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投降的真相,重點不是原子彈,也不是蘇聯,而是一張傳單

2021-01-08 騰訊網

一、一封遺書

「父母二老,請原諒我這個不孝之子,本想從此以後對二老盡孝,但終於倒下……」「我在貧困中升入了第八高等學校 、東京帝國大學,使我不勝感激……對父母二老的勞苦,還未報答於萬一,就將死去,我是多麼抱歉……」「但是,我的靈魂一定會經常和你們一起勞動、一起吃飯,與大家共歡笑同悲哀……不管遇到什麼事端,千萬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身體,堅定工作,希望永遠過著健康的生活。」「父母二老,6月的原子彈,它的威力是非常之大,因為它,我的臉、後背、左腕都被燒傷。但是在軍醫、護士、友人等衷心地、無微不至地護理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是無上的幸福……」

1945年8月25日晚上9點,21歲的日本陸軍少尉鈴木實,在大野陸軍醫院治療19天後,感覺治癒無望,為不連累家人,在病房寫下這封遺書後,自殺身亡。

鈴木死於原子彈,這是戰後日本人的歸宿之一。

多年法西斯侵略,窮兵贖武,終於給自己國家國民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日本投降後的小人物之死,如同飛灰湮滅,雖然驚不起半點歷史漣漪,但或許更為真實。

真正的歷史,正是這些小人物書寫的。

今天,我們來看一組「8·15」後,不同日本平民小人物的真實心態。

戰後日軍配圖

二、聽到戰敗,不同日本人的不同心態

孩童

中根美寶子,是富山縣福光國民學校3年級的女生,她在8月16日的日記中寫道:

「今天吃早飯時,從宮地先生那裡聽到非常可怖的消息,日本終於不得不向蘇聯、美國、英國、重慶無條件投降……」「據說陛下平常帶的白手套也取下來,哭出聲來了。可恨的英美,等著瞧吧,一定會報仇的,我得立志,比現在更努力……」

少年

遠藤年子,九州航空補給廠的女子挺身隊員,戰時給特工隊的飛機跑來跑去供油的人員。她在聽到日本宣布投降時說:

「一想起拼命地完成挺身隊的長期任務於今結束時,禁不住眼淚盈眶,什麼事情也不能做了。」

戰後美軍與日本民眾

麥克阿瑟曾說,日本人的心智是12歲孩童的水平。中根美和遠藤兩個小朋友,代表著戰時日本「光榮獻身」的一類人群。

勒龐在《烏合之眾》中說,「群體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日本法西斯對國民長期的統治和精神灌輸,成就了為數不少的「12歲國民」。

如果說青少年是被軍國主義宣傳蒙蔽了心智,那下面的中年夫婦就稍微清醒了些。

但是,他們的代價很慘重。

中年夫婦

武田德三郎,愛知縣名古屋市一個普通市民,2個孩子的爹。

不過,在1945年3月的大轟炸中,2個孩子全部喪生。

他和妻子瘋狂地找孩子屍體,卻沒有任何痕跡。

2人天天想著死,光腳站在土堤上,準備跳入工程電車下尋死。但想到死後沒有人給他們弔喪,就沒有跳下來。

「等等再說吧」。兩人等著等著,等到了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

那天,武田和大家一起跪在地上,通過嘈雜的收音機聆聽天皇的「玉音」放送。當聽到「無條件投降」時,他禁不住放聲痛哭:

「豈有此理啊!用舉手投降的辦法,就可以停止戰爭,為啥不早點停止戰爭?我的孩子死無代價啊……」

8月15日收聽「玉音」宣布終戰

有識之士

所謂有識之士,是在「烏合之眾」中仍能保持獨立思考,對現實保持清醒認識的人。

8月15日自殺的那一批軍國忠臣明顯不是。他們集體切腹確實很有謝罪的誠意,也很能證明自己的忠誠和意志,但他們都是軍國主義和神道教的犧牲品。

正木弘,是戰時唯一敢公開叫板東條英機的日本律師。

他的結局很明顯,投入大牢等待審判。

8月15日,當他聽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後,禁不住大呼「是神在日本滅絕之前,重新給予了一次反省的機會。」

被盟國釋放後,正木弘高調宣稱要追究天皇的責任:

「我們不是根據軍閥的命令從事戰爭的,而是以天皇的名義進行戰爭的。如果不追究(天皇的)責任,還有什么正義、什麼道義可言?」

正木弘

三、被忽視的歷史細節

正木和武田的呼聲,真實地道出了軍國主義壓制下的普通日本老百姓,戰敗後對戰爭的反思,對發動戰爭的最高掌權者——天皇的問責。

這些戰爭中清醒的平民,以自己慘痛的經歷血淚問責,道出一個了一般人都容易忽視的歷史事實,那就是:

一般人都認為天皇是戰爭的發動者,對侵略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在結束戰爭決策的問題上,由於錯誤決策帶給日本人的無必要的犧牲,同樣是一種責任,但這卻往往被忽視。

如武田所說,舉手都能投降的事,為啥遲遲不來?

為啥非要等到3月東京大轟炸、8月原子彈落下,讓武田的2個孩子和鈴木實等幾十萬日本人白白送死後才宣布投降?

當時的日本天皇裕仁,在1942年中途島慘敗、1943年所羅門島大敗,1944年放棄塞班島轉入不可挽回的敗局之後,他為啥不及早地宣布投降?

如果說強悍的軍部控制了內閣,左右著天皇,那為何天皇能夠在8月而不是1月衝破軍部阻攔,冒著軍國分子發動政變的危險,也要錄製投降碟片,親口以「玉音」直告天下?為何此時如此毅然決然選擇投降?

這要扒開日本投降的歷史細節,放大來看。

我們來簡要梳理一下日本進入1945年以來的諸多大事,或許能夠更清醒地認識歷史真相。

裕仁錄音宣布終戰

四、天皇宣布投降的時間表

1945年1月1日

日本新年,東京遭受美軍B29轟擊。天皇和皇后視察了神風特攻隊,給出徵的自殺隊員提供了最後的特別用餐。

2月19日

美軍登陸硫磺島,裕仁鼓勵海陸軍充分配合,「共任防務」。此戰,2萬日軍戰死,近7000美軍犧牲。

裕仁對敵我戰損比感到滿意,拒絕近衛文麿提出的和平構想。

3月9日

334架B29東京大轟炸,裕仁視察東京下町地區。

宮內省注意到國內反戰的暗流湧動,對天皇犯不敬罪的人越來越多。

4月1日

美軍攻打衝繩島,裕仁催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給衝繩島守軍下令,或進攻或反登陸作戰。下令海軍盡一切可能支援衝繩島。

同月初,蘇聯宣布廢除《日蘇中立條約》,派兵壓境滿洲。

同月底,墨索裡尼被處死,希特勒自殺,軸心國只剩日本。

日本戰敗毫無疑問。裕仁任命78歲的鈴木貫太郎當首相,鈴木內閣提出依賴自殺戰術的「決號」戰爭決策。

盟軍收繳的日軍軍刀

5月8日

新就職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日本的投降,並不意味著「日本人的滅絕和奴隸化」,為日本無條件投降造輿論。

但由於沒有說明對天皇的處理,日本對這一信號予以默殺。

大轟炸繼續,日本皇宮的明治神宮被美軍「誤炸」燒毀。

6月9日

裕仁發布帝國議會開院式詔書,號令國民「粉碎敵國野心,達成徵戰目的」。報紙立即跟風力吹「為天皇而死」。

同時,在防衛無望、皇宮被炸、民意暗動、德意戰敗的大背景下,裕仁開始暗中「考慮和平」,他的思路是求助蘇聯從中調停,雖然一直無果,卻一直在嘗試。

7月26日

最後的通牒《波茨坦公告》發布,由於沒明確天皇的去留,日本仍然默殺之,認為只要能堅持下去,對方就會屈服。

同時,裕仁向內大臣木戶幸一指示,「不惜一切代價保衛皇家三神器:八尺鏡、瓊勾玉和草雉劍。」

8月2日

駐莫斯科佐藤大使向日本外務省致電,強烈建議國家接受《波茨坦公告》。但裕仁還在堅持。

8月6日,「小男孩」核彈廣島成功投放。

8月8日,蘇聯出兵,對日宣戰。

8月9日,「胖子」長崎投放。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召開,討論投降條件是一個,還是4個。

8月10日,裕仁終於授權外相東鄉茂德向世界宣布:日本將接受《波茨坦公告》,但只有一個條件,即公告中「不包含變更天皇的統治國家大權的要求」。

8月11日,美國國務卿伯倫斯回應,暗示「天皇權力將來屬於聯合國最高司令」。

圍繞伯倫斯的回應,日本內部出現爭議,難以達成投降意見。

當晚,裕仁召開御前會議進行「聖斷」,指示內閣起草《終戰詔書》。詔書起草、修改用了3天時間,字斟句酌,反反覆覆。

8月14日,B29投下傳單,通告日本民眾,揭露天皇遲遲不投降的原因,是貪戀「統治國家的大權」。欲意引導日本民眾造反。

一張傳單成了壓倒裕仁的最後稻草。

當晚,擔心失去民眾威信的裕仁,再次召開御前會議,含淚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並錄音製成碟片,次日通過廣播全國統一放送。

8月15日正午,「玉音」放送,裕仁宣布「終戰」,全國民眾跪地洗耳恭聽,第一次聽到天皇的聲音。

五、最適合日本宣布投降的3個大好機會

通過這些過程,可以看出,日本宣布投降的重點根據,不是日本國力,不是原子彈,也不是蘇聯參戰,而是「唯一一個條件」提出並被美國默許。

美國歷史學家比克斯分析,其實日本在進入1945年後,有3個正確的時機來體面地接受和平,結束戰爭:

第一個是2月,近衛文麿親王和外相重光葵當時給裕仁提出分析報告,認為《日蘇中立條約》並不可靠,歐洲戰勢一旦變化,蘇聯就會毫不猶豫地介入遠東戰勝,並預估蘇聯在夏天就可能對日宣戰。

第二個是6月衝繩島戰敗後,德國義大利也投降了,《日蘇中立條約》也廢除了,日本什麼依靠都沒有了。

第三個是7月《波茨坦公告》公布之後,日本應該立即給臺階就下。

這3個機會,如果日本利用任何一次立即宣布投降,日本也沒有必要遭受原子彈之苦。

但是,為了爭取「無條件投降之唯一條件」,為了保障「天皇統治大權」,為了保持自己的威信,裕仁一次次放棄了。

在這樣的等待、議價和磨蹭中,日本又付出了50萬人以上的死亡的代價。

這些人,正如前述武田德的孩子,正如21歲的鈴木實少尉,是「死無代價」的。

「鈴木內閣和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從來沒有從日本民眾免遭進一步毀滅的角度,考慮過和平構想,除非皇位以及裕仁的大權得到絕對保證。」比克斯在書著《真相》中說。

==============

相關焦點

  • 當年被發配西伯利亞的幾十萬日本戰俘不是蘇聯的意思,而是日本!
    日軍戰俘上個世紀美國在日本本土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後,日本無條件投降,在中國及亞洲戰場的數百萬日軍士兵被迫全部放下武器,隨後被各國安排交通工具,準備陸陸續續把這士兵送回日本。更重要的是為了能儘快治療自己的戰爭創傷,盟軍一致支持暫時把日本的經濟廢掉,方便向日本傾銷,導致日本國內物價飛漲物資奇缺。尤其是糧食,當時的日本糧食極度匱乏,如果源源不斷的士兵和僑民從異國他鄉被遣返回國,這對日本來說將是一個大災難,因為本國的糧食本來就不夠吃,如今越來越多的日本僑民和士兵要回國,很容易引發暴亂。可是不讓回國也不行,因為各國也不願意留這些俘虜,於是大部分士兵被分批送回了日本。
  • 原子彈的轟炸後,如果日本仍不投降,美國接下來會有怎樣的行動?
    ,迫使美軍做到談判桌前,這樣一來,日本的高層就會贏得一個體面的投降的機會。 所以說日本人沒得選,要麼就是直接投降,要麼就等著一顆一顆的挨原子彈,而且東京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美國圈定的下一波原子彈投放目標之中。 而且美軍在投放了原子彈之後,蘇聯人也開始下山摘果子。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之下,關東軍被打的落花流水,丟盔棄甲。
  • 原子彈投放之前,美國發出六千萬張傳單警告,為何民眾不屑一顧?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這一天,1945年8月15號,在我們的土地上囂張了數十年的日本終於宣布無條件投降。當然我們不否認,能打敗日本,除了我們堅持14年的抗戰,還有蘇聯和美國的幫助,以及那兩顆原子彈。而且,美國在投彈之前確實做過一件事,那就是在日本投放了六千多萬張傳單,傳單上說的很清楚,說美國已經成功研製出核武器,希望這些平民趕緊撤離。可是這些日本居民看完之後表示不屑一顧,也不知道是認為自己必勝,還是相信美國沒有這個膽量投放,反正就是沒有逃跑。這也導致了原子彈下多了幾十萬的冤魂。那為啥他們不逃跑呢?我覺得主要有三個原因。
  • 美國投下原子彈前曾空投6300萬張撤離傳單,為何日本人無動於衷?
    面對日本的行為,美國馬上宣布參戰,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軍,太平洋戰爭也就此爆發了。美國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本土並沒有受到過外敵的入侵,當時國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也是十分發達。在太平洋戰場上消滅了日本海軍的主力之後,面對負隅頑抗的日軍,美國選擇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逼迫日本無條件投降。在投下原子彈之前,美國曾撒下了6300萬張傳單要日本民眾撤離,為什麼居民卻無動於衷呢?
  • 揭秘:二戰日本造原子彈失敗 因缺少金屬鈾和鈽
    揭秘:二戰日本造原子彈失敗 因缺少金屬鈾和鈽 僅僅幾天後的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就通過廣播宣布向同盟國投降。時至今日,一段重要的歷史真相卻為人所遺忘:日本在二戰的核野心之所以遭遇失敗,只是因為缺少金屬鈾和鈽。  兩項計劃並列展開  1938年12月德國化學家奧託和弗裡茨發現核裂變後,發達國家的物理學家們很快就認識到了這一發現的軍事用途,日本也如此。
  • 沒有美軍的原子彈中國打得贏日本嗎?看看當時日本國內百姓的情況
    1945年8月6日,3架美軍戰機來到了日本廣島上空,當時的廣島市民並沒有躲進防空洞,而是抬頭看著天上的飛機。因為此前連續幾天美軍戰機也是這樣飛過來轉幾圈就走,他們已經習慣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今天的飛機中多了一顆原子彈,今天不是來訓練而是來投彈的。
  •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兩顆原子彈算什麼,咬人的狗才不叫
    美國在慎重思考了最終決定,在1945年8月,分別是6日和9日,將會對日本的廣島以及長崎使用原子彈,在倖存者的記憶裡,那個時候世界像被按下了暫停鍵,爆炸發生後,城市被煙塵和火焰吞沒了。短短幾天後的8月15號,日本果斷宣布投降,還沒過一周,原子彈造成的可怕威力和殺傷力就讓所有人永遠記住了。
  • 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後還不投降的話,該怎麼辦?美國最後一招更殘忍
    二戰後期德國迫於壓力選擇了投降,而日本則是處於孤立無援,兩面夾擊的困境,可即使這樣,他們仍然決定要實施一億玉碎計劃,與美軍誓死抵抗,雖然當時美國在大發戰爭財的情況下,軍事實力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但為了減少士兵傷亡,他們只好打算使用原子彈。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後,最先通知了哪個國家?不是美國和蘇聯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第一時間通知的是哪個國家呢?這個國家到現在都十分後怕。我國第一款原子彈爆炸之後先通知了哪個國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才開始發展原子能工業,幾乎是從零開始,沒有研製核武器的相關人才也不懂核武器的技術。後來我國很多科學家在國外學成之後,毅然選擇回國工作,將畢生所學奉獻給國家,完成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將我國的核武器事業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 唯一不接受日本投降的國家,為報復處死17萬日軍,至今仍痛恨日本
    在美軍得知這一計劃後,知曉一旦雙方正面碰上了,必定會損失大量美軍,於是便直接派出了飛行員,往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天皇很快便選擇了投降,他知曉即便奉上舉國之力,也不會讓美軍損失慘重,而美軍可以多投擲幾顆原子彈就可以讓日本徹底滅國,權衡利弊之下,天皇只好選擇無條件投降。
  • 日本害怕的四個國家,第一不是俄羅斯美國而是名不見經不轉的小國
    在紐幾內亞島展示繳獲日本旗幟的澳軍士兵僅僅是因為這樣日本才害怕澳大利亞的嗎?並不是,還有一點就是,當二戰結束後,在對日本對別的國家的領土侵佔和在別國所作所為構成的犯罪行為中,唯一一個要求要把日軍天皇列入戰爭罪犯進行審判的。這可謂是嚇到了日本。
  • 二戰後,被蘇聯俘虜的日本關東軍,都去哪裡了?
    二戰末期,歐洲戰事結束後,美國躥騰蘇聯出兵,以儘快解決日本問題。為此在雅爾達會議上不惜出賣他國利益。雙方討論的好好的,可美國突然使用了原子彈,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眼看日本投降在即,蘇聯緊急出兵東北開始對日作戰。
  •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產量就知道了
    當時的日本如果還堅持在前線與各國頑戰最後的慘狀可能我們難以想像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那麼如果日軍沒有投降現在的局面又是怎樣的呢?根據當時國際形勢,其實我們也能顯然分析道,日本侵略者即使不投降也不會堅持很久。
  • 美軍的兩顆原子彈殺死多少日本人,真相令人毛骨悚然
    1945年,美國為了讓日本儘早的投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丟下了兩顆原子彈,雖然還是比較初級的原子彈,但是爆炸產生的威力使得方圓數公裡所有的建築物全部被摧毀,所有在爆炸中心的人都瞬間的氣化了,令人感到可怕。
  • 投原子彈前,美國撒下6300萬張傳單要民眾撤離,日本人為何不撤?
    日本在核武器的打擊下迅速投降,徹底結束了二戰進程。人們也通過這次事件認識到了核武器的殺傷力。從此以後,各國紛紛開始研製起核武器來。眾所周知,美國當時加入二戰,主要就是因為日本針對美國的珍珠島進行了偷襲,給美國造成了一定的傷害,於是美國在短暫的休養生息以後迅速加入戰爭。不得不說當時的日本真的特別瘋狂,雖然美國的軍事裝備要優於日本,但是整個作戰過程中,美國依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痛苦並快樂著,聊聊二戰後日本戰俘與蘇聯女兵那些愛情故事
    戰俘與女兵,兩者仿佛永遠都沒有干係且不可相交的群體,卻在二戰後的蘇聯發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有些網友懷疑這些歷史事件的真實性,認為日本戰俘與蘇聯女兵戰後的那些情事,都是日本人吹出來的,可信度不高。儘管當時的蘇聯對這樣的事也三緘其口,但隨著後來蘇聯的解體及時間的變化,一些真相通過多種形式逐漸浮出了水面。
  • 日軍躲進要塞不投降,蘇軍用兇狠方法,14000名日軍僅存活100人
    此後,為了早日迫使日本投降,蘇聯正式向日本宣戰,由東北進入中國戰場與日軍作戰。駐守在東北的日軍戰鬥力很強,我們稱之為關東軍。得名於其佔領了中國的關東州,並且一直是中國戰場的日軍主力。抗戰前期的時候還有大量甲級師團。
  • 原子彈到底炸死多少日本人?美國封鎖75年終於公布,數據太血腥
    大家紛紛猜測,作為美國的小跟班,日本必定是美國的第一選擇。記者對此事向日本證實,然而日本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回應,但從態度上來看,日本不會拒絕美國的決定。許多人表示疑問,當年美國向日本投射過兩顆原子彈的事日本不記得了嗎,如今還願意讓美國部署飛彈,是因為當時死的人數不多嗎?近期,美國《新聞周刊》刊登了一篇報導正好解開了人們的疑惑。美國封鎖75年終於願意向世界公布這一血腥數據,那麼原子彈究竟炸死了多少人?
  • 前蘇聯是如何佔領日本北方四島的?
    8月6日和9日,日本廣島、長崎被原子彈直接炸成平地。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廣播投降詔書。關東軍士氣更加低落,整個防禦體系頃刻瓦解。19日,日本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正式向蘇軍宣布繳械投降。
  • 幾十年前美國為啥沒敢對我們投原子彈?偉人一番話讓其知難而退
    美國到底是紙老虎,幾十年前沒敢用原子彈?只因偉人的這一番話 自1945年美軍轟炸機在日本廣島長崎相繼投下兩顆原子彈以來,人類第一次見識到了核武器的威力和恐怖。要知道,當時的兩顆原子彈造成了日本20萬人灰飛煙滅。日本恐懼於原子彈的威力,遂放棄了"全民玉碎"的極端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