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是用活人燒制而成?專家將裂開的兵馬俑拿去檢測,真相大白

2021-01-08 格子說歷史

引言

2008年9月2日,一部由李連杰主演的《木乃伊3:龍帝之墓》上映以後,迅速引起國內觀眾的關注和討論。

電影中,龍帝一聲令下,成百上千的兵馬俑從地層中拔土而起、氣勢如虹,給人以極大的震懾,秦始皇的千軍萬馬真的復活了一般。

後人將秦始皇定義為「暴君」,是從他的一生的所作所為來定義的。一、他的一生都沒有殺死功臣,沒有像劉邦和朱元璋般的「飛鳥盡、良弓藏和狡兔死、走狗烹」,非常愛護手下;二、「焚書坑儒」;三、建造萬裡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和保護民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更重要的是,秦始皇廢除了人殉制度,代之以成百上千的兵馬俑。需要知道的是,滿口以禮儀自居的西周時代都在實習人殉,其殘忍程度不要於血腥的奴隸制度。雖然兵馬俑已經取代了人殉制度,但依然有人認為它們是用活人來燒制的。那麼,這是真的嗎?

一、被發現的兵馬俑

「七大奇蹟」的說法,最早由著名的旅行家昂蒂帕克(Antipatros)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提出。

如今,「七大奇蹟」的含義已經出現改變,由美國人洛厄爾·託馬斯重新定義,它們分別指代金字塔、亞歷山大燈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阿爾忒彌斯神廟、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和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然而,這些都是來自西方的最早定義,隨著秦代兵馬俑的發現,「七大奇蹟」也變成了「八大奇蹟」。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綜合評估後,正式將兵馬俑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並評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從此,兵馬俑不僅僅是陝西的名片,也是中國的名片。

1974年3月,西楊村村民楊志發在秦始皇帝陵以東地區打井時,偶然發現了眾多的陶俑製品,它們有馬形、人形、弓形等,都栩栩如生,給人以極大的震撼。

楊志發馬上意識到,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文物。為保護它們,他很快將消息報給當地的文物局。經過考古人員和文物局的發掘,從陵墓東邊三裡距離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又發現很多的兵馬俑坑。從此,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秦始皇陪葬品露出地表,與人們見面。

1975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用於文化知識教育。到1979年的10月1日,博物館最終建成並對大眾開放。

雖然已進入博物館,但發掘和搶修的工作一直在進行。2009年6月13日,工作人員正是對兵馬俑的1號坑進行第3次大規模的發掘,期間發現有很多上了色彩的兵馬俑,可惜出頭不久便因氧化而脫色。

總而言之,自從兵馬俑出土以後,它們便以極其特殊的方式震撼世界,既是中國的文化符號,也是一張不可抹去的名片。

那麼,什麼是兵馬俑?

二、記載中的兵馬俑

據相關的專家表示,他們對所發掘出的兵馬俑進行統計後,發現每一個俑都極其特殊,像是從同一個模子裡面刻出來的,但服飾、樣貌、頭飾和姿勢等的區別又讓人們打消這一念頭,只能認為每一個兵馬俑都代表不同的人,很有可能不是出自同一個模子。

就如秦始皇的期望一樣,它們被安置在陵寢的周邊以後,就一直拱衛著秦始皇的地宮。關於地宮和兵馬俑的記載,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基本上談及到的內容比較少。

就目前而言,只能從《史記》的一兩句話中看出端倪。敘述中的描述,秦始皇中公元前247年就開始建造陵寢,工作一直延續到去世後的兩年才完成。

工程的主要負責人是李斯,他親自設計,並監督著數不盡的勞工在打造。為滿足秦始皇的要求,所有徵召勞工和設計開支都由他來監管。

秦始皇在13歲即位,直到去世後地宮還在修建,期間經歷長達39年之久,為歷史之罕見。所以,有人在此基礎上作出推測,認為自稱是歷史上第1個皇帝的秦始皇必然會建造前所未有的大公墓,以匹配自己前所未有的大一統功績。

從兵馬俑的出土數量和建造程度來看,這一猜測是極有可能成為真實的。畢竟,用近40年的時間才修完的地宮,不可能是豆腐渣工程。

看到栩栩如生的兵馬俑後,一些人又產生了奇特的想法,認為那是用真人燒制而成。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三、兵馬俑是用活人燒制而成?專家給出答案

專家們在秦始皇陵墓附近挖掘的過程中,沒有發現人體骨頭,發現更多的是美輪美奐的兵馬俑。由此可以看出一點,被認為是暴君的秦始皇去世的時候,用兵馬俑代替人殉制度。

其實,秦始皇這麼做有一個很深的歷史緣由。從秦獻公元年(前384年)起,秦國正式廢止人殉制度。秦獻公一度昭告天下,「止從死」 ,這是我國歷史文明的一大進步。

自成排的兵馬俑被發掘以後,便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從俑坑到兵馬俑的設計,都有非常高的講究。俑坑布局合理,結構按照一定的原理來完成,坑的深度在5米左右,每隔3米架起一道由東向西的承重牆。

就目前來看,共有三個兵馬俑坑被發掘出來,坑的走向呈品字形排列。坑中陳列著眾多的武士俑,平均身高在1.8米左右,最高的有1.9米以上,最低的在1.72米左右,而陶馬一般是1.72米,長度為2.03米,戰車的模樣與實用戰車的大小一樣。

經過考證,這一些比例並非是秦朝時期的真實還原。據查證,全國人的身高一般在1.65米左右,而兵馬俑的身高則有一些誇大,更符合現代人的身高,但目前全國平均身高也還不到1.8米。

兵馬俑是一個大的概念,特指人形構造。此外,還有鈹、矛、戈、殳、弓、弩、箭鏃、劍、彎刀和鉞等的俑。青銅器都經過特殊的防鏽處理,2000多年爺保存期原來的樣子。據說,它們是當時的實戰武器。

人俑形狀各異,臉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齡不一而論;各個不同等級也可以通過穿著打扮表現出來,軍吏一般頭戴長冠,數量比武將要多。

如此傳神的東西,難道真的是用活人燒制而成嗎?在挖掘的過程中,一天陶俑已經破碎,專家積極地對其進行搶修。經專家的檢測,人形俑之下是真空的,沒有發現人體骨骼等組織。所以,用活人製造兵馬俑的謠言和猜想不攻自破,它們都是一個個用陶冶燒制出來的,不是用活人製造出來的。

結語

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可以認為是功過參半,但貢獻總比過去過多。如果他當時沒有順著時勢的發展統一全國,那麼中國將繼續延續戰國時期的混亂,民不聊生不僅是一種常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受到很大的阻礙。

所以,統一天下的是大勢所趨,同時也是秦始皇順勢而為的結果。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人指責他的「焚書坑儒」。之所以認為他是暴君,很大程度上都與宮殿構造、長城修築和地宮修建等有關。

參考資料

《史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兵馬俑真是用活人燒制的嗎?一尊裂開的兵馬俑,終於解開千古謎團
    而那多出的讓世界震撼的一位,則是秦始皇陵中出土的兵馬俑了。它們距今有著超過2000年的歷史,可在出土後卻呈現出了一種極其逼真的形象與色彩,超乎人們想像的製作讓世界在見識過之後毫不猶豫把它列為了奇蹟之一。 但同時,那驚為天人的生動人俑,一度給了人們一種他是以活人燒制出來的想法。可以看出表情面紋的陶製人像,栩栩如生宛如蓄勢待發的兵傭,這都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
  • 秦始皇兵馬俑謎團重重,專家給出三個燒造方法,無法令所有人點頭
    仔細觀察秦兵馬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所有的兵馬俑並非同一張面孔,而是「千人千面」,並且身體高矮胖瘦也各有不同。專家們在研究秦兵馬俑時,特意對陝西人的平均身高進行了統計,結果發現秦兵馬俑的身高與陝西人平均身高几乎吻合,也就是說秦兵馬俑都是按真人比例大小仿製而成,毫無一絲誇張的藝術手法。
  • 一個特殊的兵馬俑,專家看了也無法解釋,現在很少被展出!
    一個特殊的兵馬俑,專家看了也無法解釋,現在很少被展出! 文/縱觀國史 兵馬俑也也是秦始皇兵馬俑,是中國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兵馬俑是中國的首批同時也是屬於世界的寶貴的歷史遺產,曾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 考古發現大量線索,卻意外顛覆兵馬俑用途,專家:真相令人震撼
    其實這個問題近年來我們的專家學者們也是開始在疑惑這個問題,其實這個疑惑非常的有意義。 我們知道近年來對於秦始皇的歷史評價其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起初在學校的課本中乃是古籍中,對於秦始皇的描述可以說都是非常負面的,說他是千古暴君,什麼犯下了滔天罪孽,比如修築長城、焚書坑儒等等。
  • 兵馬俑中一張詭異的臉,專家至今難以解釋,現已被禁止出境展覽
    兵馬俑中,有一張連專家都無法解釋的「臉」,如今禁止出國參展現在國外的人只要一提及中國,都覺得中國是非常神秘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這上下5000年的歷史裡,也流傳了很多的古典書籍。在公元1962年的時候,秦始皇陵被挖掘出來,隨著時間慢慢的推移,大家發現兵馬俑挖掘出來的是越來越多,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尊特別的兵馬俑出現在了大家的眼前。首先這個兵馬俑的姿勢和其他的完全不一樣,其他的兵馬俑都是站著的,但是唯獨他是一個跪狀的人俑,這還不稀奇,畢竟雖然這樣的人俑很少見,但是還是有的。可是這尊兵馬俑最獨特的地方就是,他的臉居然是綠色的,所以大家都把它稱之為綠臉人俑。
  • 兵馬俑中,有一張連專家都無法解釋的「臉」,現在禁止出國展覽
    說起兵馬俑,堪稱是我國舉世矚目的世界珍品,更是號稱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最初問世時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與關注。它更是展現了秦國這一歷史階段的威嚴,更赤裸裸地表現過兩千年前中國精湛的雕塑工藝和高超的冶金技術。總而言之,它就是文明的展示,也讓中國引以為傲。如今,專家們依舊在研究著兵馬俑,其中文官、武士、將軍、跪射和馬都蘊藏著豐富的探索內涵。
  • 秦始皇兵馬俑都是單眼皮,是工匠偷工減料嗎?專家:是人種不同
    今天就說一說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吧,從1974年兵馬俑被發現以後,在世界上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到1987年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第八大奇蹟」,這個旅遊景點至今也接訪了200多位外國國家首要與領導,可以說風光無限了。
  • 秦始皇為所有兵馬俑都配了兵器,如今為何沒了?專家:被他搶走了
    秦兵馬俑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是秦始皇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奇蹟殉葬品,一經問世就轟動了世界,堪稱千古無二。秦始皇出手闊綽,陵墓配置均屬頂級,所有兵馬俑等人大小,全部手持兵刃利器,可是為什麼我們如今看到的兵馬俑,手中卻是空空如也?有人說,有沒有可能因為長期氧化而腐蝕成了渣滓?
  • 兵馬俑中間的土牆,為何不能挖?它的作用是什麼?
    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這5000年的歷史中,留存下來了很多的歷史文化遺蹟,其中在1974年的時候偶然挖掘出來的秦始皇陵是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所有的專家學者都覺得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大家也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的出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
  • 這個兵馬俑膚色獨樹一幟,看到的人都說真稀奇!
    這個兵馬俑膚色獨樹一幟,看到的人都說真稀奇!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無數先賢聖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遺產,本來這些寶貴的財富陪伴著他們長眠在地下,但是隨著盜墓和一些自然災害的破壞,國家無奈就要對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遺產進行搶救性的保護。也正是靠著這些機會,我們才能見到許多歷史上非常珍貴的瑰寶。
  • 兵馬俑中一張詭異的臉,考古家至今無法解釋,被國家禁止出國展覽
    還有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更是5次參觀兵馬俑。兵馬俑的價值彌足珍貴,為了讓更多外國友人一睹兵馬俑的風採,除了歡迎外國遊客前來參觀,中國也不吝於將兵馬俑帶到國外進行展示,每一次都無一例外地引發轟動,收穫外國人的高度讚譽。
  • 八旬老人用竹條做兵馬俑戰車風箏
    八旬老人用竹條做兵馬俑戰車風箏 2020-11-27 11:47:19  來源:荔枝新聞      近日,陝西西安,83歲老人張天偉用竹子製作了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戰車的動態風箏。
  • 陝西兵馬俑博物館,有幾位老人,他們做360行之外的「特殊」工作
    陝西西安的秦兵馬俑博物院,卻有這樣幾個人,他們的行業脫離於三百六十行之外,是中國最奇特的職業,放眼全國也只有這裡存在,究竟是一種什麼職業呢?,但是秦兵馬俑博物院的這一職業,同樣不在常規職業之中,卻被許多人羨慕,它叫做「職業籤名人」。
  • 被日本人摔碎,被美國人掰斷手指,兵馬俑出土後,受過哪些劫難?
    技術的不到位,也是兵馬俑停止挖掘的原因之一。兵馬俑出土以後,震驚了世界,也成為參與世界展覽的主要作品之一,兵馬俑在異國他鄉也遭遇了眾多的劫難。2017年,兵馬俑在美國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進行展覽,時間剛過一半,人們就發現一個兵馬俑的拇指被強行盜走了。經過一番調查之後發現,2017年12月21日晚9:24分,美國青年羅哈娜,在博物館閉館之後,偷偷地溜進展廳,掏出手機仔細研究一個兵馬俑的手指,還將手臂搭在兵馬俑上進行了自拍。
  • 「給兵馬俑拍照的人」衝上熱搜!原來是他
    △圖中趙震的圍裙被他稱為戰袍,陪伴了他近五年時間 一號坑的兵馬俑之間距離極近,只有30-40cm。為了保護文物,冬日嚴寒只能穿薄薄的衣服,僅在腰上貼一圈暖寶寶。為了不刮到秦俑,臃腫的攝影背心早已成為下坑的著裝「禁忌」;相機包不能攜帶,只有把電池放在最貼身的地方,用體溫來保持工作狀態。這份溫熱就這樣從電池傳遞到每一張照片。
  • 給兵馬俑拍照的人說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妻子:背後有800多個爺撐...
    為兵馬俑拍攝證件照不單單只有正面,側面、髮髻、鞋子......所有的細節都要拍攝到位,為了完整拍攝一尊秦俑的不同角度,趙震蹲著、趴下、起立、不停地走動…….拍攝一尊俑至少用時一小時。村裡人很親切,不靠別的,靠的是大家都叫兵馬俑一聲「爺」的情。後來,趙震成了文物攝影師,博物館成了他的家。兒時叫的一聲「爺」,就這麼一路叫了下來。趙震說,我就是這裡的守陵人,他妻子也會玩笑說,那我也改名叫守陵人家屬。在夫妻倆眼中,守陵人這個名字,一點不瘮人,還格外溫情。趙震和妻子有個習慣,晚上喜歡繞著秦陵遛彎,他們稱之為「走陵」。
  • 「尋人啟事」——十八年前參觀過這個兵馬俑展的觀眾
    跪射俑、中級軍吏俑、一號兵馬俑坑步兵俑、騎兵俑等120件(組)兵馬俑及相關文物首次在貴州省博物館與觀眾見面。據原貴州省博物館社教部主任金萍回憶,兵馬俑展覽一經亮相,就吸引了大批觀眾,不禁感嘆這個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魅力之大。
  • 鏟屎官被遛成「兵馬俑」,笑翻拉布拉多
    有一天RIO爸爸和朋友閒聊,突然朋友和我說有一個"兵馬俑"活了,還會遛狗,RIO爸爸聽了一臉疑惑。心想"兵馬俑"怎麼會復活,還會遛狗?朋友解釋到是有一位鏟屎官他牽著3隻大型犬出門遛彎,被狗溜了不說整個人身上都沾上了泥巴,和"兵馬俑"差不多。
  • 漲知識:為什麼兵馬俑都是單眼皮?小編來告訴你答案!
    也許秦始皇兵馬俑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參考。1974年3月,幾個村民在打井的時候意外發現了秦始皇陵兵馬俑,這隨即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震動。數十年來,俑坑進行過幾次大規模的發掘,現在共計出土了8000多件陶俑,每一個都堪稱藝術瑰寶。如果你到過兵馬俑,或者哪怕只是在電視、網上看到過有關他們的圖片或影像。就會發現儘管他們神態各異,但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單眼皮,總之未看過雙眼皮的兵俑。
  • 秦兵馬俑第三次發掘成果公布 秦代巨人高2.5米
    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執行領隊許衛紅說,已經進行了3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數量較多的彩色陶俑。而兵馬俑「千人千面、千人千色」的猜測也進一步被印證。3年裡,考古工作人員曾先後發現了有黑色眼睛、灰褐色眼睛的兵馬俑,還發現了一個眼珠為紅色、瞳仁為黑色的彩繪兵馬俑頭,讓人震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