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何不選擇逃跑?其實根本跑不掉

2021-01-21 阿森侃史

引言

誰見螳螂能拒轍,螢蟲七夕吞明月。織女心寬不作聲,牽牛一棒和空折。——釋印肅《頌證道歌·證道歌》

春秋時,齊國國君齊莊公有次在出獵的路上,看到一隻青色的小蟲,抬起兩前肢,威武地擋在他的馬車前。齊莊公覺得很有意思,問隨從這是什麼蟲子,隨從告訴他是螳螂。國君就是國君,齊莊公知道後,並沒有嘲笑螳螂自不量力,而是趁機搞起了宣傳,盛讚螳螂如為人必是勇士,令馬車繞過螳螂而行,以表敬意。這事傳到齊軍中為齊軍注入了「螳螂精神」,對後來齊軍威武,首奪春秋五霸之位起到了一定作用。

螳螂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至少四千萬年,它揮舞螳臂的動作很經典,希臘人覺得螳螂這個樣子像是在對天禱告,把它看作是連接神靈的先知。螳螂的行為並沒有先知的風範,反倒具有妖精的特徵。它為捕獵會調整身體姿態,把自己裝扮成花草、樹葉、水滴等,引誘獵物上鉤。螳螂有這樣的智能,為什麼還沒有進化出逃避不可抗拒力量的意識?也許它走的是威懾求存之路,以致恫嚇功能強化,躲避功能弱化,逃不掉也不想逃。堅持威懾的套路也讓螳螂冷酷無情,即使在風花雪月的時候,都會犯下同類相殘的「命案」。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都知道母螳螂經常要吃掉自己的配偶,有時還沒有完事,就扭頭「深情一吻」,咀嚼起公螳螂的腦袋來。公螳螂都成了無頭屍,還伏在母螳螂身上意猶未盡。那種場面讓人看得三觀盡毀。其實,人類看到這樣的鏡頭也用不著有過多聯想,螳螂這種節肢動物很「單純」,除了生存和繁衍的本能衝動,不存在其他的情愫。在大自然中,每一口食物可能都是生命的賭博,不是刷刷手機就可以得到。

那對於送到嘴邊的食物,哪怕是同類,螳螂這種低等動物也不會放過。科學家做過實驗,飢餓的母螳螂和公螳螂親密過後,都會瞬間翻臉無情吃掉配偶,甚至飢餓感會壓倒繁衍本能,讓母螳螂跳過親密環節,直接吃掉公螳螂。而飽腹的母螳螂就比較「溫柔」,既會誘惑公螳螂親密,又會讓公螳螂安全離開。

雖然母螳螂在親密後,特別需要營養繁殖,但這個實驗證明母螳螂吃公螳螂並不全是繁殖的分泌物誘發,更多的是餓了就吃的簡單反應。事實上,螳螂不僅是在親密時才出現母螳螂吃公螳螂的情況,同類相食在螳螂中不分公母普遍存在。只不過親密時,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的成功率要比平時高得多,於是這樣的場景人們也見得多,才會讓人以為螳螂同類相食只發生在親密時刻。

那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何不選擇逃跑?公螳螂並不是甘願為繁衍後代獻身。在母螳螂釋放出引誘的體味後,刻在基因裡的雌威記憶,還是會讓公螳螂先在母螳螂附近踩點,等母螳螂不備時,才一躍而上。

在親密的狀態下,公螳螂再想逃生其實和黑寡婦一樣,跑不掉。螳螂和黑寡婦蜘蛛都是雌性體型比雄性大。黑寡婦蜘蛛雄性的體型最大也只有雌性的一半。公螳螂雖然和母螳螂的體型差距沒黑寡婦大,但也在母螳螂面前顯得小巧玲瓏。這類動物有同類相食的習慣,雌性又有繁衍需要發展出來的大體型,雄性就很難逃脫「牡丹花下死」的命運了。

這兩種動物中的雄性,如果能進化出擺脫雌性誘惑的能力,反而會造成物種滅絕。它們的低級本能保留住了大自然中這種較獨特的存在方式,這也算它們生命的價值吧。

結語

大自然萬物競發,物種豐富多彩。不管螳螂還是黑寡婦,都是自然的作品。也許它們的生存方式人類感到比較違和,但不擬人就沒有正邪之分。進入人類的視野,它們的行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齊莊公把螳螂看成勇士,而成語中螳螂又是不自量力蠢貨。不過,吃配偶的行為,擬人後的看法還是高度一致不認同,因為人類的感情不是生存、發展的障礙,而是區別於低等動物的標誌。了解這些物種的生命過程,更感為人的幸運。雖然人生有很多艱辛,但能作為人生於世上的機緣也彌足珍貴。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啥不跑?其實根本就跑不掉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啥不跑?其實根本就跑不掉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是比較殘忍的,有些動物為了能夠下去,不得不去進行一系列的廝殺,而且一些動物在交配之後也會失去自己的生命,就比如說公螳螂,在交配完後,它們只要讓母螳螂將自己吃掉,那麼母螳螂吃公螳螂的時候,公螳螂為什麼不跑呢?
  •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啥不跑?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自然中,存在著許多法則,我們無法去改變它,所以只能去適應這個世界,在動物界他們也存在著許多殘忍的習俗,就比如母螳螂吃公螳螂,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下吧,在動物界像母螳螂吃掉公螳螂這種事情還是有很多的,比如著名的黑寡婦蜘蛛,甚至是在夏夜浪漫美麗的螢火蟲,他們也會有這樣的行為,那麼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啥不跑?
  •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什麼不逃跑?不是不想跑是根本跑不掉
    在自然界裡面有很多的動物,在交配完之後都會吃掉另一半,比如我們熟知的黑寡婦蜘蛛雌性的黑寡婦蜘蛛會在交配完之後吃掉雄性的黑寡婦蜘蛛,同樣的,雌性的螳螂也會在交配完之後吃掉雄性的螳螂,一般來說螳螂的身體裡面都有體現同性的寄生蟲,不過寄生蟲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可怕,當然了,這種寄生蟲寄生在螳螂體內,
  • 為什麼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不知道跑?與黑寡婦一樣無法逃脫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原標題:為什麼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不知道跑呢?其實與黑寡婦一樣,根本跑不掉提起螳螂,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知道一點點,畢竟有個成語就叫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嘛。
  •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什麼不跑,絕不是因為愛情
    在自然界中,我們會發現許多新奇古怪的現象,就比如說它們的生存方式,還有就是繁殖問題,一般都是雌性動物繁殖,但是在海洋界的一種生物竟然是由雄性的動物來生小寶寶,那就是海馬,並且一般都是兩隻真心相愛才會在一起孕育自己的兒女,但是在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的一種動物竟然還將自己的丈夫給吃掉了,難不成這些動物之間還有出現了自相殘殺,自己捕食的獵物不夠香嗎
  • 為何螳螂交配時母螳螂要吃掉公螳螂?其實他的犧牲是螳螂繁衍的關鍵!
    大家都知道螳螂在交配時,母螳螂會吃掉公螳螂,乍看之下十分殘忍,但最近有個新的研究指出,公螳螂的犧牲其實有著對繁衍很顯著的優勢
  • 為什麼公螳螂甘願被母螳螂吃掉,而不逃跑?
    螳螂是地球上的一種古老昆蟲,它們的祖先早在1.35億年前就已經進化出來。螳螂度過了6500萬年前的第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廣泛分布在地球上,種類多達2400種。螳螂的兩大特點廣為人知,一個是它們身上往往攜帶有鐵線蟲。當螳螂死去之後,寄生在它們體內的鐵線蟲會出來。不過,並非所有的螳螂身上都有鐵線蟲。
  • 為何母螳螂要吃公螳螂?其實不是為了下一代
    許多人說母螳螂之所以會在交媾時吃掉公螳螂是因為公螳螂身體中含有某種物質,而這種物質能夠為母螳螂的卵提供必需的營養成分,因此,為了自己的後代,母螳螂不得不「含淚」吃掉自己的「老公」。為了解開母螳螂吃公螳螂的謎團,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的兩位科學家就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一共分三次完成。第一次,飢餓的母螳螂與公螳螂。科學家把一隻餓了整整一天的母螳螂放入盛有公螳螂的容器中,飢餓的母螳螂連交媾的意向都沒有,就直接撲到了公螳螂上身上,用自己的大鉗死死的鉗住了公螳螂,然後一口口的把公螳螂吃掉了。
  • 【科普】為何母螳螂要吃公螳螂?其實不是為了下一代
    許多人說母螳螂之所以會在交媾時吃掉公螳螂是因為公螳螂身體中含有某種物質,而這種物質能夠為母螳螂的卵提供必需的營養成分,因此,為了自己的後代,母螳螂不得不「含淚」吃掉自己的「老公」。為了解開母螳螂吃公螳螂的謎團,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的兩位科學家就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一共分三次完成。第一次,飢餓的母螳螂與公螳螂。科學家把一隻餓了整整一天的母螳螂放入盛有公螳螂的容器中,飢餓的母螳螂連交媾的意向都沒有,就直接撲到了公螳螂上身上,用自己的大鉗死死的鉗住了公螳螂,然後一口口的把公螳螂吃掉了。第二次,進食後的母螳螂與公螳螂。
  • 母螳螂在交配之後會吃掉公螳螂,為什麼公螳螂不逃走?
    為了下一代的茁壯成長,螳螂新郎義無反顧地把自己奉獻給螳螂新娘當作食物,相信凡是看過「黑貓警長」的人都這段情節記憶深刻,甚至還給很多人(包括筆者自己)的童年留下了陰影。事實上,這樣的描述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其實人們早就觀察到了大自然中的螳螂之間存在著這種現象。為什麼母螳螂在交配之後會吃掉公螳螂呢?
  • 母螳螂在交配之後會吃掉公螳螂,為什麼公螳螂不逃走?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知道會有被吃掉的風險,為什麼公螳螂不逃走呢?難道公螳螂是心甘情願的嗎?生存的第二要務就是繁衍後代,在交配的季節裡,母螳螂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信息素,這種信息素能夠促使附近的公螳螂產生強烈的交配衝動,在這種本能的驅動下,公螳螂就會主動靠近母螳螂並試圖與其交配,而因為類似的原因,母螳螂也基本上不會在交配之前對公螳螂「下手」(除非是太餓了又或者是根本就沒看上眼前的這隻公螳螂)。
  • 母螳螂喜歡在繁殖後將公螳螂吃掉,為何如此殘忍?
    就是母螳螂與公螳螂在完成交配後,公螳螂便會自願將自己的身軀供給母螳螂食用,這之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是長期形成一種共生關係,還是另有說法?儘管是在動漫影片中,它們的繁殖行為依舊是被人們深刻描述的話題,畢竟這話題確實讓人不解。不僅僅是我們普通人這麼覺得,就連生物學家們都是很感興趣。也許很多人覺得母螳螂會不會在繁殖完後出現的飢餓現象,然後就順便吃了公螳螂。
  • 為何母螳螂要吃公螳螂?其實不是為了下一代,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
    而令眾多網友們表示十分好奇的是,為何母螳螂要吃公螳螂呢?有說法表示是為了下一代,是真的嗎? 在學生物的時候,課本裡對螳螂也有詳細的介紹,不過一直以來,生物課本上都是說螳螂為了繁衍後代,必須要讓母螳螂吃掉公螳螂。
  • 母螳螂吃丈夫時,丈夫受到攻擊為什麼不跑?
    眾所周知,螳螂在交配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母螳螂會把公螳螂吃掉以此來補充營養繁衍生息,包括在我們小時候看「黑貓警長」這個動畫片中也明確解釋過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的事情,這可以說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但是隨著生物學家們對這種動物的研究發現,其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此。
  • 母螳螂為什麼要吃公螳螂?科學家給出答覆,居然是這個原因?
    母螳螂體型遠遠大於公螳螂,公螳螂不是沒有反擊,而是它的反擊的能力比母螳螂小,幸好最後被吃掉的大約只佔30%。公螳螂又是傻子,知道母螳螂有「吃老公」的習慣,接近母螳螂時也是會相當小心。由於此類特點,螳螂的交配是個麻煩事,即便是被母螳螂吸引來的公螳螂也不敢正面接近母螳螂,只敢從側面後面慢慢接近,在交配期的母螳螂也傾向於減輕這樣的行為以便於交配,傳宗接代。
  • 螳螂交配完後,母螳螂都會吃掉公螳螂嗎?為什麼公螳螂不跑?
    比如:母螳螂在交配前後,會吃掉前來求偶的公螳螂。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雌性要吃掉雄性呢?關於這個問題,目前有3個假說。補充能量假說性食同類之所以能發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雌性相對雄性而言體型更大,在交配前後,雌性可以利用體型優勢將雄性吞入囊中。科學家發現,在幾種會性食同類的雌螳螂中,它們的食物大約有2/3是雄性螳螂。
  • 母螳螂吃丈夫,其實不是母螳螂的丈夫也會被吃掉嘗一嘗味道
    螳螂是地球上的一種古老昆蟲,它們的祖先早在恐龍時期就已經存在,廣泛分布在除嚴寒地區的大陸上,種類有2000多種,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動物界中的螳螂有著「偉大的愛情」,公螳螂會在交配後讓母螳螂吃掉自己,為母螳螂提供營養,以展現偉大的「父愛」。
  • 科普:為什麼母螳螂交配後會吃掉公螳螂?
    在動物世界,至少有138種動物經常發生同種殘殺,互想吞食的現象:父母吃子女,子女吃父母,妻子嚼食丈夫,兄弟姊妹互相殘殺,對於動物的這種殘殺現象
  • 為何母螳螂在交配完要吃掉公螳螂?並不是為了下一代,漲知識了
    在生活中,我相信每個人都看到過像螳螂這樣的昆蟲,它們應該在年輕時就被捕獲在農村的田野中。這也是童年的童年快樂。螳螂是食肉昆蟲,也是無脊椎動物。在古希臘,人們把螳螂當作先知。由於螳螂像祈禱的女孩一樣舉起前臂,因此也被稱為祈禱蟲。為何母螳螂在交配完要吃掉公螳螂?並不是為了下一代,漲知識了!
  • 為什麼母螳螂不念「夫妻之情」,在交配時要吃掉自己的「丈夫」?
    為什麼母螳螂「性食同類」的行為,會發生在交配期間?為什麼公螳螂不跑呢?帶著一連串疑問,我查閱了大量資料。第二次實驗,他們先將母螳螂餓了好多天,然後再將它們放入公螳螂的容器中,此時令人驚呆的一幕發生了,母螳螂根本沒有跟公螳螂交配,反而立刻展開了攻擊,由於母螳螂體型提供佔優,所以公螳螂很快就被吃的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