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信陽1月23日電(馬義恆)曾經的河南省光山縣村民張志良要求政府兌現68年前的新四軍3萬元借款一事,記者1月23日從光山縣官方獲悉,事件調查有了新進展:張志良「借糧款收據」上周經信陽市文物管理局組織專家鑑定後,得出的鑑定意見是,該「借糧款收據」為現代仿製品。對此鑑定結果,收據持有者張志良表示難以置信,鑑定結果令其不滿意,張志良認為老一輩傳下的收據不會有假。
2014年11月4日,光山縣村民張志良向媒體反映稱,家中有一張1946年由新四軍開出的借條,至今已保存了68年,借條顯示其爺爺曾借給新四軍3萬元,該村民多年向政府要求兌現無果。這張「新四軍借條」披露後,隨即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張志良提供的「借糧款收據」上面寫著,「今承湘店鄉(後更名南向店鄉)保莊張炎山先生借給本軍現金叄萬元,特給此據為憑。」署名為「新四軍第五師野戰軍政治部軍令部江克成」,並蓋有江克成紅色私章。借款日期是「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六月四日(1946年6月4日)」。
2014年11月18日,光山縣委新聞中心蘇姓工作人員曾告訴記者,光山縣村民張志良要求政府兌現新四軍3萬元借條一事,經當地公安局通過走訪南向店村,多方調查,最終確認新四軍借條的署名「張炎山」與張志良口中的爺爺「張炎善」為同一人,而張志良也確為張炎山的孫子。官方此前要求確認的3個兌現條件已成功通過兩個,只差鑑定收據真偽。
2015年1月16日,信陽市文物管理局再次組織專家對張志良提供的「借糧款收據」進行鑑定,但專家最終的鑑定意見為該收據為現代仿製品。
1月23日,記者從光山縣官方得到的鑑定意見顯示:2015年1月16日,根據光山縣南向店鄉村民張志良申請,信陽市文物管理局組織專家對張炎山「借糧款收據」(1946年)真偽進行了鑑定。鑑定結果為:一、該「借糧款收據」空白處內容用當代原子筆填寫,字跡較新,特徵明顯;二、該「借糧款收據」用印為當代化學印油;三、該收據中簡化字多次出現。綜上所述,專家們認定該「借糧款收據」為現代仿製品。縣有關部門已通過電話將該鑑定意見告知張志良,並將鑑定意見原件郵寄張志良本人。如果張志良對該鑑定意見有異議,建議其向上級文物管理部門提出行政複議。
對於「借糧款收據」的鑑定意見,張志良表示感到難以置信,同時也不滿意鑑定結果。「老一輩傳下來的東西怎麼可能會是現代偽造品?他們又怎麼可能會造假。」此外,張志良提及鑑定意見為何未對紙張真偽作出說明?他再三表達對於鑑定意見的不理解。「這件事不會不了了之的,必須得有個真實的結果,和家人商量考慮後再做下一步打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