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第三次發掘成果公布 秦代巨人高2.5米

2021-01-11 騰訊網

圖為考古工作者正在拂去塵埃,精心修復秦俑頭部。本報記者阮班慧攝

昨日是第7個文化遺產日,秦兵馬俑第三次考古發掘工作成果公布。焚燒兵俑,西楚霸王項羽成最大嫌疑人。此次發掘中發現數量較多的彩色陶俑,其中最大一尊身高達2.5米,腳長54碼。

人類最重要的考古遺存之一,兵馬俑的考古進程一直為世人所矚目。2009年6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始了第三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經過三年的艱苦發掘出土了大量陶俑、珍貴器物以及遺蹟。6月9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秦陵博物院對外公布了重大考古成果。

3年考古出土文物310餘件(組)

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於2009年6月13日正式開始,發掘地點位於一號坑北側中段,具體區域包括三個隔牆和兩個過洞。據了解,截至今年5月,第三次發掘出土了陶俑、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各類文物共計310餘件(組),其中揭露陶馬3組12匹,陶俑120餘件;清理戰車2乘、戰鼓2處、兵器柲10處、弓弩箭箙12處、漆盾1處,另有建築材料朽跡如木、席、夯窩等痕跡多處。

根據發掘方案的制定,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現場採取「保護與發掘同時,展出與發掘同步」的模式,除常規保護外,已經移交實驗室10批彩繪陶俑殘片及脆弱遺蹟模塊,部分彩繪土樣開展了回貼實驗。3年來,至少有140萬名遊客近距離親眼目睹了兵馬俑的發掘,感受到了文化遺產所帶來的神秘。

兵馬俑「千人千面、千人千色」

「最初猜想一號坑裡面文物顏色不會保存得太好,但就目前來看,在陶器和漆木器上均發現了不少彩繪,彩繪情況比預想的要好。柲、弩、鼓等各種器物上的彩繪均有保留。發掘出的陶俑彩繪雖然保存面積較小,但數量卻很多,秦俑服飾上的顏色也非常多。」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執行領隊許衛紅說,已經進行了3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數量較多的彩色陶俑。而兵馬俑「千人千面、千人千色」的猜測也進一步被印證。3年裡,考古工作人員曾先後發現了有黑色眼睛、灰褐色眼睛的兵馬俑,還發現了一個眼珠為紅色、瞳仁為黑色的彩繪兵馬俑頭,讓人震驚不已。

此外,第三次考古發掘還發現了一個級別頗高的將軍俑,它穿的魚鱗甲做工精細,鎧甲邊緣處有彩繪圖案,腰部以下保存完整,俑上殘存有彩繪,呈現幾何形狀,鎧甲甲片較小,說明其級別是相當高的。

「此次發掘發現彩繪俑實屬驚喜,發掘之前考慮這個坑曾經經過種種破壞,預計大部分已經完全脫落,沒想到這次能夠發現大量的彩繪,而且鮮豔程度也突破了我們的想像。」秦兵馬俑一號坑考古隊領隊申茂盛說。

項羽放火燒毀兵馬俑?

長期以來,對於秦兵馬俑被燒有兩種觀點:一個是自燃,就是俑坑裡面有木頭等有機物質,時間一長產生沼氣,然後自燃了;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是人為破壞的。到底是自燃還是人為燒毀,秦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給出了結論。

考古人員在發掘中發現,發掘區的西段有一條南北向甬道貫穿並與北側門道相通,甬道位置的紅土層塊狀板結倒塌,凡是在甬道和過洞附近的俑均被燒壞,嚴重變形變色,有的甚至都被燒化,且這一地區的棚木灰都為白色,可見溫度很高。燒毀的陶俑主要分布在甬道等通風處,此地段的俑損毀就比別的地方嚴重。可見兵馬俑俑坑是人為燒毀的,不可能是自燃的。

「兵俑被焚燒之前曾被人打碎過,因為位置不同,所以著火的火勢大小不一樣,所以形成了顏色不一樣的現象。」究竟是誰焚燒了兵俑?目前來看,西楚霸王項羽的嫌疑最大。據記載,項羽設鴻門宴的地點據此地僅有五公裡,他與秦始皇也結有仇怨。秦兵馬俑一號坑考古隊領隊申茂盛稱,這種說法可以站住腳,而這也是目前考古學界的主流意見。

首次發現秦軍皮質漆盾

此次考古發掘中,考古工作者在一輛戰車上發現了秦軍使用的盾,屬於皮質漆盾,這是三座秦始皇兵馬俑坑中出土的第一件盾。

據了解,本次發掘出土的盾,位於9號過洞的第二輛車的右側,應該是車右側配置使用的。長約60釐米,寬約40釐米,有些殘破。「這件漆盾,所看到的邊欄繪製多層幾何紋,線條隱約,色彩為紅、綠、白。背面朝上,因此也可看到握手部分,但只刷了天然漆,沒有彩繪,不及秦陵一號銅車馬上的銅盾紋飾精美、線條流暢。」考古專家說,這件漆盾尺寸大小是上世紀80年代出土的秦陵1號銅車馬上銅盾的兩倍,但因使用者級別的關係,紋飾差別很大。

除了新出土的秦盾外,考古人員還發掘出較為完整的韜(裝弓弩的袋子)。

「從考古價值上講,如果能在這200平方米的區域中發現新的物件、新的材料,那對於研究的價值就大多了。比如,如今出土的一些兵馬俑的手勢呈四指彎平狀,但手裡已經空空如也,我們只能根據當時弩的形狀判斷,認為他們可能手執木弩,只是木頭被燒毀或朽掉了。」考古專家表示,如果機緣巧合,能發現一個手執木弩的兵馬俑,就能證明此前推斷是正確的,意義重大。

秦代巨人身高2.5米

除了威震四方的一地下軍陣,在秦始皇陵陵園內有著一支「地下娛樂雜技團隊」,這就是「百戲俑坑」。

秦陵考古一隊研究員張衛星表示,此次新發現的陶俑均分布在第三過洞,陶俑大部分上身不穿衣服,只有兩件上身穿著衣服,衣服上鑲嵌著直徑3.5釐米的圓泡,8個一排。每件陶俑都有彩繪,衣服上的顏色有紅、紫、黑紅相間的紋飾,膚色以粉色為主。從造型上看,此次新增的一種姿態為半蹲式。其中一件「巨人」俑非常誇張,不算頭部,僅身高為2米2,腳長32釐米。「如果算上頭部高度,這個陶俑身高就要達到2.5米,堪稱秦代的巨人。」專家稱,這個陶俑腳掌也相對其他陶俑顯得較大,換算到現在的概念大概有54碼。

第三次發掘還需兩三年

「現在我們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內一共有四處發掘,一個是一號坑,一號陪葬坑繼續進行發掘,另外在陵園裡面有一個001號坑,這個是大家所謂的百戲俑坑,還有一個006號坑,這個過去有大家學者稱之為是文吏俑坑,另外在秦陵北側有17萬平方米的建築,我們進行了一些小規模的試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曹瑋表示,多年以來,兵馬俑的考古發掘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出土的珍貴文物對於深入和豐富人們對於秦俑的認識與研究等提供了珍貴的考古資料。據悉,預計2-3年之後第三次發掘可完成。

文/本報記者趙爭耀圖/本報記者阮班慧

相關焦點

  • 兵馬俑是用活人燒制而成?專家將裂開的兵馬俑拿去檢測,真相大白
    引言2008年9月2日,一部由李連杰主演的《木乃伊3:龍帝之墓》上映以後,迅速引起國內觀眾的關注和討論。電影中,龍帝一聲令下,成百上千的兵馬俑從地層中拔土而起、氣勢如虹,給人以極大的震懾,秦始皇的千軍萬馬真的復活了一般。後人將秦始皇定義為「暴君」,是從他的一生的所作所為來定義的。
  • 給兵馬俑拍照的人說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妻子:背後有800多個爺撐...
    對於圖片像素不高甚至是年代久遠的黑白膠片,都要進行信息更新。趙震和他的同事們,就是要給兵馬俑的文物總帳做新的補充。通俗的說,就是給兵馬俑們拍攝身份證。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1974年03月,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農民,在陵東1.5千米的地方打井時,發現幾個破碎的用泥土燒制的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經陝西省考古隊勘探和試掘,兵馬俑重見天日。1974年07月,考古工作者開始對陝西臨潼縣秦始皇陵東側的秦代兵馬俑坑進行發掘工作。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到底有多高?姚明有七尺嗎?
    很多文學作品和小說中描繪古代人的身高經常會寫到「堂堂七尺男兒」,然而現在的一尺大約是33釐米,那麼古代的男兒都有2米3之高嗎?在記載中七尺可能還算短的還有更為誇張的記載項羽身高八尺,現在算起來足足有兩米六。呂布身高九尺,即有三米的身高。還有更加高的歷史記載孔子的身高是九尺六寸。
  • 漲知識:為什麼兵馬俑都是單眼皮?小編來告訴你答案!
    也許秦始皇兵馬俑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參考。1974年3月,幾個村民在打井的時候意外發現了秦始皇陵兵馬俑,這隨即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震動。數十年來,俑坑進行過幾次大規模的發掘,現在共計出土了8000多件陶俑,每一個都堪稱藝術瑰寶。如果你到過兵馬俑,或者哪怕只是在電視、網上看到過有關他們的圖片或影像。就會發現儘管他們神態各異,但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單眼皮,總之未看過雙眼皮的兵俑。
  • 歷時兩年考古發掘公布重要成果 「金中都城防體系基址」重見天日
    歷時兩年考古發掘公布重要成果「金中都城防體系基址」重見天日城牆、馬面、護城河組構城防體系,牆基最寬可達24米,城牆下發現前朝墓葬……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歷經兩年的考古發掘,作為北京建都之始的金中都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這將為了解金中都城牆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提供依據
  • 古代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和現在相比如何呢?
    今天的一尺約等於33釐米,算下來「七尺男兒」身高得兩米三!還有更誇張的,史書記載項羽身高八尺,合今天兩米六。呂布身高九尺,合今天三米。最恐怖的是孔子,史書記載其身高是九尺六寸。如果真是這樣,孔子恐怕是巨人症了! 難道古人真的那麼高?難道是現代人越活越矮了?想想也不大可能——在影響身高的後天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飲食營養。
  • 秦兵馬俑中的十個漢字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
    秦兵馬俑中的十個漢字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不過,作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兵馬俑坑,如今卻呈現在了世人的面前,一九八七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先後有二百多位外國元首和政 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 為何嚴苛的秦法中,身高不足6尺可不坐牢?
    1974年,考古學家在兵馬俑坑發現了一把長達0.91米的青銅長劍,而這把劍,目前被收藏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內。這把加長版青銅劍的發現,它徹底推翻了之前考古學家所認為的「青銅劍不能鑄得太長,一般不超60釐米」的認識。
  • 秦皇陵兵馬俑,為何千人千面而且還全是單眼皮,不說你還蒙在鼓裡
    導語1978年,法國前總統參觀兵馬俑後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了。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1974年3月11日,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 秦始皇陵為何遲遲不被發掘?
    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在20世紀70年代被發掘,出土了著名的兵馬俑。而後數次規模不等的發掘也是對陪葬坑的揭露。雖然古代文獻中,記載了秦始皇陵被數次盜掘的情況,但是在現代,地宮部分迄今為止一直沒有被考古發掘過。我國是個非常注重喪葬的國家,在秦朝的時候陵墓建造技術就已經非常高了。
  • 考古發現大量線索,卻意外顛覆兵馬俑用途,專家:真相令人震撼
    或許我們都被那些垃圾文人給騙慘了,好了我們今天不說秦始皇,還是繼續回到秦始皇兵馬俑吧! 在我們的考古隊針對秦始皇兵馬俑進行考古發掘的時候,確實是發現了許多的歷史謎團,比如前些年專家就在秦始皇兵馬俑中挖出一些帶有銘文的兵器,而且這些銘文中都記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些製作陶俑的工匠們居然有許多來自山東的,而且還發現了不少出土的帶銘文的文物是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前製作的,要知道按理來說應該是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才有可能命令這些工匠來到關中地區啊。
  • 動輒八九尺,史書描述的「高個子」古人真的有那麼高嗎?
    大家看看,八尺了,這麼長的身高,這簡直是巨無霸了,由此看來姚明(2.2米)都沒有鄒忌高。鄒忌可能大家難理解吧,那我給大家換算一下,一尺約等於33釐米,八尺就等於2.6米了,鄒忌可是比姚明還高40釐米。其中劉備的七尺五寸已經是有兩米五了。關羽則是三米的巨人,張飛是兩米六。這數據不僅現代人達不到,就連人類始祖也沒這麼高,這就讓人產生了懷疑,他們真的是人類嗎?還有一個人,孔子,大家都知道他文武雙全,是一個以德服人的人。他身高是九尺五寸,合計三米五。果然高人之所以是高人是有原因的,學生時代我們要被逼著背他的「者乎者也」,現在我們長大了估計還要仰望他。
  •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陵,為啥沒有被發掘?3個原因決定
    參觀過兵馬俑的朋友都知道兵馬俑的顏色是灰色的,但是在出土之前真的是這個顏色嗎?根據當時的記載,剛出土的兵馬俑色彩斑斕,似乎有靈魂。但出乎意料的是,在20分鐘內,這些顏色消失了,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灰色。這說明我們的保護技術還沒有能夠完整保存出土文物。以定陵發掘為例。
  • 讓世界震撼的中國十大考古發現:排名第一位至今不敢繼續發掘!
    屍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和成百匹的羅紗織錦……」一經公布,引發了海內外無數豔羨的目光和讚嘆之聲。6、滿城:金縷玉衣、長信宮燈與博山爐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劉勝墓全長約52米,最寬處約38米,最高處約7米,由墓道、車馬房、庫房、前堂和後室組成,竇綰墓和劉勝墓的形制大體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