參觀名勝,西安是一個古老的城市,有許多歷史文物,有許多博物館,其中最著名的是兵馬俑遺址,人們在參觀、觀賞的時候,往往不知不覺地就被感動了。來博物館後,拿出自己的手機拍下照片,由於遊客人數眾多,經常會有人擁擠,遊客拍照時,由於太擠,可能手機掉進了兵馬俑坑,忘了帶手機,在兵馬俑裡面該怎麼辦?
  • 陝西兵馬俑博物館,有幾位老人,他們做360行之外的「特殊」工作
    陝西西安的秦兵馬俑博物院,卻有這樣幾個人,他們的行業脫離於三百六十行之外,是中國最奇特的職業,放眼全國也只有這裡存在,究竟是一種什麼職業呢?,同樣不在常規職業之中,卻被許多人羨慕,它叫做「職業籤名人」。
  • 兵馬俑主人並非秦始皇?4條鐵證無法反駁,背後主人或另有其人
    圍繞著秦始皇的歷史疑案確實是太多了,有學者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揭秘兵馬俑的主人到底是不是秦始皇呢。而發掘兵馬俑的1號、2號、3號坑恰好與秦始皇陵封土堆也是有一定距離的。所以,很有很可能兵馬俑是屬於宣太后的,現在被認定為是秦始皇陵封土堆的地方是秦始皇陵。
  • 最喜歡的是鳥語林,拍照很棒
    上次來鄭州動物園記不得是自己幾歲的時候了那時候就覺得動物園好大小動物們都好可愛時隔多年,男朋友再次帶我逛動物園感覺一切都熟悉又新鮮如果玻璃能再乾淨一點就好了最喜歡的是鳥語林,拍照很棒鳥的種類也很多,可以零距離接觸最後還買了胡蘿蔔餵羊駝小羊駝眼睛大大的特別可愛一隻大羊駝搶吃的還衝同伴吐吐沫真的太有喜感了
  • 兵馬俑真是用活人燒制的嗎?一尊裂開的兵馬俑,終於解開千古謎團
    古人的智慧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多讓人嘆為觀止的神奇建築,那些鬼斧神工的建造技術讓所有人都為之感到,這宛如是奇蹟的出現。 而在我們如今的世界裡,那過去的「七大奇蹟」之說,卻是已經變成了「八大奇蹟」。而那多出的讓世界震撼的一位,則是秦始皇陵中出土的兵馬俑了。
  • 一張心酸的小考拉照片背後,是一群做著全世界最幸福工作的人們...
    原標題:一張心酸的小考拉照片背後,是一群做著全世界最幸福工作的人們... ​​​​話說,最近一名日本網友發了這麼一條推,「我也好想做這樣的工作,託著考拉寶寶的屁屁賺生活費。」這條推很快就得到了廣大日本網友的共鳴,收穫8萬多轉發,近20萬的點讚。其實這張照片背後有個又暖又心酸的故事...
  • 電視棒工作原理很簡單 有網絡就能變身智能電視
    ,叫做USB電視棒的東西,商家可以說是花足了心思來做廣告宣傳,當然其中也是相當暴利的。   電視棒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看電視的USB棒。外觀酷似u盤。 目前市面上主要存在很多類型的USB電視棒,分別是網絡電視棒,網絡電視棒網絡電視棒---簡之而言是插到電腦上通過網絡收看電視節目的。看似U盤,插入電腦USB接口即自動運行,類似於 media player. 可以收看全球6000多個電視臺,收聽20000多個廣播電臺,終生免費。
  • 漲知識:為什麼兵馬俑都是單眼皮?小編來告訴你答案!
    也許秦始皇兵馬俑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參考。1974年3月,幾個村民在打井的時候意外發現了秦始皇陵兵馬俑,這隨即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震動。數十年來,俑坑進行過幾次大規模的發掘,現在共計出土了8000多件陶俑,每一個都堪稱藝術瑰寶。如果你到過兵馬俑,或者哪怕只是在電視、網上看到過有關他們的圖片或影像。就會發現儘管他們神態各異,但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單眼皮,總之未看過雙眼皮的兵俑。
  • 月季花有3000多個品種,這3種榮獲「全世界最受歡迎月季」殊榮
    本期文章小編要給大家分享3種特別美麗的月季花,它們榮獲「全世界最受歡迎月季」的殊榮,是月季花裡的經典品種,非常值得擁有。月季花有3000多個品種,這3種榮獲「全世界最受歡迎月季」殊榮月季花是我國原生的傳統花卉,在我國擁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在近代被歐洲各國引進,與當地薔薇雜交,培育出多種月季,目前為止,世界各地的月季品種多達3000餘種,月季花可以說是世界上品種最多的花卉。
  • 《木乃伊3》不得不說,讓兵馬俑復活是個不錯的點子
    必須說,重振兵馬俑是個好主意。《木乃伊》系列的賣點在於古今關公與秦瓊的大戰。不是木乃伊闖入現代城市,就是21世紀的人們深入到古代文明的地下墓穴。這也導致木乃伊系列的選擇不多,非常有限。因此,選擇復活兵馬俑其實是一個不錯的舉措。另一方面,從國內電影票房的歷史來看,秦始皇近年來的電影票房相當不錯。如果說2002年《英雄》的票房收入超過2億元,主要是因為張藝謀(張藝謀電影的票房收入僅次於《金甲》),那麼2005年國產電影的票房冠軍《神話》的票房收入就超過9000萬元,可能不僅僅是因為成龍(這也是成龍在中國票房最高的電影,比《寶貝計劃》還要高)。
  • 《貓和老鼠》真人版電影官宣,是爺青回or爺童毀?
    《貓和老鼠》這部經典動畫片大概就不存在代溝的問題了由威廉·漢納和約瑟夫·巴貝拉於1940年創作的系列動畫短片《貓和老鼠》曾十年內斬獲7次奧斯卡獎作為全世界最廣為人知的經典動畫角色之一音效師有時親自上陣,現編配音動畫師助手在畫中間幀平均1部動畫需要1.5w張在賽璐璐上的顏料需仔細混合這才有了視覺場景精緻畫面豐富難以被超越的經典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