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論】
讓美麗自由自在地流淌
——序張兆明山水畫集
滕宗仁
每當看到山水畫家張兆明的畫作,都會覺得耳目一新,為之怦然心動。他生在南方,長在北方。幼年時得江南秀色文化浸潤,青壯年時,又長期生活在東北,與白銀世界結緣甚深。他自幼學畫,速描給兆明先生打下了深厚的繪畫基礎,魯迅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的進修學習又開闊了他的藝術視野,饋贈他的藝術創作激情,他崇高自然,熱愛自然,他始終認為大自然是他的最好的老師,他特別喜歡東北的雪景,那情狀,哪裡像一個畫家去踏雪尋梅,分明是一個信徒去朝聖!情到深處詩意濃。唯其如此,才能體察和領略到大自然的內在詩意,進而移情於筆底,生發出那種動人心魄、令人神往的力量。
這是張兆明的第四本畫集了。這本畫集對於他前三本業已出版的畫集在藝術上又有許多新的突破,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的冰雪山水畫的風格日臻成熟,也可以窺測到他對藝術的追求和探索一刻也沒有停息。
他是一個唯美主義畫家,對美的執著追求,使他的畫作讓美在自由自在中流淌。
一是美在意境之中。希臘詩人西蒙內斯說過:「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宋蘇軾評說唐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合一的構體這含著不可分割的兩方面內素:一是 「詩」,即「意」,就是藝術家在他創作的形象中所表達的主觀思想情感;二是「畫」,即「境」,就是藝術家所創造出可見可感的具體生活畫面。詩是情「意」,畫是「境「象。詩緣情於景,畫借景寫情,畫家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自然物象和激發出來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產生形象之外的更深刻、更豐富的東西,所謂「象外之旨」、「弦外之音」、「味外之致」便是意境。兆明先生筆下的東北雪景,充滿詩意和生機,這些作品,一類寫東北的典型風光,近似於王國維所謂的「寫境」;另一類畫的心中所想的精神家園,近似於王國維的所謂「造境」。前者如《松鶴圖》。這是一個傳統的題材,但作者把它處理為十字形構圖,松鶴是寫實,背景紛紛揚揚的小雪是寫意,動靜結合,帶有明顯的北方的風土人情;再如,《故鄉的雪》,畫面所呈現的物象是雪鄉、板房、樹叢、封冰的河,作者在這幅畫中所要表現的是一種剛入冬時的雪景,所以使整個畫面呈現一種朦朧之美。後者如《鳴春》、畫面上有遠山、平原、河邊。初春雖至,北方的初春仍然籠罩在冰封雪虐之中,但畫面中有處亮點是一頭鹿在狂奔,他也許要尋友求偶也許在覓食充飢,這幅畫既有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的寓意,也有生命延續、季節輪迴的深層含義。這些作品都在開闊的視野中以情運情,描寫冰雪瀰漫,生命律動。突顯生活的和平寧靜、精神的往來古今。
二是美在靈動之中。三遠空間是中國繪畫傳統的表現手法,視幻空間是西學東漸以來的舶來品。也就是如何在步入視幻空間中,以意象化的圖式交待景象細節;或在傳統的意象空間中,以接近寫實的手法描繪。《今日無風》的畫面上有四隻小鳥棲息在樹上,而且兩兩相對好像在竊竊私語;《雙喜圖》背景是初春的樹叢中,僅有兩隻鵲雀在說話,似乎是在商量春天的打算;《回家》是一輛馬車飛奔在山區的小路上,背景有封凍的沼澤地,空中飛鳥似乎在歡迎遠方遊子的歸來。一個農民工坐在馬車上歸心似箭;《出山》的背景是茂密的林區,封凍的河邊,滿天飛著雪,而一個山裡人坐在馴鹿拉著的爬犁上在雪地上飛馳,他要到集鎮上去採購生活用品。這些畫,不僅可以獲得現代人的視覺滿足,而且可以引發超時空的想像,與自然對話,使個人的身心完全融入神奇冷逸的冰雪世界,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三是美在恬靜之中。兆明的這批作品給人的直觀感受就像「清茶」,純正、清新、淡雅,我們從中即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畫面的優美恬靜,又可以在其中體會到畫家投射到作品中的生活感悟。作品《靜靜的小屯》畫面上有村屯,小樹,車轍,牛欄和牛。也是東北典型的夜間景色,呈現一種靜謐的美;《晨》是樹叢、籬笆、農家小院,人正在酣睡,而老牛正在牛欄裡吃草,表現出一種恬靜的美;《松林》這幅作品氣勢恢宏,表現茂密的樹林,密不透風。作者採用筆墨的乾濕濃淡造成一種時空透視感,給人一種「寥廓江天萬裡霜」的清新自然美。兆明先生這批東北雪題材的作品集中在追尋著那種自然清新、雅逸恬淡的情感世界。同時結合自己的閱歷悟出一些生命的哲理:自然嫻靜之幽情,天賦隨緣之雅致。
四是美在語彙交融之中。傳統和創新在兆明那裡,從來不是一對對立的名詞,而是一對可以互相滲透,水乳交融的。他很自然地選擇了承上啟下,左右通達的定位。在表現手法上,兆明山水畫的靈魂深處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思想和藝術觀念,但他又善於把西畫的影響化入國畫的形式筆墨之中。因此,他的畫風在畫面意境上蘊含著傳統的繪畫「弦外之音」,而在形式上又流溢著抽象的現代的意味。如《冬荷》,他用點、線、面組織構圖,表現出亂而有序的空間關係,「冬荷」在北方的冬天是看不到它「荷葉羅裙一色裁」的美麗身影,而正是這殘花敗絮,堅硬的杆枝卻孕育它生命的輪迴;《松谷》表現氣勢如虹的林海,畫面的處理是用筆墨的濃淡呈現出深林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空間感;《春天裡的歌》和《遠去的朋友》是兩幅主題很深邃的作品。前者表現春天到了,群鳥從南方向北方歸來,標誌著生命律動,季節輪迴,自然規律,不可抗拒;後者表現春天雖然到了,群鳥因看到由於房產開發,亂採亂伐,生態遭到破壞而又集體南遷。這些作品大多體現出創作主體對人生、自然、宇宙的思考,畫面上往往潛藏著某種暗喻、象徵,充滿哲思。這些作品恰恰構成了繪畫真正的力量內容,體現出創作主體探索的峰值。正是這種新空間、新結構、新詞彙構成了張兆明「東北雪」畫集的獨特魅力。
張兆明能在最平凡的景色中揭示出無限的美。他的創作感悟是:「生活是美好的,只有認真地體驗生活,了解生活,才能更好地從生活中發現更美的東西」。所以他筆下的每一根線條,每一塊色彩都傾注了畫家無盡的痴迷和愛。
他處世淡泊,修養深厚,性情所至,唯美而作。這種學修造就了他繪畫的核心價值所在——讓美麗在自由自在中流淌。這就使他這些年來在藝術的創作道路上不流於世俗,不媚於時俗,完全遵循藝術規律,按照美的原則去表現。這種腳踏實地的創作態度,也使他的「筆墨當隨時代」、藝術水準在與時俱進!
(作者滕宗仁系雞西大學教授、雞西市作協副主席)
【作品欣賞】
【藝術簡歷】
張兆明,1955年生於江蘇徐州,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工業版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東北雪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雞西市群眾藝術館美術研究員、雞西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1993年文化部命名的「雞西版畫之鄉」組織者之一。1983年創建張兆明畫室,為全國美術學院培養輸送了數百名美術人才,2003年出版《張兆明素描三小時》畫集,2009年出版《張兆明山水畫集》,2010年出版《張兆明·東北雪畫集》, 2012年出版《張兆明·東北雪作品》集,2012年出版《東北雪情》畫集。並有多幅作品發表在《人民日報》《美術報》《收藏快報》《中國畫》《中國書畫博覽》《中國書畫收藏年鑑》《中國畫收藏》《中國藝術報導》《畫苑》《新中國美術家選集》《美術界》《當代名家》等刊物